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振興與發展的智慧助推器

2018-08-20 02:32宋聯軍
中國周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廣西民族學校

宋聯軍

作為廣西地區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在教育、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以及專業方面的眾多優勢,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敢擔當,有作為,積極參與、扎實推進,不僅解決了定點幫扶貧困村的很多實際問題,對貧困村所在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了智慧助推器的作用。

七千多萬幫扶經費,徹底改變貧困文化基因

針對定點幫扶地區的貧困生情況,廣西民大堅持“以生為本、愛心育人”的幫困助學理念,逐步建立起以“獎、助、貸、勤、減、補”為主要內容的多元化資助體系,形成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的資助工作新格局。

在招生工作中,學校優先錄取少數民族生源,對來自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高考成績過線的學生,無論是預科學院還是本科專業,只要符合政策規定,學校對所有學生全部接收,并且在提供國家獎助學政策資助的同時,廣西民大還另外設有校長獎學金、校友獎助學金等多種獎助學金,精準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近三年來,廣西民大的資助金額平均達到7391.3萬元,其中,由學校直接用于各類獎、補、勤、助等共3411 64萬元,獲助生累計74414人次。學校還特別加大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低保戶學生、臨時困難學生的資助,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百分百覆蓋,確保沒有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同時學校結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特點和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資助方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學校實施了“相思湖雨露計劃”,成立相思湖雨露服務隊,開展民族骨干旗艦培訓班,民族地區“百縣千村”大走訪活動等。其中,民族地區“百縣千村”大走訪項目常態化開展四年以來,立項277個,參與活動7000多人次,走訪覆蓋了全區14個地級市。學校還設立了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項目,培養和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2012年~2016年共設立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647項,其中國家級138項,自治區級509項。2016年起每年設立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專項經費80萬。

2015年,民大駐村干部在巖廠屯的一戶瑤族家庭發現一對讀初二的雙胞胎女孩,春節后不去學校讀書了。入戶走訪時家長說孩子長大了,要幫家里干農活,去上學沒有經濟收入,還要花錢?;氐侥蠈?,駐村干部楊艷平就通過學校幫助兩個女孩聯系了南寧理工技校,依照國家相關政策,學校免收貧困生的學費,2016年7月,兩個女孩如愿來到南寧理工技校的幼兒教育班就讀。今年,從技校畢業的兩個女孩回到家鄉,開始了幼兒園老師的新生活,開始回饋鄉里。

廣西民族大學智力扶貧的內容不僅僅是制定針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培訓項目、幫助貧困戶量身打造脫貧措施這些直接面對貧困家庭的幫扶支持,提高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教育文化水平、培養貧困地區更多的少數。

民族知識分子和技術力量,鼓勵大學生畢業到廣大農村建功立業,加大大學生農村返鄉創業政策支持力度,更是精準扶貧工作從輸血到造血的+深度轉變。

智力輸出,高校扶貧工作的硬抓手

廣西民大在選聘優秀畢業生到村任職同時學校安排專門的經費和其他必要資源,協調幫扶資金、爭取幫扶項目,對駐村干部、及參加對口幫扶的人員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在精準扶貧的工作實施中,廣西民族大學認真落實干部駐村幫扶機制,積極選派優秀黨員干部駐村。在大山里的仁和村,駐村工作的民大人事處楊艷平,入戶走訪、建檔立卡,到2016年1月,就把片區村民走訪了一遍,又用了三個月時間,將全村所有住戶都上門見了一面,村里的76戶貧困家庭,更是走訪了不止一次。摸清村情,扶貧工作開展自然就會順利。楊艷平先后幫村里成立了養蠶專業合作社和養羊專業合作社。根據縣里的產業發展規劃,養蠶合作社的成員每賣掉一斤蠶繭,縣里會補助村委1毛錢,現在仁和村的養蠶業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一年可以賣掉十幾萬斤,村民收入增加了,村委會也有了不少的收入。這幾年村里變化非常大,2015年村委會的辦公室還是很破的平房,現在已經是三層的辦公樓。村里還有了籃球場、硬化路面,晚上還有了路燈。如今村委會有了整整齊齊的村民檔案。里面不僅詳細記錄了每一戶貧困家庭的詳細資料,還包括了脫貧幫扶的計劃和效果等信息。

2018年7月8日上午,56歲的聶海敏走進了廣西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大門,他不是民大的學生,而是來自東蘭縣仁和村的村支書,他到民大參加2018年廣西民族大學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定點幫扶村“兩委”干部培訓班。跟聶海敏一起參加培訓的有35人,都是這些村的“兩委”干部。十九大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大學里舉辦培訓班,聽上去像是務虛的理論學習,其實這個培訓班非常接地氣。學校根據各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每一年都會邀請農科院的專家來做針對性的授課,而且授課時間不長,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實地參觀,就是要讓村干部自己去看、去體驗,親自去感受和了解其他地區的農業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仁和村弄好屯黃浩春家里有三個小孩、一位老人,妻子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家里經濟條件一直都不好。駐村干部多次到家里走訪,幫他設計致富辦法,但是他一直沒什么改變。2016年村干部到民大培訓,楊艷平單獨給他申請了一個培訓名額,希望他到外面開拓一下眼界,之后給他擔保,在當地農信社里貸款5萬元,讓他在家里養了5頭黃?!,F在黃浩春的黃牛已經發展到了8頭,明年就可以還掉貸款。

培訓班內容涉及桑蠶養殖,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土地流轉后對村集體經濟模式的影響等等,還組織學員去農科院、現代產業園、火龍果種植園、毛葡萄種植基地……截止目前,圍繞“果、牧、菜、林”四大支柱產業,按照“連片開發、集約經營、示范引領”的工作思路,廣西民族大學已經幫助扶貧點發展包括東蘭縣烏

雞養殖、黑山羊養殖,發展種桑養蠶、種植板栗、核桃等16個項目,投入扶貧項目資金153萬多元,其中東蘭鎮水洞村2017年實現了脫貧摘帽工作。

高校文化與地方自然資源有機融合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如何讓這些沉睡多年的金山銀山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欣賞,除了需要艱辛勞動的付出,更需要智慧的引導。

東蘭縣屬于喀斯特山區,有些地區地表缺水嚴重,村民需要修筑蓄水池解決飲用水的問題,但是在深深的巖石之下,這里卻有著非常優質的礦泉水資源?!皷|蘭山泉”就產自東蘭縣切學鄉的納項山腳下,泉域內山巒疊翠,草木茂盛,生態環境保存得非常好。從這片山林地下冒出的山泉常年噴涌不息,水溫四季恒定在19℃,是世界稀有的天然小分子團弱堿性健康水,也是地道的原生態山泉水。同東蘭縣隔壁、世界知名的養生長壽之鄉巴馬縣的礦泉水十分類似。

2011年,當地政府組織對礦泉水進行了商業開發,把礦泉水命名為“東蘭19℃”,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推廣,但是效果很不明顯,“東蘭19℃”一直無法推廣到更大的市場上去。2017年,廣西民大的校領導到東蘭調研,了解到這一情況,與東蘭縣政府溝通協商之后,決定利用廣西民大的平臺優勢,對“東蘭19℃”進行重新宣傳推廣。

學校組織化學化工學院的相關老師對礦泉水的成分重新鑒定,進行質量驗證,藝術學院對礦泉水的包裝做了重新設計,學校也與東蘭縣簽訂了正式協議,規定在學校今后舉辦的大型會議及活動中,“東蘭山泉”是唯一指定用水,希望通過學校平臺的宣傳推廣,將“東蘭山泉”打造成東蘭的一張名片。

文化扶貧是更深層更廣度的支持幫助,而豐富的文化資源本身就是高校的優勢之一,調動好、利用好、協調好這些資源,并把這些資源同地方優勢互補結合,將會對地方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廣西龍勝縣龍脊村,駐村干部設計出一條新的旅游業與種植業深度結合的富民強村之路,在原本已經為廣大游客熟悉的古壯寨片區繼續大力發展旅游業,通過學校的各種平臺擴大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設計更多符合當地的深度旅游觀光項目;在不適合旅游開發的其他片區,則以農林業為主,進行與旅游相關的農業產品開發,其中荒廢多年的七星、巖背300畝老茶園恢復工程被當地政府列為了重點開發項目,項目實施后,村民每人可直接增收3000多元。廣西民族大學校在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同時也會充分發揮民族高等院校師生和校友資源人緣廣、人脈多的特點,匯集起各族人民的智慧,凝聚成一股扶貧攻堅磅礴的智慧力量。

猜你喜歡
廣西民族學校
MINORITY REPORT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三)
歷屆全國美展廣西作品展(一)
2018廣西版畫邀請展作品選登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學校推介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民族萬花筒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