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科康復護理人員焦慮抑郁情緒與工作壓力的關系

2018-08-27 11:05魯娜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18年14期
關鍵詞:精神科情緒護理人員

魯娜

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山東臨沂 276005

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進行護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護理的質量,因此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應當引起社會的重視。精神科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者中的特殊群體,精神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同時大腦功能失調,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部分患者十分抗拒治療,護理人員在與精神科患者接觸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極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因而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被關注[1]。該文通過對120名精神科護理人員進行調查,旨在分析精神科護理人員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和工作壓力之間的關聯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精神科工作的護理人員共120名作為研究對象,男性36名,女性84名;年齡23~45歲,平均年齡(38.67±5.32)歲;護理工齡 1~26 年,平均工齡(18.31±3.47)年。其中中專學歷的有42名,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78名。

1.2 研究方法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護理人員的焦慮情緒狀態進行評價,最終所得分數越高,說明護理人員的焦慮情緒越嚴重。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護理人員的抑郁情緒狀態進行評價,最終評估指數越高,說明護理人員的焦慮情緒越嚴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量表主要包括阿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護理專業以及工作內容、時間安排以及工作情況、工作環境以及儀器設備、患者護理、人際關系管理[2]。

1.3 觀察指標

焦慮自評量表得分<50分為無焦慮情緒,得分在50~59分之間為輕度焦慮,得分超過60分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指數<0.05為無抑郁情緒,指數在0.50~0.59之間為輕度抑郁,指數超過0.6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過程中記錄的各種統計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分別用 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120名護理人員進行測評的結果顯示,有62名護理人員存在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出現率為51.67%;有54名護理人員存在抑郁情緒,抑郁情緒出現率為45.00%。此外,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量表測評結果顯示,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明顯高于未出現不良情緒的護理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數據見下表 1。

3 討論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工作壓力是指和工作相關的不良刺激對工作個體所產生的負面心理體驗和主觀感受、生理反應。而對于精神科康復護理而言,他們日常工作過程中的各種不良體驗,是導致工作壓力產生的主要原因。而護理人員帶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身邊的患者,影響到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所以,找出護理人員出現工作壓力和不良情緒的原因,進行有效的疏解和規避,是十分重要的[3]。

表1 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與正常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對比[(±s),分]

表1 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與正常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對比[(±s),分]

項目護理專業及工作時間安排及工作情況工作環境及儀器設備患者護理人際關系管理焦慮情緒存在(n=62)3.10±0.35 3.13±0.35 3.24±0.39 3.11±0.48 3.11±0.38不存在(n=58)2.28±0.29 2.28±0.29 0.36±0.37 2.42±0.42 2.48±0.58抑郁情緒存在(n=54)3.18±0.27 3.21±0.28 0.36±0.37 2.42±0.41 2.48±0.59不存在(n=66)2.31±0.28 2.32±0.28 2.39±0.35 2.38±0.41 2.49±0.55

造成精神科護理人員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因素較多,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其所護理的患者,精神科患者自制力較差,隨時都可以出現自我傷害、自殺、傷人、出走等不良行為,給護理人員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與此同時,神經科的工作環境較為封閉,使得護理人員極易出現壓抑、緊張等情緒。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醫療管理條例的日益完善,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醫患糾紛的發生率也有所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護理人員心理負擔的增加?,F階段,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護理人員在完成護理工作的同時,也需要不斷進行學習,更新知識儲備,并磨煉自身的操作以及急救技能,尤其是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中突發事件的發生率較高,在面對這些事件時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通過相關報道可以得知,長期的護理工作給護理人員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大部分護理人員都感覺工作十分緊張。

該次研究對120名護理人進行測評的結果顯示,有62名護理人員存在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出現率為51.67%;有54名護理人員存在抑郁情緒,抑郁情緒出現率為45.00%。此外,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量表測評結果顯示,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明顯高于未出現不良情緒的護理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和不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相比,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的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更大,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直接關系著其焦慮抑郁情緒,工作壓力越大,護理人員越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情緒,從而進一步證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其心理健康狀態密切相關。

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較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在醫院中,護理人員的地位較低,受重視程度低,收入也相對較少,且工作繁忙,造成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同時由于護理人員需要值夜班,導致生活不規律。另一方面,現階段媒體缺乏對護理工作的正面宣傳,且護理人員可以外出學習的機會較少,在忙于工作的同時,還需抽出時間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②時間安排和工作情況方面:與其他科室和綜合醫院相比,精神科康復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可能相對較少,但精神科護理人員面對的是精神患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且患者的病情復雜多樣,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變化,再加上患者行為邏輯的失控,使護理工作變得異常復雜繁重,而且往往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這就導致護理人員在不知不覺中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在工作的過程中,神經會長時間處于緊繃的狀態[4]。而且該院精神科室的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同時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由于交接班和患者治療的需要,護理人員需要完成大量的文字記錄工作,同時還要定時對患者和病房進行巡視,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工作總量非常大。③工作環境方面:和綜合醫院的護理人員相比較,精神科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較差,由于精神科的患者較為特殊,所以精神科的環境通常較為嘈雜,常常會有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對正常的護理工作造成干擾,甚至會對護理人員的安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理解程度不一,對部分護理管理制度不認可,同時和綜合醫院有所不同,精神科護理工作中所應用到的設備、藥品種類等均較少。④患者護理方面:精神科患者大多都不能夠正確表達自身的感受,不配合護理和治療,對護理人員存在一定的敵意。在這樣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卻需要隨時對患者進行監控,避免患者自傷、自殺、傷人、走失。此外,護理人員要頻繁和患者家屬進行接觸,而家屬對于一些治療環節和護理措施并不理解,很容易由此產生醫患糾紛,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面對來自患者和家屬的雙重壓力。⑤人際關系管理方面:在精神科從事護理工作,除了要面對患者和家屬之外,還要做好醫生和其他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工作,承受繁重的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很多護理人員因為工作繁重,占據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卻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精神科護理人員壓力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經過調查分析發現,精神科康復護理人員的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比例較高,且焦慮、抑郁情緒的出現與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有直接的關系,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猜你喜歡
精神科情緒護理人員
精神科護理工作研究進展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情緒認同
精神科醫院安全隱患多
在醫院編外護理人員中推行人事代理擇優同工同酬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