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細胞肺癌切除術患者血清CA125、NSE、SCC-Ag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2018-08-16 07:53程治強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8年4期
關鍵詞:鱗癌肺癌血清

程治強

(河南省省直第一醫院(河南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3)

隨著工業發展與環境污染加重,我國肺癌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其中80%肺癌病例為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又可分為腺癌、鱗癌、大細胞未分化癌三大類[1]。NSCLC早期可通過胸部X射線檢查發現異常,并采用支氣管鏡、肺組織活檢等一系列輔助檢查確診[2],晚期腫瘤淋巴結轉移是導致NSCL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該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3],而早期NSCLC患者可通過最大限度切除病灶部位與周圍淋巴結清掃術,配合術后放化療可有效治療NSCLC,術后五年無復發生存率高達76%[4],但仍有部分患者預后較差,本研究通過探究早期NSCLC術后血清腫瘤標記物CA125、NSE、SCC-Ag水平變化與患者預后相關性,以期尋找一種新型有效判斷預后的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確診為I-Ⅱ期非小細胞肺癌并行開胸非小細胞肺癌切除術患者56例,納入標準:⑴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經影像學及組織學活檢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⑵臨床分期介于I-Ⅱ期;⑶符合手術適應癥;⑷腫瘤體積≤2cm;⑸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對本實驗所用治療藥物過敏,或存在手術禁忌癥、不愿意進行手術的患者;⑵其他類型肺癌,或合并有其他部位、類型惡性腫瘤的患者;⑶腦、心、肝、腎功能嚴重異?;颊?;⑷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⑸合并嚴重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患者;⑹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隨訪3年,按照預后情況分為未復發轉移組(n=38)與復發轉移組(n=18),其中未復發轉移組患者男27例,女11 例,平均年齡(56.38±12.39)歲,臨床分期 I期 21例,Ⅱa期11例,Ⅱb期6例,鱗癌25例,腺癌13例;復發轉移組患者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齡(57.17±13.77)歲,臨床分期 I期 10 例,6 期 11 例,IIb期2例,鱗癌11例,腺癌7例。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平均年齡、臨床分期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資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經臨床醫師診斷評估后行非小細胞肺癌切除術,采集術前一天、術后第一個月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nml,2500r/min離心后,放置-80℃環境保存,采用免疫發光法檢測患者血清CA125、NSE、SCC-Ag水平,其中自動化學發光儀購自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CA125、NSE、SCC-Ag試劑盒購自Introvigen公司。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受試者操作特性曲線 (ROC)分析治療后血清CA125、NSE水平預測患者治療后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臨床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 CA125、NSE、SCC-Ag水平比較 治療前,復發轉移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顯高于未復發轉移組的(P<0.05),但兩組患者血清NSE、SCC-A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兩組患者血清 CA125、NSE、SCC-Ag均明顯降低,但復發轉移組患者血清CA125、NSE 仍高于未復發轉移組的 (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 治療后血清CA125、NSE水平預測患者治療后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臨床價值 ROC曲線顯示治療后患者血清CA125、NSE預測患者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敏感度為 61.11%(11/18), 特異度為68.42%(26/38),詳情見表 2,圖 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NSE、SCC-Ag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A125、NSE、SCC-Ag水平比較(±s)

注:治療后兩組 CA125、NSE、SCC-Ag 水平比較,t=5.652、7.269、0.908,P<0.05;兩組治療前后各項組內比較,P<0.05;治療前兩組間比較,P>0.05。

組別 例數復發轉移組未復發轉移組18 38 CA125(U/ml)NSE(U/ml)SCC-Ag(m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90.61±18.23 74.07±15.11 60.22±8.36 45.39±9.52 21.33±2.79 21.70±3.32 16.85±3.09 11.52±2.28 2.18±0.75 2.42±0.77治療后1.82±0.83 1.62±0.74

表2 治療后血清CA125、NSE水平預測患者治療后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臨床價值

圖1 治療后血清CA125、NSE水平預測患者治療后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ROC曲線分析

3 討論

肺癌是全世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5],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的80%,主要治療手段有外科腫瘤切除術、化療、免疫治療與分子靶向治療,外科手術包括肺葉切除術、局部肺部楔形切除、亞肺癌切除術等,配合時候放療等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率[6,7]。早期NSCLC篩查手段主要有胸部CT,肺部X射線等影像學檢查,血清腫瘤標志物越來越被臨床醫師看重,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在發生、發展過程中表達并分泌到組織液、血液中并提示腫瘤組織發展情況的血清因子,近年來臨床上常用作于腫瘤早期診斷與臨床分型等方面[8,9]。

本實驗中,治療前,復發轉移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顯高于未復發轉移組的,但兩組患者血清NSE、SCC-A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雖然腫瘤分期等無差異,但是在治療前,預后不良患者血清CA125水平已與預后良好患者不同,正常細胞可以合成少量CA125,正常人群體內無法檢測到,或水平很低[10],但正常組織發生癌變尤其卵巢組織發生卵巢漿液性囊腺瘤時,外周血中CA125水平升高[11]。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A125、NSE、SCC-Ag均明顯降低, 但復發轉移組患者血清CA125、NSE仍高于未復發轉移組的,在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行腫瘤切除術后,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水平均明顯下降,降低了患者腫瘤繼續發展的風險,但有預后不良的患者血清中血清CA125、NSE仍較高,其中NSE是臨床常用于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異性標志,是一種神經內分泌細胞與神經元所分泌的一種特異烯醇化酶[12],董西華等研究發現,NSE在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泌水平明顯高于肺鱗癌、肺腺癌等,對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13]。SCC-Ag作為一種從子宮頸鱗狀細胞分離的糖蛋白,與鱗狀細胞癌的分化程度有關[14,15],ROC曲線顯示治療后患者血清CA125、NSE預測患者發生腫瘤復發轉移的敏感度為61.11%,特異度為68.42%,血清CA125、NSE水平預測患者治療后3年內發生腫瘤轉移的敏感度與特異度較低,建議僅作為臨床預估患者預后輔助手段。

猜你喜歡
鱗癌肺癌血清
對比增強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肺癌腦轉移瘤檢出的研究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血清免疫球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Meigs綜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竇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基于深度學習的宮頸鱗癌和腺鱗癌的識別分類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基于肺癌CT的決策樹模型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