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央企改革的“戰略無人區”

2018-06-17 16:40楊繼剛
中國工業評論 2018年5期
關鍵詞:無人區國資委定位

楊繼剛

什么才是中國深化改革的“牛鼻子”?答案是:國企改革。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改革,排在首位的便是“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國資委也在向“管資本”的職能轉變,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在這一背景下,全國政協第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專門提到的國機集團和中國二重的央企重組案例,就更具現實意義。

央企改革,兼并容易,重組難。整合容易,盈利難。在我看來,央企改革開始進入真正的“戰略無人區”,原因有三:

第一,央企的戰略定位正在發生轉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提出,國資委要“牽頭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施資本運作”。這就意味著,“實體產業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將成為央企的主要業務模式。

第二,央企的改革難點正在發生轉變。新一輪央企改革,不再是簡單的兼并重組,不再是簡單的合并同類型,而是圍繞戰略定位,從產業鏈、價值鏈、業務鏈出發,系統提升核心競爭力,組織架構調整、業務流程再造、績效考核優化、運營體系轉型等,哪一項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要觸動現有的利益格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

第三,央企的競爭平臺正在發生轉變。以往,產業界經常討論的問題是,國企與“民”(企)爭利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非壟斷性的充分競爭行業。但真正的強大,永遠不是窩里橫,而是站在世界舞臺上與高手過招。以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摩擦”為例,這種背景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更需要央企的領軍作用來穩定軍心,需要真正的“國家隊”所代表的強大競爭力。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競爭,與高手競爭,這對央企競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是基于這個角度,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的重組案例,才更具有現實意義。

國機集團全力推進中國二重“內科手術(止血與造血)”與“外科手術(債務重組、協同增效、資產盤活)”改革,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終于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更重要的是:以二重重裝為平臺、科工貿一體化的高端重型裝備板塊——國機重裝平臺的搭建基本完成,這樣一個“國家級高端重型裝備旗艦平臺”,不就恰恰是國資委賦予的央企三大戰略定位之一嗎?

走出央企改革的“戰略無人區”,既需要勇氣,又需要智慧?;貧w央企的三個戰略定位,破解產權與機制難題,真正激活經營主體,減少資源內耗與重復建設,形成具有國際化、前瞻性、系統性的競爭優勢,這才是未來央企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國機集團與中國二重重組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示。

猜你喜歡
無人區國資委定位
難與易
巧用“余數定位”,突破周期函數的計算問題
推出近7年,多數央企未執行:國資委“退房令”淪為空文?
國資委摸底央企債券情況
溯溪:溯源之舞
《無人區》點映 粉絲感嘆4年沒白等
《無人區》
地球第三級——西藏無人區的環境藝術
理想的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