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新課標”時如何創設物理教學情境之我見

2018-09-06 00:00
物理教學探討 2009年7期
關鍵詞:教學情景新課標創設

喬 俏

摘要:豐富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具體實例提出利用高中新課程教材內外的各種資源創設教學情境的若干方法。

關鍵詞:教學情景;創設;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09)7(S)-0077-3

一位德國的學者有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若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會在享用佳肴的同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同理,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分解物理難點,使學生輕易高效地吸收深奧抽象的物理知識。因此,老師應多研究教材的每個細節,利用好課本資源(如插圖、各版塊內容等)并結合實驗、現代技術手段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興趣,帶領學生進入物理的探索殿堂。(本文舉例來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

1 利用教材提供資源靈活創設情境

1.1 利用課本插圖創設情境

“圖片是呈現科學情境的重要形式”(《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圖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從而點燃物理課堂。新課標教材中很多實物圖、示意圖、照片都具有這樣的功能。如3-2插圖“勇氣號火星探測器”(圖1),學生觀察后覺得很奇妙:遠離我們億萬公里的小小探測器為什么如此聽話地任人擺布?人們是如何操控它的?這種情境迅速地將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為什么,教師順勢導入“傳感器”的知識,有水到渠成的效果;《選修3-1》插圖“門電路”(圖2),向學生展示了只有當甲乙兩人同時打開各自的鎖時,門才打開,形象、生動的情境讓深奧的物理問題變成了熟悉而簡單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與”門知識。

1.2 利用設問創設情境

設問能夠創設良好的疑問情境,激發學生在不斷地思考與探索中完成教學任務。新課標教材中有大量的設問,教師在教學時也應適當增加一些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設問。如講到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時,展示了相關的圖片后,教師發問“電視顯像管中的電子只是細細的一束,為什么能使整個屏幕發光?”“從宇宙深處射來的帶電粒子為什么只在地球的兩極引起極光?”良好的疑問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便于繼續學習。

1.3 利用教材各版塊資源創設情境

(1)利用“科學漫步”創設情境

新課標教材中的“科學漫步”版塊,帶領學生漫步科學,拓展思維,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如《選修3-1》“科學漫步”中“地球磁場與古地質學”,首先帶領學生回顧簡單的磁場知識:一枚小磁針在磁鐵附近磁化時其磁極方向將記錄當時的磁場方向,使學生進入思考狀態,然后用類比的方法說明巖漿也會記錄當時的地磁場方向,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點撥,接著順勢介紹了科學家只要研究巖石的磁極方向就可以知道當時的地磁場方向,學生的思維被點燃了,再水到渠成地告知學生根據研究發現地磁場在500萬年里南北極竟然反轉過10次之多,學生興奮了:原來小小的磁場知識有這么大的用處!從而課堂得到了升華;《選修3-4》中“尋找地外文明”介紹了科學家用射電望遠鏡收集來自太空的電磁波從而探索太空奧秘以及科學家給外星人發送電報的探索經歷,敘述層層迭進,為學生創造了遐想的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為整個課堂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2)利用“說一說”、“做一做”創設情境

新課標教材中“說一說”、“做一做”版塊同樣具有創設良好情境的功能?!哆x修3-4》電磁波章節中“說一說”“動物的紅外線功能”,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哪些動物具有紅外線功能?它們如何利用紅外線功能捕食?動物的紅外線功能對人類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在思考與交流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探索的激情;《選修3-4》“做一做”“水流導光”利用激光筆及裝了水的開孔飲料瓶展示了利用全反射原理導光的現象(圖3),在實驗中,學生觀察到光似乎被水流“捕獲”了,光總是隨著水流的移動而移動,奇妙的情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發了學生思考及探索的欲望,利于學生主動學習。

(3)利用“科學足跡”、“STS”創設情境

物理學家的傳奇故事及新課標教材中的“科學足跡”、“STS”版塊,同樣具備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功能?!哆x修3-5》“科學足跡”中“天然放射現象”介紹了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艱難探索歷程,我在課前給學生播放了電影《居里夫人》片段,居里夫婦在艱苦環境中的奮斗情景及“讓我們高舉知識的火炬迎接明天的夢想”的宣言讓整個電影達到了高潮,學生的情緒隨之高漲,有效地推動了本節課的繼續學習;“STS”中“鬼屋及貧鈾彈”中介紹了“鬼屋”,為什么住在“鬼屋”里的人都會陸續得各種怪病離世?建筑房屋的石頭也會有放射性?我們現在住的房屋呢?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了很強的求知欲,點燃了整個課堂。

(4)利用“課題研究”創設情境

新課標教材的“課題研究”版塊也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侗匦?》課題“橋梁的研究”中,第一階段學生通過查資料等手段發現:世界上的橋梁樣式多姿多彩,但基本上都是梁式橋、拱形橋、斜拉橋、桁架橋、懸索橋這幾種類型,學生很好奇,很想知道為什么,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第二階段教師發動學生利用卡片、紙、繩、膠水等材料自己動手實驗并在小組內進行比賽,探究什么樣的橋梁比較堅固、美觀且成本較低,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激情及主動性,同時也為必修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基礎。

2 調動教材外的各種資源創設情境

2.1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結構、實驗、現象由于其微觀性、暫態性、抽象性、可見度小,學生很難觀察、理解,此時如適當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形象化、具體化,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講波的形成時,首先我用繩子給學生演示了波的形成實驗并引導:波是如何形成的?本質是什么?學生好奇心起,接下來我用課件給學生模擬了波的形成實驗,課件將宏觀的繩子微觀放大成一個個質點,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原來質點在外力的迫使下依次振動起來就形成了波,學生的思維活躍了,教師繼續引導:波是怎樣傳播的呢?學生好奇心又起,迫切想要知道答案,我順勢又播放了一次課件,這次我將質點依次編號且給其中兩個質點加特別的顏色(圖4),學生在觀察、討論后發現原來每個質點只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來回振動,并不“隨波逐流”,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講多普勒效應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火車靠近、遠離的聲音,聽覺的刺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模擬的再現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與探索欲望,點燃了整個課堂。

2.2 利用日常生活經驗創設情境

物理知識來源于社會,也要應用于社會,教師應時常將物理知識聯系實際生活,這樣有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如學習傳感器時,通過引導學生回顧生活場景:為什么學校走廊的聲控燈白天不管怎么喊都不亮,晚上稍微咳嗽一聲就亮了?為什么銀行的自動門像長了眼睛一樣能夠自動開門?為什么用小小的遙控器就能控制電視機?熟悉的生活情境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為繼續學習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2.3 利用自身體驗創設情境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親身經歷過并獲得深刻體驗的東西往往令人終身難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及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快樂而深刻地接受知識。

如在講授法拉第電磁感應時,我準備了實驗器材,但在上課時,我沒有選擇用靈敏電流計檢驗電流,而是讓兩位學生分別抓住了通電螺線管導線兩頭接線處,讓全班其余學生依次手拉手與這兩位學生及通電螺線管構成了導電回路,當磁鐵插入線圈時,全班同學因感受到回路中的電流而頓時雀躍起來,刺激的真實情境激活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有效地調動了課堂氣氛,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4 利用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它能夠幫助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理解、掌握相關的規律及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適當安排各種實驗,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利用洛倫茲力演示儀演示電子在磁場作用下的偏轉實驗:在沒有外界磁場時,電子束的軌跡是一條直線,加了外界磁場后,電子束立刻魔術般地變彎了,強烈的視覺刺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利于學生繼續學習。

研究和實踐都表明,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簡易,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應利用好課本資源、課外資源及運用各種手段,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點燃整個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6

[2]閻金鐸.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物理卷[M].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7

[3]張大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欄目編輯張正嚴)

猜你喜歡
教學情景新課標創設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景創設
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例談教學情景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靈活運用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