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電針為主對腕管綜合征患者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和形態的影響

2018-09-12 13:37易志勇彭田紅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電針

易志勇 彭田紅

【摘要】目的:分析電針為主對腕管綜合征患者正中神經傳導速度(SCV)和形態的影響。方法:對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腕管綜合征患者41例行電針治療,并輔以物理激光照射,對比治療前后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和形態變化換及治療效果。結果:通過電針治療腕管綜合征臨床效果顯著,有效率可達90%以上;治療后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及波幅顯著提升(P<0.05),且正中神經橫縱徑異常及末端腫脹情況明顯減少(P<0.05)。結論:對腕管綜合征患者行電針為主、超聲照射為輔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纖維損傷情況,保障治療效果,提高正中神經傳導速度。

【關鍵詞】電針;正中神經傳導速度;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CTS)是常見的神經卡壓性疾病,通常是因患者腕部管內壓力異常增高,使得正中神經在腕管內遭受卡壓,引起的運動、感覺功能障礙癥候群[1]。CTS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其原因尚不明確,常見癥狀為手指麻木無力,病癥初期表現為夜間手指麻木,大多患者都存在夜間手指麻醒經歷[2],且多發于中指或中指尖麻木,隨著病癥發展,麻木感逐漸擴散到拇指、食指,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整個前臂或上肢異常麻木感[3],病癥后期患者手指知覺異常減退,手掌部分肌肉出現萎縮、力弱,手指對捏力量嚴重下降[4],甚至無法進行對捏活動,此時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因此,能夠盡早診斷并及時進行治療干預對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減小正中神經損傷有著重要意義,本次我院將中醫電針運用在CTS的臨床治療中,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醫治的41例CTS患者為觀察對象,男17例,女24例,年齡22.4~67.6歲,平均年齡(41.27±11.46)歲;病程23.8d~25.9個月,平均病程(16.18±4.39)月;其中拇短展肌萎縮4例,前臂僵硬無力5例,單側病變25例,雙側病變16例,糖尿病史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TS臨床診斷標準,并表現出手掌麻木無力、撓側1~3指知覺減退癥狀。

1.2 方法

1.2.1 電針治療

患者取平臥位,使用針刺部分皮膚完成消毒工作后,選用0.35mm×40nm毫針,選取患者大陵、手三里、曲池、內關、合谷等穴位行電針治療,使用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常規針刺,當患者出現針刺感后,連接脈沖電針儀,波形調整為連續波,設置頻率1~5Hz,輸出強度據患者耐受力而定,電針治療1次/d,20min/次。

1.2.2 輔助治療

使用物理超短波照射患則腕部關節掌、背兩側等位置,熱量適量,治療15min,1次/d;使用接觸移動法以患者腕掌側面為中心,沿著正中神經走向為其進行超聲波治療,調整設備頻率2~5MHz,輸出功率380mW,1次/d,10min/次;并在睡前使用夾板固定患者腕關節。所有治療10d/療程,療程完成后間隔2d后進行下療程,3療程后評定療效。

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評估臨床療效。

評定標準:

(1)顯效:治療后患者手腕僵硬、手掌麻木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2)有效:手腕僵硬、手掌麻木等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及控制,不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3)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劇。

通過我院現用肌電誘發電位儀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測:

(1)使用順行法對運動神經傳導進行檢測,通過對患者腕部、肘部及正中神經進行刺激,并在小指展肌、拇短展肌出進行記錄,分別檢測中指、拇指正中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拇指-腕SCV、中指-腕SCV)及感覺神經電位波幅(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

(2)在患者腕橫紋部進行電擊刺激,刺激強度略高于引發運動神經最大波幅,并通過檢測電擊記錄拇短展肌處復合肌肉動作電位(CMAP)及正中神經末端潛伏期(DML)。

使用彩超診斷系統觀察正中神經形態變化,檢查使用線陣探頭,設置頻率8~12Hz,將患者腕部放置于平物上,取伸展位,并適當移動腕部,觀察患者腕管正中神經的橫縱徑,橫徑大于縱徑3倍為異常,正中神經近端≥10mm2為異常腫脹。

1.4 統計學

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分析

經3療程治療后,41例患者中顯效19例(46.34%),有效20/41(48.78%),無效2例(4.88%),有效率95.12%(39/41)。

2.2 對比治療前后神經電生理

治療3療程后,各項神經電生理指標相對治療前得到明顯改善,SCV、SNAP明顯提高,DML顯著縮短(P<0.05),見表1。

2.3 對比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超聲形態變化

治療前正中神經橫縱徑異?;颊?9例(70.73%),治療后橫縱徑異常13例(31.71),顯著低于治療前(X2=30.469,p=0.000;P<0.05);治療前正中神經近端異常腫脹患者26例(63.41),明顯高于治療后正中神經近端腫脹11例(26.83%),(X2=28.464,p=0.000;P<0.05)。

3 討論

腕管位于人體手掌根部,由腕橫韌帶與腕骨形成,是一種“隧道”結構[6]。腕管內部空間狹小且組織排列緊密,極易出現腕管內容物增加或腕管減小等情況,引起腕管內壓力提升,對其內部中正神經造成劇烈壓迫[7],導致神經纖維出現炎癥、充血,并逐漸出現脫髓鞘變化,進一步引發神經軸索變性,為患者帶來不可逆損傷。

通過對中正神經SCV檢測是臨床診斷CTS最有效可靠的方式,神經SCV變慢及神經潛伏延長可有效反映神經脫髓鞘改變狀態,且SNAP降低表示神經出現軸索變性。中醫認為,CTS屬于“痹癥”范疇,主要受風寒、外傷、多度勞損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筋脈損傷、氣血運作不順進而引起病癥發作181結合中醫中“經脈所過,主治能及”的選穴原則,選取患者手三里、合谷、大陵等穴位,給予電針治療,不僅能夠有效疏通患者神經脈絡、緩解痙攣、增強肌腱張力,刺激神經生物電沖動,使受損正中神經良性變化,同時,通過電針刺激還能提高局部皮膚及臟器間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并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人體免疫能力[9];通過超聲治療可有效促進正中神經水腫吸收,軟化脫髓鞘,提升神經組織生長速度;此外,過度用手將形成累積性勞損,加重CTS癥狀,腕管內部壓力大小也與加腕部屈伸程度有著密切聯系[10],而當腕關節在中立位時,腕管壓力最小,因此,在夜間使用夾具將患者腕關節置于中立位,更加有利于靜脈回流,減輕中正神經膜水腫及纖維化程度,提升治療效果。此外,通過彩超觀察正中神經形態變化發現,治療后神經形態異常情況雖然明顯減少,但仍有較多患者存在形態異常情況(25%以上),通過電針治療不能在短期內有效改變神經形態異常情況。

綜上所述,電針為主方式在治療CTS時擁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正中神經SVC,但在改善其形態變化時還需要更期觀察。

參考文獻

[1]左貴松,申才良,潘宏等.腕管綜合征術后正中神經形態變化研究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7,36(01):23-29.

[2]劉彥芝,葉志宏,楊婉玲等.輕度手臂振動病患者腕管超聲檢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6,34(08):608-611.

[3]王小月.中西醫結合治療腕管綜合征48例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0):105-106.

[4]張莉,艾爾肯,熱合木吐拉,賈瀟天等.術中高頻超聲在不同程度腕管綜合征松解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5,31(03):203-205.

[5]林天武,歐陽漢斌,楊洋等.正常青年人群腕管正中神經MRI成像的斷層解剖學測量[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5,33(02):166-170.

[6]俞森,朱學平,史增元等.正常人腕管內正中神經的超聲解剖學研究及其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5,33(01):24-27.

[7]崔家輝,唐偉,白鷹等.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在穴位電針治療腕管綜合征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3):41-42.

[8]王易彬,湯宇,徐子涵等.環線切割手術治療腕管綜合征的初步臨床觀察[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03):129-135.

[9]蘇管,徐雷嗚.特發性腕管綜合征馬鞍形腕橫韌帶的MR工特征[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6,50(05):367-370.

[10]劉彥芝,葉志宏,楊婉玲等.高頻超聲對腕管綜合征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7):12-14.

猜你喜歡
電針
電針華佗夾脊穴聯合西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
排石湯結合電針穴位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分析
電針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電針聯合兩色金雞菊提取物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達的影響
電針聯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32例臨床觀察
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偏頭痛的療效觀察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
綜合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
電針郄穴為主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