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有效措施

2018-07-30 19:17丁曉梅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8年5期
關鍵詞:引領研究者教師

丁曉梅

[摘 要] 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要讓一個地區的大多數教師成為研究者,不能等待教師自動自發行動,而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去組織、去引領。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專業引領,要連續地、面對面地、手把手地引領,從選題確定到設計方案,再到調查研究,到最后的實踐、反思、提煉以及撰寫研究報告都需要跟進。只有通過這樣的引領,教師才能成長為專業型教育教學研究者。

[關鍵詞] 引領;教師;研究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庇纱丝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而要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就要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

一、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意義

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育研究制度”“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教師要把日常教育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教師職業生活方式”。這就是說,“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新時期國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教師為什么要成為研究者呢?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則是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最直接的因素。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兩個條件——相應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而且只有把獲得的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并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真正形成和發展能力。教育研究與其他的科學研究一樣,實際上就是一個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有了這種“自我建構”的能力,才能提高教育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p>

所以,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勢在必行。

二、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策略

要讓一個地區的大多數教師成為研究者,不能等待教師自動自發地行動,而要有效地去組織、去引領。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的主要策略有三個。

(一)分解研究課題

陶行知先生主張:“對于教育問題,用分析的客觀的方法研究。將大問題分析為數十數百個小問題,每一個小問題至少有一人繼續研究辦理,如是,大問題也不難解決了?!币虼?,鼓勵教師開展研究,可以采取“大課題牽動,小課題落實”這一模式。

例如,某鄉鎮中心學校的校長先確定一個課題——“綠色鄉藝文化學校特色建設的實踐研究”,然后把它分解為幾個子課題:“綠色鄉藝文化下德育平臺建設的實踐研究”“綠色鄉藝文化下構建新型課堂的策略研究”“綠色鄉藝文化下校本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研究”,這些子課題分別由學校的副校長、教導主任主持。在這個基礎上,再把每個子課題分解為小課題,如,把“綠色鄉藝文化下構建新型課堂的策略研究”又分解為幾個更小的課題:“自主樂學模式下高效語文課堂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自主樂學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等。這些小課題分別由一線教師主持研究。經過這樣層層分解,就使學校的校長有“大”課題,中層領導有“中”課題,教師有“小”課題,形成了“樹狀結構”的課題網。

(二)規范研究行為

引領教師成為研究者是否有效,取決于研究行為是否規范。規范研究行為至少要包括六個環節。

1.學習

教師進行教育科研,要掌握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了解各學派的不同理念。在研究過程中,需要根據課題本身的內容和特點,學習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進行教育科研,要求教師總是保持學習的狀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課題研究有較高的起點。學習的有效做法是:先個人學習,再相互交流,最后形成系統性的書面文字。

2.調查

搞教育科研要以調查研究為重要的輔助手段,調查研究的對象應包括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特別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關于課題的核心實質、各種因素間的關系、各種不同的認識和態度、不同的做法和效果等。只有經過科學細致的調查,最后才能獲得科學的結論。調查的基本做法是:先設計調查方案,再進行實地調查,最后形成調查報告。

3.設計

教師要注重設計與課題相匹配的教育教學策略。有教育專家說:“設計是把理念性思維推向可能性思維的中間環節。這個環節對原有的認識是一次合理性的檢驗,對于實踐則是一次周密的計劃安排。所以它也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一個環節?!痹O計相關的教育教學策略,基本做法是:先個人自主設計,再與其他教師或專家相互交流,最后設計出系統、科學的方案。

4.實踐

教師要把設計出的教育教學策略運用到實踐中去檢驗。有教育專家曾說:“科研,要把實踐放在首位,要在學生身上看效果?!笨梢?,實踐是教育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實踐環節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關鍵環節,基本做法應當是:骨干教師帶頭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引導每位教師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

5.反思

有教育專家說:“人們對任何問題的認識過程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經過實驗以后,便會發現原來的認識有錯誤、有疏漏,因此,要重新思考,糾正原有認識,補充新的知識,用哲學家的話說就是:人們永遠不能窮盡真理,只能逼近真理。搞教育研究也是這樣,也要進行反思?!币虼?,教師要想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完成每一項教育研究之后,都需要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

6.提煉

提煉是對實踐經驗進行的科學的分析總結,是一種概括性的認識。心理學認為,有概括才能遷移,提煉成果是一項教育研究的收尾工程。通過提煉這一環節,教師才能獲得對實踐經驗的概括性認識,才能把它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中去。

提煉的方式有多種,比如寫案例、寫教育模式、寫論文、寫研究報告等。

(三)分層跟蹤引領

在提升教師研究能力的過程中,對于知識不夠廣博和經驗不多的教師,應當由有經驗的教師或專家給予指導和幫助。

實踐證明,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專業引領,不能局限于做幾次報告,而要連續地、面對面地、手把手地引領,也就是要對教師研究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指點,從選題確定到方案設計,再到調查研究,到最后的實踐、反思、提煉以及撰寫研究報告都需要跟進。只有通過這樣的引領,教師才能成長為專業型的教育教學研究者。

對于某個區域來說,具體的做法可以分三個層次:一是聘請專家對該區域的教育研究課題、校長的研究課題和教研員的研究課題進行跟蹤引領;二是校長和教研員對骨干教師的研究進行跟蹤引領;三是骨干教師對學校其他教師的研究進行跟蹤引領。這樣的分層次跟蹤引領有獨特的優勢,接地氣,而且人人能得到引領,有利于形成教師積極主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喜人局面。

參考文獻

[1]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

[2]宋慶泮.自主發展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萬永勇

猜你喜歡
引領研究者教師
最美教師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內容分析到落實語用
以文化為引領加強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醫生注定是研究者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