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心無價感人心

2018-06-14 03:04王中翼
中學生百科·大語文 2018年5期
關鍵詞:楊萬里神明臺州

王中翼

【作者簡介】

楊萬里( 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文學家,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也稱“中興四大詩人”)。一生寫作勤奮,現存詩約4200首,風格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號“楊誠齋體”。他的詩文收集在《誠齋集》中,共133卷。

原文

李臺州傳

李臺州者,名宗質,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而罹靖康之亂,母子相失。①宗質以父蔭,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②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日:“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乎?”③從之西,舟所經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日:“展婆!展婆!”④至暮,哭而歸,不食。司馬家人哀之,必寬譬之,乃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復然,竟不得。⑤至荊州,復然。日旦夕號呼,嗌痛氣憊,小憩于茗肆,垂涕。⑥

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日: “官人與我一文兩文?!雹咦谫|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里若姓。⑧媼勃然怒日:“官人能與我幾錢,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雹嶙谫|起敬,謝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霽怒,試言之,何害?恐或鄉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為阿婆壽?!雹鈰嬒踩眨骸袄掀判债惿?,不可言?!弊谫|力懇請,忽日:“我姓展?!弊谫|瞿然起,抱之,大哭日:“夫人,吾母也!”11媼曰:“官人勿誤,吾兒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2宗質拜日:“然?!庇姨皇局?,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觀者數十百人,皆嘆息涕下。

宗質負其母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終,宗質亦白首矣。13

宗質乾道庚寅為洪倅,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14明年,予宮中都,宗質造朝,除知臺州。15朝士云:“李臺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臺州之子?!?6予一見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臺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子事。17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18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

贊日:孔子日:“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比衾钆_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以為美談。19若李臺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為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人誰無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未嘗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20

注釋

①罹:遭受(苦難或不幸)。靖康之亂:靖康年間的動亂。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徽宗、欽宗父子等三千余人,北宋滅亡,天下大亂。

②蔭:庇蔭,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勞而得到封賞或免罪。

③姻家:姻親。官蜀:在蜀地(今四川)做官。

④若:和,或,或者。

⑤秩滿:任職期滿。秩,官吏的職位或品級。

⑥嗌( yi)痛:(喊得)咽喉疼痛。茗肆:茶館。

⑦乞媼(ao):乞討的老婆婆。媼,老婦人的通稱。

⑧問其里若姓:問她的家鄉和姓氏。里,鄉里,家鄉,故鄉。

⑨何遽(ju):怎么,為什么。

⑩皇恐:即惶恐。忤(wu):違逆,冒犯。霽怒:息怒。霽,怒氣消除。

11.瞿然起:驚訝地站起來。

12.有驗:有憑證,指有驗證的標記。

13.奉板輿:孝養的意思。板輿,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

14.乾道庚寅:公元1170年。這是用帝王年號加干支紀年。洪倅( cui):官職名。

15.造朝:朝見。造,到。除:授予官職。知臺州:擔任臺州知州。

16.覿( di):相見。這里是人名。子臺州之子:以李臺州的兒子為嗣子。

17.沒:通“歿”,死。掾( yuan):佐助,引申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

18.喪先太夫人:失去了母親。先,對死去的人的尊稱。太夫人,漢制,列侯之母稱太夫人。后來凡官僚、豪紳的母親不論在世與否,均稱太夫人。

19.朱壽昌:宋代孝子,《二十四孝》載有其“棄官尋母”的故事, “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 ‘不見母,不復還。行次同州(今陜西大荔),得之,時母年七十余矣。詩贊: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碧K東坡曾撰文稱述其行。

20.有……者:有……的人。這是一個長句,中間都是定語。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有母親在卻輕忽不敬,或悖逆不愛。

參考譯文

李臺州,名宗質,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個郡邑的。母親姓展,是他父親的妾,生下宗質后遭遇靖康年間的動亂,母子失散了。宗質憑著父親的官職得到封賞,長大以后,到達做官的所在地必定到處尋找母親,可一直沒有找到。姻親司馬季思要到蜀地去做官,宗質說:“我尋找母親,東南地區沒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質)跟隨他到西部去,乘船經過各個州,像是縣或者是村莊、集市,一定上岸,走遍這個地方大聲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著回去,不吃飯。司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寬慰勸解他,(他)才含著淚勉強吃點東西。等到季思任職期滿,向東而下,所經過的地方(李臺州)仍然這樣,始終沒有找到。到了荊州,還是這樣。每天從早到晚大聲呼喊,(有一天,因為喊得)咽喉疼痛,身體疲憊,(便)在茶樓稍事休息,流著眼淚。

坐了一會兒,一個討飯的老婦人來到他的面前,作揖說: “官人給我一文兩文錢吧?!弊谫|站起來向她作揖并請她坐下,用主客之禮待她。喝完茶后,宗質詢問老人的家鄉、姓氏。老婦人勃然大怒說: “官人能給我多少錢,為什么要問我姓名?我不是要飯的人?!弊谫|對她心生敬重,道歉說:“我十分惶恐,犯上仵逆了阿婆,希望您能消消怒氣,試著說一說,又有什么害處呢?說不定還是鄉鄰或親族呢,我愿意把囊中的錢都拿出來給阿婆祝壽!”老婦人高興地說: “我的姓氏很特別,不能說?!弊谫|極力懇請,(老婦人)忽然說:“我姓展?!弊谫|驚訝地站起來,抱著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親啊?!崩蠇D人說: “官人不要搞錯了,我兒子有可以驗證的胎記,(他的)右腋下有一個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弊谫|跪著說:“正是這樣?!泵撻_衣服露出右腋給她看,于是母子相擁哭泣。圍觀的人有幾十上百人,都感嘆著流下眼淚。

宗質背著他的母親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為他們哭泣。從此以后,宗質孝順奉養母親十多年,母親在高齡壽終,那時宗質也已經白頭了。

宗質于乾道庚寅年間做洪悴,我當時是奉新縣縣令,多次拜見他,不知道他們母子之間的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質朝見皇帝,被授予臺州知州。朝中人士說:“李臺州,是曾覿的親家,曾覿沒有兒子,把臺州的兒子當作自己的兒子?!蔽乙娏艘淮尾桓乙姷诙?,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順。

十七年后,李臺州已經去世,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談話間,京公對我說起李臺州母子的事情。我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我終身抱憾。聽了李臺州孝養母親的故事,哭泣不能停止,為之感動,給他作了這篇傳記。

贊道,孔子說:“孝悌達到極點,就會感動天地神明?!毕窭钆_州,生下來就不知道失去母親,但成年以后知道尋找母親,尋找母親卻找不到,找不到卻不懈怠,走遍半個天下,到年老了才找到。昔日蘇東坡歌頌朱壽昌,至今人們都詠嘆歌頌,成為美談。像李臺州,他的事跡難道和朱壽昌有什么不同嗎?這不就是所說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嗎?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感動天地神明?不是感動天地神明,怎么能找到母親?我每次對士大夫們說起這件事,聽到的人必感動得哭泣。人誰沒有母親?有母親的人誰沒有這樣的心呢?可是有那樣一種人,他們未曾失去母親,不用尋找母親,可是有母親在卻對母親輕忽不敬,或者悖逆不愛,他們這是什么心腸???

商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被各種情感激蕩圍繞著。親情、友情、愛情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是支撐著蕓蕓眾生的精神支柱,缺失任何一種情感,生命都是殘缺的。而對中國人而言,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更是情感世界的核心,至高無上。孟子就曾說,“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是人生第一大快樂。闔家團聚,天倫之樂,是古往今來人們最為珍視和享受的生活場景。君不見,每年春節,無數國人不論遠近不辭辛苦不計成本心心念念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回家團聚。于是,短短幾天時間,幾十億人次的人口流動量,形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徙,造就了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中國春運”。

蘇子說: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背@沓B的悲歡離合,就讓人情難自已,非常態的骨肉分離就更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了。然而,從歷史到現實,因戰亂、災荒、家庭變故、意外事件等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的骨肉離散現象經常發生。悲莫悲兮生別離,于是有人萬里尋親,終得團聚;有人生離死別,抱恨終身。從古籍記載到新媒體報道,從央視的《等著我》(大型公益尋親節目)到地方電視臺的《尋情記》,在無數“團圓夢”的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嘆、熱淚盈眶的聚散離合啊。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李臺州傳》,講述的就是一個尋找失散的母親的感人故事。

傳主李臺州生不逢時,恰遇亂世,在兵荒馬亂之中誕生后,隨即與生母展氏失散。由此可見,他根本不知道母親長什么樣子,他在成長中也并未得到母親的撫育,可是也許自從他懂事、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起,他心中就立下了一定要找到母親的誓愿,因為這是一種無法割舍的血脈情緣。因此當他長大、有能力付諸實踐時,他就投入到了尋母的行動中??墒?,舉國大亂之后,母親在哪里呢?天大地大,人海茫茫,毫無音訊,加之時間已過去很多年了,一切早已滄桑巨變,上哪兒去找?怎么去找?這注定是一場異常艱難、希望微茫的行動,也是考驗其心之堅、其毅力之強的艱苦征程。他知道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能從長計議。他從開始外出為官起, “所至必求母”。大概他起初是在東南一帶當地方官,可是找遍東南,毫無結果。后來,姻親司馬季思要到四川任職,他就官也不做了,跟著他一路向西,乘船所經所到之處,必呼叫尋找,可是依然毫無所獲。在四川的這段時間里,也毫無進展。姻親任職期滿,又要東下回來了,但他矢志不渝,毫不氣餒,一如既往,用最原始的方法呼叫尋找,可是始終沒找到?;侍觳回撚行娜?,最后,到達荊州的時候,在一個小茶館偶遇一個乞討的老婦人,一番波折之后,竟然意外發現她就是自己的母親。母子團聚后,他盡心侍奉母親,直到十幾年后母親高壽而終,而他自己這時也已經滿頭白發了。

李臺州尋母的故事首先感動了作者楊萬里。楊萬里是一位以詩歌著稱的文學家,他之所以要為李臺州寫傳記,主要原因就是被他的事跡深深感動。根據作者的介紹,他和李臺州相識,但并無深交?!白谫|乾道庚寅為洪悴,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弊髡哒J識他時,李臺州已經母子團聚,但并不知道他們母子之間悲歡離合的經歷。楊萬里為官中都時,李臺州回到朝廷,被授予臺州知州(他本名李宗質,這也是稱他為李臺州的原因吧)。兩人有過交往,但仍不知他的尋母故事,也不曾想過為他作傳。直到十七年后,此時李臺州已經過世,“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子事”,這才知道他的感人事跡。楊萬里特別受感動的原因還跟他自己的身世有關,原來他八歲喪母,可謂從小失去母愛,這是他終身抱憾的事情,因此他更能理解李臺州尋母、孝母的心情和舉動。李臺州雖然從小與母親失散,但終于找到母親,得以盡自己的孝心,讓母親頤養天年,而自己早已無母可尋,無母可侍,那種遺憾、那種痛苦非外人所能體味,因此,當他聽到李臺州事跡后,“泣不能止”,并“感而為之傳”。

作者塑造了李臺州感人的孝子形象,突出了他身為一名普通人的可貴品質。李臺州是一位官員,但作者顯然淡化了他的官員身份,不注重其政治事功,而是從人倫親情的角度,把重點放在著力突出他作為人之子的普通人身份,生動記敘了他尋母盡孝的事跡,給人以感動和震撼。文章記李臺州事跡,以尋母、認母,侍母為線索,集中筆墨描寫了他認母的場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在作者筆下,李臺州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孝子。他大半生“遍天下之半”,輾轉尋母,就是為了實現母子團聚的樸素愿望,完全出于本心本性,動機純良,至真至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立志尋母,情之所至,癡心不改;母子團聚,本是大喜事,但他全心侍母,不向外人宣揚自己尋母的事情,以至與他有過不少交往的作者,直至多年后傳主已經去世,才偶然從同僚那里知曉他的事跡。也許,在李臺州看來,他的所作所為并無什么特別之處,一切理所當然,他只是盡著為人之子的本分而已。正因為這樣,更能知其心之真誠可貴,更能打動人心。

其實,要說最先被他感動的還是他身邊熟識的人,比如他的姻親司馬季思。他找遍東南一帶無結果之后,姻親要到四川上任的消息,啟發了他改變尋找方向.讓他頓生新的希望:“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乎?”司馬季思一家對他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給他創造了外在條件,也給了他精神鼓勵??吹剿宦贰氨槠涞卮舐曁柡簟薄爸聊?,哭而歸,不食”的情景, “司馬家人哀之,必寬譬之”。當他終于在荊州找到母親時, “季思與家人子亦泣”,他們是為他高興而泣,也是為他的孝心苦行感動而泣。目睹他尋母、見證他們母子團聚的人們也被他深深地感動了,當他們母子在荊州的小茶館里驚喜相認、抱頭大哭之時, “觀者數十百人,皆嘆息涕下”。這種人間真情,觸動著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他的事跡也感動著多年后的楊萬里以及他的同事們,楊萬里不但為之作傳傳頌,而且向人們廣為宣揚,“予每為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他的孝心孝舉,可謂感動了姻親,感動了在場的人,感動了當時的人們,感動了局內局外所有的人,同時還跨越了時空,令今天的讀者為之動容。

李臺州不幸年幼失母,又幸運地老而得母,確實是一樁美談佳話。他尋母成功,令人稱慶,但事實上,他的尋母行動成功率其實是很低的,希望渺茫,最后母子團圓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楊萬里認為,他的舉動完全可以與二十四孝中“棄官尋母”的朱壽昌相提并論,他實在是感動了天地神明,才得以一償夙愿。楊萬里引用孔子“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話,引申說:“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確實,苦心人,天不負,感動“神明”的還是至孝誠心。前文說到,他發愿尋母,心無雜念,很樸素很簡單,也很偉大。他義無反顧,數十年里辛苦輾轉,毫不倦怠,那聲嘶力竭的呼喊,那堅定執著的行為,那百折不撓的精神,確乎純然出自一片至誠之心,無論尋母成功與否,本身足以可歌可泣,令人感佩。尋母成功固可喜,尋母之舉也可嘉,他最終感動人們的是他的品性、他的為人。話說充滿戲劇性的母子相認那一幕,稍加分析便可發現,他終于得以成功母子相認,他的為人其實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試想,他如果擺著官家的架子,不能對一個乞討的老婦人誠懇地以禮相待,平等地、心態平和地跟她交談,從而獲取她的好感和信任,即使母親就在眼前,豈不是也要失之交臂,錯失這唯一的機緣?因此,他能夠“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偶然之中也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與其說是冥冥之中有神明相助,不如說是他自己幫助了自己!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的確是人生的幸事、樂事,是什么也無可取代的,值得好好珍惜,可偏偏有些世人有父有母卻“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作者最后深表遺憾地指出這一令人痛惜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借李臺州的故事感動世人,從而起到警醒勸誡世人作用的良苦用心,表明了作者的深層次的寫作意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被選為2016年高考天津卷語文試題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命題者之所以選取這篇文章,原因之一大概是李臺州的孝心孝舉在今天依然還有打動人心、啟迪讀者的積極意義吧。

猜你喜歡
楊萬里神明臺州
畫地為牢
王的神明
東京神明 花信精神
臺州:云水長和島嶼青
倘若,這世上有神明
小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