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守與創新

2018-08-22 19:03滿會喬廖文靜
中國攝影 2018年7期
關鍵詞:通稿中新社稿件

滿會喬 廖文靜

作為國家級通訊社,中國新聞社是規模較大的世界性現代通訊社之一。中新社攝影部也是國內主流媒體中代表著新聞攝影最高水準的機構之一,其在新聞圖片編輯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建立了一系列相關規范。在“人人可以做報道、個個可以是媒體”的當下,中新社攝影人堅守專業媒體人定位,保持“高含金量”的新聞采編專業操作,堅守和創新“中新風格”,積極探索新時代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攝影人的發展之路。中新社的圖片編輯作為“中新圖片”這一中新社傳統優勢產品背后的默默守護者,也在思考并探索著。

中新圖片的編輯

中新社攝影記者采訪完成后,將一組不同視角、景別的圖片稿件上傳到中新社采編系統,這組圖片就開始了它們的“通關”之旅。

圖片稿件只有連續通過初審編輯、輔班編輯和簽稿人等至少三個把關人的查驗、審核、簽發,才會以中新圖片的名義被簽發出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圖片,開始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傳播。

凝練業務素養

對于通訊社圖片編輯而言,在保證真實性、準確性、正確性的前提下要提高新聞圖片的時效性。圖片編輯像排雷的工兵,要在最短時間內發現文字說明、圖片細節中存在的隱患、險情并將其排除掉;面對紛至沓來的新聞圖片又像醫院的急診科醫生一樣,調動自身的全部知識技能儲備,針對不同情況做出綜合判斷給出對癥、快捷、有效的處置方案。

《中國新聞社章程》中對文字電訊通稿編輯工作規定:編輯工作主要是努力使再加工的稿件適應對外報道的要求,對稿件涉及的相關政策進行再次審核,對稿件涉及的重大新聞事實進行再次核實,對新聞稿件做最后的精煉和修飾。編輯對所編輯稿件的新聞真實性、準確性、正確性、合法性和公正性承擔相應責任。這些規定也適用于圖片編輯工作。

簽稿人是中新社新聞圖片的最后把關人,決定圖片發與不發、如何發等圖片稿件最終去向,是圖片編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崗位。簽稿人要從服務于國家發展改革穩定大局,服務于對外報道、僑務報道需要出發,從確保真實性、提高針對性、增強時效性、加強原創性、保持親和力、重視客觀性、回應海外關切等角度對新聞圖片及圖片說明進行認真考量。

協調圖片報道

圖片編輯要通盤考慮報道全局,包括參與報道策劃、跟進事件進展、把握報道節奏,編好圖片稿件,做好把關人,重點針對港澳臺僑外的目標客戶簽發對外通稿,針對其他客戶群體、新媒體傳播平臺編輯新媒體稿件。

比如,在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中,中新社攝影組每晚都召集全體記者編輯總結策劃會:總結當日經驗教訓、點評記者拍攝得失;對第二天的采訪提前策劃,對拍攝角度、發稿畫面、拍攝點位進行設計,明確記者拍攝分工、發稿畫面分配到人……編輯全程參會,向記者反饋外報采用及新媒體使用轉載情況,介紹背景資料,提出整個報道和發稿畫面的設想和要求,采編人員的良性互動使編輯能夠從容地把握報道節奏。坐而思,起而行,行勝于言,攝影報道團隊在采訪中檢驗、實踐自己的思考和策劃。

圖片編輯要對政治、經濟、國際形勢和社會熱點有清新而敏銳的認知;對各行各業知識有著基本了解,并能借助網絡等現代化工具進行快速信息核實;對攝影記者個人所長了然于胸;為人平易近人、善于溝通,才能夠做好采編工作的協調員。

中新圖片的規范化

中新社圖片通稿的主要用戶和讀者在境外,在選擇報道題材、報道角度等方面,堅持“中新風格”,突出“國家視角、以小見大、以趣動人”的稿件要求。

中新圖片的規范

中新社對圖片標準、文字說明、圖片版權、新聞倫理等方面都進行了規定,使采編流程有規可依,有矩可守,整個采編工作能夠規范進行。

中新社攝影部2017年7月發布的《關于調整我社數字圖片技術標準的通知》,對新聞圖片稿件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要求:新聞圖片焦點清晰、曝光準確、色彩還原真實、主體突出,新聞價值與影像價值并重。除重大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外,攝影記者上傳的數字照片長邊不小于3000像素,圖片文件為JPEG格式,JPEG壓縮質量一般不低于90%(PHOTOSHOP壓縮比10以上)。JPEG文件大小一般不低于1MB,不超過4MB。

中新社《圖片通稿采編規范》規定:新聞圖片的文字說明要準確、簡潔、客觀,體現“中新風格”。內容包括對畫面的描述、對新聞事實或背景的交代,主要新聞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要齊全,必要時還需包括“何故”與“如何”等要素。要陳述事實而不是形容事實,不要摻雜個人的感情因素和脫離事實的描寫。盡量少用或不用形容詞、副詞等虛詞,多用實詞。圖片的標題要醒目引人,把最重要的新聞事實突顯出來,簡潔明了等。

參照《新聞紀實類數字照片技術規范》,中新社規定數字圖片采集和后期處理:不允許對原始圖像做影響照片真實屬性的調整和潤飾。不允許對畫面構成元素進行添加、移動、去除(去除圖像傳感器及鏡頭污點除外)。不允許破壞原始影像的基調與氛圍。不允許使用照相機內置的效果濾鏡程序功能。不允許對照片畫面進行拉伸、壓縮、翻轉。嚴禁對圖片進行插值放大處理,等等。

中新社強調圖片版權。注重原始數據信息的保留,要求攝影記者必須準確設置相機日期和時間。相機拍攝者設置為本人姓名的漢語全拼。記者發稿時不得刪除或更改數字照片的元數據。特殊情況下,攝影記者借用他人相機拍攝并發稿,須在備注欄注明情況。一張圖片的作者只能是一位拍攝者,不得兩人以上署名。通訊員稿件署名盡量使用拍攝者真實姓名。嚴禁將他人拍攝的圖片作為記者本人作品使用。

中新社圖片重視新聞倫理,在新聞采編中堅守底線,不違背職業原則,不偏離新聞規律,不渲染暴力、色情、犯罪情節,不描述涉及個人隱私的細節,避免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在中新社《圖片通稿采編規范》中明確規定:尊重死者的尊嚴,不得播發死者特寫圖片;慎重播發自殺案例圖片,不得播發記錄自殺方法的圖片;盡量避免以特寫方式展示死難者親屬痛苦失態的情形等。

圖片編輯嚴格參照新聞圖片質量標準編發稿件,初審稿件會剔除拍攝質量和后期處理不過關的、雷同的、違背新聞倫理的畫面,之后,高速有效地展開后續編輯工作。

回應海外關切

中新社是以對外報道為基本定位和主體業務的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承擔“國家外宣重要力量”和“僑務外宣領軍力量”的雙重責任。在主題報道和日常報道中都要堅守傳承“中新風格”,嚴謹、準確、平實、平穩地做好圖片報道。

中新社圖片通稿的主要用戶在境外,主要受眾在境外。報道的主要傳播對象,是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與中國有關系的外國人。圖片編輯在稿件選擇、簽發等業務操作上要具有服務海外受眾的觀念,切實回應“港澳臺僑外”的真正關切,提高新聞圖片傳播的有效性。

編輯的圖片被海外報紙大幅刊載、被十家以上海外華文報紙刊載,編輯理念被認同則是圖片編輯的快事。在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圖片編輯有明確的客戶意識,貼近海外讀者需求,開設了會場聚焦、兩會快照、兩會新面孔、院士上兩會、兩會通道、港澳代表等專欄,將新聞圖片進行梳理分類,便于海外報紙編輯快速、方便按需采用。每天簽發的兩會圖片被海外華文報紙尤其是香港報紙多家次采用,甚至多次出現同一天多家報紙的頭版頭條都被中新社圖片占據的局面。

中新社圖片編輯沒有自己的展示平臺,但很多事情還是大有可為的。圖片編輯可以將編輯思維向后延伸到外報編輯視角,通盤考慮圖片的景別、畫面、氛圍等,換位思考海外華文報紙編輯會關注哪些新聞點、會怎樣選擇圖片,編排版面等。如此作為之后,編輯在編發圖片稿件時一直有著清晰的認知、明確的思路,進而達到新聞圖片的高落地率和實現精準有效傳播。

新聞性與藝術性

好的新聞圖片是融合了新聞性與藝術性的,用恰當的形式表現內容,捕捉住現場的氛圍并傳遞給觀者,令觀者動容、動心。中新社圖片通稿在表現形式上力求生動,避免平庸的泛泛之作。

記者用發現的眼光觀察世界,用相機從新聞現場、從現實中擷取瞬間;編輯則用發現的眼光從記者來稿中發掘寶藏。以廣博的視野和事件的整體認知為參照系,從更高視角、更廣空間、更深層面對圖片稿件進行審視和提煉。

編稿時發現兼具新聞性與藝術性的好圖片,對于圖片編輯來說算一件樂事。本社記者杜洋榮獲2017年度人民攝影“金鏡頭”非突發新聞類單幅金獎的圖片《習近平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并致辭》就是一幅兼具新聞性與藝術性的新聞圖片。編輯發現這幅圖片定格住一種和諧友好共同前行的氛圍,引領隊伍的大國領袖,談笑風生的各國領導人,徐徐拉開的帷幕,像一幅油畫一樣定格了一個歷史性瞬間。該圖片播發為對外圖片通稿后,被香港大公報、信報、成報、文匯報,澳門日報、正報,英國星島日報等七家媒體刊載。

編輯認為新聞圖片以報道新聞為主要目的,在某些特定報道中、某些特定場合下,內容要重于形式,更強調新聞性。編輯在編發2017年8月1日美國分社記者的圖片稿件《亞裔男子槍擊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時,簽發了總領館金屬門牌上留下清晰的彈痕畫面。和其他圖片相比,這張圖片雖然缺少了對整體環境和人們反映等要素,卻簡單直白地記錄了事件核心要素,回應了海外讀者的關切。

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圖片編輯要把好關與度、控制總量、謹慎簽發。按照“速報事實、慎報原因、再報跟進”的原則掌握好報道節奏,從事件、災情、民生、安置、善后、心理疏解等多角度報道。關注新聞事件中的人,對當事人的報道要體現人文關懷。例如,編輯在處理湖南分社記者楊華峰的《長江遭遇特大洪水》圖片稿件時,根據事件進展,切實掌握報道節奏。在持續近十天的報道中,編輯簽發圖片稿件時既注重當日稿件內容的點面結合,又與前后幾天稿件相關聯,通盤考慮整個報道全局,圖片簽發后,傳播效果良好。

在社會生活、體育、圖片專題等類別的新聞報道中鼓勵記者凸顯個人視角的、藝術性的表達方式。經濟報道中多為概括性極強的數據、分析等,會針對某些內容做配圖,但要求記者認真研究數據構成,盡量配發當日拍攝的圖片,比如經濟數據中,影響最大的是豬肉還是雞蛋,等等。專題圖片注重提高針對性,關注港澳臺僑外所關注的,比如港澳青年內地創業、臺灣青年登陸發展,留學生在中國,外國人在中國等等,也關注當代話題,社會熱點等。

中新圖片的新媒體探索

在通訊社傳統業務不斷發展的同時,中新社攝影部編輯也在不斷嘗試新時代媒體環境下的各種圖片傳播模式。

通稿圖片的新媒體展示

好的新聞圖片經過適當的編輯應是適合多種平臺傳播的,中新通稿圖片不斷積極尋找到適合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形式。

圖片編輯擔當好圖片把關人角色,將新聞圖片針對不同的傳播平臺、傳播形式做相應的編輯、包裝,進而實現對不同閱讀方式讀者的精準傳播。比如2018年兩會期間,我們推出的“兩會新面孔”微信公眾號???,其中的大部分圖片都以中新社通稿的形式對境外華文報紙、境內網站播發過。圖片編輯對圖片進行凸顯新聞人物主體的剪裁,將文字說明按新媒體的話語方式再加工,排定圖片前后順序,通過對圖片起承轉合的關聯,巧妙地表達出編輯思路。重新包裝過的通稿圖片儼然一個全新的新媒體產品,實現了網絡、H5、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有效傳播。

大專題概念

中新社攝影部在2017年下半年成立了專題圖片組,對海外媒體進行專版供圖,并在日常專版的基礎上提出“大專題”概念,推出成組的專題系列。首期推出的“外國人在中國”系列專版,共有近十個國內分社的攝影記者參與其中,拍攝了各行各業的外國友人在中國生活工作的故事,受到海外媒體的熱烈歡迎。如《非洲小康的東北二人轉》《異國美人魚在東北》《法國大廚的美味情緣》等,其中《法國美女洋中醫》專題在中新社推出圖片專版報道后,被多家門戶網站作為頭條進行推廣,引發網絡熱議。

十九大前夕,中新社推出了《迎接中共十九大專題圖片》系列專版。對五年來中國政治經濟、科技生態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梳理,全景展現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歷程。該系列一經推出,立刻受到多方關注,采用率達到70%以上,被《美國僑報》《南美僑報》等海外華文報紙整組采用為圖片專版,并被作為頭版圖片重點提示發布,同時被央廣網、僑報網、中青網等多家網絡媒體全篇轉載采用。

公眾號跨部門協作

攝影部與經濟、時政、專稿、圖片網等多個部門強強聯手,借助他們的新媒體公眾號,推出圖文并茂的新媒體圖片專題,以文解圖,以圖推文,形成專業權威深入的新媒體產品。

攝影部與經濟部推出的“圖說國是”專欄,既有獨家策劃的《共享單車 冷笑話還是照妖鏡》《好不容易讀完大學,你又迎來了就業的坑》《走進乳娘村:孤兒們的幸福驛站》等深度專題,也有報道朱日和閱兵的《沙場點兵四軍亮劍》等動態新聞專題,將中新社通稿圖片在第一時間,進行集中展示和發布,達到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攝影部與專稿部“百萬莊的小星星”合作推出適應新媒體讀者的閱讀習慣的圖文系列稿件,與文字專題相互配合,互為補充。

借助中新社圖片網公號,推出體現攝影部編輯思路的原創圖片專輯。如以中新·攝的署名推出的《兩會新面孔》《花開·春暖》,以中新圖片網署名推出的《我們的2017.jpg》中新社攝影記者年度圖片系列。

其中《花開·春暖》是專門針對新媒體進行的圖片策劃,按照編輯的設想“不只美景,還要記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向攝影記者們發出拍攝倡議。記者們踴躍來稿,編輯從中精選圖片簽發通稿,也算是一圖多用了。最終微信公號《花開·春暖》呈現出一組記錄春天里的自然色彩、民眾生活呈現新氣象、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的清新圖片。

多渠道推廣

H5:中新社攝影部自2015年下半年起,每周推出一期《守望·中新圖片》H5,展示中新社一周精品圖片,現已成功推出130多期。H5產品通過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受到攝影業內人士的肯定。攝影部還推出如《香港回歸20周年》《平昌冬奧會》《回家·春運》等守望特刊,對重大新聞和社會熱點集中展現。

口袋書:中新社攝影部從2016年開始編輯出版中新社年度圖片佳作選圖書(口袋書),圖文并茂,中英文對照。以記者個人簡歷+個人年度代表作的形式,梳理一年內國內外重要新聞事件,既是對中新社攝影記者的一種推廣和介紹,也是中新社國際傳播力建設項目之一?!妒赝行律缒甓葓D片佳作選2016》《新時代—中新社年度圖片佳作選2017》相繼面世后,受到廣泛好評。

圖片展:2017年9月,攝影部承辦 “瞬間中國·感知五年”的圖片展在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期間舉行,從五年來近50萬張圖片中精選出的120多幅作品,帶領海內外數百名嘉賓全面回顧十八大以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生態、僑務等各方面的新面貌、新成就。

圖片庫及銷售:中國新聞圖片網是中新社對外、對內所發圖片的匯總性載體(圖片庫),同時也是圖片銷售平臺。2014年中新社組建英文圖片發稿平臺,中新社新聞圖片已在為開展主流外宣、進入西方主流輿論陣地積極嘗試,目前中新社圖片通過多渠道已經進入美洲、歐洲等主流媒體。

結語

堅守中新風格,創新對外表達,涵養豐富中新風格,堅持平實、平衡、平穩的報道基調,心平氣和、娓娓道來地講好中國故事。這是包括圖片編輯在內的中新攝影人所要思考并付諸行動的課題。

新的傳播形態下,作為傳統媒體新聞攝影人—中新社的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極大機遇。身處新時代,面對新機遇,中新圖片努力做到有堅守有創新,堅持中新風格并在實踐中傳承、發展、革新,守住當下,贏得未來。

(本文作者為中新社圖片編輯,本文圖片由中新社提供)

猜你喜歡
通稿中新社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第二屆消博會閉幕展會規模超過首屆
海外視角 新銳表達
新聞通稿:寫法、用法和看法
新華社通稿離“爆款”的距離只有一個好標題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通稿何必“通搞”
特約稿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