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描寫語言學中語言分析方法在聽說教學法中的應用

2018-06-07 09:38蔣思琪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爾德分析方法語言學

摘 要 英語教學正在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強調培養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目前流行的主要教學法流派包括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都與聽說教學法有相似之處且密切相關。這需要從新的角度回顧聽說教學法,從中尋找啟發。本文擬回顧美國描寫語言學和聽說教學法的形成,探討美國描寫語言學中語言分析方法在聽說教學法中的應用,旨在加深對美國描寫語言學和聽說教學法評價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 美國描寫語言學語言分析方法 聽說教學法

0引言

美國結構語言學(American Structural Linguistics)又稱為美國結構主義(American Structuralism)或美國描寫語言學(America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產生于20世紀初,是西方語言學流派中重要的一派,因其獨特的理論基礎和語言分析方法豐富和發展了結構主義。它不僅促進了對瀕于滅亡的印第安人文化和語言的記載和分析,而且帶動了對世界各地語言的研究,尤其是對外語教學影響深遠(馬慶林,2003)。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就是基于美國描寫語言學產生的,在幾十年的發展中經歷了由占據主導地位到主導地位被削弱的過程,但其教學理念和原則依然影響著人們的外語教學觀念,并活躍在當今外語教學實踐中(羅立勝,董玉真,2005)。

1美國描寫語言學中語言分析方法在聽說教學法中的應用

1.1美國描寫語言學的語言分析方法和步驟

美國描寫語言學派在方法論上真正發展和成熟是在布龍菲爾德《語言論》之后形成的。熊兵(2003)進行了總結:布龍菲爾德提出直接成分的概念,但直接成分分析法由Wells在《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 1947)中提出,還提出擴展的分析方法作為對IC分析法的補充;基于布龍菲爾德提出的替換法,Fries(1952)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該方法在語言分析中的應用;Gleason(1961)進一步闡述對比分析法;薩丕爾的學生史瓦德士(M. Swadesh)(1934)將分布作為語言學術語使用,并討論了英語音位分布情況。

2對美國描寫語言學和聽說教學法的評價

2.1對美國描寫語言學的評價

關于美國描寫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熊兵(2005)指出國內學界如許國璋、高名凱、趙世開、索振羽、劉潤清、馮志偉等都對其有所評介,這里不再贅述,只對其優勢和局限性進行簡單介紹。

2.1.1優勢

(1)重視語言形式、結構,強調語言整體性,彌補傳統語言學局限性;(2)研究方法尤其是直接成分分析法值得關注,重視語言結構和語言要素間關系,為語言分析方法建立詳盡過程和工序;(3)將語言結構同邏輯符號相聯系,由此將信息論引入語言學研究;(4)將語言作為符號加以系統研究,使語言學與符號學聯系更為緊密;(5)對瀕于滅亡的美洲印第安語言的調查和描寫的功勞不可忽視;(6)作為形式語言學對計算機信息處理有一定啟發作用。

2.1.2局限性

雖然美國描寫語言學的優勢很多,但Hockett(1958:121)卻明確表示:與喬母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相比,美國描寫語言學對句法分析做出的貢獻非常有限。因為基于哲學理性主義的轉換生成語法的句法理論有很強的生成解釋能力,并不斷更新思想,而美國描寫語言學未能做到這點。布龍菲爾德在心理學與語言學的關系問題上陷入矛盾:一面脫離對結構心理學的依賴,宣稱心理學對語言學研究無用(Hockett,1958:67);一面轉向行為主義心理學,試圖基于此來解釋語言,并將詞匯意義總結為刺激與反映、盡量避免談及語義問題。此外,只表明每一層面直接成分、不指明直接成分間語法關系(劉潤清,1997)的直接成分分析法無法完全解釋同形異構的歧義問題。

2.2對聽說教學法的評價

2.2.1不足

聽說教學法的特點幾乎都是其優點,與傳統語法翻譯法相比,學習者增加了實際交際能力、培養了語言技能;與直接法相比,學習者通過大量日常練習,增加了對語言材料和語言基本結構的理解和記憶。更值得關注的是聽說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不足:(1)過分強調機械操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使學習過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思維;(2)過分注重語言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內容和意義,使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難以得到深入的文化交流;(3)過分強調學習者聽說能力的培養,讀寫能力相對較弱;(4)過于強調單個詞語在句子中意義而忽視語境,學習者學會大量句型卻不知在真實情境中合理運用,不能將所學語言知識很好轉化為技能,不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5)過于強調句子結構和語音的準確性而注重及時糾錯,會打斷學習者思路、打擊其學習興趣。

2.2.2現實意義

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學目標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一定聽說寫譯能力轉向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這樣的轉變突出了聽說教學法的現實意義,加強學習者聽說能力的培養需要其對目的語進行大量、持續的口語實踐和操練,聽說法可在一定程度彌補學習者口語實踐機會少、訓練強度與目的語差距較大等不足:

(1)使學習者和教育者明白提高口語實踐意識、培養刻苦訓練意志的重要性及對目的語重要句型、表達方式進行背誦的意義;

(2)語言習得是有意識注意的結果,注意是將輸入轉化為可理解輸入的必然條件(Schmidt,1990;Ellis,1995)。聽說教學法強調的模仿背誦是一種有意識的語言輸入活動,促使學習者注意目的語的語言形式,讓其注意自己所要和所能表達內容間的差距,從而強化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提高輸出質量;

(3)基于行為主義“刺激—反應”理論的聽說法仍具有科學性:特定條件下的重復反射作用可使某種習慣得到強化并逐步固定。我國外語學習者往往處于外語學習內容多、時間少、英語課堂為主、自然習得可能小的語言學習環境中,所以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內容就需要進行機械性的強化訓練,強調強化刺激、反復操練的聽說教學法可因此提高語言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蔣思琪(1993-),女,江蘇淮陰,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參考文獻

[1] 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7.

[2] 曹玲娟.英語聽說教學法淺議[J].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3): 68-71.

[3] 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

猜你喜歡
爾德分析方法語言學
基于EMD的MEMS陀螺儀隨機漂移分析方法
一種角接觸球軸承靜特性分析方法
COMPLEX INTERPOLATION OF NONCOMMUTATIVE HARDY SPACES ASSOCIATED WITH SEMIFINITE VON NEUMANN ALGEBRAS?
中國設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羅爾德·達爾的《吹夢巨人》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核安全設備疲勞分析方法與步驟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