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游戲精神下的數學活動

2018-08-23 11:13??葡?/span>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
關鍵詞:數學知識兒童過程

??葡?/p>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需要,游戲是童年幸福的象征。游戲同時也是由兒童自發、自主、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帶給兒童快樂的,能滿足兒童需要的活動。它在孩子整個童年的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兒童生命與成長的一種狀態、一種方式。真正的游戲可以滿足兒童的需要,帶給兒童快樂,對兒童良好個性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建構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精神。

游戲精神乃是一種童年的精神,它應當貫穿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否則便意味著對于兒童天性和成長秩序的漠視和背離。而我們五大領域的數學學科不像幼兒園其他學科,他是一門比較抽象、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理性成分較高。而幼兒階段又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這樣,相對于其他學科,它較難引起幼兒的興趣。隨著對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游戲精神的研究,從關注游戲的工具價值到開始關注游戲的本體價值,開始從抽象的精神層面理解游戲,教師需要在組織指導數學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需要,調動幼兒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數概念,讓數學教學煥發光彩。

一、數學是幼兒的一種游戲方式。

借助游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讓幼兒的生活拜托過多的報復,并讓幼兒從游戲活動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尤其是小班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于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比如小班幼兒認識方位時,我設計成了“小動物捉迷藏”的游戲情節,讓幼兒探索方位上下、前后,孩子對這個游戲十分的感興趣,它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輕松愉快的掌握數學知識,并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游戲要有一定難度,減少形象性,增加競賽性。在活動時,比比誰又快又對,提高幼兒的學習速度,激發幼兒榮譽感。

二、數學是幼兒的一種生活活動方式。

從幼兒的角度來看教學,教學就是幼兒一日在園生活活動中的一部分,與教學相對應的幼兒的學習活動或工作則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存在的方式。我們經常說數學來自生活,最終回歸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充分強調了數學教育的最終歸宿——用幼兒能理解的數學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幼兒經歷了實踐、認識、反思,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以后,鍛煉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了必然。

如教師引導幼兒給自己的故事畫編號碼,利用數群很快的整理統計玩具數量,統計全班幼兒的出勤人數,利用加減法來學習游戲中人員的分配和道具的制作等等。由于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愿望,體現了個性化的魅力,實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想。事實上,幼兒學習數學最好的獎勵不是教師和家長的稱贊,而是他們內心的滿足感,如果幼兒發現可以用剛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或游戲中的一個個實際問題,他們的內心就會感到滿足。

三、數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開放性的“游戲”活動。

這里的主體定位是指教學活動中游戲精神的主體是幼兒而非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總是以嚴格的要求命令學生,教師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想事情,不利于幼兒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培養。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應注意:幼兒動手操作在先,教師操作驗證在后;幼兒觀察表達在先,教師歸納小結在后;幼兒提問在先,教師釋疑在后的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知識傳授給幼兒,而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認知的特點,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探索、去發現。使幼兒不但知其然,而且還可以知其所以然。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還好的了學習知識的方法,促進了能力的提高,創新意識也不短增強。

四、數學是一場有差異的賽跑。

教師還應進一步了解幼兒,尊重幼兒,注意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幼兒當前認知水平,依照幼兒心理發展的順序性確定最近發展區。教師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難度要適合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既要讓 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戰。無論任務難度過高或過低,幼兒都不會對課程感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就應該考慮充分?!皞湔n”更多的是要“備”孩子,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無論是制定目標、環節、還是提問,都應遵循“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則,解決問題水平上的最近發展區,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教育方法不同,提高能力程度相同的教學目標,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積極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在幼兒操作時,教師應給予需要幫助的幼兒及時準確事宜的指導。自制幼兒進行再創造式的探究性學習,讓幼兒深入探究,讓最近發展區成為幼兒數學學習的興奮點。

五、數學是一段過程快樂的時光。

教學的過程就是兒童不斷地與外在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兒童獲得經驗的過程,是兒童的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把外在的知識體系操作化、體驗化、形象化的過程。集體教學要體現“過程學習”的教師價值觀。模式化的集體教學活動牽引著孩子向標準答案靠近,間接導致了“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那么如何減少集體活動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呢?老師可以在回顧游戲的環節中,通過同伴間的討論與交流來滿足幼兒表達的愿望。分享的價值不在于評選出今日活動的“最美”“最好”,而是要在過程中啟發孩子看到自己與同伴的亮點來擴展經驗,間接培養孩子審美、合作、分享等寶貴的學習品質。

真正成功的數學教育,是讓幼兒學到了數學知識卻覺得是愛生活中玩。她學會一切,而不知道自己是在學習。與此同時,她逐步從無意識過度到有意識。這也許就是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讓孩子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充滿著快樂和愛,讓每個幼兒積極地運用自己的心智去發現、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有效釋放他們的創造性,利用數學為工具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獲得更多新的數經驗,使他們懂得生活、學會生活。

猜你喜歡
數學知識兒童過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六·一”——我們過年啦!
雪花的形成過程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