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法治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淺析

2018-09-17 06:15王影
安徽農學通報 2018年13期
關鍵詞:法律顧問鄉村振興對策

王影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但由于鄉村發展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鄉村法治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該文從臨泉縣實際出發,對法治鄉村的建設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鄉村振興;法治鄉村;法律顧問;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3-0006-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更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的著力點。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建設法治鄉村意義深遠。

1 鄉村振興視域下法治鄉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法治鄉村建設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化建設。建設法治鄉村正是全面貫徹依法治國理念的體現。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法治鄉村建設是三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關乎國計民生,其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成敗。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依法治國在鄉村建設中重要舉措,也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1.2 建設美好鄉村的必要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盵1]法治鄉村建設對于美麗中國建設,助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破解三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是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美好鄉村的必要環節。比如美好鄉村建設中政策制定要在法治框架下進行,要符合法律規定。再比如,推進農村法治改革要于法有據,鄉村社會糾紛的解決,法律手段在我國糾紛解決中是最后一種手段。以上種種,都是法治建設種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美好鄉村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美好鄉村建設的必要環節。

1.3 是提升人民滿意度的有力抓手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指出,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黨員干部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有利于改善鄉村法治貧乏、法治氛圍缺乏的現狀,有利于提升人民群眾對我黨滿意度。法治鄉村建成了,鄉村法治面貌煥然一新,自然就提升了人民群眾對我黨的滿意程度。法治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高低,抓法治鄉村建設工作就是為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而努力。

2 法治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法治建設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鄉村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大量與法治社會相悖的現象,侵害農民權益的事情還時有發生。以臨泉縣為例,由于鄉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法治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鄉村法治建設體系不健全,現有法律針對性不強 我國的法律體系雖然已于2011年底形成,但鄉村的法律仍然存在欠缺,主要表現在:第一,法律制度相對缺乏,有的領域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來,目前大多數法律,主要是以城市發展息息相關有關,推進了城市法治建設。而涉及鄉村建設的相對很少。第二,立法層次相對低。不少仍停留在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層面上,缺乏法律效力;第三,法律法規沒有適時修改,存在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的現狀。

2.2 村民自治制度在實踐中存在缺陷和不足 村民自治組織是農村法治的重要載體,在農村法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為農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依法治村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農村政治民主程序從制度上得到了根本性改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從臨泉縣的實踐來看,這種制度在實踐中尚有較大的缺陷。

2.3 法治宣傳力度不夠,少數鄉村干部和一些農民法律意識不強 國家的普法活動和文化扶貧活動的開展、鄉村電視廣播的普及為法治宣傳創造了條件,再加上農民文化素質、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少數鄉村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依然很淡薄。鄉村干部法律意識不強主要體現在依法行政概念不強[2]。部分干部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特權思想根深蒂固,錯誤地以為國家賦予的權力就是自身享有的特權可以隨意行使而不受制約。另外,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有的干部習慣于以“行政命令”代替“法治”,執法犯法、徇私枉法。農民法律意識不強體現在各個方面。一是對法律認識不足,很多農民認為法律只規定殺人放火的刑事犯罪,而對于農民生產、生活、政治權利等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二是參與政治的意識不強。沒有正當行使自身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忽視自身政治權利的表現。

2.4 農村執法不規范 在農村,少數農村基層干部習慣于單純依靠行政命令而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農村,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以權代法、以言壓法、執法不嚴、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時有發生,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農村的發展和穩定。

3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的途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結合臨泉縣的實際情況,就法治鄉村建設的現狀和特點,研究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機制、新模式,為法治鄉村的建設提供一些思路和好的做法,助力平安臨泉的構建。

3.1 建立新機制,配備法治村長 在以往的鄉村治理中,有關法治鄉村建設的機制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流于形式,很難發揮應有的效能。法治機制的缺失,嚴重制約了法治鄉村的建設,對平安臨泉的實現是極為不利的,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也是極為不利的。建立新的機制,給每一個村配備法治村長,可以將法治鄉村建設的舉措責任到人,由法治村長統一負責。將法治村長的配備在全縣各鄉村大力推行,就是建立起了法治鄉村建設的新機制。機制推行過程中,法治村長要做到:將機制落于實處,“不能光掛名不出征”。要進村開展工作,駐村落實機制,公檢法司四家單位共同參與,以公安為主,每村一個法治村長,395個村全覆蓋。

3.2 完善涉農法規體系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早已與2011年形成,但是由于鄉村生活相對單一,人口流動性不大,關系相對簡單,立法者往往會忽視關于調整農村及農民關系的法律法規,進而使得我國涉農法律體系還不完善,這對我們推進法治鄉村的建設是極為不利。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建設法治鄉村,需要立法部門一方面加快制定涉農的法律法規,實現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不斷修正一些不適應鄉村發展的法律法規,比如有關農業生產經營、土地承包、產權流轉、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法律。

3.3 完善法律服務體系,聘請法律顧問 一是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保證每一個鄉鎮甚至每一個村都有法律顧問,村人口較多的可以適當增加;二是建立法律服務日,法律顧問每個月固定一日提供法律服務,擺臺設案,聽取群眾的法治訴求。關于這一點,臨泉縣已做出了具體的部署。臨泉縣的法官、律師、法治村長,每月固定18號到村里提供法律服務,內容豐富多樣,根據群眾訴求有針對性的提供法律服務。

3.4 營造新氛圍,構建法治文化 一是采取不同形式加強法治宣傳,比如在鄉村一級開展基礎法律知識的有獎競賽,再比如編制鄉規民約的歌謠、順口溜,都是加強法治宣傳的有力舉措。二是在村部或者人口集中度高的地方開展結合鄉村特色的法律文化演出,形式多樣,而且通俗易懂。三是樹立法治先進形象,對于尊法、守法,懂得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村民予以表彰,用榜樣的力量使法治文化內化于村民內心。四是側重宣傳關乎鄉村實際、鄉民生活的法律,尤其是土地法、道路安全法、婚姻法、合同法,這些法律與鄉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也是鄉村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劃重點、有側重的多宣傳。

3.5 創新新形式,不斷送法下鄉 一是創新傳播途徑,增強鄉民對法律知識了解的興趣。充分運用互聯網、遠程教育等現代化手段,播放法律短劇、法律生活劇、微電影等。二是擴大送法人員的范圍。送法下鄉不能僅僅局限于普法宣傳員,要將普法與政策宣傳聯系起來,充分發揮黨校教師、講師組成員的作用。還可以充分利用在校學生的力量,學生一方面是普法的對象,另一方面還可以作為普法的工作人員,鼓勵他們將法律帶回家,帶給其他家庭成員,帶到基層,進而實現送法下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長斌.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在吉林調研時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5-08-13.

[2]劉桂枝.當代中國農村法治缺失及對策研究[Z].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法律顧問鄉村振興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關于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幾點思考
實行法律顧問制度 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
正視企業法律顧問的應有價值
中建項目法律顧問制度創新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