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逃離的絕境

2018-08-23 08:58姜璐
東方教育 2018年19期
關鍵詞:敘事方式科恩馬修

姜璐

摘要:馬修·科恩是加拿大文壇久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加拿大本土作家的創作與發展。他的代表作《三部分的埃菲爾鐵塔》用雜糅的時間和空間的敘事方式,給讀者一個具有豐富彈性的想象空間,使其充分體會主人公的性格,反映出人的一生處于困擾和掙扎之中,并且處于這種絕境之中的人是無法逃離的。

關鍵詞:馬修·科恩;《三部分的埃菲爾鐵塔》;敘事方式

一、引言

馬修·科恩(Matt/Matthew Cohen)是加拿大文壇久負盛名的作家之一,擅長描寫加拿大文學,同時以泰迪·吉姆(Teddy Jam)的筆名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作為加拿大作家聯盟創始人之一,馬修·科恩曾以自己的名字創立文學基金用以支持和幫助加拿大本土的作家的創作與發展。因此對于加拿大文壇而言,馬修·科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作品曾被譯為多國語言進行出版。出生于天主教家庭的馬修·科恩與本應篤定信仰的天性背道而馳,本應篤定信仰,積極向上,卻在其作品中將悲觀、負面的情緒體現的淋漓盡致。這與馬修·科恩的兒時生活和求學經歷密切相關。而其代表作《三個部分的埃菲爾鐵塔》(The Eiffel Tower in Three Parts)便強有力的印證了馬修·科恩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自己的創作理念。馬修·科恩用主人公基思(Keith)的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和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講述了其二十一歲生日前后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其心態的變化和人生軌跡的波動。本文運用“后經典敘事學”分析作品《三個部分的埃菲爾鐵塔》中雜糅的時間和空間的敘事方式,由主人公基思的個例反映出世界上每一個人的一生處于困擾和掙扎之中,并且處于這種絕境之中的每一個人是無法逃離的。

二、“后經典敘事學”

經典敘事學就是結構主義敘事學…直接采用結構主義的方法來研究敘事作品的學科…與傳統小說批評理論相對照,結構主義敘事學將注意力從文本的外部(探討作者的生平、挖掘作者的意圖等)轉向文本的內部,著力探討敘事作品內部的結構規律和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80年代中后期以來在西方產生的女性主義敘事學、修辭性敘事學、認知敘事學等各種跨學科流派則被稱為“后經典敘事學”,前者的特點是以文本為中心,將敘事作品視為獨立自足的體系,隔斷了作品與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關聯;而后者的特點則是將敘事作品視為文化語境中的產物,關注作品與其創作語境和接受語境的關聯。(申丹,2010)在小說中,馬修·科恩雖然總體上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到達那里“GETTING THRER”,在那里“BEING THERE”,你再也回不了家了“YOU CANT GO HOME AGAIN”)對自己二十一歲生日前后所經歷的事情進行闡述,但是他在敘述的過程中使用彈性的時空觀將現在和過去的時間、空間交織在一起,將現在與過去的事件融合,表現了主人公基思的人物性格以及將來事件的發展趨勢,并由此及彼,反映出當時社會每個人的狀態,以及作者對人生觀、世界觀所持的態度。

三、敘事方式:時空雜糅

俄國形式主義者什克洛夫斯基和艾亨鮑姆提出的兩分法:故事和情節。其中,情節特別指大的篇章結構上的敘述技巧,尤指敘述者在時間上對故事事件的重新安排(比如倒敘、從中間開始的敘述等)。(申丹,2010)馬修·科恩用雜糅的敘事方式與技巧,將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兩種時態融合,并通過對主人公基思的生活狀態以及所經歷事件的描寫,表達了以基思為代表的社會個人過去與現實的生活態度,乃至將來的狀態的持續,揭示人生的循環性,可謂是無法逃離的絕境。

(一)時間雜糅

敘事與時間之關系是敘事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于傳統小說批評對事件序列和因果關系的分析,敘事學家關于敘事與時間的研究主要從“故事”與“話語”關系入手,分析時間在兩個層面的結構,揭示“故事時間”與“話語時間”之間的差異?!肮适聲r間”是指所述事件發生所需的實際時間,“話語時間”指用于敘述事件的世界,后者通常以文本所用篇幅或閱讀所需時間來衡量。這一區分點明了敘事文本具有的雙重時間性質。(申丹,2010)

馬修·科恩分別在三個部分的敘事過程中用過去時態與現在時態的雜糅,借用主人公基思之口,表明在他眼中人們就是按照一種固定的模式在生存,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無論是過去與現在,還是將來,都無法改變這種狀態。在第一部分到達那里(“GETTING THRER”)中,基思講述了自己在二十一歲生日之際到達法國這個浪漫之都尋找性欲(“sex”)的過程。他用一般過去時的時態(“When I was twenty-one there was something in the air”)闡述自己在法國的所經歷的事件,但其中又穿插出現“Now, well, forget it.”“Its full of holes. So you go across the street to a stand where you order some frites to keep dry.”等一般現在時的時態來表明現在的態度,以及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延續的某種現象和思維模式。由此說明,基思對自己過往的經歷持有一種無奈的態度,并且認為過去的事情不值得一提(“forget it”),而過去也沒有什么值得提及的事情,由此也可以反襯出由過去到現在基思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二十一歲的基思正處于渴望獨立、渴望尋找自我的年紀,他滿心歡喜的出門闖蕩,希望可以自立并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卻不想事情總是出乎他的預料,在面對社會、面對世界時顯得尤其無能為力;同時,不成熟的心態與思維方式也奠定了基思注定走向“毀滅”的結局,不懂裝懂尤為凸顯。在第二部分在那里(“BEING THERE”)中,基思首先用一般現在時介紹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背景(“I come from a family of mad scientists on both sides…As for myself, I specialize in unemployment.”),由此客觀的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和自己的成長情況;緊接著便用一般過去時講述了自己與妻子相識到結婚的過程(“I was sitting in a crowded airport brasserie, passing the time, when a woman talking to herself in English came to sit at my table.”)。從其敘述中可以看出,從小到大主人公基思的生活狀態便是孤獨、空虛、無聊的;雖然家庭生活富裕,但是家庭成員之間并沒有實質性的、精神層次的交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交集,由此可知,家庭成員對基思的漠視和不關心導致了基思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成熟的思維方式,也沒有被正確的引導走在獨立自主的成長道路上;而一般現在時的敘事方式不僅僅表達陳述一種客觀事實,也表明現如今他的生活狀態還是如此的延續著,即使是結婚之后也未有改變。從前兩個部分可以看出,基思與社會、與家庭的溝通出現障礙、脫節,不僅僅是在過去,現在仍舊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即使在他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后他仍然延續這種生活的模式。而第三部分你再也回不了家了(“YOU CANT GO HOME AGAIN”)從敘事視角和敘事方式上都發生了改變:由第一人稱轉為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時間上只用了一般過去時態敘述了基思婚后的生活。這一轉變則從側面反映出主人公基思只擁有時間的物質的現在,卻沒有擁有精神的現在。同時,從第三部分的題目便可以看出,基思的性格以及所有的所有都按照原有的軌跡按部就班的進行,沒有絲毫的動搖和改變;由此可知,縱使基思有想改變自己的愿望,卻始終缺乏勇氣、缺乏決心,最終只能默默承受原有生活模式的壓制,以及妻子的“控制”,最終連名義上的“家”也回不去,與身邊人無法達到精神上的溝通,只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喪失自己的思想與思維,無法通入社會,再也回不了家了。

馬修·科恩利用時間上的插敘,表明了主人公基思,乃至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持續的重復、固定的生存模式,而這種沒有意義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方式也將會延續到未來。

(二)空間雜糅

眾所周知,經典敘事學從“故事”和“話語”兩個層面對“空間”進行了探討。1978年,敘事學家查特曼在《故事與話語》中首次提出了“故事空間”(story space)和“話語空間”(discourse space)兩個概念。他指出,故事事件的緯度是時間性的,而處于故事空間中的存在物(人物與環境)則是空間性的。① 查特曼這一觀點繼承了傳統敘事理論認為敘事屬于時間藝術的觀點,但他從故事層面提出的“空間緯度”將傳統小說批評幾乎邊緣化的背景作為一個“存在物”擺到了理論研究的視野中。他認為,“故事空間”指事件發生的場所或地點,“話語空間”則是敘述行為發生的場所或環境。(申丹,2010)

基思在第一部分中介紹了二十一歲的自己企圖在法國尋找能夠證明自己獨立、成熟的象征,卻被現實所打敗,并沒有得到心靈上的成長反而更加凸顯自己的幼稚及不成熟,并為第二部分預見妻子做鋪墊(“…until the waiter brought back the plate and said: Whos having the brains? I had to eat them to prove I was sophisticated.”)。法國本是浪漫之都,而埃菲爾鐵塔更是浪漫的象征。但是在基思眼中,在法國旅游的經歷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全然沒有唯美的感覺。這正是因為基思在此并沒有證明自己是一個強大獨立的人;而他此行的目的也是以滿足性欲為主的。第二部分則是描述了基思在日內瓦的經歷。作為一個時尚之都,日內瓦本應象征著錚錚向榮,但基思卻遭遇了人生中最“悲慘”的事情,在這里他被“算計”,與他現在的妻子結了婚。在此情況下,雖然基思察覺到了端倪,卻因為自己的懦弱和妥協而屈服,成為其妻子欲望的犧牲品??臻g與事件發生的“沖突”便奠定了基思從當時那一刻開始直至以后的人生軌跡。第三部分則是發生在其故鄉加拿大。小說結尾處的情節與第二部分被妻子欺騙時的情節相互呼應(“At the corner, Noreen was waiting for him in a taxi. Champagne was popping.”),暗示了基思從小成長的故鄉、最后一絲希望的加拿大也無法逃脫被“掌控”的局面,同時也暗示了基思這一生最終無法改變、無法逃脫、只能妥協接受的事實。無論是渴望成長、渴望獨立的法國和日內瓦,還是自己的故土加拿大,基思都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他終究是孤獨的、無助的、寂寞的,除了社交中的人、家人,連自己最親近的愛人都與他無法達到精神上的共鳴,而現實中也沒有空間和時間可以讓他獲得“救贖”。社會上的人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像一個獨立的個體,彼此與彼此之間都沒有精神上的交流,哪怕是最親近的人都相互算計。生活于此的每一個人都像行尸走肉一般孤獨的、沒有希望的、麻木的沿著自己的固有軌道行進著,全然漠視應有的思想模式和思維方式。雜糅的時間順序更是凸顯出每個人心中孤獨、寂寞、荒蕪的精神世界;同時時間順序也反映出世界上每一個人的一生都處于反復的、固定的困擾和掙扎之中,并且處于這種絕境之中的每一個人是無法逃離的。

四、結語

馬修·科恩通過敘事方式上的時空雜糅,表面上闡述主人公基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態度,實際上則是映射當時的社會狀況:人的一生都是處于困擾與掙扎之中的,不僅僅因為人與人之間,甚至是最親密的愛人關系和家人關系,都缺乏有效的交流,缺乏精神上的共鳴;同時處于這種社會環境下的人們也是無法改變這種境況的,由此便形成了無法逃離的絕境。除此之外,人在經歷一些事情后也不一定會有所收獲,不一定會成長;也可能是停滯不前,維持原狀。馬修·科恩企圖讓讀者明晰,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的絕境,而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這種無法逃離的絕境中做出適合自己的變或不變。

參考文獻:

[1]Matt Cohen. The Eiffel Tower in Three Partsin The Oxford Book of Canadian Short Stories in English[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M]. Ithaca: Cornell UP, 1980[1978]

[3]愛德華·W·蘇賈(著),王文斌譯. 后現代地理學——重申社會理論中的空間[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4]程錫麟等. 在敘述理論的空間轉向——敘事空間理論概述[J]. 江西社會科學,2007(11)

[5]赫爾曼(著),馬海良譯. 新敘事學(新敘事理論譯叢)[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6]柯里(著),定一中譯. 后現代敘事理論(新敘事理論譯叢)[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克朗(著),楊淑華等譯. 文化地理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羅鋼. 敘事學導論[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9]羅鋼. 敘述視角的轉換及其語言信號[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5(1)

[10]秦秀白. 文體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1]熱奈特. 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12]申丹. 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3]申丹.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4]王守元等. 文體學研究在中國的進展[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5]約瑟夫·弗蘭克(著),秦林芳編譯. 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A].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6]詹姆斯·費倫(著),陳永國譯. 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新敘事理論譯叢)[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7]詹姆斯·費倫(著),彼得·J·拉比諾維茨(主編),申丹等譯. 當代敘事理論指南(新敘事理論譯叢)[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注釋:

①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 (Ithaca: Cornell UP, 1980[1978]

猜你喜歡
敘事方式科恩馬修
生日謎語
直面鏡頭:我就是5000萬美元藝術騙局的始作俑者
父親和岳母的驚天秘密
球迷悼念 這一夜為沙佩科恩斯足球隊流淚
“神啊,我準備好了”
電影《千萬別丟下我》的敘事學分析
從《夏洛特煩惱》看青春片敘事方式的走向
馬修曾迷上攝影
木蘭花開
馬修的夜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