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眾文化”

2018-09-04 14:08張涵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精英定義

摘 要:“大眾文化”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但是對“大眾文化”的具體定義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古往今來,各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態度也褒貶不一。本文主要通過三部分即“大眾文化”的相關概念、國內外著名學者對“大眾文化”的解讀、“大眾文化”與“大眾閱讀”的關系來全面了解“大眾文化”。

關鍵詞:大眾;大眾文化;閱讀;大眾閱讀;烏合之眾

一、“大眾文化”相關概念辨析

(一)“大眾”的概念界定

想探究“大眾文化”這一概念,就必須先了解什么是“大眾”。大眾的含義很多,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中表達也不同,如民眾、群眾、庶民、公眾等等。

1. 從歷史的角度來定義“大眾”:

(1)眾多的普通人。強調的是量,威廉姆斯在《關鍵詞》一書中曾有論及:“無論英文的 mass:塊、堆、大量、大堆,還是中文的‘眾,都一致賦予了“大眾”量的肯定性;

(2)處身民間與高雅之精英對立的部分人。威廉·姆斯稱“不登大雅之堂”和巴赫金平民狂歡理論都論述了這一點,這與“金字塔”形社會結構一致;

(3)革命的無產階級。大眾即革命的無產階級這一觀點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體現得充分而具體,“大眾”即“工農兵”;

(4)大眾是社會被統治群體,是社會統治集團“兼并”的對象。葛蘭西話語霸權理論提出大眾是與統治集團尖銳對立交戰的群體。

(5)大眾即消費者。后現代社會下的消費群體,此概念主要用于文化消費領域。

以上五種觀念有共同之處,也各有特點。首先它們都強調“量”;其次這五種觀念都強調一種“對立”(普通與特殊,大眾與精英,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被統治者與統治者,消費者與生產者均兩兩對立);再次,這些概念都有很強的即時性,適用的范圍也較狹窄。

2. 從產生的角度理解“大眾”

“大眾”一詞是現代工業化、城市化的產物,是西方工業革命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而逐漸演變出來的。

“大眾”的主體既“密集”,又“毫不相干”。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龐雜性:大眾是龐雜的人群,每個人只是“大眾”中的滄海一粟。從這個角度看,大眾是平等而無個性的。

(2)流動性:人身自由是大眾出現的前提。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流動性是大眾文化普及的重要方式,而大眾文化的承載者即“大眾”。

(3)冷漠性:龐勒在《烏合之眾》中寫道“‘烏合之眾就是群體,許多人湊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心理群體——它們消失了個性并且思想和情感都在關注同一件事——它們并非簡單的人數相加而是永遠漫游在無意識的領地,它們失去了一切判斷能力...”在某種特定場景下,“大眾”具有“烏合之眾”的特征——冷漠性。

(4)知識性:由于“大眾”一詞出現在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勞動者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要求,因此教育在“大眾”中普及較廣。正是由于有知識性的“大眾”有更高的文化追求,才有了“大眾文化”的產生。

在這里,“大眾”即為龐雜流動的冷漠而又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城市居民。

以上兩種對“大眾”理解的角度看似有差異卻又不謀而合,只要有“大眾”的存在,“大眾文化”就不會消亡。

(二)“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

夏蒂埃在《書籍的秩序》中就“大眾文化”的定義總結了兩種模型,其中一類模型談到“大眾文化的運行邏輯迥異并獨立于精英文化的運行邏輯”,“迥異并獨立”便道出了兩者的區別。

1. 主體不同

西方社會評論家列維斯認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質較高的少數分子為受眾,旨在表達審美趣味、價值判斷和社會責任,簡言之,“精英文化”即為知識分子及精英們所創造的文化;而“大眾文化”是相對于“精英文化”而言的大多數平民的文化,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2. 層次不同

“大眾文化”相對于“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種淺層次的文化,大眾文化主要以“消遣娛樂”為主,同時注重商業性;而“精英文化”卻更加高雅。

3. 地位不同

在工業革命時期的歐洲,精英文化占統治地位;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時期,也出現了以陳獨秀等文化精英為主導的精英文化。但如今,精英文化的地位卻遭到大眾文化的沖擊,大眾文化逐漸普遍,而精英文化卻逐漸寡淡。

(三)“大眾文化”與“群眾文化”(主要針對我國)

“大眾文化”與“群眾文化”看似相同,實則不同。通過以上對“大眾”定義的探討,可了解到“大眾文化”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有商業目的,可供消費并且可以大量復制;而“群眾文化”更多則是一種原生態、自主性的文化,不經過包裝,沒有商業目的,是完全自娛自樂的一種文化活動。

(1)地位不同

“群眾文化”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屬于主流文化的范疇;而“大眾文化”屬于亞文化,是市場文化的范疇。

(2)目的不同

“群眾文化”是一種原生態的文化,純供消遣娛樂,沒有商業目的;而“大眾文化”以消費為基礎,通過大量復制而盈利,有商業目的。

(3)主體不同

“群眾文化”的主體側重于“群眾”?!叭罕姟币辉~是政治范疇的概念,是指相對于國家干部而言的大多數人;而“大眾文化”的主體為“大眾”?!按蟊姟币辉~偏向于傳播學范疇,是指在某一方面有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認同的部分。

二、大眾文化的概念解讀:

“大眾文化”這一概念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究領域,然而這一概念的內涵,至今也沒有比較統一的界定。

通過上述“大眾文化”與其相關概念的辨析,我們對“大眾文化”特點已經有了模糊的認識。接下來將通過國內外學者對大眾文化的概念解讀來深刻體會“大眾文化”這一概念。

(一)夏蒂??偨Y的“大眾文化”定義的兩大模型:

第一類欲鏟除文化上的一切民族中心主義形式,視大眾文化為協調自主的象征系統,其運行迥異并獨立于精英文化邏輯;(封閉獨立,自成一體)

第二類強調組織社會的上下級關系,著眼于大眾文化之于統治關系的附屬關系和種種不足。(無文化合法性,對正統的偏離)

(二)約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一書中對“大眾文化”的六種定義進行了粗略勾勒:

第一種定義:所謂大眾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廣泛熱愛與喜好的文化”。

第二種定義:大眾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這是一個剩余的范疇,是那些無法滿足“高雅”標準的文本和實踐的“棲身之所”。換言之,大眾文化乃是一種低等文化?!?/p>

第三種定義:把大眾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

第四種定義:大眾文化是來源于“人民”的文化。這一觀點反對任何視大眾文化為自上 而下強加于‘人民的文化論斷。

第五種定義與意大利馬克思主義者安東尼奧·葛蘭西的霸權理論相關。

第六種定義是從對后現代主義的爭論思考中生發出來的?!昂蟋F代主義的核心觀點是:后現代文化已不再具有高低之分?!薄昂蟋F代主義模糊了‘本真文化與‘商業文化之間的區別?!?/p>

約翰·斯道雷的六種定義通過歷史的維度來分析“大眾文化”這一概念

(三)法蘭克福學派眼中的“大眾文化”

1. 法蘭克福學派概括的“大眾文化”最顯著的特征是“商品化”,該學派認為,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否定了文化藝術的獨立自主性。

2.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由于大眾文化的商品化特征導致其生產具有齊一性和標準化,從而扼殺了藝術的創造性和個性,不利于國家文化的發展。

3.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集中在它對其接受者的強制性。

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指責的確鞭辟入里,但是也不可否認其片面性和缺陷。他的全盤否定態度說明法蘭克福學派并沒有真正做到從歷史的現實發展上、從藝術本身的動態變化中準確的分析大眾文化現象,這是我們在定義“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時值得注意的。

(四)大眾文化與龐勒的《烏合之眾》

“大眾文化”與作為與“精英文化”背道而馳的文化,更加注重“大多數人”的所知所感,因而高雅文化便有可能邊緣化,因此,大眾文化的發展使得文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與龐勒的“烏合之眾”的觀點不謀而合。

大眾文化的“大眾”與“烏合之眾”的相似之處:

1. 兩者都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即“心理群體”。

2. 兩者都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容易受到“群體”或“大眾”的影響。

正如每個人對“烏合之眾”的理解不同類似,“大眾文化”并不都是消極的,從某種程度看,“大眾文化”是群體作用的結果,同時,“大眾文化”也能夠反作用于群體,從而影響群體的心理與行為。

三、大眾文化與大眾閱讀:

(一)大眾閱讀的概念

“大眾閱讀”是指在大眾社會的背景下,通過大眾傳媒這一媒介,大眾文化成為一種可供消費且較為新型的閱讀現象。

(二)“大眾文化”對“閱讀”的影響

1. 閱讀主體:由傳統的知識階層發展成普通大眾

2. 閱讀內容: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具有“消遣性”“普遍性”“模仿性”特點。

3. 閱讀方式:依靠“大眾傳媒”,方式更加便捷且載體不斷豐富發展。

4. 閱讀特點:使“閱讀”更加的“從眾化”“盲目化”,使“個性閱讀”逐漸消解。

(三)“大眾文化”與“大眾閱讀”的關系

大眾閱讀與大眾文化相輔相成,聯系密切。大眾文化是大眾閱讀的主要內容,大眾閱讀是大眾文化的接受形式;大眾文化是大眾閱讀的消費對象,大眾閱讀則是大眾文化的傳播途徑。大眾閱讀隨著大眾文化的發展而產生,大眾文化也隨著大眾閱讀的多種需求而豐富發展。而連接二者的媒介即大眾傳媒。

四、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對“大眾文化”已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并嘗試作出界定:“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媒為手段,按商品規律運作的,旨在讓普通大眾獲得日常愉悅感的消費對象。它的形式豐富多樣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它的特征有:商品性、通俗性、娛樂性、大眾傳媒的依賴性等。

《定義大眾文化》一書中寫道:“‘大眾文化是我們理解電視媒介參與制造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另一個關鍵詞?!蟊娢幕囊粋€主要特征是它的消費內涵。甚至可以這樣說‘大眾文化的生產就是刺激大眾消費為目的。沒有消費的‘大眾文化產品,要么內容不夠適銷對路,要么根本就不屬于‘大眾文化產品”。由此可見“大眾文化”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每一種文化的出現都有其必然性,“大眾文化”也不例外。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大眾文化”的作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更好的利用“大眾文化”為我們的閱讀服務。

作者簡介:張涵,女,1994年7月,民族:漢,河北人,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出版經營管理。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精英定義
以愛之名,定義成長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定義“風格”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既要“陽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創造101》:大眾文化不是草履蟲
昂科威28T四驅精英型
精英云集
有笑
教你正確用(十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