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豐富的資源,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一)

2018-08-28 07:32
輔導員 2018年11期
關鍵詞:瀾滄少數民族隊員

欄目主持人:顧岫蔭

本期訪談嘉賓:張國強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民族小學副校長

王頌華 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第二小學德育主任

本期研討主題:

主持人: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 個。據云南省少工委的同志介紹,你們二位所在學校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你們是怎樣開展這些活動的?它們對隊員們又有什么影響呢?

張國強:

我們瀾滄民族小學的1677名隊員來自全縣20多個鄉鎮的少數民族鄉村和縣城部分單位,其中,拉祜族隊員占40.53%。2016年以來,學校以深化校園民族文化建設為抓手,一方面進行多元民族文化宣傳建設,使校園處處都體現濃厚的民族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著重組織隊員們開展跳民族舞、唱民族歌、說民族話、吹民族樂器等體現民族特色的少先隊活動。

比如,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族音樂素材,引導隊員們與民族音樂面對面地接觸,體驗民族藝術的“原汁原味”,用民族藝術中蘊含的倫理道德、人文情境、民族尊嚴等感染隊員,塑造隊員健全的人格。校園紅領巾廣播中經常播放地方民族歌曲,學校的紅領巾民族童聲合唱團也把許多含有民族元素的歌曲融入合唱訓練中。

為了讓隊員們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音樂教師資源等,依據不同民族音樂元素,編創了民族舞蹈大課間韻律操,并融入了拉祜舞、哈咧賈、佤族舞、江山木啰、哈尼舞、其多列等元素。我們還組建了拉祜擺舞、拉祜蘆笙舞、傣族舞等紅領巾舞蹈社團。豐富的民族舞實踐活動,讓校園中盛行起“民族風”。

為了幫助隊員們直觀地了解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2014年6月,我們和瀾滄縣文化館聯合開展了以“傳承文化遺產,添彩美麗中國”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我們邀請了瀾滄縣蘆笙制作、編織工藝、竹編工藝和傣族制陶等“非遺”傳承人,來到學校為隊員們面授技巧,講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知識,讓隊員們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一活動激發了隊員們對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熱愛,增強了他們對家鄉歷史文化底蘊的感知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培養了他們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興趣,更讓他們堅定了做好“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決心。

王頌華:

我校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中緬邊境的隴川縣。這里主要居住著景頗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5個世居少數民族。隴川縣作為中國景頗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縣,有著淳樸的民風民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氣息濃郁。為傳承和發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我校主要開展了“走進景頗民族風情園”春游遠足活動、“校園體育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活動、少數民族語社團活動、“拜師學藝”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等。我們還舉辦了“各族小伙伴一家親”民族英雄故事會、“我是家鄉小導游”主題中隊會等。隊員們最喜歡的活動是節假日里開展的“拜師學藝”雛鷹假日小隊活動。因為在這一活動中,他們可以自由組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活動時間也較自由、寬松。假日里,“拜師學藝”雛鷹假日小隊的隊員們集合起來到老藝人家里拜師學藝?!靶∏墒中£牎钡年爢T們在村寨里的老藝人阿伢的指導下,有的學會了剪紙,有的學會了水果雕花,還有的學會了竹器編織。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回中隊進行展示,一些作品還在學校的藝術節上獲獎?!懊朗承£牎钡年爢T們在“啊弄么”(景頗語“大媽”)和“咩叭”(傣語“大媽”)手把手的傳授中,學會了做潑水粑粑、菠蘿飯、鬼雞、舂菜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民族特色美食;“斑色花藝術小隊”的隊員們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走進景頗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村寨,學會了“噶光”“叮歌”“登窩羅”等少數民族集體舞。

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第二小學的隊員們開展“七彩童年 我的夢”活動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民族小學的隊員們跳佤族木鼓舞

主持人:

你們是基于怎樣的思考選擇了開展以上這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你們認為最具特色的活動是哪個?

張國強:

我們學校自開辦以來就堅持“面向民族地區、面向山區、面向邊疆”的原則,以“團結、和諧、多元、共融”為辦學理念,以“創民族特色學校,育少數民族人才”為辦學目標,以“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彰顯民族特色”為辦學特色,著力促進少數民族隊員健康成長。

由于我校拉祜族隊員較多,從2017年開始,我們重點突出了對拉祜文化的學習與傳承。為了對隊員們進行拉祜歷史文化熏陶,我們將拉祜文、拉祜語引進學校,開設了拉祜文化興趣課,開辟了拉祜文化宣傳欄,開拓了拉祜語大課間活動,使拉祜文化的傳統性和現代性融為一體。此外,我們開發并設置了跳拉祜民族舞、唱拉祜民族歌、吹拉祜民族樂器、學拉祜民族刺繡、繪拉祜民族特色繪畫、學習拉祜茶藝等民族特色課程項目,系統地挖掘拉祜民族文化元素,并使之融入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中,促進隊員們對拉祜文化的了解與傳承。學校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成果匯報”專題文藝晚會,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家長的好評。瀾滄縣文化局、廣播電視局也為我校合唱團錄制了“瀾滄少數民族兒童歌曲”專輯。我校被人們贊譽為“拉祜山鄉的一朵報春花”。

王頌華:

首先,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我們有比較豐富的資源去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就在隊員們身邊,便于他們開展學習活動。我校隊員大多數生長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對本地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學習的愿望,都渴望成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為此,我們組織開展了符合隊員們年齡和認知特點的活動,并使之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有效拓展了隊員們的知識面,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中“拜師學藝”雛鷹假日小隊活動,對于家校共建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密切了親子關系,促進了優秀民族文化的代際傳承。

其次,我們選擇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活動源于我們有強大的社會資源。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已滲透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少數民族村寨的風情風貌以及少數民族節日慶典中的服飾、禮儀、歌舞、美食,還有少數民族文化民間老藝人、傳承人等,無一不成為我們開展少先隊活動的社會資源,也是我們對少先隊員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優質資源。

主持人:

在多年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你們的輔導思路和方式主要有哪些?是否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張國強:

在“立足實際、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各具特色”的教育總體設計基礎上,我們堅持整體性和特色性原則,注重培養隊員們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多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活動。

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積極構建民族文化教育和傳承模式,結合中國“文化遺產日”,聯合瀾滄縣文化館,聘請“非遺”傳承人到學校給隊員們講解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幫助隊員們體驗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二是不斷創新“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嘗試開發、設置民族特色課程項目,在少先隊活動中逐漸豐富其內容,拓寬其實施途徑,創新其表現方法,改變其呈現形式,從傳統內容中挖掘新意,并通過新形象、新事物,幫助隊員們領悟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比如,我們采用了融合的手段,引導隊員們學習拉祜語言,并為之注入生機和活力,著力于全面提升少數民族校園文化的品位,構建嶄新的少數民族校園文化體系。

“非遺”傳承人教隊員們制作蘆笙

王頌華:

隴川縣世居的5個少數民族都有鮮明的文化特點,傳統節日也比較多,而且在目瑙縱歌節、阿露窩羅節、潑水節等節日時還放假。這些都為我們開展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我校進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路可以概括為9個字:走出去,請進來,自己搞。

走出去,就是鼓勵或組織隊員們積極參加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活動,親身體驗傳統文化內容和氛圍,引導他們和著歡樂的歌、樂曲,和各族人民一同跳起節日的舞蹈,感受不同民族藝術的魅力。請進來,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邀請本地民族文化傳承人,給隊員們講解民風、民俗等少數民族文化知識。比如,我們在開展“五老牽手紅領巾”活動時,就邀請了本地少數民族民間藝人教隊員們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說民族話、做民族美食、學民族樂器等。自己搞,就是充分利用學校老師和隊員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組織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比如,紅領巾舞蹈社團的隊員們會帶領大家跳少數民族舞,紅領巾器樂社團的隊員們會幫助大家了解一些民族樂器,紅領巾民族語社團的隊員們會引領大家以不同的民族語言來表達心聲。

主持人:

你們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很有特色!謝謝兩位老師在此與大家分享!

猜你喜歡
瀾滄少數民族隊員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以“一刻鐘”導航隊員“一輩子”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隊員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致敬:風雪中的人大扶貧工作隊員
瀾滄縣蔗糖產業發展的思考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水下考古隊員的一天
云南省瀾滄縣拉祜族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
1988年瀾滄—耿馬地震前震源區應力狀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