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風險發生率的影響

2018-09-12 13:37鄧甜甜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內科護理滿意度

鄧甜甜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風險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經內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內科;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發生率

神經內科科室收治對象主要為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型病變、癲癇、癡呆等高風險性患者,病情復雜、特殊、多變;再者該病治療時間長,患者多為老年人,治療依從性較差,自理能力有限,多種原因導致神經內科患者護理風險較高m因此,臨床應全面評估神經內科各種潛在風險,及時制定護理風險防范措施,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護理意外風險事件,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經內科患者,探討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在神經內科患者中的干預作用,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上述時期收治的110例神經內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27一86歲,平均年齡為(58.29±10.12)歲;病癥類型:腦梗死13例,腦動脈供血不足巧例,腦出血11例,癲癇8例,阿爾茲海默癥8例。觀察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26一87歲,平均年齡為(58.82±10.91)歲;病癥類型:腦梗死14例,腦動脈供血不足12例,腦出血10例,癲癇9例,阿爾茲海默癥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類型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完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是保證治療環境的基礎,可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在實際護理操作過程中,臨床應嚴格落實消毒管理制度,保證全程操作無菌:護理前后用消毒洗手液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儀器及管道前后,須嚴格消毒處理;對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應采用空氣凈化消毒器定期消毒[2]??茖W合理監測護理風險,建立護理風險監測系統,將護理人員操作規范化,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②提升護士風險意識。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護士對護患權利、義務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醫院可定期舉辦以“護患糾紛及事故評定”為主題的課程、講座,提高護士對護患糾紛的認識及應對能力[3]。③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全面評估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針對性開展護理培訓,嚴格落實護理防范對策,盡可能減少因職業疏忽而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護理記錄是醫患、護患糾紛發生時有力的法律證據,應嚴格規范護理書寫,記錄內容應科學、嚴禁、有序、清晰。為加強護理人員書寫護理記錄的能力,可組織相關護理記錄書寫培訓課程,或者請在該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護士做經驗交流,同時應教育護士增強職業責任感,對所記錄內容嚴格負責,保持記錄內容與實際情況的一致性,提高護理記錄在法律上的可信度[4]。④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醫療意識?;颊咧委熞缽男允怯绊懽o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配合醫師治療的重要性,科普患者疾病的正確知識,使得患者改變錯誤的思想認知,從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向患者詳盡告知注意事項及治療的真實情況,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同意權,爭取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風險事件包括導管牽拉、跌倒、壓疝、套管針脫落、護理文書記錄有誤等。

(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護理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n×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神經內科患者病情普遍復雜、多變,而且大都存在其他生理功能障礙,常規護理只能滿足患者基本病情需要,對患者護理的安全性保障有限。由于神經內科患者多數為老年患者,其生理、心理狀態更為脆弱、特殊,不僅給護理人員增加了大量工作,而且極大增加了護理風險性,更易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5]。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提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將護理安全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增進護患關系,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性,盡可能避免發生護理風險事件。

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行隨機分組對照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規避危險因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在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措施中,通過全面評估患者住院期間潛在風險,對分析總結的風險制定防范措施,具體實施完善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提升護士風險意識,提高護士業務素質以及加強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護理安全性。

綜上所述,針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吳玉琴.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17):157-158.

[2]侯西嬋.護理風險防范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8):159-161.

[3]尚蕾潔,王洪娟,韓真真.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09):178-180.

[4]王密密,杜志紅.護理風險管理用于神經內科病房護理的效果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7):141-143.

[5]張華.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23-224.

猜你喜歡
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內科護理滿意度
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體會
神經內科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臨床觀察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全程優質護理對食管癌患者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護理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住院患者皮膚損傷的影響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