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地氯雷他定與依巴斯汀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對比

2018-07-05 11:30王福東曹慧
關鍵詞:氯雷組胺斯汀

王福東,曹慧

(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廣西桂林541199)

蕁麻疹是一種由于受到多種內外因素而導致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面部、軀干或四肢出現局限性、暫時性的風團或紅斑等,并伴有瘙癢。大部分患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由藥物、食物、吸入性過敏原、溫度變化、感染、昆蟲叮咬等誘發[1-2]。而慢性蕁麻疹具有病程遷延以及反復發作的特點,為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臨床上對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雖較多,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研究發現,使用抗組胺類藥物長療程遞減療法對慢性蕁麻疹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3],但治療后復發率較高。為了降低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復發率和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枸地氯雷他定與依巴斯汀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以及安全性進行了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126例慢性蕁麻疹患者,均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4],且于入組前2周內未服用過其他抗膽堿能藥、抗組胺藥、受體激動劑、糖皮質激素和阿司匹林類藥物等;排除標準:對枸地氯雷他定和依巴斯汀遞過敏者;哺乳期婦女和孕婦;其他類型的蕁麻疹患者,如膽堿能蕁麻疹、人工蕁麻疹、遺傳性血管性水腫、藥物過敏;合并有嚴重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疾病。隨機分為2組。枸地氯雷他定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齡18~65歲,平均(36.17±12.39)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32±0.45)年。依巴斯汀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齡 18~65歲,平均(36.59±12.46)歲;病程 3個月~4年,平均(1.28±0.19)年。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的基線資料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枸地氯雷他定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遞減療法治療,于第1~2周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1 次/d;于第 3~4 周口服 8.8 mg/次,每 2 天1次;于第5~6周口服8.8 mg/次,每3天1次;于第7~8周口服8.8 mg/次,每4天1次;于第9~10周口服8.8 mg/次,每5天1次。依巴斯汀組組采用依巴斯汀遞減療法治療,于第1~2周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于第 3~4周口服 10 mg/次,每 2天 1次;于第5~6周每次口服10 mg/次,每3天1次;于第7~8周口服10 mg/次,每4天1次;于第9~10周每次口服10 mg/次,每5天1次。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參照歐洲4級評分法[4]。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①痊愈:療效指數>90%;②顯效:60%≤療效指數<90%;③好轉:20%≤療效指數<60%;④無效:療效指數<20%。有效率以治愈加顯效計。

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總積分(根據患者風團的數量及大小,瘙癢程度,發作次數以及持續時間等臨床癥狀體征的嚴重程度按0~3分給予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2 mL靜脈血,采用ELISA法檢測組胺及炎性介質水平。停藥后對2組患者隨訪4周,記錄2組的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5.0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和組內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對比 枸地氯雷他定組的有效率為77.77%(49/63),與依巴斯汀組的74.60%(47/63)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2組癥狀體征總積分以及組胺水平對比枸地氯雷他定組和依巴斯汀組治療后的癥狀體征總積分以及組胺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但2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癥狀體征總積分以及組胺水平對比 (±s)

表2 2組癥狀體征總積分以及組胺水平對比 (±s)

組別 癥狀體征總積分(分)組胺(mmol/L)依巴斯汀組 9.27±1.15 4.25±0.87 0.83±0.26 2.37±0.45 56.818 15.235<0.001 <0.001枸地氯雷 9.24±1.23 4.28±0.85他定組 0.79±0.12 2.29±0.43 54.271 16.582<0.001 <0.001 n 63治療前治療后t P 63治療前治療后t P

2.3 2組炎性介質水平對比 枸地氯雷他定組和依巴斯汀組治療后的炎性介質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但 2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隨訪結果 依巴斯汀組在停藥4周后復發12例,枸地氯雷他定組復發5例,枸地氯雷他定組的復發率為7.94%(5/63),明顯低于依巴斯汀組的19.05%(12/63,P<0.05)。

2.5 不良反應 2組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依巴斯汀組出現5例輕度的嗜睡、口干,發生率為7.94%,枸地氯雷他定組出現4例輕度的嗜睡、口干,發生率為6.35%。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炎性介質水平對比比 (±s)

表3 2組炎性介質水平對比比 (±s)

TNF-α依巴斯汀組 76.58±12.45 52.22±10.31 11.961<0.001 IL-4 114.22±14.18 83.56±12.37 12.933<0.001枸地氯雷 63 治療前 158.12±16.85 115.54±15.28 73.85±13.46他定組 治療后 137.35±18.48 82.19±13.76 53.05±11.72 t 6.592 12.873 9.25 P<0.001 <0.001 <0.001組別n 63治療前治療后t P IL-23 154.21±15.52 135.33±11.54 7.748<0.001

3 討論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導致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主要表現為風團和紅斑。蕁麻疹持續發生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是目前皮膚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睡眠、情緒、家務勞動和社交等,使生活質量降低[6-9]?;颊卟∫蛭赐耆鞔_、病程長且治療困難。目前認為蕁麻疹是由于Ⅰ型變態反應引起,其過程是IgE抗體吸附于肥大細胞上,當再次接觸抗原后便在這些細胞表面發生抗原抗體反應,使其脫顆粒而產生一系列化學介質,從而引起皮膚黏膜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10-12]。目前臨床上現有的治療慢性蕁麻疹策略僅趨向于緩解患者急性期的臨床癥狀,而無法達到降低復發率的效果。

枸地氯雷他定可抑制組胺從肥大細胞釋放,抑制致敏淋巴細胞釋放前列腺素、腫瘤壞死因子以及各種白細胞介素等炎性介質,產生較強的抗炎和抗過敏活性[13],具有起效迅速,水溶性高,吸收完全,結構較為穩定,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強且持久等多種優點[14]。依巴斯汀為吡咯烷類抗組胺藥物,其組胺抑制功能快速且長效,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膽堿能受體并不會產生拮抗效果[15],且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本研究結果發現,枸地氯雷他定組的有效率為77.77%(49/63),與依巴斯汀組的 74.60%(47/63)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枸地氯雷他定組和依巴斯汀組治療后的癥狀體征總積分以及組胺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但2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枸地氯雷他定組和依巴斯汀組治療后的炎性介質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但2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枸地氯雷他定遞減療法和依巴斯汀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分析其原因為,本研究采用的遞減療法通過使首劑量加大,發揮起效迅速的效果,在患者服藥的初期即可迅速抑制受體信號的傳導,使釋放抑制組胺的藥物成分增加,藥效顯著增強,從而使患者可以于短時間內改善瘙癢等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發現,枸地氯雷他定組的復發率為7.94%(5/63),明顯低于依巴斯汀組的19.05%(12/63)(P<0.05);提示與依巴斯汀相比,枸地氯雷他定降低復發率的效果明顯更佳。其原因可能與枸地氯雷他定釋放更加穩定、作用機制更具有多元化相關。代金枝等[16]對64例慢性蕁麻疹患者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的基礎上聯合給予枸地氯雷他定,結果發現,患者的復發率為10.90%,明顯低于單純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的25.00%。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枸地氯雷他定遞減療法和依巴斯汀遞減療法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安全性均較高。分析其原因為,由于枸地氯雷他定不會對K+通道電流產生影響,從而可以防止由此造成的心臟毒性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毒性,且枸地氯雷他定不易穿透血屏障,顯著降低了抗組胺藥物引起的頭暈、嗜睡、口干、惡心等不良反應。由于依巴斯汀及其活性代謝產物卡瑞斯汀均無法穿透血腦屏障,因而該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效果較為輕微,其由于鎮靜產生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枸地氯雷他定遞減療法和依巴斯汀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基本相當,但與依巴斯汀相比,枸地氯雷他定降低復發率的效果明顯更佳。

[1] Powell RJ,Leech SC,Till S,et al.BSACI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J].Clin Exp Allergy,2015,45:547-565.

[2] Zhang YH,Bian SN,Dermatology DO.Efficacy of Mizolastine and acupoint catgut im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J].Chin J Mod Med,2015,52:984-990.

[3] 呂靜,曹玉平,張麗君,等.組胺脫敏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特發性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5):304-305.

[4]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中國蕁麻疹診療指南(2014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7):388-390.

[5] Zuberbier T,Maurer M.Omaliz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J].Expert Rev Clin Immunol,2015,11:171.

[6] Fine LM,Bernstein JA.Guideline of Chronic Urticaria Beyond[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6,8:396-403.

[7] 劉麗明,于波,張杰.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自身免疫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12):1 154-1 156.

[8] Maurer M,Church MK,Gon?alo M,et al.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CU)[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5,29:16-32.

[9] 張飛娟,白莉.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介素25、17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1):16-18.

[10]郭霞.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液學指標的改變及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1):1 789-1 790.

[11]劉愛民,王慶興,張步鑫,等.105例慢性蕁麻疹治愈患者遠期療效隨訪報告[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15(4):215-217.

[12]黎國棟,吳洪文,趙金柳.氯雷他定聯合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對血清IgE水平的影響 [J].醫學綜述,2017,23(2):406-409.

[13]何廣衛,儲昭興.李家明.枸地氯雷他定抗過敏性炎癥作用實驗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10):1 844.

[14]閆毅,劉瑞珍,徐德鋼.枸地氯雷他定與依匹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5,48(1):54-56.

[15]冉春濤.左西替利嗪聯合依巴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對實驗室指標、臨床癥狀積分的影響及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醫藥,2016,38(7):1 015-1 017.

[16]代金枝,周敬安,李璐,等.復方甘草酸苷聯合枸地氯雷他定預防慢性蕁麻疹復發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3):76-77.

猜你喜歡
氯雷組胺斯汀
抗組胺藥在皮膚科病區的應用現狀分析
氯雷他定聯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對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分析
氯雷他定聯合孟魯斯特鈉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效果評價
槍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錯案
氯雷他定羥丙基-β-環糊精包合物的制備及工藝優化
孟魯司特鈉配合氯雷他定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觀察
兒童醫院門診口服抗組胺藥應用情況分析
賈斯灑的導盲犬
慢性蕁麻疹抗組胺藥的應用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