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雨李莊

2018-09-12 18:53林森
十月 2018年5期
關鍵詞:李莊纖夫戰火

林森

在李莊的時候,李莊正處于煙雨之中。來到這里之前,總覺得這個名字,只是一個村名,那里有最普通的中國農民和祠堂,可也正是它,敢在“李莊”之前,冠上“中國”二字。當這四個字貼合一起,便莫名有了某種厚重甚至悲壯感——當我們在煙雨之中去感受李莊與抗戰期間的那一段遷徙的歷史,便感覺這種厚重和悲壯,絕非沒有來由,那背后,是被戰火所驅逐的狼狽與不屈,也是文化生命力的堅韌和勃發。因此,倒也有了一種更為奇特的感覺了:要看李莊,也非得在煙雨之中不可。面對長江寬大而貌似平靜的水面,煙雨是點活這一切的最后一筆;面對那些雕刻精美讓人驚嘆的老建筑,煙雨也增添了某種歲月滄桑;最重要的,只有在這煙雨之中,李莊最讓人唏噓的那段生命華章,才更加散發出它深遠而悠長的感染力。

戰火讓長江邊上的這個小小的地方,與寬大、古老卻又災難深重的“中國”相遇,使得李莊產生了某種涅槃般的重生。在此之前,李莊當然也是最中國的,長江緩緩流淌,古建筑屹立不倒,水位不時上漲,裸體的纖夫們,以腰身拉動那些要逆水而行的大船——這些纖夫們,不僅有男人,也有女人。這里的女人,不嬌滴滴,而是裸露出跟男人一樣壯健的身軀和力量,后來人看到她們的赤裸的身體,感受到的是渾厚而讓人心酸的母親和土地,而不是氣息曖昧的欲望??蓛H僅這樣的李莊,還是不夠的,它還得用它的直接、莽撞,用它拍著胸脯發出鏗鏘聲響的邀約,與中國,來一次相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崩钋f人身處偏遠,可正是這種某種鄉下人“魯莽的豪氣”,使得它得以招攬來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同濟大學、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和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傅斯年、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石璋如、梁思成、林徽因、陶孟和、王獻唐、吳定良、童第周、羅爾綱、羅哲文等名字星光燦爛,一萬多名文化人匯集在此。李莊因此不僅僅是額頭冒汗、奮力苦行的纖夫般的李莊,而變成了文化璀璨、精神超拔的李莊。我們當然也知道,除了這些活著的“移動國寶”,還有無數躲避戰火的古籍、文玩、字畫等國寶,從水路送達李莊,在這里得到過安歇和庇佑。

那么多大師和國寶在此停留,當然是因為李莊人的熱情和豪氣,因為這些逃難的人都看中了這里有山繞水淌,有天然屏障所帶來的安全感??山煌ǖ拈]塞,在隔絕戰火的同時,也給做學術研究的人,提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在這里,什么都匱乏,研究要如何開展?當年在這里的同濟大學醫學院,不也曾為了一個顯微鏡而焦頭爛額?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學術大師們,以某種纖夫般的不屈精神,拉著中國文化這艘古老的大船,昂首前行。諸如《中國建筑史》《居延漢簡考釋》《國史金石志稿》等經典的學術著作,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而先后從李莊這個小地方走出去的院士、學者、專家,數量更是比很多省份都多。這就不能不讓人想到文化的影響力這個老話題。

李莊當年的十六字電文,不但讓這些學術大師們在這里度過了一段遠離戰火的安寧歲月,也讓李莊的學子,近距離地接觸到真正的文化風采、學術風度,李莊的青少年們意識到,要拉動這個世界,不僅僅需要蠻力和汗水,更需要安靜、思考和文化的風骨。李莊和這些文化人的相遇,是這些文化人的幸運,他們可以暫時躲避敵機和槍炮,可以不用像那些戰場上的士兵一樣,隨時處于廝殺的狀態,他們有了安靜和閑暇,可以近距離接觸此前從未有機會靠近的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流淌的長江水、赤裸的纖夫,都很有可能使得他們明白了一件事:文化絕不是象牙塔尖的思想游戲,而是與無數人的生命、生活連接在一起的。他們也因此,可以耐心地在煤油燈的昏黃光線下,以更高遠、寬闊的目光,看待文化、歷史與人民,此前本來沒那么迫切去完成的學術研究,反而在一種自我要求、自我約束的使命感之中,被完成了。而對于李莊人來講,文化所帶來的眼界大開,是一種不可逆的影響和浸潤,這里的年輕人,在與學術大師們的近距離接觸中,不僅僅是感知,更是模仿、學習乃至后來的創造,李莊人對文化的態度,有了一種徹底的更新。在這里,追求學識和文化,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李莊后來才人輩出,至今仍在各個領域產生著廣泛影響,這都是當年那些大師們所埋下的文化種子,在今天的開花結果。

時至今日,后人以一種游客的心態來到李莊,欣賞江水緩緩流淌而沒法感知水下的暗流涌動,迎面江風而不知這些風當年也曾吹拂過那些在自己國土上狼狽逃亡的文化人。后人們在這里看美景、吃美食、喝美酒,并把這一切曬到微信朋友圈,引來點贊和評論,美景美食美酒的畫面傳達出去了,面對著這一切的一張張笑臉也傳達出去了,可那些歷史深處憂傷而沉重的目光,并沒有傳達出去。好像是出于一種警醒,李莊下了雨,一把把雨傘撐開,走在石板路上的人,不能不在看著眼前這些文化遺跡的時候,眼中散出迷離卻憂慮的光芒。那些消失在時光中的先人,已經借著這場雨,來此和他們相會,提醒他們永遠不要忘了,曾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們的人民曾那樣生活過。

我甚至覺得,李莊的煙雨,不僅僅是一場從空中落下的隱喻,而應該像白肉、白酒、白糕一樣,變成李莊的“標配”,手撐雨傘、腳踩石板的人,才能一步步,走進真正的李莊。

猜你喜歡
李莊纖夫戰火
喚起我沉思的一本書
——讀岳南的《那時的先生1940-1946 中國文化的根在李莊》
染成歲月的一砣金黃(外一首)
家鄉的新“戰火”
《李莊·印象》
——李莊古鎮代表性應用圖案作品
史語所李莊時期事跡史料之一
走李莊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暮秋,想起嘉陵江的纖夫
在戰火中誕生的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