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入時代”的日本高考改革

2018-07-11 02:30田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新校長 2018年12期
關鍵詞:入學考試學力入學

文/田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高考不僅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更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在教育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迫切需求的當下,人們對大學招生錄取制度的選拔功能和選拔機制關注度越來越高。這樣的情況在鄰國日本近年來卻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18年最新統計結果,2017年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80.6%,普通大學和短期大學(大專)報考人數的錄取比例達到89.2%,另有173939人升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日本名副其實地進入了高等教育入學選拔的“全入時代”。這意味著,日本應屆高中畢業生只要報考大學,基本上都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

在“人人都能上大學”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如何進行高考,成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選拔形式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擴大,學生的“高考”壓力正逐漸轉變為大學的招生壓力,受到“少子化(出生率下降)”帶來的適齡人口減少等因素影響,一些大學逐漸出現了報考人數低于招生名額的“招不滿額”現象。

各大學為了應對報考生源的變化以及在更廣泛的層面選拔優秀生源,紛紛采取多樣化的入學考試和選拔形式。除了在普通的大學考試中心統一入學考試、AO考試(Admissons Office,大學自主招生)、公開推薦考試(由高中校長推薦)等形式之外,還增加了由大學劃撥給指定高中的定向推薦入學名額、自我推薦入學等多樣化選拔制度,為不同的考生群體營造便利的入學考試環境,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探索出多元化的選拔機制。

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由日本文部科學省所屬獨立行政法人“大學考試中心”協同全國公私立大學,在全國統一實施的全國大學入學學科考試,以筆試的形式考查學業成績的普通“入學考試”??忌趫竺麉⒓涌荚嚂r,從國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外語等7組學科當中選出自己參加考試的科目,提出考試申請。各大學一般在此基礎上附加大學(或者學部、學科)組織的面試、學科考試或技能檢測。

AO考試(Admissons Office)——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是完全由大學進行自主選拔的考試,一般由綜合素質測試、小論文和面試幾個環節組成,AO考試重點考查學生與大學之間的適配度,以選拔適合在該大學學習的考生為目的。因此,考生為什么選擇這所大學的原因和動機成為考核的前提,在考試中必須明確闡述。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不需要高中校長的推薦信,因此AO考試比推薦考試審查更嚴格、更仔細。AO考試的好處在于考生有機會考入在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中可能因學力不足無法考取的大學。

推薦考試——由學生畢業的高中(校長)公開推薦給相關大學(對推薦高中不做限定),從全國各地廣泛招募優秀學生的推薦考試;指定校推薦是接收特定高中推薦名額的推薦考試。目前推薦考試名額逐漸增加,除校長推薦信之外,還要增加面試、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審核項目。通過推薦考試,大學可以錄取到學習動機明確的優秀學生,還可有效避免由“少子化(低出生率)”帶來的招不滿額的危機。對學生來說,除學力外的個性特長和在校表現得到評價,可以免除入學考試科目,減輕考試負擔外,還可以在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前得到確切的合格錄取信息。

自我推薦——普通的推薦考試需要高中校長的推薦信,而自我推薦考試只需提交“自我推薦書”,并通過小論文等形式進行自我展示。

“全入時代”的日本“高考”功能發生了根本變化?!案呖肌币延稍瓉韱渭兊倪x拔功能,轉變為高等教育資源提供與學生未來發展教育需求匹配度的診斷功能。

日本的“統考”

日本不但所有國立和公立大學均采用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進行入學選拔,還有越來越多的私立大學將其作為入學資格的基礎選拔,不過,如何利用統一考試的成績、選取哪些學科和科目作為錄取參考成績等具體規則和標準,則由私立大學自行確定。

近年來,由于擔心大學生學力下降,幾乎所有國立大學都要求報考本校的學生參加由五六個學科構成的、總分值為950分的7至8門考試。通常文科必考外語、國語、數學1、數學2、地理歷史或公民,以及2門理科基礎科目等7門考試;理科必考科目為外語、語文、數學2、地理歷史或公民,以及2門理科基礎學科等6門考試。各私立大學根據考生的學科考試成績確定參加本校自主考試、面試的報名資格,擇期組織后期自主考試和面試(包括學科筆試、面試、提交小論文),最后通過二次考試的考生方可被錄取。

日本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在參加了全國統一的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后,必須到自己填報志愿的每一所大學,或者大學指定的考點,逐一參加大學自主舉辦的二次考試。為此,每個考生都會在每年1月、2月份的“考試季”奔赴不同的城市、不同大學的考點去“趕考”,填報多少個志愿,就要去多少個大學參加考試。

如果考生的成績達到多所大學的錄取標準,一般會被多所大學先后錄取,但只能確定其中一所相對理想的大學作為就讀學校,并在規定時間內繳納入學金以確保入學資格。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擔心A O推薦考試(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引發大學生學力低下,建議為了確保學力,應該增設“高大銜接”的學力考試。為此,201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正式出臺了“高中生基礎學力考試”制度,以進行“高中生學習能力基礎診斷”,相當于我國高中普遍實施的高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而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九州大學、筑波大學等日本名牌大學為了保證AO推薦入學的學生與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入學的學生具有相同的學力,要求附加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的情況逐漸增多。

另一方面,慶應義塾大學等名牌私立大學的報告中卻表明,A O推薦入學便于穩定學校管理,使大學提前獲取穩定生源,同時AO推薦入學的學生GPA(Grade Point Average)高于大學考試中心統一考試入學的學生。早稻田大學、東北大學等名牌大學的調查中也得出同樣結論。

學力三要素

日本以“學力三要素”作為大學入學選拔考試的基本判斷標準。

2016年日本“高大銜接體制改革會議”在審議報告中指出,“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對于提高雙方改革的實效性發揮重要作用,改革后評價方式將綜合評價考生的學力三要素”。所謂學力三要素是指“知識、技能”“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和“主體性、多樣性、協作性”三個方面。

傳統考試偏重于對“知識、技能”的評價,為此,日本文部科學省確立了大學入學選拔以多方面、綜合評價為主的基本方向,進行多元化選拔的“高考”改革,引入更加注重“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的“評價考試”以代替大學考試中心的學科考試。

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在2016年度率先改革了只通過普通入學考試招收新生的做法,同時引入了推薦考試、特色考試(推薦入學、A O考試等)多元化選拔方式,但通過多元化選拔方式錄取的新生只占兩所大學年度招生名額的極少一部分。

東京大學的自主選拔比較重視“多樣性”原則,京都大學的自主選拔更重視“適應性”原則,雖然選拔標準各有側重,但是作為對以往國立大學閉塞的考試選拔形式的突破,以及引入多元化選拔機制的嘗試,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探索具有同樣的劃時代意義。

從2017年3月開始,日本國立大學的教育學部、醫學部等重點學科的二次考試和面試新增了分組討論內容,成為引入多元化考試評價的新動向。

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僅是入學率的增長,更是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改變、教育功能的擴大、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的多樣化,以及高等教育入學選拔形式的根本性改革的質的變化。進入高等教育普及階段,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向所有希望入學或有資格入學的群體開放,帶來了大學申請者群體的多樣化,建立公平、公正的大學入學選拔機制,準確診斷與評價高等教育資源供給與學生終身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已成為“全入時代”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精英教育階段的競爭性大學入學選拔基本上從均質的考生群體中,以能力標準,特別是以學力標準選拔入學,這也是傳統的大學入學選拔方式。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作為入學限制條件的英才標準逐漸被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的觀念沖淡,一般由國家指定補償性、傾斜性政策等相關非學術標準,以保障喪失了受良好教育權利的弱勢群體的入學機會,從而實現教育公平。

應對多樣性、多元化的大學入學申請者,需要多樣性、多元化的入學選拔。而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大學入學選拔,能否充分反映出新時期報考群體的結構多元化的特點,將成為日本“全入時代”改革大學入學選拔機制的關鍵。

猜你喜歡
入學考試學力入學
出生率下降 日本中學出新招
入學祈禱(環球360°)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推廣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提倡
學歷與學力
入學面試
從“課堂目的的確定”到“學力發展的靈動”
入學考試——比爾吉特·尼爾森自傳(四)
從“課堂目的的確定”到“學力發展的靈動”──語文“學力發展”課堂“形態論”
入學第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