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修補”理念下歷史街區歷史建筑風貌保護與修繕研究

2018-08-06 13:00周召群
魅力中國 2018年19期
關鍵詞:歷史街區

摘要: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城市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歷史街區卻沒有得到相應地改善,歷史風貌消逝,建筑物老舊且危險,不僅不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對城鎮的整體環境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俺鞘须p修”概念下的“城市修補”理念,作為近年提出的城市更新、修復的一種有效方式,其方法策略對歷史街區歷史建筑風貌的保護與修繕同樣具有借鑒意義,本文便以“城市修補”理念為策略依據,作歷史街區歷史建筑風貌的保護與修繕研究。

關鍵詞:“城市修補”;歷史街區;歷史建筑;保護與修繕

引言: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規模和經濟總量逐漸擴大,這種擴大,更多地只是注重社會經濟的提高,極少關注到人文特色的保護,這就造成了城市千篇一律的形象,城市本身特有的歷史文化特色逐漸消逝殆盡。作為城鎮歷史縮影的歷史街區,對城鎮的整體環境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如何有效的解決這種問題,也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議題。目前,此種情況已經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城市雙修”理念便成為當前社會、城市轉型發展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城市治理方式,“城市雙修”暨“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其核心含義是不斷提高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服務質量,保護與發掘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全面修復城市功能體系,修復因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遭到嚴重破壞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恢復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 特別是“城市修補”,是作為未來城市,特別是老城區解決城市病重要的規劃思路和手段,對城鎮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的保護與修繕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位于桂林市境內,恭城鎮歷史街區,包括現在的太和街、吉祥街,作為曾經恭城起源所在,繁華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商業的頹敗、街道建筑風貌雜亂且破舊,顯然已經影響到恭城鎮的整體環境,目前正面臨著保護與修繕的難題。

一、“城市修補”的主要策略

“城市修補”強調“修”與“補”,反對大拆大建,主要策略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發掘、保護城市所特有的歷史文脈,使其與城市的發展相結合,全面系統的完善城市功能以及它所承載的空間場所。

恭城鎮太和街、吉祥街街區內建筑風貌現狀分析

街區內的建筑風貌按年代劃分主要為清末民初建筑、民國時期建筑、上世紀50-80年代建筑、上世紀80年代以后的建筑;吉祥街清末民初建筑約為24%、民國建筑為10%,大量建筑均經過了改造或者重建。太和街的建筑年代比例與吉祥街類似,清末建筑約為28%、民國建筑為8%(如圖1)。

(一)清末民初建筑

清末民初民居多為磚木結構,以青磚、原木、青瓦為建筑材料,多為硬山屋頂,出檐較短,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空間布局為天井院落式,通常是平民住宅,面寬較窄,進數較多,為狹長型的平面布局,之間僅留狹小的天井采光通風。另外,這一時期的民居建筑因為多是磚木結構的原因,受當地潮濕、蟻害的影響,又加上年久失修,許多都存在著安全隱患;居住空間極度缺乏生活設施,不能滿足現代生活所需;當地居民為了滿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許多建筑的建筑入口外立面都經過一定程度的改造(如圖2)。

(二)民國時期建筑

街區內民國時期的民居多受西式建筑的影響,建筑的外立面以三段式的青磚建筑為主體,融入了西式的圓形山花、三角形山花、拱券門窗等元素,浮雕裝飾具有明顯的歐式風格,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縮影,其特色可總結為為“山花青墻三段式”。目前除了一座教堂及少量民居外還在使用外,其它建筑大多荒廢,建筑物臟亂、門窗破?。ㄈ鐖D3)。

(三)20世紀50-80年代的建筑

這一時期的建筑又可分為早期和后期,建筑其建筑結構及布局與現代民房并無太大差別。早期建筑的外貌受民國時期建筑的影響,墻面多刷白色,圍墻上有雕花裝飾,現在所見到的這一時期的建筑 圖4 20世紀50-80年代建筑(自攝)

大多經過改造;后期的建筑特別之處是在建筑的外表皮,多為那個年代流行的水刷石

裝飾,圍墻上有雕花裝飾(如圖4)。

這一時期的建筑多是三到四層的磚混結構樓房,是在原老宅的地基之上所建,面寬一間,與老宅相比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但建筑樣式在街區里顯得最為突兀,缺乏美感,與歷史街區內其它具有年代感的建筑不協調(如圖5)。 圖5 20世紀80年代后建筑(自攝)

三、“城市修補”理念下歷史建筑保護與修繕方法

(一)清末民初建筑

這一時期的建筑大多是坡屋頂磚木結構建筑,因為年代較久遠,所以存在著建筑結構老舊、外墻臟舊、采光不足、風格雜亂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做以下相應的改造(如圖6):

1.對老舊建筑部件進行更換或加固;

2.恢復建筑入口大門歷史時期造型樣式;

3.保留墻面斑駁的歲月感,清除臟亂的污垢部分;

4.大門二層處改造成符合老街歷史建筑風格特色的花窗;

5.對于層高較矮的建筑,其二層空間采光不足,可在坡屋頂處開天窗。

(二)民國時期建筑

這一時期的建筑受海外基督教的影響,具有中西結合的特色,目前除了一座教堂及少量民居外還在使用外,其它建筑大多荒廢,建筑物臟亂、門窗破敗,針對這一時期的建筑作出以下相應改造(如圖6):

1.對老舊建筑部件進行更換或加固;

2.對有歷史年代感的入口大門進行刷漆更新;

3.保留墻面斑駁的歷史感,清除墻面臟亂的污垢;

4.更換嚴重破敗的窗戶,且窗戶材質、顏色與大門保持一致。

(三)20世紀50-80年代建筑

這一時期的建筑,其建筑結構及布局與現代民房并無太大差別,相對于前兩個時期的建筑,其風貌保存情況較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建筑外部有加建行為、門窗較為破舊、墻面臟舊等,針對這些問題做以下相應的改造(如圖7):

1.拆除影響建筑外觀的加建部分;

2.對門窗進行更新處理,但要符合其歷史時期的面貌;

3.保留墻面斑駁的歷史感,清除臟亂的污垢;

4.對于使用人能夠直接接觸到的內層墻面,做刷白處理。

(四)上世紀80年代以后建筑

這一時期的建筑是在拆除老宅的地基上所建的,年代不遠,是現代自建民居常見的建筑形式,雖然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但其建筑形式在歷史街區里顯得最為突兀,與歷史街區內其它具有年代感的建筑不協調,同時缺乏美感,對其的改造方法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如圖7):

1.首先是在認可街區建筑多樣性的基礎上認可這一建筑形式;

2.建筑外立面加入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的部分元素;

3.建筑入口處加入門斗等結構,以完善使用功能,增加美感;

4.去除建筑外墻的瓷磚,做刷白處理。

四、結語

歷史街區因其在一個地區絕無僅有的特性,其傳統的空間布局、建筑風貌就是街區的價值所在,所以在改造時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街區的整體空間格局;另外一條歷史街區內的歷史建筑可能存在著不同歷史時期風格的建筑,對建筑風貌的改造要以尊重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為前提,不應向某一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做統一處理,要保持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吳勇軍."城市雙修",又一個城市發展新理論[J].中州建設,2017,(12):18-22

[2]張凡.城市發展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對策研究——保護、利用與發揚的城市設計原則和方法[D].上海:同濟大學,2003

[3]周衛.歷史建筑再利用之新舊空間關聯理論及模式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6

[4]聶真.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的類型學方法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作者簡介:周召群,17877112771/15122090339,男,1992,漢,河南商丘,研究生,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歷史街區
對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的反思
對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的反思
空間設計思路下的歷史街區保護與創造性更新
增強歷史街區公共空間互動性的必要性與發展動因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初探
再生與異化的悖論:消費文化驅動下歷史街區商業化改造的機制解析及應對
淺析城市老街巷景觀本土設計元素的提取與置換
南京老城南歷史街區拆遷改造現狀分析及保護研究
青島信號山歷史街區的街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