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女學生的詩文

2018-07-25 15:56錢婉約
古典文學知識 2018年4期
關鍵詞:五四祖母

錢婉約

最近,因為編輯抗戰時期祖父母的家書資料,我從網絡數據庫、蘇州檔案館、蘇州博物館等處,搜檢關于祖母的生平履歷及相關資料,竟然新發現了幾件祖母早年發表在雜志上的佚文佚詩。我的祖母,姓張,名一貫,江蘇蘇州人,1901年出生在蘇州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拔逅摹鼻昂?,正是她在小學與女子師范讀書的階段。畢業后,她做了小學教師,1929年春,與我祖父錢穆(賓四)先生結婚。因為祖父的原因,近年來,祖母張一貫的名字頻頻出現在一些書籍和文章中,但都是作為妻子與母親的身份被提及。這些新發現的佚文佚詩,不僅使我們家人多了一份對母親、對祖母的了解,也庶幾可以補充讀者對于錢穆妻子以及對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一位青年女學生文學素養的了解與認識。

新發現的祖母佚文,共有散文三篇,詩三首。

發表最早的一篇文章,載上?!渡倌觌s志》第十卷第二號(1920年),文中寫道:

說女子求學之要

1920年

人無論男女,皆當自立。不能自立而徒借父母之庇蔭,親族之周恤,雖豐衣美食,亦可恥也。然則如何始能自立?曰:非求學不可?;蛟?,女子但能盡其治理家務、教導子女之天賦,即為已足,何必更求學問?嗚呼!此大謬也?!窆梦鹫撈渌?。即以家庭之間治理家務、教導子女論之,女子茍非略明書算,何能區劃家政,使之井井有條?茍非讀書明理,何能改良家庭教育?

況今者世局日新,東西各國之女子,無不與男子受同等之教育。凡社會之間,若工場,若商店,若郵電各局,若教育界,若慈善界,若醫生、律師等業,無不有女子廁身其間?!覈犹热允責o才是德之謬說,以求學為不急之務,吾恐非特女子失其自立之能力,即家庭生計、國家經濟亦必受其影響。

我女界同胞,奈何不猛省哉?

文章縱觀古今、兼涉中外,從傳統觀念要求女子“治理家務、教導子女”,到當今世局日新,東西各國女子廁身社會各業界兩個方面,說明了新時代女子讀書求學、接受教育的必要性。文章批評“無才是德”的老觀念,呼吁女同胞急需“猛省”而求學自強,其宗旨正切合“五四”新文化運動后的時代新思潮。耐人尋味的是,近百年過去了,今天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早已達成,女子廁身社會各界也相當普及了,而婚姻家庭兩性關系中,“女子當自立”的話題,似乎仍然并不過時……

該文作者姓名后面署有“江蘇吳縣私立明德女學校高等一年生”,有需要說明一下。這個“高等一年生”,不是現在的高等學校(大學),而是當年小學的高等階段,即所謂高?。ǜ叩刃W)。壬子癸丑學制(1912—1913)規定,新式小學學制分初等小學4年,高等小學3年。上面的“高等一年生”,就是高小一年級。原則上,兒童一般6歲起入小學,依次就讀初小與高小。但是,由于當時正處于從舊的私塾家學到新的近代學堂學制轉制的過渡時代,所以,從實際情況看,進入新式學堂讀書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特別是女學生的年齡,會比較晚一點。根據我表妹在蘇州市教育檔案查到的資料核實,1918—1921年,即她17歲到20歲間,祖母在明德小學就讀高小并畢業??梢哉f,祖母讀高小是比較晚了,而19歲就在《少年雜志》上發表文章,不得不說,又是比較領先同齡人的。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明德女學校的創辦者是吳仲裔,就是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居里夫人”吳健雄的父親,校址設在吳的家鄉太倉瀏河鎮,吳健雄早年也就讀于此。瀏河鎮離上海只有50公里,其行政區劃雖屬于吳縣,地緣上卻是上海的衛星。推測,上面那篇發表在《少年雜志》的文章,應該就是明德的老師甚或就是吳校長,拿到上海去發表的。

1921年,祖母從明德女學校畢業,考入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繼續深造學習。

這個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簡稱“女二師”,也是有些值得一說的。

民國初年,蘇州地界上有影響的新式女校,一是江蘇都督程德在盤門新橋巷創立的女二師,這是公立的,首任校長是蘇州女教育家楊達權,學校以“誠樸”為校訓;另一所私立的女子學校,是名流教育家王謝長達稍早于1905年創辦的振華女校,這一私一公兩個女校,一時開蘇州女子教育風氣之新。楊蔭榆女士從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留學畢業回國后,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此女二師任教,是該校的生物解剖教師,并擔任教務主任。后來,才去了北京的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才有了魯迅為她寫文章。另外,吳健雄女士,也是女二師的學生,是晚祖母一級1922年入校的,她與祖母可說是明德、二師的雙料同學。女二師還有一位有名的女學生,就是張君勱的妹妹、徐志摩的發妻張幼儀女士,她比祖母大一歲,卻是學校創立當年1912年就入校的首批學生,三年后,15歲的她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停絀學業,嫁到杭州,當了徐志摩太太,卻經歷七年不幸的婚姻,終于在1922年與徐離婚。

在女二師時期,祖母留下了兩篇文章和一幀圖畫,分別載于《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校友匯刊》第14、15、16期上(圖一)。它們分別是:

1 《梅竹》圖畫,1922年,如圖二,作者姓名后署“預科生”;

2 《與人論文書》文,1922年,作者姓名后署“本科一年生”;

3 《聽演講日本震災感言》文,1923年,作者姓名后署“后師一年生”。

再解釋一下學制。當時的師范學校,設預科一年,本科四年。所以,有預科生與本科一年生之說。而1923年,似乎應該是升入本科二年級,怎么出現了一個“后師一年生”?原來,正是在這一年之前,民國學制又有改變,即1922年11月,北洋政府廢止壬子癸丑學制,頒布新的壬戌學制,把原來預科一年、本科四年的師范,改為六年制,稱為前期師范三年,后期師范三年。所以,祖母的本科二年級就又變成了后期師范第一年,故有“后師一年生”之名。根據查得的蘇州市教育檔案資料可核實,1921—1926年,祖母確實是在省立女二師就讀并畢業。

與人論文書

1922年5月 本科一年生

某姊如握,昨接來信,敬悉某君自畢業以后,在家專修國文,若駢文,若律詩,尤為注意。妹聞之,不勝欽佩。然惟此是務,未免太為迂拙。夫文為語言之代表,以能說理敘事描情寫景為上,而說理敘事描情寫景尤以真切為主。所謂駢文、律詩者,不問事理之切實與否,但求聲調之鏗鏘,辭藻之華美,雕琢太甚,鋪張過當,往往辭多而意少。若是而研究之,豈不與文之本旨相剌謬乎?鄙意以為,學文之目的,在于文筆自然,文體自由,使良好內容能充分表現,不為形式所束縛。其說理圓到,敘事清晰,描情寫景無不合宜之文,即形式不美,格調不高,吾人當奉之為模范,學習之,仿效之。否則,文字雖工,宜擲棄之,焚毀之,不必加以研究也。今世界進化,豈可以陳腐之文,阻礙文學之進步乎?是故,求思想感情之發達,注重觀察與經驗,為文學家必有之事。至于文字之結構,描寫之方法,亦不可不講。然必先有良好之內容,而后可以著手。如因形式之束縛,而致精神不能自由發展,若駢文、律詩之類,皆非真正之文學也。不識吾姊以為然乎?順頌 近綏!

文章以書信的形式論說為文之道。有意思的是,在提出“夫文為語言之代表,以能說理敘事描情寫景為上,而說理敘事描情寫景尤以真切為主”之后,作者接著說“如因形式之束縛,而致精神不能自由發展,若駢文、律詩之類,皆非真正之文學也”,竟然說,駢文、律詩,“皆非真正之文學也”。論說可謂一反傳統,大刀闊斧,大膽奇崛。從這里,我們分明看到了“五四”新文學運動反對傳統文學、倡導白話文白話詩的呼聲,讓人聯想起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的“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不用典、不講對仗”等等的主張。

聽演講日本震災感言

1923年后師一年生

天災流行,無可強避,一定之理也。此次日本震災,可謂巨矣。昨聆趙紫宸先生演講,被災后情形,謂教育實業商業交通等照常辦事,少有間斷。若建筑,則方在計劃。聞東京在五年前,必成一世界最完美之城,軍備則急欲裁減云云。予有感于斯焉。夫人之罹災,固至不幸之事也,然日本遭此災禍,幾為至幸之事。為此說者,似不合理,其實非也。蓋日人之勇毅強悍,人皆知之,教育實業等,雖受影響,然秩序規則未嘗破壞,不愁難以恢復。建筑則重新經營,可以適應各機關之環境,至若軍備裁減,可將軍費改充他費,經濟不致困乏。其計劃若是周密,我恐不及數年,非但能恢復故態,且將執東亞牛耳?;仡櫸覈m無奇災而內亂頻興,庶政不修,安能御外?倘日人于痛定之余,乘人不備,我國將何如?我故曰,此次日災,實促進國勢之火線,我國人豈可忽諸?

這篇文章,寫在1923年日本東京大地震之后,是因為時為東吳大學文學院院長的趙紫宸先生,到女二師演講東京地震事,所以,有了此文。趙紫宸,是日后甚為知名的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宗教學院院長,也即翻譯家趙蘿蕤先生的父親。文章先寫到,聽聞遭此大震災后,日本教育、實業、商業、交通等一切均照常辦事,且超前籌劃更新、更先進的城市建筑,隨后,發表了作者卓有眼光的議論,一則贊譽日本人“勇毅強悍……且將執東亞牛耳”,二則提醒國人不可不以此警醒,急起直追。

總結來看,一個高小女學生、一個初級師范的女學生,寫了三篇文章,從小處說,堪稱邏輯清晰、筆調洗練,是標準的晚清民初論說類散文。從大處說,三文依次表述了“女子自立”“自由求真”“富強御外”等那個時代的思想主題,庶幾可以管窺見豹,讓今天的我們再次回味與反思“五四”的精神。

三首詩作,同載《知新》雜志第6卷第1期(1923),分別是:《賦得山中一夜雨》《竹》《雜詩》三首,也是在女二師時的作品。

賦得山中一夜雨

一夜蕭蕭意,泉聲入遠灣。如何千點雨,不隔萬重山。毓秀蒼松色,含滋翠柏顏。紅塵從此凈,白水自相環。處處煙云密,瀯瀯壑谷間。四圍成畫本,撫景老僧閑。

幽人樂與竹盤桓,暑日閑來我亦歡。暫借古人詩一句,森森竹里復生寒。

前者寫雨后山水的毓秀蔥翠,兼寫心境的悠遠閑凈;后者寫幽篁生寒的夏日竹林,均透出傳統的詩情畫意。而作者創作格律詩的修養,于此亦可見一斑。

第三首《雜詩》,尤為值得一說。全詩如下:

滬上甫來黎黃陂,大盜竊國入京畿。人民元首竟堪逐,共和政治自此非。愧有電文報章載,裁兵憲制天下欺。項城走卒無良者,阿瞞后裔已可知。爪牙滿布防人討,更謀結黨多樹私。世有軍人不識丁,總統不識實所稀。中國總統卻如此,故爾友邦莫不奇。軍人素稱愛國者,耶徒玉祥洛陽吳。今忽大變所懷志,低首下心把曹扶。軍人扶曹豈足責,沽身議員實可誅。僅為區區五千元,不惜豬仔被人呼。一己名譽固喪盡,中華國體焉有余。且看孫文定粵局,北連奉張浙合盧。義旗共舉來征伐,大好山河仍還吾。

這首詩一一列舉了民國以來軍政當局的重要人物與事件,對之進行分析評說,有的嚴辭批判,抨擊諷刺,有的寄以同情和厚望,最后結以“大好河山仍還吾”,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身份和感情。詩歌發表于1923年,它所涉及的這些民初史實,關涉袁世凱、黎元洪、曹錕、馮玉祥、孫中山、張作霖、盧永祥等人物,在當時,可以說,都是鮮活的當代史,是還沒有來得及進入教科書或課堂講述的當代歷史,這就讓人不由得不為作者的政治睿智、洞察力,以及大氣磅礴的詩情而贊嘆。如此佳構,竟出自一位22歲師范女學生之手!

遙望遠天,夜空澄澈,那時明月,猶在眼前。以上這三文三詩,讓我了解到,讀書時代的祖母,實在是一位有情懷、有抱負的才女學生!而那個時代一位女學生的散佚詩文,也給我們傳遞了民初學制改革以及“五四”新文化思想風貌等等的時代信息。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五四祖母
桂花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賣豬
輕輕轉一下水杯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祖母的人生格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