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平市2017年6月1—2日暴雨天氣過程分析

2018-09-10 08:36陳洋麟陳思捷黃銘綢沈小安
農業災害研究 2018年6期
關鍵詞:物理量場環流形勢

陳洋麟 陳思捷 黃銘綢 沈小安

摘要? 利用常規觀測資料、NCEP再分析資料、衛星資料、雷達資料等,對2017年6月1—2日漳平市暴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氣主要受低層切變東移過境影響造成,高中低層的槽線具備較為顯著的前傾傾向,前傾槽表明高層冷空氣移動速度要比低層快,在高層冷空氣已到達的形勢下,地面依然主要受暖低值中心所控制,上下層存在較大溫度差,氣溫的垂直遞減率不斷變大,為漳平市暴雨天氣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利水汽、不穩定能量及動力條件共同促使此次暴雨天氣的發生發展。衛星云圖資料顯示低槽云系中有中小尺度系統,密實云體與降水大值區相對應,雷達反射率因子強回波區、垂直液態含水量大值區與暴雨區域相對應。

關鍵詞 漳平市;暴雨天氣;環流形勢;物理量場

中圖分類號:P458.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6-06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6.031

Analysis of the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June 1-2, 2017 in Zhangping

CHEN Yang-lin? et al(Zhangp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Zhangping, Fujian 3644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NCEP reanalysis data, satellite data and radar data, the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June 1-2, 2017 in Zhangping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low level shear line. The favorable water vapor, unstable energy and dynamic conditions contribu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instorm. The 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cale systems in the low trough cloud system, and the dense cloud corresponded to the large value area of precipitation, the strong radar echo area and the large liquid water content area corresponded to the rainstorm area.

Key words? ?Zhangping; Rainstorm; Circulation situation;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暴雨是我國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尤其是南方地區暴雨災害發生特別頻繁。漳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龍江上游,地形地貌復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部河谷地帶主要受海洋性季風影響,為南亞熱帶氣候,溫熱濕潤,雨水充足,冬短無嚴寒,夏長無酷暑,垂直氣候顯著,干濕季節分明,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等,暴雨天氣頻發,會引發地質災害及洪澇災害,影響工農業正常生產,嚴重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筆者通過對漳平市2017年6月1—2日暴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以掌握暴雨天氣演變規律,加深對漳平市暴雨天氣認識,從而提高漳平市暴雨預報準確率,降低暴雨天氣各項損失。

1 天氣概況

受低層切變東移過境影響,2017年6月1—2日漳平市發生大范圍暴雨天氣,最大小時雨強40~70 mm,局部超過80 mm;過程雨量60~120 mm,局部超過150 mm;雷雨時伴有短時強降水、強雷電、7~9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主要分布在漳平北部(雙洋鎮、新橋鎮、靈地鄉、赤水鎮、吾祠鄉)。此次過程具備降水強度強、影響范圍廣、累積雨量大,特別是漳平市南部降水持續時間長,給人們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2 天氣形勢分析

2017年6月1日08:00,500 hPa形勢場上,漳平市處在槽后高壓脊前部,槽底已經抵達海上,長江中游分布著斷裂橫槽,至1日20:00該橫槽依然存在,大致位于湖北-浙江-江西-福建一帶;700 hPa 形勢場上,1日08:00漳平處在一個冷式切變線前,江西一帶有低渦活動,到20:00,該低渦切變已經顯著南壓到江西南部至福建一帶;在850 hPa形勢場上,1日08:00匹配低渦切變線處于漳平以北,20:00南壓至武夷山地區;在地面形勢場上,輻合大部分在長江下游維持,1日14:00,有一低值中心為999.3 hPa閉合等壓線構成。通過上述分析,當日天氣形勢,高中低層槽線具備較為顯著的前傾傾向,表明高層冷空氣移動速度要比低層快,在高層冷空氣已到達的形勢下,地面依然主要受暖低值中心所控制,上下層存在較大的溫度差,氣溫垂直遞減率不斷變大,為漳平市暴雨天氣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3 物理量場分析

3.1 水汽條件

1日20:00至2日08:00,暴雨出現區500~850 hPa空氣相對濕度都超過90%,暴雨雨強最大時相對濕度能夠達100%。1日20:00,偏南急流逐漸建立、水汽輸送及各層比濕均有所增大;水汽大都在700 hPa以下積聚,漳平市北邊區域比濕處于6~12 g/kg;2日08:00,濕舌范圍顯著擴大,漳平市均為大比濕區,850 hPa比濕增大到10~16 g/kg,垂直分布大值區大致處在700 hPa以下區域。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場可獲悉,1日08:00,強降雨天氣出現前,水汽通量散度上,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為輻合區,中心處在四川盆地,中心值高達-24×10-7 g/(cm2·hPa·s);1日20:00,沿急流構成一條由華南至河套的水汽通量散度輻合帶,水汽輻合帶不斷擴大,中心值達-40×10-7 g/(cm2·hPa·s),暴雨落區位于(-40~-20)×10-7 g/(cm2·hPa·s)以上;2日08:00,水汽輻合大值保持穩定維持,3日08:00,水汽輻合大值中心逐漸出漳平市,中心值顯著變小,漳平市暴雨天氣趨于結束。對此次天氣過程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剖面分析可知,700~925 hPa存在水汽輻合,正好與急流高度相對應,為暴雨區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輸送條件。充足的水汽及能量推動了暴雨天氣發生發展。

3.2 動力條件分析

1日20:00至2日08:00在850 hPa流場上,暴雨集中發生時段內,漳平市存在顯著風場輻合,在其上空呈現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垂直結構分布態勢,緯線沿 117°E垂直剖面上,500 hPa以下區域主要為輻合區,最大中心處于500~850 hPa內,中心強度達-4×10-5/s,輻散層主要處于 200~300 hPa內,暴雨主要發生于輻散輻合最強時段。分析垂直速度可知,在降水區上空分布著深厚上升運動大值區,上升區域由地面延伸至 300 hPa區域,中心值高達-1.8×10-3 hPa/s。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形成抽吸作用,促使低層大氣輻合上升運動出現,把低層充足水汽及不穩定能量帶至高空,推動暴雨天氣發生發展。

4 衛星云圖資料分析

由衛星云圖資料分析可知,2017年6月1日20:00,隨著高空槽不斷加深東移,低槽冷空氣和槽前西南暖濕氣流的共同交匯,在漳平市上空構成高空槽云系;2日08:00,高空低槽系統不斷變深,和700 hPa低渦切變移動方向保持一致,云系持續出現對流性云塊,云系處在高空槽和槽前西南氣流交界地帶,由西北朝東南方向慢慢移動;直至3日08:00,云系漸漸移出漳平市,該地區暴雨天氣過程結束。

5 雷達資料分析

由多普勒雷達資料分析可知,雷達回波強度場暴雨主要是由持續發展從西北朝東南方向傳播的降水回波及中尺度回波對流體產生降水。1日20:00,開始在漳平西邊構成分散回波,云系影響區域持續擴大,強度不穩定,有時強有時弱,最大強度不到50 dBZ,移動緩慢,到3日08:00,回波伴隨著高空槽云系的移出而不斷變弱且漸漸消失,暴雨天氣過程也趨于結束。在整個天氣過程中垂直液態含水量(VIL)很低,最高值僅有4~6 kg/m2,但其分布很均勻,4~6 kg/m2區域同回波強度 40~50 dBZ區域幾乎保持一致,直至3日08:00,高空槽云系逐漸移出,回波強度變小,垂直液態含水量(VIL)也隨之減少至最小狀態,降水逐漸變弱,直至停止。

6 結論

(1)此次暴雨天氣主要受低層切變東移過境影響造成,高中低層的槽線具備較為顯著的前傾傾向,前傾槽表明高層冷空氣移動速度要比低層快,在高層冷空氣已到達的形勢下,地面依然主要受暖低值中心所控制,上下層存在較大的溫度差,氣溫的垂直遞減率不斷變大,為漳平市暴雨天氣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低空急流帶來充足的水汽及能量,推動漳平市暴雨天氣發生發展。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形成的抽吸作用,促使低層大氣輻合上升運動出現,把低層充足的水汽及不穩定能量帶至高空,促使暴雨天氣發生發展。

(3)衛星云圖資料顯示低槽云系中有中小尺度系統,密實云體與降水大值區相對應,雷達反射率因子強回波區、垂直液態含水量大值區與暴雨區域相對應。

參考文獻

[1] 游飛,陸衛華,吳德平.粵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氣淺析[J].廣東氣象,2011,33(5):24-26.

[2] 王興菊,吳哲紅,白慧,等.2012年5月22日貴州西部大暴雨成因分析[J].貴州氣象,2013,37(1):1-6.

猜你喜歡
物理量場環流形勢
2015—07—29山西省晉中市強對流天氣過程分析
2016年1月22—24日維西縣低溫寒潮天氣過程分析
2015年6月8日安吉縣強降水天氣過程分析
海東地區一次冰雹天氣分析
咸陽市冰雹分布及環流特征分析
雞西暴雪分析
安康市一次暴雨天氣過程分析
華北地區冷暖年的不同環流形勢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