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春蠶增產增收技術保障新措施

2018-06-27 20:10查任珍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8期
關鍵詞:春蠶小蠶蠶農

查任珍

在早春中,安徽省受到地理關系的影響,在這個時節極有可能出現雨雪低溫等極端天氣,而這些極端天氣可能對春蠶的生長與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針對春蠶飼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列舉并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而科學的措施,從而可以應對各種惡劣因素,減輕其負面影響。對于安徽省而言,保證蠶飼養戶在飼養春蠶過程中能夠避免受到氣候、病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保證蠶繭的產量與質量和飼養戶的經濟收益。

1 保證桑葉品質

1.1 保證桑樹的正常生長

桑樹葉是春蠶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因此,桑樹長勢直接對春蠶養殖造成影響。而早生桑樹如果在發芽時如果遭遇到“倒春寒”這樣惡劣天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出現脫苞等現象,嫩葉會全部枯萎,而如果此時氣溫能夠有所回升,還未長出的芽胞還可以長出新的桑葉。氣候對于桑樹的影響較為有限,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可通過施肥等方式促進桑樹盡快恢復生長。

1.2 注意排水

春雨連綿的時候常常會給低洼處的桑樹園造成困擾,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會匯聚到這部分桑樹園中,對桑樹的正常生長帶來阻礙。此時應及時排水,減少桑樹的損失,保證春蠶的食物來源。

1.3 適度施肥

在施肥方面,適度使用堆肥等“保暖肥”可以對桑樹的生長起到促進作用。在冬天,通常施用堆肥等有機肥,用以對土壤進行改良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達到保暖的目標;在催芽時要注意氮、磷、鉀三種肥料配合使用;而進行根外追肥則可以提高桑葉的質量。

1.4 合理修枝

如果桑樹曾經遭遇過較為嚴重的凍害,則需要將凍傷的枝條進行適當的修剪,并將剪下的枝條及時燒毀,以防病枝中的病蟲害傳染給其他植株。進行合理的修枝,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病率,從而保證桑葉的質量。

2 制訂周密計劃,合理分配布局

2.1 各地氣候不同,故應該根據各地的實際氣候特點,結合當地的桑樹生長情況等因素,對春蠶飼養工作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布局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則要及時調整戰略,將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2.2 充分考慮各地桑樹的長勢,結合光照、氣溫等因素,同時做好預防高溫天氣出現的可能,將各種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春蠶在出庫方面的時間相對穩定。

2.3 如果出現類似“倒春寒”的惡劣天氣,桑樹出現生長慢的情況,則要及時調整相關戰略,保證桑葉在天氣恢復正常后可以盡快恢復生長,從而保證在春蠶后續的生長生產中不受桑葉量的制約,有一個較為均衡的飼養量,從而減小飼養戶的損失。

2.4 選擇適當的品種。家蠶種類不同,其飼養的方向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其在季節方面有著不同的適應性,而對季節適應性不同,其飼養環境也要發生變化。如在春季要進行春蠶的飼養,這樣才能將春季的優勢發揮出來,保證蠶絲的質量,從而保證飼養戶的經濟收益。

3 規范春蠶在飼養中措施

3.1 做好準備工作。在這個階段要求飼養戶在農閑時間將各種消耗品準備妥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有器材的損耗,則要及時進行補充或修補,同時也要根據氣候和桑樹的長勢,確定春蠶的養殖數量。

3.2 對可能出現的病害提高警惕

3.2.1 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包括蠶室和桑葉等都要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消毒,同時要將舊土和清理出的垃圾進行一定的處理,例如進行堆肥等;還要注意將蠶室內進行消毒,防止病菌的危害。在飼養蠶的過程中,也可以適度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

3.2.2 規范消毒措施

在蠶剛出生的時期,其抵抗力較弱,如果在這個階段蠶染病,等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候可能會突然死亡,給飼養戶造成損失。為此,就要在幼年蠶階段做好防病工作。在這個階段,如果發現蠶存在不合格的情況出現,則要立即將其予以淘汰,并嚴格進行消毒工作,對于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蠶,堅決不能將其放入蠶室。在使用設備時候,也要經過消毒后才能進行使用,從源頭上杜絕幼蠶病害的發生。

而在大蠶階段,主要是進行預防。這個階段一旦發現病蠶,同樣也要及時撿出并燒毀,千萬不能隨手扔掉,避免身上附著的病菌感染其他蠶。

3.2.3 不能將蠶沙亂推。而是要將這些蠶沙進行處理后才能當做肥料進行施肥。當一輪蠶養殖結束后,要將所有的器具都進行消毒處理,為后續的養殖工作做準備。

3.3 小蠶共育

推廣小蠶共育技術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蠶生長,可有效防止蠶病發生,蠶體強健好養,確保穩產高產;有利于節省勞力、房屋、燃料、桑葉及消毒藥品等,降低養蠶成本,增加蠶農收入;有利于栽桑養蠶技術知識的傳播和科研成果的推廣,增強蠶農規避風險的能力。由于安徽省春季 5月上旬氣溫偏低,主要蠶區春蠶的小蠶期均需加溫才能保證小蠶的正常發育溫度,而普通蠶農由于受到蠶室條件、加溫設備、能源成本、溫濕度控制較困難等影響,小蠶飼養技術往往不到位。因此,針對目前安徽省蠶桑生產勞動力資源、從業者素質、養蠶技術及養蠶實施等實際,各地應加快改變傳統養蠶模式,積極推廣小蠶社會化、專業化共育技術,實施“十天養蠶法”。通過專業小蠶共育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組織養蠶能手飼養小蠶,到三齡或四齡餉食第 2次給桑,蠶農從共育戶買回小蠶,一般農戶只養大蠶,每期蠶飼養時間僅 10 d左右。專業化共育,由于統一采取相對規范、標準的技術措施,小蠶的飼養環境及營養條件得以保證,發育整齊,有利于增強蠶兒體質和抗病抗逆性,提高蠶農規避風險的能力。蠶桑生產主管部門要加強小蠶共育戶的組織領導和規范管理,引導共育戶樹立和提高防病意識、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保障小蠶發育整齊,盡量減少蠶頭損失,確保共育小蠶質量,為該地區蠶繭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3.4 大棚養殖

大棚養蠶。大棚養蠶 是適應蠶桑生產勞動力緊張、粗放型飼養和規?;a的一種輕簡省力化大蠶(四~五齡)飼養新技術。其具有建棚容易成本低,利于規模經營;降低勞動強度,節約勞力,工效高;消毒徹底,蠶繭產量高;人蠶分離,改善環境等優點。推廣大棚養蠶技術不僅滿足農民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有利于蠶區村鎮現代化建設,也進一步讓蠶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蠶桑生產輕簡化和規?;?。

(作者單位:242500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畜牧獸醫水產局)

猜你喜歡
春蠶小蠶蠶農
春蠶吐絲做繭忙
無人機替代蠶農“走山移蠶”
切料機助力小蠶人工飼料育快速推廣應用
半自動小蠶飼育機的升級改造
躲雨
可愛的小蠶
可愛的小蠶
春蠶1~2齡顆粒飼料育試驗初報
對如東縣“續春蠶布局”生產的再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