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性在科學知識中的應用研究

2018-06-07 09:38潘亞杰趙慧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壓強整體性科學知識

潘亞杰 趙慧

摘 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由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分支學科組成,各學科知識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章以“壓強”這一概念為例,試具體說明“科學”是各學科知識有機組成的。

關鍵詞 整體性 科學知識 壓強

把握事物的整體性有助于人們掌握系統的特性,全面、深入認識事物,掌握規律,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1在科學教育中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整體性

跨學科研究是近年來科學方法討論的熱點之一。在科學教育領域,跨學科研究旨在運用跨學科交融,推進學生對科學課程的“整體性學習”,以期幫助學生探尋到科學知識的完整結構和面貌,解決現實復雜問題,并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指出,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教師應該把學習組織為趨向于大概念的、連續的、有聯系的學習進程??茖W教育不是給學生講授一些零碎的、不連貫的知識片段和堆積在一起的科學定律,而是需要圍繞涉及重要科學領域的有結構、有聯系的科學核心概念和模型來進行講授,即要求要對科學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從課程的類別上講,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是一門廣域課程(broad field curriculum),它強調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系整合?!犊茖W》課程的知識目標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學科的知識,各學科知識間之間不是孤立的或機械的相加,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科學”系統。

因此,科學教師應該注重《科學》課程的整體性,無論是課程結構的整體性還是科學知識的整體性??茖W教師應當對“科學”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理解與把握,以幫助學生對科學概念和過程有一個基本的理解與認識,形成有組織、有結構的科學知識和模型,并且有能力解釋較大范圍內的一系列相關現象。

2以“壓強”為例,試具體說明“科學知識”是由各學科知識有機組成的一個整體

在當前多數人的理解中,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科。當談到某一概念的時,人們比較容易聯想到它所對應的某一學科。例如,當談及“地球自轉”時,多數人會較易聯想到地理科學中“晝夜的形成”的相關內容,很少會聯想到物理科學中“同步衛星”的相關內容,這也正是長期分科教學所帶來的弊端。因此,新時代的科學教師應該具有整體性意識,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并掌握《科學》課程的內容。下面以“壓強”為例,試具體說明“科學”是由各學科知識有機組成的一個整體。

2.1“壓強”在物理學中的體現:如流體力學

飛機為什么能夠飛上天?因為機翼受到向上的升力;升力是如何產生的?由于伯努利效應;何謂伯努利效應?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流速越小的位置,壓強越大。

飛機機翼下平上凸,當空氣流到機翼前緣時,會分成上、下兩股,分別沿機翼上、下表面流過,并同時到達機翼后緣,重新匯合向后流去。這樣機翼上部的氣流走過的路程就長于下部,因此上部氣流的速度就快于下部氣流。根據伯努利原理可以得出,機翼上部壓強小,下部壓強大,機翼的上下面產生了壓強差,這就使得飛機獲得了升力,從而飛上天。

2.2“壓強”在化學中的體現:如化學分反應原理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能不能發生化學反應以及反應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的性質。此外,化學反應速率還受反應進行時所處條件的影響,其中重要的是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的影響。

根據勒夏特列原理,當改變體系反應時的壓強時:增大壓強,平衡向氣態物質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態物質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

2.3“壓強”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如高山反應

大氣壓強不僅與天氣變化有關還與海拔高度有關,高度愈高,空氣愈稀薄,空氣的密度越小,大氣壓強就愈低。

在高山地帶,氣壓低,空氣稀薄,人體所賴以呼吸的氧氣壓力也會隨之降低。然而人體進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含量是保持不變的,為使血液中的含氧量達到人體所需的含氧量,就必須增加紅細胞(運載氧氣)的含量。研究表明,人體靠新陳代謝自動增加紅細胞的含量需要幾天的時間,所以在剛剛進入山區時,會因為海拔的突然增高,而人體卻來不及適應,產生體內供氧不足的情形,高度愈高,過渡時間愈短,產生的反應就愈劇烈。這種生理反應一般被稱為高山反應。

2.4“壓強 ”在地理科學中的體現:如大氣運動

大氣的受熱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溫度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的運動狀態。實際上,由于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大氣環流特別復雜。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比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而且海陸相間分布,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大陸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快于海洋。海陸冬夏季增溫和冷卻速度明顯不同,使呈帶狀分布的氣壓被分裂出一個個高、底氣壓中心。

隨著季節的變化,高低氣壓中心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冬季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是冷空氣的源地之一,對我國冬季天氣影響顯著;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是暖空氣的源地之一,對我國夏季天氣影響很大。

從以上“壓強”在不同學科中的存在形式,很容易說明“科學”是由各學科知識有機組成的一個整體?!犊茖W》課程的設置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整合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等學科內容,以打破長期分科帶來的弊端,幫助學生對“科學”有一個整體性認識。當然,這里并沒有否認各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

3小結

科學家彭加萊曾經說過:科學是基于事實之上的,就好像房子是用磚石堆砌而成的一樣,但是,一些事實的堆積并不是科學,就像堆在一起的一堆磚石并不是房子一樣。教師需要對“科學”學科有一個整體性認識,這樣有助于對學生的整體性學習進行針對性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搭建跨學科知識網絡。

參考文獻

[1] 趙媛.用跨學科交融推進“整體性學習”[J].江蘇教育,2016(59):18-19.

[2] 韋鈺.以大概念的理念進行科學教育[J].人民教育,2016(01):41-45.

[3] 靳玉樂.現代教育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壓強整體性科學知識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滑雪運動研究可視化分析
2000-2017國外關系從句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社會化知識及其客觀性探析——兼議朗基諾的科學知識觀
使兩個均勻柱狀體對地壓強相等的方法探討
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社區合唱的整體性研究
淺談如何上好中學語文期末復習課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護理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物理知識
“壓強”教學的四個優化
壓強概念教學案例剖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