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放棄成就史學大家

2018-06-23 07:46
百家講壇(紅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紀事體例資治通鑒

◎ 士 心

1131年,南宋史學家袁樞出生于建州建安(今屬福建南平),他自幼飽讀詩書,尤其喜歡讀史。而在諸史之中,他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資治通鑒》,堪稱司馬光的鐵粉。在閱讀這部以時間為編排順序、多達294卷的編年體通史時,袁樞深感內容浩博難懂,因為其中的歷史事件被時間割裂,導致“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只能硬著頭皮去啃。

久而久之,他有了一個想法:如果將《資治通鑒》按照事件的本末來編排,應該可以降低閱讀難度。但轉念,他又被自己的想法嚇到了:在當時,史書的編撰體例只有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記)和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兩種,紀傳體的代表人物是司馬遷,編年體的代表人物就是他的偶像司馬光。這兩位都是大咖,而袁樞當時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要想創造一種新的體例顯然太不現實。

不過,袁樞沒有放棄,而是將這一想法埋在心底,決定先好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付諸行動。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袁樞高中進士,進入官場。為尋求治國安邦之道,也為了實現自己創造新編纂體例的夢想,他工作之余更加用心苦讀《資治通鑒》,不僅將全部內容背得滾瓜爛熟,還吃透了司馬光的史學見解,愈發感到《資治通鑒》的內容可以為南宋王朝提供興邦安民的藥方,也更堅定了自己要用一個新的編纂體例重新解讀《資治通鑒》的決心。

于是,袁樞向好友楊萬里坦陳了自己的設想,沒想到楊萬里跟他感同身受,并告訴他司馬光本人也曾有對《資治通鑒》進行簡化處理、降低閱讀難度的想法,只是由于年事已高無奈作罷。有了好友的這番支持,袁樞信心倍增,開始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思考改寫思路。但由于公務過于繁忙,他的宏愿不得不暫時擱淺。

1171年,袁樞出任嚴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西南)教授,時間相對寬松了許多,他便再次把精力投入到編撰《資治通鑒》中。創造一種新的史書體例沒有先例可循,袁樞經過深思熟慮確定了“區別門目、以類排纂、每事各詳起訖……自為首尾”的編撰原則,然后開始從《資治通鑒》中輯抄所需的內容。他選取了始于“三家分晉”、終于“周世宗征淮南”間的239個事件,每一個事件獨立成篇,先擬以醒目的標題,然后將事件的本末悉數抄錄,不僅抄了原文,同時抄了司馬光的史論。就這樣,經過兩年的努力,袁樞將1300多年的歷史事件轉換為一個個完整連續的故事,42卷本、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的《通鑒紀事本末》順利完成。

《通鑒紀事本末》給人們的閱讀帶來了極大方便,得到了從皇帝到一般讀書人的廣泛贊許。楊萬里不但為其作序,還評價道:“讀袁子(袁樞)此書,如生乎其時,親見乎其事?!彼涡⒆谧x后贊嘆:“治道盡在是矣?!碑敿疵钅∮∈?,賜給太子和重臣,并擢升袁樞為大宗正簿。

善抄書者可以成創作。袁樞在研讀《資治通鑒》的基礎上編撰了《通鑒紀事本末》,不僅惠及了當朝,還開創了紀事本末體這種嶄新的史書體例,實現了史書編纂體例的突破,他也因此成為彪炳千秋的史學大家。這除了他善于“抄書”的本領外,更離不開他不放棄的精神。試想他一開始就知難而退或者中途放棄,顯然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成就。

猜你喜歡
紀事體例資治通鑒
楊塘紀事
大匠紀事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引注體例
注釋體例
注釋體例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澤東翻碎了的書
學抖空竹紀事(外四首)
《資治通鑒》帶我玩穿越
《資治通鑒》差點被毀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