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柔透巧理筋骨心慈術狠療病痛
——訪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 牛志軍

2018-06-07 02:38程石江
健康之友 2018年6期
關鍵詞:志軍骨傷正骨

⊙文/本刊記者 程石江

骨骼的生長是不容易察覺的,它無聲無息地隱藏在體內,謙卑、盡責地完成人體的一切活動,幫助人們創造出亮麗多彩的人生。隨著歲月的流逝,骨質也會有流失的時候,骨質密度自三十多歲便會開始下降,每年約為千分之三,這是鈣質逐漸喪失所致。據估計,到了七十歲時其骨質密度可能只有三十歲時的一半。你能想象一棟房子只剩下二分之一的梁柱嗎?那一定是搖搖欲墜,經不起突發的地震、臺風侵襲。人也是這樣,隨著骨質喪失的加劇,骨頭就變得相當脆弱,所以骨骼在人體的重要性容不得半點忽視。

為此,《健康之友》雜志社近期采訪到了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骨傷科牛志軍主任,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牛志軍表示,其實骨傷疾病并沒有那么恐怖,關鍵在于之后的康復護理,常見的骨折之后更需要小心呵護,畢竟骨折的危害很大,不好好處理會導致急性骨萎縮、創傷性關節炎等疾病,影響功能恢復。

《健康之友》:當初是什么原因讓您選擇了做一名醫生?

牛志軍: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家庭的影響,因為我母親是一名醫生,所以從小就耳濡目染,醫生的生活從幼年階段就一直陪伴著我,家中擺放著各種醫學書籍,也會經常翻閱,時間長了就對醫生這個職業有許多了解?;蛟S是因為有一個做醫生的母親,就連醫院的氣味都對我都有一種莫名的誘惑。隨著年齡一天天的長大,看到母親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時時刻刻為人民服務,醫生的形象在我心中就變有越加高大,慢慢體會到這是一份很崇高的職業,醫生是非常神圣的,其中還有一個職業,就是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我認為,這是兩個最崇高的職業。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疾病的困擾,誰都會面臨生老病死,都需要尋求醫生的救助,醫生本身就具有維護人類健康的使命。以前也有句話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所以在高考的時候,本身的喜歡再加上父母的引導最后報考了北京中醫藥大學。

《健康之友》:請問牛老師,您在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工作了多長時間,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的歷史淵源嗎?

牛志軍:1998年我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后就進入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進行工作與學習,到現在已20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通過臨床與不斷地學習和努力,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盡職盡責地為廣大患者祛除病痛,時刻不忘各位領導與師長的厚愛,希望能像母親一樣皆盡所能為人民健康服務。

說起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他是一所百年老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其前身系由始建于清朝光緒32年的內城官醫院、外城官醫院合并而來。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萬明路13號的醫院院址,為民國四年京師市政公所政督辦朱啟鈐籌款在香廠路興建的“仁民醫院”舊址,醫院停辦后,外城官醫院于1917年遷入,沿用至今,距今已有百年歷史。醫院名醫輩出,孔伯華、張菊人、劉春圃、梁宗翰、石晶華等名老均曾在此懸壺濟世。

《健康之友》:您常讓人稱呼您叫“蒙古大夫”,這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牛志軍:這個原因主要是因為我是蒙古族,一開始主要是因為民族情節。這個名字很早我就在使用,但后來發生的一些事純屬巧合,在2015年底,北京市中醫局開展“北京中醫藥傳承雙百工程”人才培養計劃,確定百名老中醫藥專家為指導老師,選配業務骨干為學術繼承人,希望通過傳統中醫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促進首都中醫藥事業。當時我有幸師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宮廷正骨術”代表性傳承人劉鋼教授?!皩m廷正骨”源于清代上駟院綽班處,為清代特有、負責醫治宮廷內各類跌打損傷的機構,直屬于內務府,是蒙醫正骨術和傳統中醫骨傷科精髓的高度凝煉。按照《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上駟院初名御馬監,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名為阿敦(滿語,即馬群之意)衙門,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改為上駟院。綽班處隸屬于上駟院,綽班為滿語正骨之意,綽班處即為專門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脫位的醫療機構。清代早期,上駟院綽班處與太醫院骨科同為清宮內治療骨折脫位的醫療機構。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正骨科劃歸上駟院,自此上駟院綽班處成為清廷唯一正骨機構。清朝滅亡后,上駟院綽班處御醫夏錫五出宮開設松山堂正骨科診所,將清宮正骨醫術帶到民間。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宮廷正骨的歷史淵源,而上駟院綽班處的醫生都是蒙古醫生,由蒙古醫生長負責,作為“宮廷正骨”第六代傳人劉鋼教授的學生,我認為“蒙古醫生”這個網名與我很符合,于是就沒再更改,一直延用至今。一開始因為自己是蒙古族就為自己起了“蒙古醫生”這個網名,后來成為劉鋼教授的學生,并學習了蒙醫的“宮廷正骨術”,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

《健康之友》:目前,大家都覺得骨骼出現了問題就一定很嚴重,還有人說傷筋動骨100天,到底我們的骨骼在人體所產生怎樣的作用?

牛志軍: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只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行走。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有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

現在我們常說的“傷筋動骨100天”,主要講的骨傷后的功能恢復,這個周期是最長的,其實骨折并不可怕,尤其是常見的四肢發生骨折,通過手術或正骨治療后,都能夠愈合,而后期的康復和功能的恢復才是最重要的,恢復期通過足夠的營養,經過長期的愈合之后,患處的骨骼強度與之前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有一些部位的骨折是很危險的,例如:脊柱的爆裂骨折,將會影響到患者的脊髓及神經,還有骨盆的骨折可能會引起大量的出血。手機信息,頸椎病好發年齡層逐漸開始發生在青少年時期,越來越年輕化,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健康之友》:骨骼一般都會患什么疾???哪種患病率最高?為什么?

牛志軍:就骨傷科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大體分為筋傷、骨折脫位、骨病這三個方面。年輕人愛好運動,運動強度大,易發生筋傷或骨折脫位,老年人因行動不便導致摔傷容易造成骨折、脫位。骨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所以老年人還容易患骨質疏松以及骨關節炎等骨傷疾病。像上班族,因為長時間保持坐姿,人體力量集中在頸、胸、腰椎的骨骼上,所以普遍容易患頸椎、腰間盤突出等骨傷疾病。目前智能手機十分普遍,地鐵上經常會看到很多人都在低著手查看

《健康之友》:對于骨傷患者來說,您認為哪種治療對病人最有利?

牛志軍:我認為,在對癥的前提下,費用最低、痛苦最小的治療方法是對患者最有利的。傳統中醫有很多種治療方法都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在治療方法上,不同部位的骨折都會因為損傷的分型,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方法,大部分骨折可以進行手法整復,石膏或夾板固定治療。而一些高能量損傷及特殊位置的骨折需要手術治療,比如車禍導致的開放性骨折,嚴重的閉合骨折,高處墜落導致的脊柱損傷,頭下型的股骨頸骨折等。

《健康之友》:中醫在骨骼疾病的治療上有著怎樣的作用?

牛志軍:中醫在骨科還是有一定的優勢,《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骨骼的支撐依賴于骨髓的營養,“腎主骨”表明腎充養骨骼以及二者生理功能的聯屬關系。骨髓由腎精所化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腎生骨髓”髓藏與骨腔之中,以充養骨骼,所謂“腎充則髓實”,所以在中醫上非常重視補腎壯骨。而中醫外治法一直有“簡、便、驗、廉”的特效,所以非常適合基層醫院和社區進行中醫技法的推廣。傳統中醫的手法整復治療骨折脫位疾病,無論是治療費用,還是患者所受的痛苦上相對于手術治療有一定的優勢,最主要是治療效果是一致的。

《健康之友》:現在網絡信息非常發達,在網頁瀏覽中是否有相關的錯誤信息?

牛志軍:網上現在的醫療信息非常廣泛,但不能完全信賴。如果患有骨骼疾病,可以通過網上的信息進行初步了解,但必須到專業的醫院找到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網絡并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治,即便同一種疾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最終治療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健康之友》:現在經常從各種媒體中看到醫患糾紛,您如何看待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

牛志軍:首先,醫生和患者是共生共存的關系,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兩個字“信任”。之所以有很多的醫療糾紛大多都是因為“不信任”造成的,其中的因素也會有很多。對于患者,需要的是療效和服務,醫生就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多考慮問題,多與患者溝通,解除患者的緊張以及懷疑等心理問題。醫生的工作與目的就是為患者治療疾病,所以患者要充分地信任醫生,再加上現在醫生的工作強度都很大,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的患者,沒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客觀上造成患者不能充分了解病情,會讓患者心存疑惑而產生誤解,所以患者也應該體諒醫生,所以我認為醫患之間還是需要多溝通,要相互信任。

《健康之友》:那在您從醫的這些年中有什么印象特別深刻的案例嗎?

牛志軍:記得當時還是在與劉鋼教授出診時發生的一件事,在北京有一個從事藝術職業的女士,一直從事繪畫藝術創作,因一次意外發生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極大成度地影響到了這個女士的事業發展,于是這個女士先來到北京某三甲醫院,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打鋼板,但傷口疤痕一定程度會影響到手部的美觀,而且不能保證手術后能百分之百恢復手部的功能,加上患者對手術的懼怕。于是這個女士找到了劉鋼教授,要求進行保守治療,手部可以恢復到從前一樣,因為她從事的繪畫必須需要一雙靈巧的手,這不僅僅是她的工作,也是她一生的夢想。劉鋼教授了解到女生的病情,于是用“宮廷正骨”的手法復位女生的骨折患處……經過治療,女生的橈骨骨折整復成功,女生再次回到畫室進行繪畫創作。劉老常說診查病人時要知詳備細,治療病人時要心慈術狠,手法運用時要掌握輕、柔、透、巧的特點,這些都是宮廷正骨的學術特色,也就是因為這次案例,讓我領略到了“宮廷正骨”的魅力,更加激發我認真學習。

《健康之友》:關于骨骼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預防骨傷?

牛志軍:首先要有個健康的心態,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后是要加強體育鍛煉,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避免骨傷的發生。

《健康之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了骨折,要如何進行養護?

牛志軍:俗話說三分病七分養,骨折也是如此,手法整復或手術治療完成只是整個疾病過程中不到三分之一的部分,后期的康復鍛練功能恢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定期復診,聽從醫生的建議和指導,堅持康復訓練。骨折之后注意飲食,合理的飲食對于骨折的恢復是非常有好處的。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攝取。成長期自不必說,成年以后骨骼也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鈣流失增多,尤其是骨折后臥床病人,要增加鈣的攝入。

《健康之友》:請問您對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有何期待呢?

牛志軍:首先我期待國家能夠加大對中醫藥的重視,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這需要很好的傳承與發揚光大;再一個是要考慮現在的中醫院校教育模式是否適合中醫的發展,這需要教育家來共同探討;西醫講究精準醫療,中醫講究的是整體性,所以期待要大力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相信一定可以有所突破。

時間過的很快,我們在愉快地交談中,結束了此次專訪,牛志軍主任的專業與敬業以及獨到的見解令人欽佩。與牛志軍主任的言談中,總能感覺到他對患者的拳拳之心與細致關愛,希望能有更多像牛志軍的一樣的醫生加入到醫療隊伍中來,讓我們不必擔心病魔的驚擾,快快樂樂地健康生活。

猜你喜歡
志軍骨傷正骨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
中醫適宜技術在骨傷中后期患者社區功能康復中的應用及影響
整體護理模式在老年骨傷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圖說
神奇的“魔力語”
講述正骨人的故事
中醫聯合交鎖髓內釘治療骨傷臨床療效分析
多媒體技術在傳統正骨手法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定位教育在中醫骨傷專業學生培養中的運用實踐
當好小記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