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創新素質培養與研究生生態學教學改革分析

2018-08-27 08:35王建柱張文麗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關鍵詞:研究生

王建柱 張文麗

摘 要:最近幾年來,我國致力于生態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在教育教學改革層面又進行了下一步的優化與創新。教育教學領域把生態學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標著重于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具體的實踐能力,所以說,我國高校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便是對研究生實施創新素質培養教育,從而借助于科研項目從考核的方式、目的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等方面入手有選擇性、針對性地展開對研究生生態學教學實踐與改革。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素質培養;生態學教學改革

教育領域的生態學學科是一門運用生態學理論的新興學科,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與探究性,通過提高對研究生創新綜合素質的培養來實現生態學教學實踐與改革,在接受研究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對人類的反效應和對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規律與機制,從而實現對受損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的科學對策[1]。

一、研究生創新素質培養與研究生生態學教學之間的聯系

第一,伴隨著我國在生態學教育理論方面的逐步重視,已經成為許多高等院校在工、農、文、理科等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也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等領域,借助于各大院校及教師資源通過科研力量帶動教學,為了更好的滿足現代社會中對生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展開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動與科學實驗探究,并且為研究生構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2]。甚至有一些高校專門開設了生態學這一學科為非生態學專業的碩士及研究生提供契機。其中《生態學原理與應用》已被作為經濟貿易大學生碩士及研究生的選修課程。

第二,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素質異常重要,是展現一個人科學文化素養以及思想道德的具體內容。針對每個人來說,要提高創新能力,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堅持思維的相對獨立性。愛因斯坦說過,應當把獨立判斷和發展獨立思考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思維的相對獨立性作為創造性思維的必備前提,人的思維首先要獨立,其次才能夠實現更高領域的創新。第二,必須要學會借鑒和組合,借鑒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理論,更可以是實物,就比如說國家的政策也是如此,關鍵是要借用其他國家或是領導人的好策略與治國方法,然后再結合中國自身的國情情況再創新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方針路線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最后的成果也是完美的,實現的中國社會的繁榮發展,漸漸的邁向一個更高的峰點。但是前提是借用別人的“成果”和“經驗”而自己卻不努力是不行的[3]。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或者是“拿來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認為借鑒了別人的東西而會覺得有愧于別人,我們只是簡單的知識借用而已,真正要做的是要能用、會用,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也說過要我們用“拿來主義” 精神去借鑒別人好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短板,這叫做“取長補短”或者說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生態學教學的改革應用

第一,全國各大院校都在紛紛擴大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就現階段而言,研究生不僅僅已成為國家高等院校從事科學調研、科研活動的中間力量,也是我國在未來的生態學發展進程中科研人才以及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堅強后盾、后備力量。所以說當前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有獨立的自主創新意識、增強自主實踐能力、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轉而從教學手段這一角度而言,教師首先要做到對信息網絡技術以及媒體技術等的充分利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活躍性和趣味性,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對生態學的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及感性認識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將與課堂教學內容當中的相關教學視頻或短片融進生態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英國 BBC中有關生態方面的記錄片,如《人類星球》、《植物的私生活》等方面的生態知識。這樣一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活躍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第二,生態教學的改革后的具體應用還可以展現在這些領域。比如說進行野外觀測與調查,主要包括定位觀測和定位觀測兩種,在野外可以發現所有的生態學現象和生態過程。當代的遙感實際上就是利用定位觀測來實現觀察的一種新的手段。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感知范圍。從50年代起,計算數學和系統概念的具體應用方法已滲入生態學研究領域,后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采用數學模型來預測未來趨勢、描述生態現象,實測數據與計算結果相互印證可以有效地實現理論的檢驗[5]。人們還可以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從其規模和性質上通過利用改變有關參數的方法擺脫在現實實驗室中的弊端來更準確的分析系統中的因果關系,這不僅大大加快了我國在研究領域的實地研究進度,而且還為國家開拓了廣闊的研究領域。

綜上所述,在改革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通過實踐教學來引導學生對生態學相關內容進行研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此外,生態學不僅僅是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礎課程,也是我國教育行業培養研究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

參考文獻:

[1]劉洋洋.生態學教學改革方式分析[J].教育,2016,27(7):112-113.

[2]范亞文,劉保東,劉妍,等.基于科研項目對植物生態學研究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4(27):56-58.

[3]劉瑞琳.基于研究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時代報告, 2016,23(16):33-36.

[4]汪琳,韓可衛.經濟類研究生創新思維培養機制研究——論研究生《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6,15(23):81-82.

[5]王勇,譚洪波,劉竹.研究生創新素質教育系統機制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2):162-165.

作者簡介:王建柱(1976—),男,漢族,河南南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態學。

通訊作者:張文麗(1978—),女,漢族,河南洛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態學。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重點項目《基于協同創新平臺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探討》(項目編號:1607)。

猜你喜歡
研究生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研究生優秀作品選登
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學生情況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作品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選
廣西藝術學院研究生作品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