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壟斷

2018-07-14 07:16王華章
銀行家 2018年7期
關鍵詞:非銀行機構監管

王華章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與傳統行業的不斷融合,從政府到企業,我國對數字經濟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日益加深,“互聯網+”“分享經濟”和“數字經濟”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截至2017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人,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戶基礎?!吨袊盎ヂ摼W+”指數報告(2018)》顯示,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2.28%,數字技術在經濟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然而,在平臺化模式和網絡效應的驅動下, 數字經濟容易出現單寡頭或者極少數企業占領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局面。同時,這極少數企業掌握了大部分的用戶數據,在第三方支付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非銀行支付機構243家,而支付寶和以財付通為主體的騰訊金融移動支付交易量占全部市場份額的93.08%,且隨著用戶群體及消費場景的不斷擴大,其壟斷地位也將進一步加強。

緣何形成

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壟斷地位之所以能夠形成,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頂層設計。這些壟斷機構以社交、電商等平臺作為渠道流量入口,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滿足用戶多元化的支付需求,積累了豐富的用戶和數據資源。目前,場景支付已經成為支付機構的重要發展方向,支付機構紛紛謀求建立以支付為基礎的金融生態圈,通過平臺化模式實現支付環節的壟斷地位。

進一步地,這些機構通過支付壟斷筑起了市場準入的“高門檻”,使得壟斷地位得以維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 支付數據的可獲取性不斷加強,在發展初期,這些壟斷機構便已意識到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生產資料,支付將從資金結算的底層功能逐步走向前臺,引領行業的發展。因此,他們在市場競爭者較少且該行業還未建立相關監管制度時,便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開展業務創新,迅速占領市場?;ヂ摼W行業普遍存在“網絡外部性”,隨著一種支付工具用戶數量的增加,用戶之間相互轉賬越來越便利,配套的支付設施也越來越完善,市場的進入壁壘由此形成。先進入市場的企業能夠在短期內聚集大量用戶,而后進入市場的競爭者難以在短期內打破這種規模經濟形成的市場準入壁壘,無法形成良性多元化發展局面。

通過對支付數據的壟斷,壟斷企業的壟斷范圍進一步擴張到其他領域。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的無邊界性、數據的互通性以及拓展業務的低成本性致使壟斷機構通過支付積累數據,實現數據壟斷,進而將其在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壟斷地位傳導到其他任何可能盈利的新領域??缃缳Y源整合成為大數據壟斷競爭的主要行為,也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和必然趨勢。近年來,跨界整合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結構改革,但同時也加深了壟斷機構對各產業的控制和滲透,形成了相互壟斷競爭且持續規?;瘮U張的經營主體,因此,大數據壟斷的跨界傳導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競爭方式。

傳統銀行業經營觀念未發生根本轉變,各自為戰,也使得銀行業的支付主體地位不斷被非銀行支付機構蠶食。我國傳統銀行業一直以信貸業務作為其主要經營發展方向,追求存款和信貸規模的擴張,忽略了中間業務的發展。同時,由于監管制度和技術等原因的束縛,傳統銀行業創新動力不足,且由于成本問題,對中小客戶服務意愿和水平較低。非銀行支付機構恰恰與傳統銀行業相反,他們技術創新能力強、服務意識強、政策制約束縛少, 關注那些不被傳統銀行所關注的長尾群體,逐步實現了對傳統支付行業的不斷蠶食。此外,壟斷機構擁有大量的用戶資源和資金,這些都成為與傳統銀行機構談判的籌碼,部分銀行機構不顧行業整體發展,通過開放交易通道、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與支付機構開展合作,也為非銀行支付機構迅速進入支付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

影響幾何

首先,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壟斷機構擁有大量的用戶資源,在為用戶提供便捷支付服務的同時,也在利用用戶積累的大數據不斷開展創新業務。但由于第三方支付行業起步晚,發展過快,監管制度滯后于業務創新,使壟斷機構利用監管空白,通過所謂的“創新”變相開展清算、理財投資等需要獲取相應業務資質才能開展的金融業務,提升了其風險。

此外,由于壟斷機構擁有支付行業大部分數據,中小機構無法同壟斷機構實現“等額數據交換”,因此無法實現與壟斷機構的數據共享。而大數據恰恰是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生命線,這也致使中小機構開展業務創新較為困難,只能在壟斷機構關注較少且為數不多的支付市場領域開展競爭,導致支付產品同質化嚴重, 中小機構為了生存大打價格戰,甚至放棄原則突破監管底線,造成惡劣市場影響。

最后,壟斷機構往往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了大量的用戶資源,而且用戶的黏合度較高。如果由于某種特殊原因退出市場,且其壟斷地位導致市場中沒有相應的機構迅速介入,那么將極易引發市場風險。在第三方支付行業,用戶會將自有資金存入支付機構的支付賬戶或通過支付機構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 如果該支付機構退出第三方支付行業,那么將面臨極大的數據泄露和資金安全等風險。

應對之道

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和基礎設施,防止出現“倒逼監管”。在通過支付壟斷形成大數據壟斷進而造成市場失效的情況下,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配套政策,通過政策干預引導壟斷機構合規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應具備監管底線思維,防止壟斷機構通利用其龐大的數據資源進行突破監管底線的創新,并利用其市場支配單位和輿論倒逼監管,形成惡性循環。與此同時, 監管部門應結合監管需要和市場規律建立健全基礎設施,掌握資金流和信息流,從而逐步扭轉大部分數據掌握在極少數壟斷機構手里的局面。

建立健全數據交易機制,促進多元化發展。數據交易是解決數據孤島的一種市場機制,但目前由于大數據壟斷造成大數據資源貧富差距過大,中小支付機構無法與壟斷機構進行數據交易,因此中小支付機構只能享受微不足道的數據紅利,創新動力被極大打擊。長此以往,大數據鴻溝會愈發加深。與此同時,由于沒有健全的數據交易機制,數據交易容易演變成“非法數據買賣”。因此,應盡快建立健全數據交易機制,打破大數據壟斷機構的壟斷壁壘,使中小支付機構通過合法渠道獲得數據從而進行業務創新,實現市場多元化發展。

加快大數據反壟斷立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者通過提供個人信息數據換取服務,本質上是和以數據為驅動的互聯網企業存在商業關系。所以,應將消費者福利納入反壟斷審查中, 加快大數據反壟斷的立法研究,對大數據壟斷進行規制。首先, 應將消費者服務市場納入反壟斷審查的相關市場。其次,應確保數據主體和壟斷機構共同分享大數據帶來的利益。最后,由于大數據的非獨占性,大數據移植是促進大數據市場競爭的關鍵要素,因此,應明確壟斷機構數據移植的義務和作為數據主體的消費者對數據移植所享有的權利,使其他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可以獲得數據,從而確保大數據市場健康發展。

培養復合型人才,實現穿透式監管。由于支付行業的壟斷容易傳導至其他行業,當前少數機構通過其第三方支付壟斷地位積累的數據資源,在電商、交通、餐飲等多個細分產業占據市場支配地位。雖然其經營外在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但根本都是基于數據壟斷實現的。由于監管部門只能對本部門負責行業進行監管,無法對該類企業進行統一有效監管,所以應該培養復合型監管人才,透過表面經營形式分析其業務本質,從而實現穿透式監管。

加強宣傳引導,增強消費者的數據保護意識。便捷性是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但用戶往往容易忽略,在獲得便捷服務的同時需共享自身消費行為等隱私數據。同時,由于壟斷機構通過各種條款,要求用戶享受服務的前提是允許企業獲得其行為數據,因此數據一旦泄漏或被濫用,消費者便首當其沖。在進行政策干預的同時,應輔以宣傳教育,讓消費者充分意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增強數據隱私保護意識。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歡
非銀行機構監管
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
銀行的影子
淺論我國會計監管體制的創新
銀行和非銀行杠桿率的決定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監管交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