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空間設置互動性公共藝術的研究*

2018-09-27 08:17王紅月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8年9期
關鍵詞:站廳自動扶梯互動性

王紅月

(1.Sumy National Agrarian University,40021,Sumy;2.河南科技學院,453000,新鄉//博士研究生)

由于我國地鐵建設的迅速發展以及提升地鐵空間藝術文化的需求,地鐵公共藝術設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回望三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國地鐵公共藝術大多以傳統創造表現形式和設計手法為主[1]。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公眾審美與藝術認知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公眾現已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藝術,而是希望能與藝術作品性互動,并在互動參與中體驗公共藝術帶來的愉悅感受。因此,地鐵公共藝術創作也應積極尋求新的突破和創新。

1 互動性公共藝術優勢

互動性公共藝術是在傳統公共藝術發展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作為創作載體和手段,實現具有一定互動功能的公共藝術[2]。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公眾審美心理和美學感知的變化,傳統造型語言在表現形式上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審美與精神文化的需求?;有怨菜囆g的介入,使地鐵公共藝術在臨場感、互動性、公共性上得到極大擴展[3]。從表現媒介上來看,傳統公共藝術創作媒介相對單一,而互動性公共藝術是創作媒介的跨界整合,更具有時效性和公眾接受度。從感官效果來看,互動性公共藝術通過交互媒體對公眾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全方位感官產生直接體驗,使觀者參與并沉浸在作品之中,體會“創作”作品的快感。這種綜合感官的體驗方式能使藝術表達效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

互動性公共藝術具有巨大媒介功能,與傳統公共藝術“參觀、欣賞”式簡單信息傳遞構成模式有很大差異[5]?;有怨菜囆g作品,是大眾與作品之間的對話,此過程是雙向信息傳達。在互動性地鐵公共藝術中,作品內容創作權完全掌握在大眾手里,已不再由藝術家完全掌控。通過這種方式,大眾會更容易有感而發去體會公共藝術的社會共識,大眾參與性的提高也能更好地凸顯公共藝術服務公共的本質。因此,相比傳統媒介的地鐵公共藝術,互動性地鐵公共藝術更有利于大眾文化傳播、公共文化發展以及城市文化魅力提升。

2 地鐵空間互動性公共藝術的設置

地鐵空間互動性公共藝術的設置有別于一般性的公共空間[3]??梢哉f,地鐵自身的空間結構是決定互動性公共藝術設置與否、如何設置的首要因素。

地鐵空間大致可劃分為地鐵出入口空間、站廳空間、過渡通道空間及站臺空間。每個空間所處位置、功能定位及乘客行為習慣等因素存在差異,適用于不同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和載體。而且,很多特定空間公共藝術的設置也有其獨有的要求和特征[4]。若空間中互動性公共藝術設置不當,則容易產生諸多功能性障礙,反而會對乘客造成隱形干擾。因此,將互動性公共藝術介入地鐵空間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地鐵空間的具體差異,恰如其分地將藝術作品置入其中,使地鐵空間與公共藝術完美融合。

2.1 地鐵出入口空間

2.1.1 出入口空間的結構與功能

地鐵出入口是乘客從地上空間進入站廳空間的主要渠道,主要由門廳、水平通道、樓梯(自動扶梯)等組成[6]。其主要功能是人流的緊急疏散通道,提供交通導向,提供環境標志。

2.1.2 出入口乘客行為習慣及公共藝術設置方式

乘客在地鐵出入口空間中的行為主要有快速通過和相對靜止。前者主要以上下班人群為主,在空間中快速移動,且視覺焦點分散,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交通導向系統。后者主要是在出入口徘徊和等待的乘客,對空間周圍環境關注度較高。

互動性公共藝術的設置既要滿足乘客互動體驗的需求,還應為相約見面的乘客提供易于辨認的參照物。由于地鐵出入口空間功能復雜,受其所處空間位置的影響,互動性公共藝術的置入雖有諸多難點,但結合出入口空間特點進行合理設置,仍能與乘客取得良好的互動效果。值得強調的是,出入口空間公共藝術的互動形式,尤其是主動互動,必須以盡量不影響軌道交通運營為前提,確保乘客能在人流密度高的緊急情況下安全通行。臺北市新店線公館站的公共藝術作品《窺》,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互動性公共藝術成功置入地鐵出入口空間案例。其融合影像裝置窺視著來往的旅客,也窺視著自己,使觀察者同時扮演著被觀察者的角色,經由混淆的視覺控制關系,使車站內外的景象呈現于銀屏之上,演繹著現代人角色的轉換,使乘客在互動參與中感受公共藝術帶來的趣味體驗。

2.2 地鐵站廳空間

2.2.1 站廳空間的結構與功能

站廳是用于把乘客從地面出人口引向車站站臺的過渡性大廳,也是人流聚集和分散的重要場所,其空間公共區域面積較大、空間高度也較高[6]。站廳的主要功能是集散乘客、引導乘客分流和售檢票服務。

2.2.2 站廳乘客行為習慣及公共藝術設置方式

站廳是乘客進入、離開與穿越的重疊空間。在該空間中,乘客的行為方式比較多樣化,其視覺焦點主要以平視和斜上視為主[7]。站廳空間無強制性通過要求,乘客行動自主性較強,可根據需要在空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駐足參與公共藝術并進行近距離的互動與體驗。

根據空間特點和乘客行為習慣,站廳空間是設置互動性公共藝術的最佳區域,而且可置入的互動性公共藝術表現形式及載體也相當多元化。借助攝像頭捕捉和影像輸出,可與乘客進行互動;乘客每次不同的操作,屏幕、燈光將會隨之呈現出相應的變化。借助感應裝置,觀眾的移動速度、人員密度等因素會影響作品的呈現形態等。目前最常見的是在公共藝術上設置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的方式與乘客進行互動交流。這種互動方式,操作簡單、成本低且便于后期維護,是較為理想的方式。圖1、圖2為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的藝術作品《北京·記憶》。該藝術作品互動內容與地域特征相結合,采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的交互方式,并設置微信平臺與乘客進行互動交流。乘客首先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北京·記憶》公眾互動平臺,輸入相應的數字編碼后,物件背后的故事以及視頻便呈現出來。乘客能在乘車過程中瀏覽,還能通過在線留言的方式進行互動與交流。這種互動方式不僅拉近了乘客與公共藝術的距離,而且有效減少了乘客在站廳區域的滯留。

圖1 乘客在作品前掃描二維碼

2.3 地鐵過渡通道空間

2.3.1 過渡通道的空間結構與功能

圖2 藝術作品中的二維碼

過渡通道空間主要是指樓梯、自動扶梯和步行通道等設施空間,以及地鐵空間里能夠聯系的處于不同豎向和橫向空間層面的出人口、中間站廳與地鐵站臺[6]。其主要功能是為乘客出入站廳、站臺候車、換乘等行為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空間體驗。

2.3.2 過渡通道空間乘客行為習慣及公共藝術設置方式

在過渡通道空間中,選擇步行上下樓梯的乘客行動速度相對較快;而乘坐自動扶梯的乘客行動速度則相對緩慢。

當地鐵空間縱深度大時,大多數乘客會選擇乘坐自動扶梯。在扶梯上,乘客的視覺焦點會在正上方、左右方視覺范圍內移動[7]。除了有些乘客偶爾把視覺焦點放在廣告上,許多乘客的視覺焦點都放在正前方,并快速移動離開此空間。由此可見,靜態的影像比較被動,乘客的視覺焦點無法長期停留其上,故不太適合;而植入感應器的動態化互動作品較為合適。感應器可對溫度、濕度、音量、人流量等信息進行采集、加工、轉換,并以藝術形式輸出或表達。自動扶梯的楣頭墻處面積較大、視野開闊,適于植入傳感器。通過傳感器,互動作品能捕捉人的行走動作及數量等,從而在視覺上呈現動態變化,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挪威的奧斯陸地鐵5號線尼達倫(Nydalen)地鐵站,通過實際案例將這一創作思路體現得淋漓盡致。設計師利用自動扶梯縱深度較長的空間結構,借助傳感器和影像輸出功能,設計了1個新媒體燈光互動裝置,給原本單調的自動扶梯空間營造出了夢幻般的視覺感受。當乘客經過自動扶梯空間時,紅外感應裝置感應空間中人流量、溫度的變化燈光,呈現出絢麗的色彩,并伴隨著相應的音樂變化。這一創新性創作實踐讓乘客在乘坐自動扶梯短暫的30 s時間內體驗如同穿越時空隧道般的夢幻感受,也為國內地鐵空間互動性公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若樓梯臺步不多,空間縱深度小,則大部分乘客會選擇步行離開此空間。在上下樓梯時,因行動受限,出于安全考慮,乘客的視覺焦點一般平視或集中在樓梯臺階處,對周圍較近空間如臺階、扶手等關注度較高。在上下樓的樓梯空間中,為滿足通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乘客不能長時間停留或聚集,故不宜設置需主動參與互動的藝術作品。但是,正因為路過空間有強制性通過要求,在其間置入感應式互動作品才恰如其分。這種作品的互動方式既讓乘客廣泛參與其中又不影響地鐵的正常運營。

圖3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市著名的《音樂樓梯》,是典型的感應式互動藝術作品。這件作品借助地板式壓力傳感器裝置,捕捉乘客上下樓梯的腳步,然后經實時交互進而轉換成相應的音階播放出來。乘客在樓梯上行走時,無意中好像觸碰了一架鋼琴在自動演奏。實時互動的體驗讓乘客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從而增強了地鐵空間的趣味性和藝術體驗性。后來類似“音樂樓梯”的互動形式在我國南京地鐵及智利地鐵中也得到了應用。

圖3 斯德哥爾摩地鐵音樂樓梯

除了在過渡通道的自動扶梯和上下樓的樓梯空間中設置互動性公共藝術作品外,地鐵步行換乘通道空間也是較適合設置互動性公共藝術作品的空間區域。但在我國,該空間的利用率不大,現大多放置廣告燈箱和一些少量傳統公共藝術作品(如雕塑、壁畫等),乘客在移動中沒有視覺美感的體驗。許多乘客進入此空間后,往往以快速的步伐離開??紤]到乘客在步行通道空間中的行為習慣及心理需求,互動性公共藝術的介入應以乘客整體空間體驗的系統性創作思路為主,強調關注公眾體驗,優化公眾心理感受。

圖4為由ToMASTER明日大師聯袂總設計師王麒杰先生合作設計的燈光裝置《地下蝴蝶魔法森林》。該藝術作品位于上海軌道交通漢中路站換乘通道內,是能滿足乘客心理體驗和空間藝術感受的優秀公共藝術作品。該作品借助燈光的藝術表現形式組成了2015只色彩斑斕的蝴蝶。當行人在該空間中行走時,蝴蝶在旁側翩翩起舞。這開創了地鐵換乘通道空間新的詩意表達形式。

圖4 上海軌道交通漢中路站的地下蝴蝶魔法森林

2.4 地鐵站臺空間

2.4.1 站臺空間結構與功能

地鐵站臺一般位于站廳的下層,主要功能為乘客提供等候列車及上下車的基本服務,一般分為島式站臺、側式站臺和混合式站臺3種形式[6]。

2.4.2 站臺乘客行為習慣及公共藝術設置方式

在站臺空間中的候車區域,乘客一直走動的情況較少。列車未到站時,乘客多排隊等待在車門兩側或坐在休息座椅上等待列車;列車到站后,下車乘客多快速離開列車及站臺,而在站臺上侯車的乘客也多快速進入列車?;有怨菜囆g作品表現形式具有很強的動態性,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較強的干擾性,較容易吸引乘客的注意力,因此,出于對空間流通性和乘客安全性的考慮,站臺空間中不易設置大型互動參與性的公共藝術作品。

然而軌道區域內部的墻面往往是被忽略的空間。目前,在該空間中設置互動性公共藝術的實踐在國內外尚無發現。經深入研究,該空間多會放置用于廣告宣傳的影像系統。這是設置互動性藝術作品較為理想的物質載體??山Y合其空間快速移動的特點,設置動態式的變幻影像,并與乘客進行適當互動,必定會給乘客的行車過程留下美好的回憶。

3 結語

數字媒體技術和交互技術的發展與運用,使大眾參與體驗地鐵公共藝術的形式發生了巨變?;有怨菜囆g能通過識別語音、形象和行為,使大眾、藝術家與作品之間發生互動,從而實現藝術創作與體驗的雙向互動交流。這一藝術形式打破傳統藝術創作的單一行為,使地鐵空間充滿了活力與生機。但是,這種互動性地鐵公共藝術也具有很強的干擾性和誘惑性,使其在空間應用及功能上存在局限性。所以,互動性公共藝術的設置必須與地鐵空間結構相結合,利用地鐵覆蓋面廣和受眾面大的獨特優勢,最大化地發揮地鐵公共藝術的藝術效用,使地鐵空間與公共藝術完美融合。

猜你喜歡
站廳自動扶梯互動性
地鐵站站廳低溫送風方式對CO2濃度的影響研究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廳環境設計
基于CDIO模式的互動性動畫視頻受眾群體特征挖掘方法
由一起自動扶梯制動器失效而引發的思考
如何安全乘坐自動扶梯
自動扶梯樓層板周邊環境的安全防護
玩轉表演
句法與語篇的互動性對漢語研究的理論意義
你會正確乘坐自動扶梯嗎?
旅客對大跨度站廳振動主觀感知的調研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