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水果產業供給側改革與發展趨勢

2018-09-11 05:45
現代農業裝備 2018年4期
關鍵詞:荔枝果農水果

改革開放后,水果業較早地走向了市場化。上世紀80年代計劃經濟全面放開時,農產品中首先放開的就是園藝作物。

我國水果產業現狀

第一,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國家的水果基本實現了“類型多樣化”,跟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大家能感受到水果的多樣化,琳瑯滿目的水果大部分都是自己生產的。第二,市場供應非常均衡,一年四季都有各種水果。而且,我們有幾大水果在國際上產量都排第一,特別是柑橘、蘋果,我國柑橘產量占世界產量的約三分之一,蘋果占約60%。第三,生產規?;?、區域化,我國水果已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比如蘋果主要在渤海灣、黃土高原,柑橘主要在南方山區。第四,科技支撐促進水果業發展。從苗木到生產包裝,技術都有大的進步,產業鏈在延伸。另外,這幾年我們品種良種化非???,盡管我們使用了一些國外品種,但我們自己的水果品種也在大幅上升。

總體來說,我們的水果產能是過剩的。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水果的價格是下行的,我們的荔枝也有賣幾十塊錢的,但是大部分的價格是不高的。不高的原因我覺得主要還是結構性過剩。結構性過剩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科技水平提高使得畝產量提高了,現在水果一畝產量數萬噸是很平常也很輕松的一件事。二是面積擴大了。我國為了保證米面糖油的產量,所以我們的果樹種植基本都上山了,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糧食主產區拿出很多的土地來種水果,比如四川、廣西、河南等,這也是導致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

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出口優勢并不強。我們的鮮果出口量不到總產量的3%,主要是出口東南亞和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加入WTO以后,我們國家水果的優勢逐步淡出,淡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們的生產成本快速上漲,現在我們請一個勞動力和加州請一個墨西哥勞動力價格相差不大。另一個,我們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非常明顯,并且沒有得到非常好的解決。我們生產的果品標準化、商品化、品牌化不夠,因此我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進口額和出口額第一次出現負數,也就是賣水果的錢還比不上買水果的錢。進口的水果主要是香蕉、龍眼和火龍果等。近年,從南半球一些國家的水果進口量增長較快,比如智利櫻桃、南非柑橘等。

這就是我國水果產業的大體情況。那么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第一就是盲目發展的結果。種什么什么虧這個魔咒始終存在,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我們沒有市場分析,農民在盲目地發展。第二是行政的過度作為,上來一個領導就要發展百萬級的產業,某地要發展茶葉,上來就是2 000萬畝,目前我國一共是2 000萬畝的種植量,再發展2 000萬畝,那是什么概念?第三是沒有技術支撐的亂作為的,技術性指導隊伍和水平出現下滑趨勢。我們覺得這個品種好,可是沒有技術指導種出來品質就不行,比如說我們的葡萄就是這樣,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島都在種,品質良莠不齊,價格差異很大。藍莓也是這樣的,到處都在種,但是能形成產業的有幾個?我們的水果產業面積很大,聲勢也很大,但是真正盈利的不多。第四就是機械化問題,現在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在果園的越來越少,所以我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是誰把果實背下山?機械化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把果子挑下山。第五是苗木供給混亂,苗木調運自由了,但是風險加大了,導致病蟲害危害加劇。在南方很多果園種下去就得病,這不是傳染上的,而是果苗帶過來的。

那么我們的短板是什么?我覺得我們產業的短板一是經營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不高,另外果品良莠不齊,同樣是荔枝,有的吃著非常好吃,有的吃著就沒味道,另外我們的機械化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快。有的地方摘1斤要3角錢,象荔枝這種要爬到樹上的還要買保險。另外商品化還是一直是我們的短板,我們的荔枝有幾個是經過糖度檢測的?有幾個是經過包裝的?我們的品牌建設還很滯后,這也是我們果業有產量沒有產業,有品種沒有品牌,有品牌沒有規模,有規模沒有效益的現狀,我們現在產量非常大但是效益不行,是一流的果品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商品。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產后是短板,第二我們的品牌建設滯后。

經濟模式及其啟示

工業里有一條微笑曲線,我們知道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產業、一個人群,越發達越靠文化掙錢,而我們水果的發展目前還僅靠資源掙錢,這是掙不到大錢的。我們一定要走上靠技術靠資本靠文化這條路子才行。比如我們的荔枝,我們只知道糯米糍、井岡紅這些品種,但是問荔枝有什么品牌,還真沒有。

目前,農業產業分工與利潤正步工業后塵(笑臉曲線)。我們對比過多個國家的水果價格,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我們發現水果的價格中10%是成本,剩下的是各種中間環節,成本及利潤,這是一個成熟的商品的價格。我一直在想我們這么多種荔枝的,為什么不能有一部分轉去做銷售和產后呢?這是高利潤的環節也是我們的短板。

那么,多少價格為比較合理的價格?目前國際上的公認的是這樣的:果農銷售價格為成本的2倍;市場零售價格為成本的7~10倍。而現實是許多果農均期望銷售價格達到成本的5倍以上。比如贛南濟橙綜合成本約為6~7角/斤,果農銷售價格在1.4元以上屬于較好的收益。但是目前果農期望遠高于此,心理預期過高。比如沃柑去年4~5元/斤,今年2~3元/斤,屬于回歸正常。在商品社會的今天我們要有冷靜的思考,果農的價格就是成本的兩或者三倍,如果有品牌可以再稍高一點。

我們通過和其他國家同類水果的比較后會發現我們的水果價格普遍較高,為什么?因為我們的成本很高,我們在廣東承包一畝地至少要1 000塊以上,在巴西1 000塊錢可以租20年。我說這些是想說我們對水果的售價一定要有一個預期,我們現在的水果價已經這么高了,你還要再高,能高到哪里去,如果超出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別人可以不吃,或者轉買物美價廉的進口水果。

我們的柑桔是從80年代做起來的,這30年來做成了南方水果第一大品牌,它的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地方學習。

(一)贛南濟橙靠山吃山——自然優勢。贛南濟橙做到了“三要素”即氣候、土壤、人力搭配;此外還有一個“三家”結合: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結合,具體來講就是,政治家搭了臺,科學家把控方向,企業家負責把產品做好。

(二)秭歸柑桔產業發展——依靠科技。秭歸通過品種結構調整,發展晚熟品種、晚采技術,拉開成熟期,與贛南濟橙錯開上市。同時保持品種不斷更新,一直引領甜橙品種潮流。

(三)宜昌柑桔——依靠科技降低成本。宜昌的桔柑只賣7角錢,果農已經非常高興了,因為它的成本只有3角錢,賣7角是一個合理的價格,所以果農很高興。為什么它的成本這么低?就是利用高科技。宜昌溫州蜜桔為提高品質,實現山峰效應,一年結果一年不結果。同時以覆膜增糖技術提高品質,轉色開始時,地表覆膜增糖(坡地),同時利用早秋稍結果,結串果,提升優質果比例。

戰略思考

現在水果已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需求越來越大。正因如此,水果在鄉村振興、農民脫貧致富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一些貧困山區、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基本上是依賴果樹產業,比如陜西延安、江西贛州、湖北三峽庫區等等,都是靠水果脫貧致富。低成本、高品質、可持續,是我國水果業的生產目標?,F在水果已經處于供需平衡、略有過剩的狀態。水果生產結構需要優化,質優價廉、食用安全、對生產環境可持續是優化目標,也是競爭力的核心。

從水果布局來講,我有幾個宏觀上的思考:首先是要做到適地適栽,比如黃土高原就是蘋果,江西贛南就是臍橙,別的地方就沒它好,科學家要做好優勢區域規劃。其次,從水果發展趨勢來說,要求是新鮮、口感好、營養好。第三,現在不需要大量儲存了,就要通過適地適栽,結合品種選優,結合栽培技術,讓水果在成熟期均衡上市,這是最終目標。要實現全年供應,有的樹種可以,有的就不行,比如柑橘在低緯度分布比較廣,可以實現全年鮮果供應。但對于北方的蘋果,還是靠貯藏技術。在這基礎上,做到不打農藥或少打農藥,讓老百姓吃得放心,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第四,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培育更多品種,現在我們還有不少品種從海外引進。日本有個統計,比如蘋果、梨、柑橘、桃子等常見的七八種果樹,培育一個品種平均要24.5年。我國育種起步比較晚,中間還有不連續的問題,有效育種時間不長。因此,我們希望在水果種業方面趕上發達國家,自己的品種能夠更多一些??梢钥吹?,近10年來,我國水果基礎研究發展得非???。

我想說的是,果品不是一種主食,在我們的餐桌上它就是一個副食品,果品作為園藝產品的一大類,供需基本平衡、適度短缺是確保生產者效益的明智選擇。它不同于糧食,需要確保供給;國家沒有補貼,風險需要果農自己承擔,沒有最低保護收購價格。

怎么辦呢?首先我們的果品要保證市場供應,適度短缺。什么是適度短缺?我們的荔枝價格不行肯定不是品質不行,而是種多了,你把它淘汰一部分,只要有5%的短缺,價格肯定漲30%以上。第二未來果樹發展主要在調整結構方面做文章,既要保證品種的多樣化,還要找到地方的特色資源,找到賣點:熟期結構、品種結構多樣化、發掘地方良種和特色資源、賦予文化內涵。第三,在國際競爭中,優質適價、性價比高是市場競爭力的“鐵律”,開發省力化栽培技術措施,降低成本是關鍵。一是保住國內市場,做好“鮮字”文章。利用國內水果從產地到市場距離較近、果品新鮮的優勢進行競爭。一是穩住并拓展周邊國家和地區市場,發揮我國柑桔、蘋果、梨子的優勢參與競爭。政策上政府應該支持產后的短板:給采后貯藏分級包裝以及冷庫用地建設提供必要的用地支持,將果業生產過程的設施、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至于如何解決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我認為要探索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和技術服務模式:單戶經營為基礎的合作社,以技術專業化與組織兼業化隊伍的建設;公司為主導、個體承包形式;依托合作社和公司的技術服務隊伍建設。

同時要補齊短板,良種繁育體系硬件條件建設與運行機制建設并重,采后商品化處理設施與冷鏈建設,加大品牌建設。

我們廣東水果產業發展有優勢,一是有著龐大的消費群體以及旺盛的市場需求,二是有良好的果業生產要素,它的光熱資源、人力資源、科技支撐、生物資源,多樣性好,回旋余地大、獎金比較充裕,政府的支持能力較強,因此廣東的水果發展是比較好的。

目前全世界有20幾個國家在種植荔枝,中國的荔枝產量占世界的70%,也是世界荔枝最大的消費國。廣東又是我國的荔枝第一大省,每兩顆荔枝中就有一顆是廣東生產的,而這一顆也是品質最佳的。

廣東荔枝產業基因好、資源豐富,科技實力也很強,在實施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荔枝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綠色、優質、高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大方向。過去幾十年,廣大科枝工作者在荔枝的保鮮、品種的選定、栽培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在保鮮方面我們過去幾年取得非常大的進步,現在在北京甚至沈陽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荔枝。當然,與老百姓期望吃到新鮮的荔枝這種期望值還有一定的差距,荔枝鮮果的銷售半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堅信在農業農村部的有力支持下,廣東乃至全國的荔枝產業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根據國際荔枝產業大會現場錄音整理而成)

猜你喜歡
荔枝果農水果
嶺南荔枝紅
櫻桃紅了,果農笑了
田間地頭“惠”果農
專家當保姆 果農心里穩
流翔高鈣為果農把脈支招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鶴
四月里該吃什么水果
荔枝
水果篇之Cher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