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種今行本“仁齋直指方論”參讀指誤

2018-09-07 08:2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200032
中醫文獻雜志 2018年4期
關鍵詞:四庫全書福建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200032)

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素為后世醫家所重,可謂典籍。本人業余研讀,多有所得,然慨于所見今人整理本與舊本之間各有出入,甚至錯誤疏漏,以至于文義難明者,遂取今人整理刊行的三種版本和手邊可見的兩種舊本對照參讀,指誤辨析,以求明達。三種今行整理本分別為,盛維忠等校注,1989年10月福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簡稱福建本);林慧光主編,2015年2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楊士瀛醫學全書》之“仁齋直指方論”(簡稱全書本);和中醫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整理出版的《仁齋直指》(簡稱中古本)。兩種舊本分別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4月影印出版的“四庫醫學叢書”之《仁齋直指(外四種)》(簡稱四庫本);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12月影印出版的“中醫古籍珍本集成”之《仁齋直指方論》,該本取上海圖書館藏宋環溪書院刻本《新刊仁齋直指方論》影印(簡稱環溪本)。

本文以指出今行本之錯誤不塙為主旨,兼及舊本,體例如下。

今行三本中,某單本獨有差錯者不獨出,兩本同誤及三本皆誤者出示之;

一般地,舊本之錯誤不出,舊本誤而今本從誤者則出示之;

雖舊本不一,但各自成文而無害大義,今本或從其一者,則不出;

舊本不同,文義差別顯著者,按而辨析之;

所舉楊氏原文迻自中古本,錯誤或不塙之文字以下劃線“_”標注,解析中單字一般不用雙引號以免繁雜。

另外,全書本改“蓽撥”作“蓽茇”,福建本、中古本改癥瘕之癥為癥者,皆是誤改,本文不再一一具體指出。至于如石韋(葦)、海金沙(砂)之誤,瘀/淤、凊/清之辨,亦不詳之,望識者明辨。

卷一

1.五臟所主論

①“肝……其臭燥”,三今本同,兩舊本作“臊”,是。

2.五臟病證虛實論

①小字注文“足厥陰下終于陰器”,四庫本及三今本并同。環溪本字壞,可辨者左為糹,右下為口,或當作紿,紿者,纏也;或為結,結者締也,系也。按,《針灸甲乙經》卷之二“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第一上下”分別作“肝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俠胃屬肝絡膽”、“足厥陰之別……循脛上皋,結于莖”?!饵S帝內經太素》卷第九文同,故作終則誤,作絡則不確。

②“吁何畏哉”,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可畏,是?!翱晌吩铡笔菄@其誠可畏也。

3.諸陰諸陽論

①“悲傷不樂”,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不聊,是。按,聊,《漢書》“使天下父子不相聊”之聊。

②“其沖任二經是又婦人乳血月候之所以出”,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之所從出”。

4.血榮氣衛論

①“其于婦人……病猶不一”,環溪本及今三本俱作猶,四庫本作尤,義勝當從。

②“肝為血之臟”,“腎為氣之臟”,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藏,是。知者,此非言臟腑而言所藏,下文有“血之所藏無以養也”,“氣之所藏無以收也”,可為佐證。

5.脈病逆順論

①“負則堅急而馳”,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駃,駃,同快。

②“形和而脈病其死不疑”,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無疑”,不必改。

6.問病論

段末小字“飲食且須漸進”,中古本同福建本,兩舊本作“旋進”,全書本從之,作旋。

卷二

1.得病有因

①“或觸于驚恐”,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驚怒”,仁齋以驚怒概七情,作驚恐則意不全。

②“乃用紅圓子小七香圓末之”,此與福建本同,環溪本亦作“末之”;四庫本作和,全書本從之。按,當以末字為是。

2.治病如操舟

“當風波震蕩之中”,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兩舊本作“震蕩之衝”,全書本從之,作沖,是。

3.瘧證寒熱有根

①此標題三今本同,兩舊本作“寒熱不歇有根”,雖環溪本目錄中無“不歇”二字,但據文義,當存。

②“故暑之脈虛,水與飲之脈沉結,癖之脈結”, 三今本同,兩舊本作“水與飲之脈沉結脈癖之脈結”,中間衍一脈字,當作“水與飲之脈沉,結癖之脈結”。

4.常山治瘧須用大黃為佐

①“巴豆攻于下積”,四庫本及三今本同,并誤;環溪本作“工于下積”,工者,精擅也。

②“凡瘧方來于正發”,福建本與中古本同,于字誤,當作與。

5.佐助小柴胡湯

“蓋心生血,黃連茯苓皆清心涼血之劑”,四庫本及三今本同,并誤;環溪本作“心主血”,是。仁齋前章所論臟腑榮衛已明言心主血,況此處但論清熱涼血,無涉乎生養虧虛。

6.身體血滯作痛

“人有挾刀鋸之,驚而又餒在其中”,三今本同,句讀有誤,當作“人有挾刀鋸之驚,而又餒在其中”。

7.身體胸腹隱熱隱痛拘急足冷

“……木通甘草平之”,四庫本及三今本同誤,環溪本作“半之”,是。當改。

卷三

1.諸風

風論

①“挾熱則痿惰緩弛”,三今本同,兩舊本作墯,按惰從心,墯從土,二者有別。

②“在脈則血疑而不流”,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當作凝。

諸風證治

④鐵骨丹:“圍熏湯浴最妙”,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兩舊本同作“盪(蕩)浴”,全書本從之。

⑤麝香丸:“每服七個”,三今本同,兩舊本作“七圓(丸)”。

2.暑

中暑證治

大黃龍丸:“無中,則以大蒜細研,新水調,與之,仍以蒜少許置鼻中”,四庫本及三今本同,環溪本作“無藥(無藥)”,義勝當從改。

3.濕

中濕論

“淪肌浹髓于斯時也”,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淪,亦誤。按,當作“(瀹)”,瀹,漬也。淪(淪),沒也。當改。

卷四

1.歷節風證治

①虎骨散:“自然銅用醋淬七次”,四庫本三今本同;環溪本作“煅醋淬七次?!?/p>

2.腳氣

腳氣方論

①“夫人為嗜欲所戕,苦不自覺,腎氣內虛,真元不守”,四庫本及三今本同,環溪本苦若難辨,按文義,當作“若不自覺”。

②“昏潰羞明,誤忘錯語”,四庫本及三今本同,環溪本作“昏憒”,憒、潰皆有亂意,憒則心亂,當從。

腳氣證治

③木香飲:“青橘皮”,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真橘皮”,是。

④椒瓜丸:“治腳氣里證”,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寒證”,是。

⑤不老地仙丹:“上調面稀糊丸桐子大”,四庫本作“河麪稀糊圓桐子大”,河字必誤,全書本徑改作和,不出注;中古本同福建本作調,福建本出注依從甲種抄本;環溪本作“酒麪稀糊”。按作“酒面”是。

卷五

1.諸氣證治

①異香散:“蓬莪茂煨”,四庫本誤如此,福建本從之,中古本亦從之,全書本徑改作術并出注;環溪本不誤,作“蓬莪荗”。

②神保丸:“血痛,炒姜、酸湯下”,中古本同福建本,誤;兩舊本同作醋湯,全書本從之,不誤。

卷七

1.痰涎證治

星姜湯:“丸白南星”,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圓白南星”,是,當從改。

2.水飲證治

“二和消”:今三本并誤,當作“三和散”,四庫本誤作“二和散”,然其在諸氣門者不誤,環溪本兩處皆不誤。

卷八

1.咳嗽證治

金沸草散:“又治傷風,鼻塞流涕,壅嗽”,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涕流”。

2.喘嗽

喘嗽方論:“有肺虛挾塞而喘者”,三今本皆誤,兩舊本不誤,作“挾寒而喘者”。又,“冷痰如冰之證”,諸本皆作冰,恐當作水,痰可如水,不可如冰。

3.喘嗽證治

田七湯:三今本均錯,兩舊本無誤,當作“四七湯”。

卷九

4.虛勞證治

還少丹:“枳實”,今三本同誤,兩舊本不誤,當作“楮實”。

5.勞瘵

勞瘵方論:“惟夫縱欲多淫,苦不自覺,精血內耗”,三今本同,兩舊本難辨,據文義當作“若不自覺”。

卷十

1.漏濁證治

牡蠣丸:“上(右)末,用木豬苓”,三今本同,環溪本作“右不用木豬苓,”按,當為“不用”。

2.夢泄方論

“心下攝念”,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全書本不誤,作“不攝念”。

卷十一

1.眩運方論

①“亦不可一涂而取軌也”,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塗,途也。

②二陳湯:“加生干姜,治因氣郁痰眩運,及酒食所傷眩運,吞來復丹尤勝”。按,此處兩舊本同,重出“及酒食所傷眩暈”七字,今本出校皆以為衍誤,細讀之下,當作“加生干姜治因氣郁痰眩運,及酒食所傷眩運,酒食所傷眩運吞來復丹尤勝?!迸f本所衍者惟一“及”字,當改。

2.驚悸證治

①密陀僧散:“亦治暗風,頗有奇效”,兩舊本同作“瘖風”,全書本從之,福建本作“喑風”,中古本作“暗”則錯。

②六五湯:“苦寒熱等,加制厚樸二錢”,三今本同,皆誤,兩舊本同作若,是。按主治言治“寒少熱多,”此則申明寒熱相等者。

卷十三

1.吐瀉方論

①“曰胃傷暑毒,露臥卑濕”,三今本同,皆誤;兩舊本模糊難辨,當作冒,“冒傷暑毒”,是也。

②“霍亂氣息劣,不欲言者,不治”,新舊諸本同,恐誤,當是“氣息少力”,因古人書豎排上下而誤抄誤認。

2.泄瀉方論

①“冷則腸鳴肚冷而手足清”,四庫本及三今本同,誤;當作凊,環溪本不誤,凊,冷也。全書多處同誤,如卷十四瀉痢方論之“或停冷則凄清腸鳴”,亦當作凊。

②“當以冷藥水之”,三今本同誤,當作冰之,四庫本作冰,環溪本此字模糊難辨。

③“然后為之固實。不室其源,吾恐決潰四出”,此中古本誤且錯也,全書本福建本同作“然后為之固實。不窒其源,吾恐決潰四出”,句讀誤也,當作“(治法當究其感受之源,)然后為之。固實不窒其源,吾恐決潰四出”,固實與窒源相輔相成。

3.泄瀉證治

①治要除濕湯:小字注“方見泄瀉門”,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吐瀉門”,與書中相符。

②震靈丹:“小兒……面黯齒脫,畏人怯寒”,三今本同,恐誤;兩舊本皆有偏旁,作猥或偎,按,當作偎依之偎。

卷十四

1.脫肛證治

①猬皮散:“仍以破草鞋底灸上面熨,按令入”,三今本同作灸,誤,兩舊本同作炙,是也。

②小兒灸法:“在順之中心端”,四庫本同三今本皆誤,環溪本不誤,作頭(頭),是也。

卷十五

1.積熱證治

黃連湯:“再銚”,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全書本不誤,當作烑。

2.小便不通方論

“亦猶心腎之不可升降也”,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心腎之不可不升降”,是也。

3.大便秘澀方論

①“以風氣燔灼得之”,三今本同四庫本,誤,環溪本作蕃灼,是也。按,蕃、灼皆有茂盛義,風邪畢竟不是火熱之氣,燔灼恐失之。下文追風毒銼散條曰“治風氣蕃盛,大便秘結”,可為佐證。

②“噫逆冷滿”,三今本同,誤;當作“泛滿”,兩舊本不誤。

卷十六

1.諸淋證治

①二神散:“色黃海金沙”,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黃色,是也;又,海金沙,福建本、中古本同作砂,并誤。

②五淋散:“用竹園麥門冬草、蔥頭、燈芯煎湯調下”,福建本作麥,并出注據甲種抄本改,兩舊本同作尿,前文有作竹園荽者是也,竹園荽,即海金沙草,尿,亦有荽音,或脫一字,此存疑。

卷十七

1.消渴方論

①“所以宣行腎水,上潤與肺”,三今本均誤,兩舊本不誤,作“上潤于肺”。

②“但欲飲冷,小便數而甜,病屬中焦,謂之消中”,甜,宜作泔。三今本俱作甜,環溪本亦然,四庫本作泔。存疑,結合上下文及醫理作泔義勝。

③“猛火自炎,留于肌肉,則發為癰疽”,四庫本三今本同,環溪本作“留于分肉”。存疑。按,留于分肉,是發病有分位,義勝。

2.虛腫方論

①“賈洛陽以病腫不治必為痼疾”,三今本同,按,舊本原文作瘇,瘇、腫(腫)有別,當辨之。瘇,同,又做尰,“脛氣足腫(《說文》)”,《漢書》注“腫足曰瘇”。

②“若產后發虛,則虛退而告殂矣”,諸本同,當作“若產后發虛腫,則腫退而告殂矣”。

③“久虛而轉作虛浮”,中古本同福建本,誤,當作“久瘧”。

3.虛腫證治

桑皮飲:“木青香”,“石葦”當分別作青木香、石韋,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

卷十八

1.木腎證治

川楝散:“食前鹽湯下”,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鹽酒下”,當從改。

卷十九

1.腎癢方論

“癢之出于骨虛也明矣”,三今本同從四庫本,誤,當作“腎虛”,環溪本不誤。

2.頭風方論

“一有間隙,則若頃、若腦、若耳”,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當作“若項”,全書本不誤。

卷二十

1.眼目證治

千金神曲散:“明眼目,血心腎”,三今本同四庫本,并誤,環溪本作“益心智”,亦不確,或可作“益心腎”。

卷二十一

1.耳論

①“有扶風而聾者”,四庫本如此,三今本同誤,當作“挾風”,環溪本不誤。

②“入耳間有津液”,三今本同誤,“人耳間”是。

2.耳病證治

①耵耳方:“釜下墨”,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釜丁墨”,是。后文有“釜下土”(見卷二十二發瘭證治,“又洗方”用釜下土),二者有別。

②膿耳方:又方“蝎蛸”,中古本同福建本,誤,全書本不誤,作蝎梢。

3.唇舌論

①“心之所司者舌,脾之所司者唇,口是雖各有所司存”,按,“口是雖各有所司存”句,中古本同福建本,全書本刪一“口”字,兩舊本同有口字,疑是涉上唇字衍。兩舊本無“所”字,三今本俱有之。

②“虛則淡,疸則甘”,當作癉。疸癉當辨。疸,黃??;癉,勞病也。

4.唇舌證治

①舌出血:四庫本脫一方字,三今本從之,當補作“舌出血方”。

②口瘡方:又方“黃連 升麻 蘆苓末傅”,中古本同福建本同誤,是蘆薈。

5.咽喉論

6.咽喉證治

膽礬散:“井水調下,喉吐出毒涎即愈”,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同作候,是。

7.齒病證治

又牙疳臭方:“以蜘蛛殼為末,用胭脂、麝傅之”,三今本同,兩舊本同作“入胭脂麝傅之”,當改。

卷二十二

1.癰疽方論

①“蓋衣服厚暖則易表招寒”,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當作“表易招寒”,全書本不誤。

②“近骨者多冷,近虛者多熱”,兩舊本三今本俱誤,當作近膚(膚)者多熱,膚虛形近而誤。

③“近虛[膚]久不愈,則傅氣成漏”,四庫本誤,福建本中古本同并誤,環溪本、全書本不誤,作“傳(傳)氣成漏”。

④“或不隨順療理,妄以急澀匕劑行之,斂口太速”,福建本同誤,四庫本作“澀澀”,當作“妄以急澀,澀劑行之”,匕為重復字符。

⑤“新肉已平,夜寐中干者,攻擊疾呼”,三今本同,兩舊本字同,當斷句為“夜寐中,干者攻擊疾呼”,干,犯也。

⑥“肩項動掉不便”,三今本同,兩舊本作“運掉不便”,是。

2.癰疽證治

①“更換頓罨”,三今本同皆誤,兩舊本作“更換頻罨”,是。

②“凡痛疽展大如龜之形”,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全書本不誤,作癰疽。

③保安妙貼散:“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神驗”,三今本同,乃是誤改,兩舊本同作“痛則不痛,不痛則痛”,按,此言藥之神驗,可使痛者不痛,使不痛之陰證能發散之陽而作痛,此處并不討論痛之機理。

④護肌膏:“自外圓而促斂之”,四庫本作圓,三今本從之,或誤,環溪本作圍(圍),稍模糊難辨,作圍是。

⑤神功妙帖散;“白芷消片姜黃”,四庫本及三今本俱誤,環溪本作“白芷梢片姜黃”,當作“白芷梢 片姜黃”,宜改。

⑥蠟礬丸:“漏瘡用油發,又和雞內金末外塞”,四庫本及三今本俱誤,環溪本作“漏瘡用油發灰和雞內金末外塞”,是。

⑦明膠酒:“入膠重湯銚,令溶散”,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當作烑,全書本不誤。

⑧排膿內消散:“紅腫內消”,三今本同,兩舊本及福建本出注,所見甲乙兩種抄本和《醫方類聚》均作“紅內消即紅”五字,福建本以為“文義費解”而據《普濟方》改為四字,今本悉從之。按,此為誤改?!凹t內消即紅”五字當屬下,在方藥中緊接“何首烏”三字,作“紅內消即紅何首烏”,下文“紅內消散”方中即用“紅何首烏”為首。宋《履巉巖本草》記錄有“紫背紅內消”一藥,“治一切瘡癤腫毒”。鄭氏按曰“藥圖可見宿根肥大”;《中藥大辭典》記“何首烏”異名之一為“紅內消(《外科精要》)”。由此可證,宋代藥名有紅內消,又稱為紅何首烏,仁齋文字無誤,因傳抄而誤于句讀,后人不解而誤改。

⑨究原排膿內補散:“用此救里內塞,方見腸癰門。以加味不換金正氣散佐之”,內塞,兩舊本及三今本同,疑誤,當作“用此救里方見腸癰門,內寒以加味不換金正氣散佐之”。

⑩當歸酒:“以米餔、豬蹄、膂肉為養”,按餔,餳之濁者曰餔,脯,干肉為脯,四庫本作“熟餔”,環溪本作“米餔”,可存,惟全書本作“熟脯”、福建本作“熟鋪”,并誤,鋪字則錯。又,此條有句“蕎麥面能發起”,可佐證前文不痛則痛(見硫磺+蕎麥面之保安妙貼散)。

3.發癌方論

“神攻妙貼散是也”,三今本同誤,當作“神功”,兩舊本不誤。

4.疔瘡證治

諸疔瘡方:“生發拔一團如雞子大”,按,當作挼,四庫本作拔,三今本從之,環溪本字壞難辨。

5.瘰疬證治

是齋立應散:“地膽去頭皮足”,四庫本作皮,三今本從之,俱誤,當作“去頭翅足”。又,“若療痛疽”,按當作癰疽,三今本同誤,兩舊本不誤。

6.漏瘡證治

久瘺方:“俟收汁,以真龍骨、降真香節細末入些乳香涂瘡”,三今本同,屬誤改,福建本出注;兩舊本作“硬瘡”,是也。按,言收汁,是久瘺汁淫,以藥粉傅之摻之是收汁,此收汁法即是硬瘡法,后人又稱之為干瘡法。何況既是細末,仁齋用傅或摻,不用涂。

卷二十三

1.腸風論

“雖然精氣、血氣生于谷氣,靖惟大腸下血,大抵以胃藥收功”,四庫本、三今本字同。按,靖,安和也,當作“雖然,精氣血氣生于谷氣靖,惟大腸下血,大抵以胃藥收功”。

2.腸風證治

3.諸痔論

“狀如鼠孔,時時滴潰膿血,曰牡痔”,三今本同誤,潰字福建本出注曰“甲種抄本作漬,四庫本作潰”;環溪本不誤,當作“狀如鼠乳,時時滴漬膿血,曰牡痔”,漬,今人常言滲血之滲義。

4.諸痔證治

①穿山甲散:“治痔,肛邊生鼠孔,或成瘡痛”,孔,福建本、中古本再誤。全書本不再誤?!隘復础?,或當作“瘡瘺”。

②治諸痔方:“若痛,又認蔥湯沃之”,中古本同福建本誤,全書本不誤,當作“以蔥湯沃之”。又,“并如前法,一日三次”當作次日或二日,緊接下文有“后日……多于第二日”云。

卷二十四

1.癮疹風論

“赤者遇涼清而后消”,三今本同誤,四庫本失之如前,清當作凊,環溪本不誤。

2.諸瘡方論

“瘡中有蟲,是為甲姐瘡”,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福建本出注曰:四庫本乙種抄本作姐,甲種抄本無此字。按,四庫本確作姐,并誤,環溪本作甲蛆瘡,是。

3.諸瘡證治

①神降散:“自然生,神效”,三今本同,出校,四庫本生字后闕一字,環溪本作“生匕”,即生生,生生者,生新也。

②蠟礬丸方見癰疸門,按疸字誤,當作癰疽門,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全書本不誤。

卷二十五

1.蠱毒證治

①黃南衛生治蠱毒方:“中盅者,雖昏睡,口中言盅主姓名”,按,四庫本作黃南,三今本從之,出注曰醫方類聚作“廣(廣)南”。廣南是也,環溪本不誤。

②兩盅字必是蠱毒之蠱,中古本同福建本,全書本不誤。

③昏睡,三今本同誤,兩舊本作“昏眊”,是也。眊,《漢書》“憒眊不渫”之眊,眊,亂也。

卷二十六

1.婦人論

“過于不及,皆致病也”,中古本同福建本,并誤,當作與。

2.孕育備論

“產后飲食米飲勿用”,三今本同,誤,當作“飯食”,兩舊本同,不誤。

3.論王叔和、劉元賓別男女法

“大者而有力也”當作“大者大而有力也”,三今本俱脫一大字。

4.血論

“昏遺迷忘”,四庫本作“昏遺”,三今本從之,出注;環溪本作昏憒,是。

5.血疾證治

朱砂丸:“治打撲驚杵”,三今本同誤,兩舊本并作忤,是。

鑒于“補遺”引文龐雜,舊本資料不全,以及本人精力時間有限,未行詳讀,不予辨析。綜上約百三十條,大多為認字之誤,間有句讀和排印之疏,及個別可存疑而不可妄改者。就今行三種整理本而言,全書本錯誤疏漏最少,中古本雖最晚出,但錯漏最多。參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中華再造善本新刊仁齋直指方論》,發現第一冊有數頁次序錯置,對照上海圖書館電子掃描照片方知錯置因襲于掃描排序,湖南影印本無錯置,此一并提及,以示后來。本人自知力有不逮,學有不及,又或自得障目,不免妄作揣度,掛一漏萬,示之大方,實為惶恐,惟是敝帚自珍,又竊期能引玉啟后,略酬私志,以為有幸。

猜你喜歡
四庫全書福建
中國這十年·福建封
圖片資料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終南捷徑,帝王心事
那個夢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福建藝術戰“疫”
從整體入手提高整本書閱讀成效
《我的孤獨,只剩愛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