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教材因素實施健康教育

2018-08-21 10:10呂福志
當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關鍵詞:桑娜心理品質心理健康

呂福志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六、七歲至十一二歲,屬于少年兒童期,心理學認為,這個時期是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期,是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品質和開發智力的關鍵期。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促進其健全人格的發展。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除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外,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小學語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生動形象的課文組成,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字、詞、句、篇,不僅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而且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提供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憑借物,蘊含著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我們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利用這些教材因素,將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語文教學之中,以培養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及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在此談兩點粗淺體會。

1鉆研教材挖掘教育因素

縱觀小語教材(以人教版為例),其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

1.1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的重要內容之一,小語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此內容的課文。如反映一個普通工人崇高精神世界的《中彩那天》、表現父親真誠的為人、做事的《萬年牢》、為履行自己諾言放棄“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的《我不能失信》等,這些文章字里行間都體現出誠實守信這一品質的可貴,為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例。

1.2樂于奉獻

樂于奉獻、勇于獻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從小就樹立以自己的愛心給他人帶來幸福,生命才更有意義的世界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內容。小語教材中反映此類內容的課文比比皆是。如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毅然獻出自己的鮮血的《她是我的朋友》、“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的《給予是快樂的》、為了能讓盲人重見光明,一家三代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永生的眼睛》、反映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的奉獻精神的《白楊》等等。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可使學生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和延伸,培養學生樂于奉獻、勇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1.3寬容大度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涵養的外在體現,具有寬容心理的人,活潑灑脫,受人尊敬,懷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狹窄、于人于己都不利。因此,培養學生寬厚待人的健康心理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材中不乏其例。如因“我”和克萊蒂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生爭吵事件的《爭吵》、贊揚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及勇于改過精神的《將相和》、反映妒賢忌能、意欲置人死地的《草船借箭》等等。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否定、排斥忌妒之心,讓他們知道只有寬容大度才能讓自己快樂,讓別人欣賞,讓自己周圍的人際關系和諧。

1.4適應環境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家長所寵愛,其耐輟心理較差,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適應環境,迎難而上,樂觀開朗的心理。教材中相關課文有:記敘“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時,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敘述在航海中遇險,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為戰勝死亡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點生產和生活資料同大自然展開頑強斗爭的《魯濱孫漂流記》、描寫五次歷險最終找到了強盜藏匿金幣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表現工農紅軍藐視困難、不畏艱險、英勇豪邁氣概的《七律.長征》等等,通過類似這些文章的學習,會促使學生自覺地樹立自立意識,有助于他們消除凡事都依賴父母、老師等等的心理。誠然,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僅只限于上述幾點,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贅述。

2因材施教適時進行滲透

小學語文課畢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及特點,因材施教,采用“滲透”的方式為宜,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閃光之處,找準其“滲透點”,適時點撥給學生,以其達到教育之目的。

2.1從人物語言中“滲透”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边@是《永生的眼睛》(四年級下冊)一文中“爸爸”勸慰“我”所說的一段含義深刻的話。它表達了這樣兩層意思:一是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才是有意義的。不言而喻,這段話體現了琳達父母善于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高尚的思想境界。教學時,教師要抓住語言中反映高貴品質的閃光之處,指導學生深入領會語言中的豐富含義,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進而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健康心理。

2.2從人物行為表現中“滲透”

《將相和》(五年級下冊)一文通過對三個故事的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相的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同時也贊揚了將的勇于改過的精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相的“請病假不上朝”、“把車往回趕”、及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棘,到藺相如門上請罪”這些行為描寫中理解將和相的個性品質。教材中為學生呈現了許許多多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教學中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自己榜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以便形成健全的人格。

2.3從人物的內心活動中“滲透”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是《窮人》(六年級下冊)中寫桑娜心理活動的一段文字。通過這段對桑娜心理活動描寫的話,我們不但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有多大,同時也更加感受到桑娜有一顆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教學中,可以通過續寫課文或朗讀桑娜心理活動這段話,讓學生進一步深刻領悟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感情,告訴學生做人要淳樸、善良,要樂于助人,勇于奉獻,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持久的一種教育方式。它雖然不是明確地進行心里健康教育,但其效果是春風化雨般的,因此,我們要適時地將那些具有優秀健康心理品質的內容隨風潛入夜地沁入學生的心田,以此塑造具有完美心靈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歡
桑娜心理品質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長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窮人》梗概
江蘇省兒童七項心理品質調查報告(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桑娜一家“窮”嗎?
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的實踐
續寫《窮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