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寫作”模式優劣勢初探

2018-08-23 11:13向凡洋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

向凡洋

摘要:“機器人寫作”這種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介入,加速了新聞行業的發展,“機器人”分析處理大數據的能力將變革傳統新聞采寫環節,財經、體育類稿件的自動生產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的生產方式,同時帶來了原創性和可讀性弱化等問題和思考。記者在這樣的生產方式改革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職能轉變。

關鍵詞:機器人寫作;Dreamwriter;職能轉型

一、機器人“寫作”的出現

2015年9月10日9:30,騰訊財經一篇名為“8月CPI同比上漲2.0% 創12個月新高”的新聞稿件一經發表,便引起業界巨大反響,原因在于稿件結尾備注“本文來源:Dreamwriter,騰訊財經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新華社、第一財經、今日頭條、澎湃新聞等各大媒體緊隨其后上線“寫作機器人”。

其實“機器人記者”是一個擬人化的稱呼,本質上它只是一個基于人工技能技術的大數據分析的軟件,它通過信息技術算法對大數據庫里的數據信息進行快速的分析處理,智能的抓取相關信息生成新聞稿件。其稿件“寫作”步驟一般是: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錄入,數據的分析檢索和關鍵信息的提取,根據相應稿件模板生成新聞稿件。由于技術局限,機器人記者目前只能在專業性較強的財經和體育新聞采寫方面應用。

二、機器人寫作的優勢

1.精準數據分析 全自動化生產

機器人寫作最大的一個優勢在于它是對互聯網、物聯網的大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抓取,計算機技術是其強大的支撐。寫作機器人是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引進,機器人通過特定的程序和模板,將傳統新聞生產過程中的信息采集、稿件撰寫等集于一體,簡化生產流程,從信息的采集到稿件的形成瞬息就能完成,并且可以把新聞工作者從繁瑣和低附加價值的數據分析處理工作中解放出來,使新聞的生產效率極大提高。沒有感性思維的計算機程序的數據分析結果一定是準確公正的,“標準化”的寫作模板也保證了機器人在“撰寫”稿件時客觀的描述,這極大程度的提高了財經、體育類專業性較強的新聞產品的質量。新聞稿件生成的整個過程完全由機器人自主完成,真正實現了新聞行業產品的生產由人工向智能的轉變,是一個全自動化的生產過程。

2.高效率 低成本

新聞的目的在于揭露事實真相,真實性原則是新聞工作者需恪守的第一準則。但隨著新聞行業競爭的加劇,時效性成為量化新聞報道價值的一大要素。在高速的信息化時代,“快”是受絕大多數人青睞的選擇,機器人記者能更好地滿足大眾對效率的追求。當下的新聞傳媒企業都轉型成集團化的產業模式,為了追求更大的商業利益,加速內容生產效率是重要手段。機器人以強大的計算機爬蟲技術代替記者,進行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新聞稿件的撰寫,能大大提高新聞內容產品生產的速度。

機器人記者可以全天候在線待命,一旦有新聞事件出現,可以第一時間完成新聞稿件的采寫,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傳遞給廣大用戶。2015 年,政府發布CPI數據后的短短幾分鐘,騰訊財經就借助“Dreamwriter”完成了稿件的撰寫和發布,迅速搶占了新聞報道發布的優勢。機器人寫稿模板是預先編輯好的程序,可以實現標準化的量產,量產稿件雖無個性化出彩點,但水平相對穩定、質量中上,是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式。

三、機器人寫作的局限

1.無感性思維 行文無感情色彩

機器人寫作客觀真實,不摻雜感情色彩,這既是優勢也是局限,一篇報道除了要盡可能將事實客觀陳述給受眾,還要符合受眾的情感取向?!叭A爾街日報體”是一種經典的財經新聞報道方式,常以一個趣味性的人物小故事開頭,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財經新聞變得有趣味,讓讀者將新聞讀下去的欲望。

機器人寫作當前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和材料拼貼,流水線機械化運作,沒有感性思維,行文也沒有感情色彩。記者作為人,具有豐富的情感經歷和寫作經驗,他們的報道在表述客觀事實的同時,也賦予報道人性的視角,使其更能貼近讀者的內心情感,道理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癉reamwriter”的稿件以固定的模板為標準,它寫出來的同類型稿件,除了數據不同之外,格式甚至文字描述都一樣。

2.原創性低 生產模式不成熟

通過對“Dreamwriter”稿件的分析發現機器人產出的稿件還存在很多缺陷:段落之間連貫性差、觀點和事實之間邏輯錯位、信息的直接復制拼貼,稿件的完成度和原創性都還遠不及新聞記者?!癉reamwriter”的稿件特點鮮明——每個段落都能被明確的劃分為事實和觀點,這是標準化生產所不能避免的。作為寫作程序,“Dreamwriter”尚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來解讀新聞事實,也不能對新聞事實做出相應地預判,稿件中的觀點其實是材料的剪貼和堆砌,并非原創。更重要的是,“Dreamwriter”在對相關機構和專家的觀點的引用時,沒有注解和說明,這種做法有很多弊處:錯位的觀點和分析可能會給受眾錯誤的引導,造成經濟損失;對他人觀點和成果的引用不加注解,會造成侵權行為,給媒體帶來法律問題。

結語

在面對新媒體的壓迫時,傳統新聞媒體做出了很多嘗試去突破新媒體的“圍追堵截”。人應該看到人工智能的優勢和局限,而不是糾結新聞稿件到底是由人來寫還是機器代筆,既然技術能為我們解決一些問題,何樂而不為。記者可以將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更需要他們的工作中,比如開發創新新聞產品和服務,推進新聞行業的改革,推陳出新,把新聞媒體做成一個綜合性的傳播載體和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葉彬彬.機器人新聞報道的現狀與發展.新聞世界,2017-

04-10

[2]白龍.新聞寫作機器人在美國新聞業的應用.青年記者,2016-02-20

[3]王悅;支庭榮.機器人寫作對未來新聞生產的深遠影響——兼評新華社的“快筆小新”.新聞與寫作,2016-02-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