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英語中的分析語特征

2018-08-27 08:35李純寅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摘 要:從句法的角度,傳統的語言類型學將語言分為兩大類:分析型和綜合型?,F代英語因為名詞格系統的喪失和動詞變位的部分消失而主要依靠多種介詞和詞序來表征句法關系。按照定義,現代英語已經具備了某些分析語的主要特征。本文嘗試采用跨語言的視角對現代英語中所呈現的分析語特征進行對比研究。

關鍵詞:現代英語;分析語;跨語言視角

從傳統語言類型學的角度,按照句法關系,語言可以分為兩大類:分析語和綜合語。分析型語言的語法中主要是通過功能詞(語法功能詞,主要指虛詞中的介詞、連詞和助詞)還有詞序來表示句法關系,典型的如漢語、越南語;而綜合型語言則通過詞形屈折變化和詞綴和詞根的緊密結合來表示句法關系,例如有拉丁語、希臘語、俄語、德語和阿拉伯語等(金立鑫,2011:11)。英語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英語,中古英語和現代英語。英語自形成開始便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轉化(Fennell,2005: 131)。筆者認為:在名詞的句法使用上體現著分析語和綜合語最明顯的差異。因此,本文嘗試從這一方面做跨語言的對比,試圖通過對比說明現代英語已經具備了顯著的分析語特征。

一、對比研究

現代英語中的名詞既沒有格的變化又沒有性的區分,但是保留了數的詞形上的差異,比如“書”的單數book,它的復數形式發生變化,在其后加詞綴-s,變成books。作為典型綜合語的拉丁語,其名詞最為復雜。名詞有六個格:主格(第一格)、屬格(第二格)、與格(第三格)、受格(第四格)、奪格(第五格)、呼格(第六格);有三個性:陽性、陰性和中性;有兩個數:單數和復數。以下的列表是拉丁語中陰性名詞patria(祖國、故鄉)的詳細變格(Morwood,1999:23)。單數有六個格,復數也有六個格。

patri-a,ae ,f. 祖國,故鄉

單數 復數 單數 復數

1主格 patri-a patri-ae 4受格 patri-am patri-as

2屬格 patri-ae patri-arum 5奪格 patri-a patri-is

3與格 patri-ae patri-is 6呼格 patri-a patri-ae

以這個詞組成的句子如下:(數字表示它在句子中的是第幾格,每個句子下面是對應的表達相同意思的英語和漢語。)

1.a.Patria mihi Sina est. 4.a.Patriam amamus.

b.My homeland is China. b.We love our homeland.

c.我的祖國是中國。 c.我們愛祖國。

2.a. Flores patriae sumus. 5.a.A patria venit.

b.We are the flowers of our homeland. b.He comes from the homeland.

c.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c.他從祖國來。

3.a.Servire Patrae. 6.a.Patria, te amo.

b.Work for our homeland. b.My homeland, I love you.

c.為祖國服務。 c.祖國,我愛你。

第一格:主格和第四格受格:

拉丁語句子1.a 逐字翻譯成漢語為:祖國 我的 中國 是;4.a為:祖國 我們愛。綜合語中由于名詞的格可以明顯地標記其句法關系,所以詞序的任意性加大。而在沒有格標記的語言里,如英語和漢語,只能借助于嚴格的詞序。應該注意到,英語中的人稱代詞還保留了一些格標記。主格I, we, he, she, they,其對應的賓格形式me, us, him, her, them。從這些詞上亦可以看到英語從綜合語向分析語轉化的痕跡。有學者指出體現在人稱代詞上的這種轉化還在繼續:主賓格的混用(程先富,2000:32)。在現代英語中,I和me的混用的例子有很多;Who在許多地方已經取代了陳舊古板的whom,這已為語法學家所承認。

第二格,屬格:

屬格,也即所有格,表達所屬關系。拉丁語2.a逐字翻譯為漢語是:花 祖國的 我們是??梢钥闯?,拉丁語中表達所屬關系完全是靠名詞的屈折變化實現的?,F代英語中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分析性的of-structure,比如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另一種是綜合性的Ns + NP,比如Johns sister。程先富(2005:45-48)對于現代英語中這兩種手段的使用情況和發展趨勢做了詳細的研究,并探討了所有格發展中的三種制約機制:英語的分析性進化趨向、與談話人接近的象似性原則、信息性原則。而漢語則是依靠單獨的助詞“的”,這樣詞序就很重要。父親的母親和母親的父親顯然不是指同一個人。而拉丁語中Flores patriae(祖國的花朵)兩個詞可以換位置而不改變意思。

第三格,與格:

名詞的與格基本上是做間接賓語,表示謂語動詞的動作是“給誰”或者“為誰”的問題。例如,我給你這本書,用拉丁語是Do tibi librum,其中do是動詞,表示我給,librum是“書”的受格形式,表示直接賓語,tibi就是“你”的與格形式,表示在句中做間接賓語?,F代英語中則是依靠詞序和兩個介詞to 和 for。在這一點上,現代英語、法語與漢語就較為接近了,也就是更加傾向于采用分析性表達手段。

I give the book to you. I give you the book.

Je donne ce livre à vous. Je vous donne ce livre.

我把這本書給你。 我給你這本書。

I do not want to work for money.

Je ne peux pas travailler pour argent.

我不想為了錢而工作。

漢語中習慣上使用各種各樣的虛詞來表現這種關系,在以下的奪格中尤甚。

第五格,奪格:

名詞的奪格所表征的關系比較繁雜,可以細分為多種情況?,F代英語中名詞奪格的表現是依靠介詞和詞序。以下是兩種情況的英法漢對比。

a.The window is broken by the boy. (表示被動態)

La fenêtre est cassée par ce gar?on.

窗戶是被那個男孩打破的。

b.The boy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football.(表示工具)

Ce gar?on a cassé la fenêtre avec un football.

那個男孩用足球打破了窗戶。

從以上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現代英語和法語中名詞奪格關系的表征更傾向于采用分析型語言的手段,借助于嚴格的詞序和多種介詞。

總結以上的對比論述,語言中設置名詞的句法關系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手段:依靠不同屈折形式變化的格標記;嚴格的詞序加上獨立虛詞?,F代英語中名詞的格系統已經完全消失,所以在表征名詞的句法關系時,更傾向于利用嚴格的詞序配加上獨立的介詞這樣的分析性手段。

二、結語

本文主要采用跨語言的視角分析了現代英語中的越來越顯著地分析型語言的特征。從名詞的角度出發,通過多語言的對比論述,發現在現代英語的句子中,詞間句法關系的表征方式更傾向于采取分析性手段,即借助于嚴格的詞序和不同的功能語法詞。自古英語到中古英語再到現代英語,這一語言逐步地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轉化。

參考文獻:

[1]程先富.英語從綜合性向分析性的演變[J].安徽師大學報,2000(3):32-36.

[2]程先富.英語所有格進化過程中的逆向機制探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5(5):45-48.

[3]金立鑫.什么是語言類型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Fennell, B. A History of English: A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M].Beijing: P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5]Morwood,J.A Latin Gramma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作者簡介:李純寅(1986—),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