?

動態

2018-06-07 05:54
科學中國人 2018年6期
關鍵詞:專利局赫茲專利申請

我國躋身歐洲專利局五大申請國

歐洲專利局在3月12日發布的2017年度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再創新高。2017年歐洲專利局共收到165590份國際專利申請,其中中國遞交的專利申請數量達8330份,同比增長16.6%,這使得中國首次成為歐洲專利局五大申請國之一。

中國提交的申請集中于3大技術領域,分別是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以及電信技術。比利時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麗雅·瑪麗對記者表示:“兩年間,中國專利項目申請排名上升三位,進入前五,這離不開中國政府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中國已經將知識產權視為其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彼J為,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的重點開發與保護,特別是對包括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化學等關鍵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國政府此舉將推動中國未來成為全球創新的引領者。

此外,報告還公布了全球企業專利申請排名。華為以2398項專利申請量首次位居首位,西門子以2220項位列第二,LG、三星以及高通等國際科技公司緊隨其后。除華為之外,來自中國的中興通訊、小米、比亞迪以及阿里巴巴等企業,也因積極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而榜上有名。

最早淀粉化石揭示早期動植物共棲現象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山西保德2.8億年前的煤層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石松類大孢子,表面被一團圓形顆粒所覆蓋,被認為是最早的淀粉化石,相關文章已經在線發表于Geology上。

這個發現打破了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淀粉顆粒在沒有石器或一些容器的保護下很難在第四紀以前的地層中保存的推定,并進一步明確在一些特定沉積條件下,例如成煤環境,一些淀粉顆粒被泥土快速地包裹和埋藏可以抑制水和其他細菌、真菌對淀粉顆粒的水解和破壞,因此這些淀粉??梢栽谌绱寺L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得以保存。

通過與現生一些依靠動物傳播的植物種子對比,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位于大孢子近極面的淀粉團塊,與現生一些種子上常出現的一種被稱為油質體的可食附著體非常接近?,F生種子的脂質體主要是用來吸引螞蟻、陸地腹足類或鳥類食取種子,從而實現種子的遠距離傳播。在傳播種子的同時,這些動物獲得了高能量的營養物質,通過這個過程,動植物建立了緊密的共棲關系。

類似的可食淀粉附著體在早二疊世的大孢子表面出現表明,遠遠早于最早的螞蟻和鳥類出現之前,遠古的某些石松類植物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光合作用能力,并能夠把光合作用生產的葡萄糖以淀粉的形式大量儲存下來,同時利用這些淀粉吸引當時陸地上的一些生物(如蝸牛、蟑螂和多足類)的食取來實現自身種子的傳播,從而建立動植物共棲關系。

我國率先打開太赫茲未來應用之門

近日,我國科學家基于石墨烯的太赫茲應力調制器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光學材料》上發表。

由于優越的波譜性能,太赫茲相關技術在通訊、安檢、傳感、國家安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被稱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而太赫茲調制器,作為太赫茲應用的核心部件,是目前該領域研究的重要對象。為了實現高效、低損耗的調制效果,在傳統電學、光學方法之外,獲得新的太赫茲調制路徑是目前亟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我國科學家利用巧妙構建的基于二維電子材料石墨烯的應力調制器件,通過采用自主搭建的太赫茲時域譜系統(THz-TDS),系統研究了該器件的應力調制特性。研究表明,基于石墨烯的器件具有優異的調制效果。首先,調制深度大,且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其次,可雙向調制,張/壓應力下的太赫茲波調制分別為正/負;此外,重復性和穩定性好,這得益于石墨烯具有優異的機械和電學性能;該裝置還具有低插入損耗特點,基于應力的太赫茲調制技術主要基于本征載流子遷移率分布的調控,并沒有非平衡載流子產生,所以具有遠低于電學和光學調制的插入損耗。

《先進光學材料》期刊的審稿人認為,該調控機制可用于制備高速太赫茲調制器,在未來的太赫茲應用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雪龍”號獲得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數據

3月11日,正在南極阿蒙森海及附近海域執行海洋綜合調查任務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深入西風帶中心海域和氣旋影響區,獲得了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全深度斷面的觀測數據。這是中國南極科考隊首次在西風帶和南極繞極流核心海域開展的全深度斷面觀測,獲得的數據對研究最近幾十年南大洋水團和環流變化有重要參考價值。

自3月6日凌晨起,“雪龍”號抵達西經126°上的首個站位并開始溫鹽深采水作業。隨后幾天,科考隊克服了西風帶和氣旋影響區的惡劣天氣和海況,進行了海洋溫度、鹽度、海流觀測和生物拖網采樣等一系列作業,沿西經126°自南向北完成了南緯64°~60°之間5個海洋站位的觀測,圓滿完成了西風帶的全深度斷面觀測。

南極繞極流主要是由南半球西風驅動,是地球上最強的海流,也是唯一的東西貫通洋流,在全球大洋物質和能量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南海下部地幔真面目

3月9日,國際地學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Geochemical nature of sub-ridge mantle and opening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南海次海脊地幔的地球化學性質及開啟動力學),該成果報導了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_349航次)在南海獲得的擴張期洋殼化學組成,并首次揭示了南海下部地幔的真面目。

由于南海底部有一層上千米厚的沉積層,長期以來,南海的基底并不為人所知。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利用大洋鉆探船,首次在南海鉆透了上千米的沉積層,終于獲得了海盆的“硬底”——玄武巖。這些玄武巖是南海海底擴張時期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的,攜帶了關于南海下部地幔組成的重要信息。

通過南海的鉆探玄武巖化學組成,我國科學家發現:南海東、西兩部分的下部地幔組成差異很大,而且在同位素組成上都屬于印度洋型地幔。為了揭示南海為何存在印度洋型地幔,以及為何兩個次海盆之間存在不同的地幔演化歷史,他們模擬了海南地幔柱和大陸下地殼對虧損上地幔組成的影響。結果發現,南海東部的地幔含有“熱柱”組分達40%,而南海西部的地幔含有大陸地殼組分。研究最后提出一個南海初始裂解過程的模型,即新生的海南地幔柱(熱柱)在南海打開過程中可能起到了助推作用,海南地幔柱不僅混入到南海下部的地幔,而且可能曾“烘烤”著大陸,并將大陸地殼卷入到南海的地幔中。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

精神分裂癥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精神分裂癥遺傳機制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上。

他們用Sherlock算法系統整合了相關數據,發現遺傳變異可能通過調控GLT8D1、CSNK2B和AMLS1基因的表達介導精神分裂癥易感。

進一步實驗研究表明,GLT8D1和CSNK2B參與調控胚胎神經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以及神經元的形態和突觸傳遞等生理功能,這揭示了精神分裂癥易感遺傳變異可能通過影響GLT8D1和CSNK2B基因表達,進而影響神經發育,最終導致精神分裂癥發生。而GLT8D1和CSNK2B在神經干細胞中的功能結果,則提示了其在神經系統腫瘤(腫瘤干細胞)中也有潛在調控能力,深入的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中。

該研究為進一步深入解析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機制提供了新思路,這些研究結果支持精神分裂癥的神經發育假說,為進一步闡明精神分裂癥的致病機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猜你喜歡
專利局赫茲專利申請
從一件無效宣告請求案談專利申請過程中的幾點啟示和建議
2018年河南省各省轄市及直管縣(市)專利申請量統計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轄市及直管縣(市)專利申請量統計表(12月)
韓國AI內容專利申請數5年激增10倍
2017年歐洲發明專利申請排行榜 華為第一
印度專利局將在《官方公報》中對外公布專利申請信息
歐洲專利局連續六年位居全球
檢索早期確認計劃新規:EP申請人和PCT申請人在缺乏專利單一性時的新救濟
半導體太赫茲技術常溫操作的設備和系統
首都師范大學太赫茲光電子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誠招英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