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蘇童城鎮題材小說中的人性之“惡”

2018-08-27 08:35張戀苗
報刊薈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摘 要:蘇童的城鎮題材小說創作有意無意地書寫了人性之“惡”。在這些小說中,城市是欲望膨脹的地方,城市掠奪和壓抑了傳統鄉村和其中的人物命運,促使鄉村社會和人物的精神世界發生了扭曲和裂變,這體現了蘇童小說創作強烈的審丑意蘊,這也是蘇童小說創作對當代文學審美意識的一種變革。

關鍵詞:人性惡;審丑;城鎮題材小說

人性的真善美是永遠值得贊揚的,但深藏在人性深處的惡也是不能忽視的一部分。直白地揭示人性之“惡”,暴露人性的丑陋,讓人們意識到人性是復雜的,因為它比美更接近于人的本質。每一個出色的作家在作品中都會有意無意地談到人性這一問題,沈從文筆下神化了的人性,莫言筆下原始的自由自在的人性,閻連科筆下殘暴的人性……復雜的人性給予作家大量的創作空間,蘇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來書寫人性之“惡”,被壓抑的情感通過審丑得到了宣泄。

蘇童的小說故事性強但讀起來并不輕松,小說里的人物總能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讀者似乎很難發現他們身上的美好品性,他們對“品德”這樣的詞語毫不在乎,活得隨心所欲,不受牽絆,在其小說中人物的頹廢氣息濃重。對于這樣一類人物,在“美學”的范疇里已經很難進行剖析了,論者便以審丑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闡釋。

葛紅兵在其文章《蘇童的意象主義寫作》中,將啟蒙主義者筆下的人物與蘇童筆下的人物進行了一個簡單對比。他認為,魯迅追求的是人性的嬗變,啟蒙主義者用進化論來解釋人類,越是新生的就越是未來的,新生者是優于存在者的,它在進化的鏈條上占據了更高的環節。而“在蘇童那里,時間只有永恒的少年、青年、老年三個緯度,這個緯度是人類生命的緯度,它和歷史進化無關,或者說根本不受歷史進化的影響”。具體說來,五四時期的作家從不吝嗇對少年的贊美,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可愛活潑,冰心筆下的兒童天真爛漫,魯迅還曾發出過“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他們眼中,成人的世界甚至會給少年們帶來污染。而在蘇童那里,沒有進化論這一條線索,只有永恒的人性,且這人性是惡的,是丑的。長篇小說《城北地帶》是蘇童對少年的集中書寫,他刻意描寫了一群“壞小子”的形象——一群被學校開除了的“頑劣青少年”:有因強暴鄰居家幼女而被判刑九年的紅旗,有與風騷金蘭雙雙私奔的敘德,有小偷小摸成性卻成為先進個人的小拐,有想成為城北第一好漢而橫尸煤廠的達生。其小說中的少年不是天使而是惡魔,他們闖禍他們叛逆他們不懂世事卻依然我行我素。在狹窄的南方老街,一群處于青春期發育的南方少年度過著搖擺不定的人生。

人性之“惡”從少年處著手,此處的審丑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發聲,它是疏離社會性和群體性的,關懷著少年這一弱勢群體??此剖欠抢硇缘?,不合規律的,實則是理性下的反思:人性之“惡”,少年也無法幸免。

相對于少年,需要在社會上站穩腳跟謀得生存的成年人在蘇童筆下仍然逃不過人性之“惡”。在蘇童的小說中,人性之惡貫穿了大部分的小說主題,他認為惡是人性本身的一種常態,而人之所以墮落是因為人無法把控人性之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記錄著人們經歷各種社會變革的生活圖景?!渡邽槭裁磿w》以上世紀末為時間背景,描繪了在“城北地帶”火車站附近一群人的生活?!俺陨鐣垺钡目藴Y,用吃生蛇頭的方式逼債,場面血腥而殘忍,他信奉著他上司德群的極端個人利益主義觀。梁堅作為社會青年沉迷賭博,債臺高筑,最后丟掉了性命,就連他的葬禮也不被人們所悼念。冷燕作為梁堅的妻子,車站旅社的前臺,為達目的,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野心,她貪婪的欲望袒露著她扭曲的金錢夢。修紅似乎是這部小說里“惡”得最輕的人了,她會善意提醒金發女孩要保護好自己,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工作,但在和金發女孩相處時,她不讓自己吃虧的心態展露無遺。金發女孩有著她的明星夢,她為了一張張曼玉的臉偷了家里的錢去做整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便買那些假的名牌包包、發卡,并編撰自己是從北京來的舞蹈演員。過度消費只會讓年輕一代成為蒼白空虛欲望的代碼。相對于以人文理性為核心的啟蒙主義,它對人性有所揭露,但終究是相信進化論和指向社會公正的,而作為先鋒文學作家的蘇童指向的是存在主義,他“更多的是強調關注個人內心、個體生命體驗、個體生存狀況”,這更能深入地描繪人性之惡。

《蛇為什么會飛》這部小說人物眾多,但在揭露人性之惡上無一幸免,當欲望填滿了人的大腦,人性的惡就如惡之花一樣遍地開放。在中國當代的審丑文化當中,審丑對象表現出邊緣化的特征。像克淵、梁堅、冷燕、修紅、金發女孩這些邊緣人物的書寫正契合了審丑對邊緣力量的重視,在此條件下,審丑便具有了反崇高的美學意味。

席勒在《論悲劇藝術》中說:“我們的天性有個普遍現象,就是憂傷、可怕甚至恐怖的事物對我們有難以抵抗的吸引力;苦難和恐怖的場面,我們既排斥,又被其吸引”,審丑帶來巨大的審美快感,人類的本能沖動得到滿足,被壓抑的情感得到釋放。蘇童筆下的人性之“惡”的描寫使審丑有了情感宣泄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葛紅兵.蘇童的意象主義寫作[J].社會科學,2003(3).

[2]張清華.從啟蒙主義到存在主義——當代中國先鋒文學思潮論[J].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作者簡介:張戀苗(1994—),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