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樣性心理護理在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2018-09-12 13:37楊雪梅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關鍵詞:心理狀態

楊雪梅

【摘要】目的:探討多樣性心理護理用于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術后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多樣性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前的SDS、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SDS,S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65%,明顯較對照組20.93%低(P<0.05)。結論: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改善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后患者心理狀態,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多樣性心理護理;胃腸息肉切除術;心理狀態

胃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胃腸道息肉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是治療胃腸道息肉的首選方法,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療效佳的優點。研究表明[1],受其它外部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多伴有焦慮、抑郁不良情緒,不利于術后康復。為探討多樣性心理護理在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對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2.52±3.71)歲;疾病類型:胃息肉22例,腸道息肉21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3.43±3.76)歲;疾病類型:胃息肉23例,腸道息肉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胃腸息肉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接受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者;合并其他胃部、腸道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護理:①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記錄大便次數及色澤、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痛癥狀,記錄腹部體征;②保持大便通暢,對于便秘患者可予以緩瀉劑,切忌用力排便引起出血;③加強飲食護理,術后禁食48~72h,無出血后遵醫囑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④向患者說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加強術后隨訪,每6個月復查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多樣性心理護理:(1)搭建護理管理機制:由2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和科室護士長組成培訓考核小組,負責護士的培訓、考核、制作自我情緒記錄單。(2)多樣性心理護理實施內容:①半結構式訪談:選擇安靜的環境對患者進行訪談,了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過程、與疾病關聯的事件、既往如何應對負面情緒等,記錄訪談過程,訪談結束后護士通過整理訪談記錄,歸納、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②自我心理探索:護士向患者發放自我情緒記錄單,并要求患者一旦出現負面情緒,就在記錄單上記錄自身情緒情況;手術前10d,護士回收自我情緒記錄單,并進行分析總結,并在情緒記錄單上簡單說明應對患者不良情緒的方式。③心理干預:1)根據半結構訪談及自我情緒記錄單的結果,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以正確的情緒應對自身疾病,并給予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引導患者建立健康、積極的情緒。2)讓患者自行選擇1-2種自我情緒調節方式:a放松訓練:護士向患者演示放松訓練的內容,并讓患者獨立完成,糾正患者的錯誤行為,為患者播放放松訓練的視頻,囑患者堅持訓練。b信心療法:鼓勵患者正面的面對疾病,當患者完成某項治療或康復訓練時,予以肯定,不斷加強患者的信心。c轉移注意力:護士帶領患者在窗前、室外活動,并觀察周圍的事物,轉移患者注意力;另外可通過散步、打太極、觀看影片等方式轉移注意力。d音樂療法:為焦慮、易怒、失眠患者播放平緩、安靜的輕音樂;疲倦、乏力者可傾聽輕松、歡快的音樂;護士可根據患者喜好選擇音樂,在傾聽音樂的同時囑患者聯想。④鞏固強化:術后1周與患者交流,幫助患者分析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糾正患者的錯誤行為,肯定正確的情緒應對方法,強化患者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SDS評分:參照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抑郁情緒,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80分,評分53~62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

SAS評分:參照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情緒,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80分,評分50~59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

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t檢驗,(x±s)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SDS、SA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SDS.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上述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術后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腹痛1例,發熱1例,發生率為4.65%,對照組術后9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腹痛2例,發熱4例,出血3例,發生率為20.9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

3 討論

胃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該病屬于良性病變,若不及時治療,有發生惡變的可能。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備受臨床患者及醫生青睞。

有關研究指出[3],胃腸息肉患者通常會經歷否認、緊張、焦慮、抑郁等心理過程,其中以焦慮和抑郁最常見。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還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對患者的預后極為不利。常規術后護理通常是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出院指導,往往忽略了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因此護理效果并不理想[4]。多樣性心理護理是指在健全的護理管理機制下,護士通過多樣性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來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使其建立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最終達到護理目標。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干預后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內鏡下胃腸息肉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原因可能是半結構式訪談能夠讓護士充分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自我心理探索可讓患者及時發現自身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患者對自我情緒的管理意識,同時也讓護士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為心理干預的實施提供一定參考價值;通過放松訓練、信心療法、轉移注意力、音樂療法等方式,讓患者樹立健康積極的心理,提高患者對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患者穩定自身情緒。

發熱和腹痛是胃腸息肉術后常見并發癥,以上并發癥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延長住院時間,還會影響患者康復[5]。常規護理模式注重術后一般護理,忽略了心理干預對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多樣性心理護理采用針對性、多樣性的心理護理方法,增強患者對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從而穩定患者情緒。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少,表明通過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減少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的術后并發癥。原因是通過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配合臨床相關治療及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改善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小慧,汪波,張敏.心理護理干預對內鏡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術前血壓及焦慮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2,16(04):547-548.

[2]劉中會,孫金巖,張淑霞,等.多樣性護理方式對胃癌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2):37-39.

[3]沈玉慧.護理干預對腸鏡下行腸息肉切除患兒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05):556-557.

[4]劉屏,胡晶晶,蔣紅.手外科患者術后多樣性護理方法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07):625-628.

[5]鮑蘇英.多樣性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01):58-60.

猜你喜歡
心理狀態
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危急重癥孕產婦院前急救心理及疼痛的影響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為因素影響的研究
細致化護理在改善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中的作用分析
心理狀態對聲樂演唱的影響
淺談主持人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教師應關注自己的亞心理健康
談談播音創作主體的心理素質
基于《初、高中過渡階段學生心理狀態及學習狀態調查》的分析
淺談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