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區精準扶貧路徑探析

2018-08-27 08:35劉仁華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機制策略

摘 要:扶貧開發是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最為艱巨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明確指出要加快轉變扶貧開發方式,實行精準扶貧?!胺鲐氶_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針對新一輪脫貧攻堅重任,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確保扶貧政策和資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體。

關鍵詞:精準扶貧;路徑;策略;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通過精準扶貧實現脫貧致富目標,必須尋求精準扶貧的科學路徑,才能確保我國貧困人口如期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邊區精準扶貧的前提:把握好精準扶貧的要義“精準”

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當前,扶貧開發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貧困人口數是根據統計抽樣調查數據算出來的,至于誰是真正的貧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貧原因何在、怎樣才能脫貧,還缺乏深度調查和科學分析。近幾年雖然建立了貧困人口檔案,但缺乏科學的動態管理方法,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戶一策”的幫扶機制不夠完善;在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細碎、撒胡椒面的現象,集中力量和資金解決深層次貧困問題的合力不夠,扶貧資金發揮效益和輻射功能的彰顯力不夠。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就不能做到“扶真貧”、“真扶貧”,務必會影響扶貧的效果,到2020年就難以徹底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實現全國人民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標。因此,提高扶貧的精準度是當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抓手。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我們的基層政府對貧困居民底數不清,不該扶的經常扶貧,該扶的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現象時有發生。以致于“年年扶貧年年貧”,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本來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 就是要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樣等問題。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手段和措施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誰的貧困程度深對誰的扶持就應多。專項扶貧更要瞄準貧困居民,專項扶貧資金應重點落實在貧困居民身上。扶貧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做形象工程不能實現扶真貧。

二、邊區精準扶貧的載體:做好未來發展趨勢的兩個“+”

(一)做好“互聯網+”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運用好傳統扶貧方式的基礎上,不妨把互聯網這項技術用上,讓“互聯網+扶貧”模式更好地為貧困地區所用,最終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小康的目標,要以“互聯網+”為思路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

首先是要在廣大農村地區實現互聯網的全覆蓋。實現廣大農村地區的互聯網全覆蓋,其意義絕不僅僅是培養一批農民網民,開辦一批農村網店,實際上,互聯網帶給傳統農村社會的沖擊和改造,將是難以估量的變化。通過引進網上交易平臺,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逐步培養團結協作、合作共贏、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精神,這些都將促使農民傳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逐步成為現代化的農民。

其次,政府在利用“互聯網+”實施扶貧政策時,必須要占據主導地位?;ヂ摼W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虛擬社會網絡,涉及不深的農民面對真假難辨的互聯網信息難免手足無措,甚至難以甄別。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主動在農民和電商之間架設橋梁,使信息流、物流交流順暢。

最后,“互聯網+”要與實體項目充分貼合。我們的很多扶貧項目,需要的是市場、信息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強大的物聯網支撐。不能是農村的特色產品需要市場,也需要物流來解決銷售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農村的很多特色產品都是分散進行生產的,買家都是個性化的消費者,這既為農村特色商品找到了廣闊市場,但也對物聯網建設提出更多要求。

因此,利用“互聯網+”來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需要開展系統化的頂層設計,把互聯網、物聯網和扶貧發展項目有機結合起來,既改變看得見的農村風貌,又改變看不見的頭腦意識,只有封閉落后的農村地區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打破了自然條件的制約,“互聯網+”才能帶給這些貧困地區一個改變貧困面貌的革命性力量。

(二)做好“綠色+”

生態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開發,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反貧困相結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圍繞“綠色”開展扶貧開發,讓群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是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

消除絕對貧困是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2020年現有的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對居住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環境惡劣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移民搬遷扶貧。有組織有計劃實施移民搬遷扶貧,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發展問題,既有利于脫貧致富,又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移民搬遷扶貧工程,可以實現貧困地區綠色發展與減貧脫貧的同步推進。

發揮鄉村自然資源優勢,通過實施特惠政策,提供金融支持,開展旅游培訓,扶持貧困群眾旅游創業就業,使他們從旅游業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發展鄉村旅游、休閑旅游,還可以讓城市退休老人到農村呼吸新鮮空氣,發展養老服務業,促進城鄉融合。旅游扶貧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旅游產業發展、養老服務業發展、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是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渠道。實施旅游扶貧工程,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可以實現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的雙贏目標。

三、邊區精準扶貧的戰略:實現精準扶貧需要的三大“突破”

精準扶貧是扶貧攻堅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后的重大戰略性調整,實施精準扶貧戰略首先要求改變扶貧工作自上而下、部門主導和行政推動的傳統定式,解決扶貧工作中長期難以克服的“目標偏離、效率不高、中間流失”等突出矛盾,當前亟待實現三個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突破:

(一)構建新的扶貧資金使用機制

實施精準扶貧戰略,要求扶貧資金的支持重點從傳統的區域發展向貧困人口的個人需求轉變。除了要有效整合部門扶貧資金、對口援助資金、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建立能夠滿足貧困農戶差異化個人需求的扶貧資金使用機制。要求把貧困農戶或由貧困農戶組建的合作社納入扶貧資金支持重點,構建扶貧項目與之直接對接的新的機制,真正實現扶貧資金從“漫灌”向“滴灌”的根本轉變。

(二)構建新的扶貧組織推動機制

精準扶貧與傳統扶貧相比,強調要精準滿足貧困農戶的個人需求,實現扶貧工作持續性地進村入戶,這必然大幅度增加扶貧工作量,僅僅依靠扶貧部門極為有限的力量顯然是力所難及。因此,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不能繼續單一依靠有限的行政力量,必須拓寬視野,著力構建開放式的大扶貧工作新格局,形成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有機結合的新的組織推動機制。主要還是是要以扶貧部門為主導,各級組織和部門相互配合,同時也需要社會組織的合作,才能解決好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人力資源缺失問題。

(三)構建新的扶貧參與機制

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必須以滿足貧困農戶多元化的個人需求為基本目標。因此,貧困農戶是最重要的利益主體,充分滿足其多元需求的重要前提,是要建立貧困農戶的有效參與機制,使之能夠充分表達利益訴求,變普遍的被動扶助為主動參與,愿意為改變自身的生存狀況做出更多的努力。堅守這樣的扶貧策略,才能確保扶貧成果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而且,通過被扶貧者的積極參與,還可以發現和改進我們工作中的不周之處,更加有利于扶貧工作的開展??梢?,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在推進精準扶貧中探索建立貧困農戶的全程參與機制,在扶貧對象確認、扶貧需求評估、扶貧項目選擇、扶貧項目實施和監測等各個環節全面提高貧困農戶的參與度,通過貧困農戶的全面參與既有效提高扶貧工作效率,又顯著提升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邊區精準扶貧的措施:實施推進精準扶貧的四大“工程”

農村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為達到保障基本生存、穩定有序脫貧的預期目標,就堅定不移地走精準扶貧之路,做好四大工程。

(一)精準識別,找準摸清扶貧識別對象

要明確目標對象,搞好宣傳發動,嚴格識別程序,把握好每個環節,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講關系,不講人情,認真建檔立卡,摸清對象戶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便于動態管理。

(二)精準幫扶,采取有效扶貧幫困措施

要落實幫扶責任,以實現對扶貧對象戶的幫扶全覆蓋為目標,爭取為每戶幫扶對象指定一名以上黨員干部作為幫扶責任人,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實施情況建立電子檔案,以便隨時查詢。要分析致貧原因,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逐個分析對象戶致貧原因,號準“脈”,找準癥結,才能選好“藥方”。對象戶到底是因病、因殘、因學、因災,還是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而致貧,以此分門別類,便于落實具體幫扶措施。要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措施和脫貧的時間節點,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幅提高扶貧對象收入水平,降低貧困發生率,確保貧困村、貧困戶按照規劃實現穩定脫貧。

(三)精準管理,建立動態扶貧管理系統

要建立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扶貧信息管理平臺及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對該所有扶貧戶進行動態化信息管理,對扶貧村進行動態化信息管理,分級管理,權責明確。要全方位、全過程監測扶貧對象,為每個貧困戶逐戶建立收支臺賬,常年記錄,每年底在村內公示,接受監督,每年對貧困戶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對收入變化情況進行核算分析,及時更新有關數據,準確掌握脫貧情況。對貧困村扶貧項目實施、扶貧任務完成、收入增長以及脫貧目標實現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要實行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根據監測,如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或幫扶實現脫貧致富,經過相關程序,結束對其的幫扶。因突發原因致貧的及返貧的,要按動態管理程序將其吸納為扶貧對象,根據其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及幫扶措施。

(四)精準考核,建立完善扶貧考核機制

要完善制度,進一步完善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扶貧業績考核、對相關部門扶貧工作考核以及對扶貧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落實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全面建立以精準扶貧為導向的獎懲機制。要細化責任,把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小康社會的各項任務和增收減貧目標分解到各級各部門,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實行定位、定量、定時的精細化考核,獎優罰劣,確保幫扶措施和責任落到實處。要加強考核,把建檔立卡的質量、與到村到戶到人項目的銜接情況、動態管理情況等,作為考核扶貧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據和資金分配因素之一,與業績考核、資金分配、項目安排直接掛鉤。建立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信息查詢、項目跟蹤、資金監管、意見反映、舉報投訴等實時監測考核機制。通過隨機抽查、抽樣調查、現場督查等方式,加強對整村推進、雨露計劃、技能培訓等扶貧項目實施過程的檢查,及時發現、分析研究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參考文獻:

[1]許佳,劉嵐麗,彭志強.精準扶貧之路徑思考[J].學理論,2015(24).

[2]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研究,2015(2)

[3]李小云.精準扶貧才能精準脫貧.人民日報,2015-11-06.

[4]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5).

作者簡介:劉仁華,中共重慶市酉陽縣委黨校。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機制策略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皮革機制
Passage Four
藝術需要公共環境參與的中介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