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隊不給力,清朝自玩完

2018-06-23 06:38指點江山
百家講壇(藍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清廷綠營李鴻章

◎指點江山

清初,由于國力尚在發展階段,從軍簡直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一、少有大規模的戰爭發生,大多數人每天站完崗,放完哨,然后舒舒服服地回兵營吃飯睡覺;二、工資待遇不錯,尤其是新軍,入伍士兵以三年為期,期滿即令退伍,管吃穿,每月還有四兩二錢銀子的兵餉,這些錢在當時可以養活一個五六口之家。然而,軍餉在順治五年(1648年)之后就再未有過變化,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時期。

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物價尤其是米價的快速飛漲已經無法滿足士兵的購買能力。綠營軍作為晚清的主要軍隊,其軍餉實在無法讓他們能夠安穩作戰,于是鴉片戰爭失敗,簽署了《南京條約》。條約里的割地、巨額賠償加重了清廷的財政負擔,軍餉自然更是發不出去了。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攻勢極猛,清軍完全招架不住。但清廷又不會坐以待斃,因此投資曾國藩、李鴻章分別訓練湘軍和淮軍。清廷這次下了血本,湘軍、淮軍的工資比綠營和八旗那種舊式軍隊要高三到四倍,堪比同時期地方官員的待遇。但士兵們并不能全部拿到手。因為淮軍和湘軍發工資實行九關定例,也就是說一年只發九個月的軍餉,還有三個月的軍餉先記在賬上,以后補發,同時還要扣除伙食費。

這所謂的高工資也只是為士兵打打雞血,仗打完了還活著,再等曾國藩、李鴻章找清廷打官司要。1880年,李鴻章找清廷報銷軍餉三千萬兩,但最終拿到手的卻少了八萬兩,士兵們拿到手的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除了從中央下放到地方的各級戶部官員撈油水外,軍隊的各級將領同樣也難免會有瀆職喝兵血的現象。

甲午戰爭前夕,據日軍情報估計,淮軍以500人為編制的一個營,在戰爭打響的時候才發現,實際上每個營只有350人,而多出的150人的軍餉被層層官員吃得干干凈凈。其余的每個營的350人的軍餉自然也不會多給,扣了再扣,到手的軍餉能糊自己的口就算是萬幸了。既然連溫飽都不一定能解決,他們自然也不會為朝廷賣命。因此,陸軍幾乎每一戰都兵敗如山倒,出現了大量的逃兵—清朝實行的是雇傭兵制,很多士兵是窮人家的孩子,可以說,當兵就是為了拿軍餉。當他發現這個職業要付出生命時,會衡量這筆買賣是否劃算。

老將們為了防止逃兵出現,就扣押士兵三個月工資,如果跑掉,三個月的錢就沒了。甲午戰爭打得比較激烈時,三個月的工資已經留不住人了,就改成半年工資。于是出現日本人槍一響,清軍就潮水般潰逃的情況,幾萬人打幾百人都打不下來。

中國近代史以來,要說達到現代水平的軍隊還要數袁世凱所率領的北洋軍隊。為了杜絕官員層層喝兵血的現象,袁世凱親手將工資發放給每個士兵。其軍餉工資雖與淮軍、湘軍的工資大相徑庭,但絕不會拖欠。軍隊福利待遇好、軍心一致讓北洋軍隊在當時的確稱霸一方。只是,袁世凱后來的倒行逆施實在是給國家抹黑。

【風行天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過分強調門第,聯姻的范圍越來越窄,于是同姓不婚的禁忌名存實亡,近親結婚的現象特別普遍,如孫權的妻子就是他姑姑的孫女。

猜你喜歡
清廷綠營李鴻章
李鴻章
論抗戰時期羅爾綱的清代兵制研究
贊賞·獎掖·疏離:李鴻章、陳蘭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淺析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曾國藩為什么不讓綠營轉型,而是另起爐灶拉起湘軍?
曾國藩為什么不讓綠營轉型,而是另起爐灶拉起湘軍?
鴉片戰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谂c內河:鴉片戰爭期間清廷的水文調查及影響
李鴻章挨一槍,中國少賠一億兩
李鴻章罵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