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大少年班走過四十年:爭議淡去之后

2018-09-27 19:52張笛揚
南方周末 2018-09-27
關鍵詞:少年班神童南方周末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是中科大“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為了加強對少年們的心理輔導,少年班學院3年前要求所有教職工學習并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為篩選出真正的早慧少年,又在復試中增設現學現考環節。

有老師在課上做過小調查,讓父母職業為教師或工程師的學生舉手,發現超過70%的少年班學生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

南方周末記者 張笛揚

發自安徽合肥

8名大學生中,5個未成年人。被問起有沒有談戀愛,朱元昊瞬間紅了臉,低下頭,全場大笑。朱元昊剛滿19歲,卻已是一名大四學生,年紀最小的大一新生周嘉僅14歲,直接從初二“跳”進了大學校園。

2018年9月5日下午,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四樓最北側的小型會議室內,一場座談會在此進行,出席的有8名少年班學院學生,他們對面坐著媒體記者。會議沒有主題,記者隨意提問,學生依次作答。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采訪,這被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旸稱為是“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在洪荒年代過后的“科學春天”,少年班被寄托以為國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期許,又隨著幾位明星少年的“隕落”,有關“拔苗助長”的質疑聲四起。爭議聲中,少年班選擇了低調,既不主動回應質疑,也不作大規模的招生宣傳,禁止在校學生接受采訪,希望為這一教育試驗創造安靜的外部環境。

爭議聲淡去的同時,社會對“天才少年”的崇拜亦隨高等教育大眾化而有所降溫。曾經一度有多達13所高校開辦少年班,近年來陸續停辦至只剩3家。而中科大少年班學院經歷了兩次擴容,1985年成立教學改革試點班,2010年開辦創新試點班。傳統意義上的少年班反而成了學院內人數最少的群體。

少年班日漸常態化?!翱赡苁侨藗兟J識到了教育的規律?!爆F任少年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蘭榮說。

2018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六十周年,也是少年班辦學四十周年。40年來,少年班一直備受矚目,也一直盡力抹去自己身上的“光環”。

少年班學院官網用這樣一句話概括:這是成果豐碩的40年,也是風風雨雨的40年。

“到出成績的 時候了”

周嘉來自北京,父母都是外交官,他在俄羅斯度過童年,回國后上了國際學校。參加少年班選拔前,周嘉旁聽了半年高三課程,遇到不會的題,他向“理工男”父親求教。

如果按照正常軌跡在北京參加中考,周嘉一定考不上好高中,他此前完全沒接觸過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

“不可能考上好高中”的周嘉,在遞交了少年班的申請材料后直接參加了高考,還考得不錯。根據少年班的招生要求,須先審核考生材料,之后中科大聯系各省招辦,給予入圍“少年”參加高考的資格,再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復試名單。蘭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少年班學生入圍復試雖沒有具體分數線,但一般都比中科大當地錄取分數線降低20分左右。

14歲的周嘉是座談會上兩名身著軍訓服裝的新生之一,另一個是比他大一歲的冀橋。其他學生發言時,冀橋會時不時啃一下手指頭,眼神流露出與其年齡相符的稚嫩。

冀橋來自廣州,父親是一所985大學的教授、長江學者。冀橋自豪地說道,由于記憶力極好,五六歲的時候翻了一遍《人體醫學百科》,便記下了人體206塊骨頭的名稱與位置;初中時,他寫的文學評論就常發表在文學刊物上。

相比之下,比他們早進入少年班的幾位高年級學生卻顯得內斂許多,17歲的大三學生武藝覺得自己“和普通大學生沒有什么區別,如果被看作神童的話受之有愧”。19歲的朱元昊語速飛快,“到少年班時間長了,并不覺得比別人特殊?!?/p>

朱元昊雖是8人中年級最高的,但年齡并非最大。大三的董璐今年已經21歲,他在高三應屆參加高考后,由于成績優異被錄取到了少年班學院的改革試點班。挨著董璐,大二學生朱星宇今年18歲,也只比同級學生小1歲。

兩人是在少年班兩次擴容后得以進入。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少年班(招收16周歲、高二以下優秀學生)外,中科大在1985年成立了教學改革試點班,每年從當年招收的本科學生中,選擇高考成績特別優異者進入。

2010年,少年班又成立了創新試點班,“將少年班英才教育的經驗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加以推廣”,此舉將年齡條件放寬到17歲,考生除了參加高考外,還要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在自主招生考試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高考成績可降至一本線。2008年,少年班升格為學院建制,這三類班級都在少年班學院旗下,接受的教育形式沒有差別。

在這所位于合肥的中國頂尖大學里,這群“少年”是最受人關注的群體。40年前,和現在的周嘉、冀橋年紀相仿的第一批“少年”進入中科大少年班,使這里成為公眾眼中的“神童”聚集地。

故事最早要回溯到1974年5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回國后,建議從全國選拔部分十三四歲、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培訓。1978年3月,中科大少年班正式創辦。

過了40年,“到了出成績的時候了”。陳旸認為,在人才培養上,少年班已經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40年來,少年班學院共畢業4140人。支撐陳旸口中“漂亮答卷”的數據是,近六年來,已有5名少年班校友先后被評為院士。在南方周末記者面前,陳旸拿起手機,細數這些“優秀校友”:“入選‘青千的17個,‘杰青有12個,‘優青有11個?!贝送膺€有張亞勤、莊小威、鐘揚、陳云霽和陳天石兄弟、尹希、曹原等人。

擺脫“神童”之名

陳旸細數的校友中,不少是就讀時被輿論稱為“神童”的人?!吧裢敝Q誕生于少年班剛成立的一兩年間,學生們迅速被媒體和公眾捧為“神童”,成為全國青少年的偶像。與此同時,少年班也花了數十年來盡力抹去這些“光環”。

陳旸并不將他們稱為“神童”,實際上,少年班學院從教職工到學生,都對這個詞稍顯避諱。

“我們不是要招神童,我也一直不覺得他們是神童。他們確實比較聰明,但也很努力?!标悤D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少年班學院管理層的一個共識是,正是社會的“過分”追捧,給那幾位少年學子的成長造成極大壓力。而這幾個“不成功”的學生,又成了少年班日后招致質疑的主要依據。

在這當中,寧鉑始終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陳旸也承認,正是因為有寧鉑,才有了少年班。

1977年,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寫信給當時的副總理方毅,舉薦僅13歲的智力超常少年寧鉑,直接推動了少年班的成立。然而這位曾經大放異彩的天才少年最終沒有成為公眾期待的樣子。

在少年班學院管理層的反思中,輿論是影響個別“明星少年”成長的主要原因。

李震宇分析,由于當時國家需要一些報道來鼓舞人心,喚醒社會對科學和教育的興趣,他們就被樹成了典型,而這種壓力最終壓垮了他們。這位少年班畢業生,如今成了少年班學院的副院長,他這樣解釋幾位師兄所處的時代背景。

中科大信息學院副院長王永也是少年班首屆畢業生,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來報道的主要是一些中央媒體,“他們過來,科大是沒法拒絕的?!碑斈甑纳倌臧喟嘀魅瓮艋莸显谌蘸蠼邮苊襟w采訪時也談到,當時她不希望這幾個孩子受到太多報道,也一再告誡他們一定要把自己當作普通人,但“我們眼看著一切發生卻無能為力”。

那時,王永還是“明星少年”謝彥波的舍友。他回憶,有一段時間寧鉑收到的來信是成麻袋的,謝彥波收到的少很多,但一天也有幾十封。

就像是粉絲給偶像寫的信??粗x彥波一副天真無邪,王永問能不能授權他看幾封,謝彥波同意了。王永一封封拆開,多是學生、家長來問學習方法。一封學生媽媽的來信里寫道,“上次給你寫信后,我們小孩在你的鼓勵下大有進步?!蓖跤栏x彥波開玩笑,“這個家長感覺和你都是老熟人了?!?/p>

陳旸的感受是,“被夸得多了,有些學生就在云端飄啊飄,要是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怎么回事還行,如果意識不到就可能摔下來?!?/p>

正因種種前事,為了讓學生“健康成長”,現在的少年班學院對媒體十分謹慎。陳旸于2009年任少年班學院院長,其自稱,上任后第一項命令便是禁止學生接受媒體采訪。

此外,少年班新生入學后,學院還會給他們上一堂“認清你自己”的課,告訴他們自己并非“神童”,要適當調整心理預期。蘭榮介紹,“我們有前車之鑒,輿論如果把孩子們夸得過高,他就可能認不清真正的自己了”。

不過蘭榮也坦承,還是有部分學生“帶著優越感而來,希望能勇攀高峰,但也有挑戰失敗的”。

10年前的3月,中科大少年班借成立30周年開辦研討會,江勇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艾F在,我就敢承認,我就是天才!”這名1986級少年班學生,鼓勵少年班學生勇敢地承認自己是天才,要勇于承受“天才”帶來的壓力和痛苦。

而今,已沒有哪位少年班學生公開承認自己是“天才”。

培養“少年”的代價

隨著人才奇缺的時代過去,少年班的目標早已不僅僅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今中科大給予少年班的定位是“培養未來10-20年中國乃至世界學術界、產業界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

總有一些少年天生早慧,與其讓他們在中學階段浪費幾年時間,不如給他們一個提前接受高等教育的平臺,這成了少年班的辦學理念。

這么做是否符合教育規律?十余年前,社會對少年班的質疑隨著幾位明星少年的“隕落”達到最高峰,那時,陳旸的手機屏幕上還沒有那些院士的數據來回應質疑聲。

到了少年班紀念辦學40年時,其中一項工作是,將40年來所有關于少年班的報道匯集成冊?!盁o論正面還是負面,都收集進去?!碧m榮稱。

報道集中確有不少質疑文章。而提起當初那些質疑聲,陳旸情緒激動。在他看來,質疑一方面源于過于突出學生中的某些個例;另一方面是質疑者“想當然”,沒有經過實地調研,“所謂拔苗助長都是臆想的,他又不是苗,他根本不知道苗的感受,苗都沒有覺得拔苗助長”。

陳旸和蘭榮均掛在嘴邊的案例是,作為少年班校友的中科大副校長杜江峰和信息學院副院長王永,都將子女送進了少年班。

“如果不好,他們干嗎把自己孩子送來?”陳旸說,“過去一些根本不了解少年班的人瞎叨叨,說一個人如果不在少年班可能成長得更好,他們的觀點實際上是沒法證明的偽命題?!?/p>

談及個例,陳旸說寧鉑曾出家是他自己的人生追求,“李叔同還出家了呢,龍泉寺里還都是清華北大的,但那畢竟是少數”。

在看待少年班的爭議上,王永則比較平和?!霸缁鄄灰姷檬谴笾腔?,它僅表現在學習能力和應試能力上?!痹谕跤揽磥?,少年班招致爭議很正常,因為之前的期望值太高,后期如果達不到,公眾就會失望。

?下轉第4版

?上接第3版

2018年暑期,報告文學作者李燕燕受中科院、中國作協、中國科協三方委派,到中科大以少年班為主題進行報告文學創作,李燕燕因而有機會深入接觸少年班。李燕燕的感受是,面對社會質疑,少年班雖并不認可,但在一些具體行動上已作改進。比方說,為了加強對少年們的心理輔導,少年班學院3年前已要求所有教職工學習并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為篩選出真正的早慧少年,又在復試中增設現學現考環節。

調研中,李燕燕還注意到,少年班學生的家庭普遍付出很多,培養“少年”是有代價的。

注意到這些“少年”出身的還有其他學院的任課老師。大三學生董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曾有教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老師在課上做過小調查,讓父母職業為教師或工程師的學生舉手,發現超過70%的少年班學生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

陳旸和蘭榮掛在嘴邊的案例——王永的兒子王嘉騮雖在少年班學院就讀,但他并未提前參加高考,而是讀的改革試點班。

“現在中學學業比較緊張,如果要提前高考,學制需要專門設計,那樣做會不會留下什么遺憾,我也不知道?!蓖跤辣硎?。

褪下光環

14歲新生周嘉的外交官父親也來了合肥,他租下房子,做好了陪讀的打算。

蘭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少年班的家長中,因學生生活不能自理而陪讀的并不多,有的是因為沉迷網絡等原因導致成績跟不上。就在9月6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前,他剛為一名主動退學的學生辦理了手續。

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李震宇提供的數據是,少年班基本上每年有兩三個學生退學。

實際上,“對個別退學的學生,我們是很人性化的”。蘭榮介紹,中科大規定20個學分不及格就要退學,少年班的做法則是,當學生有10個學分不及格時,學院就會寄警示通知書給學生家長,此外會安排一名老師指導學生如何順利畢業。等到20個學分不及格,還允許學生再讀一學期,再決定是否退學。

就在王永和同齡“少年”們結束大學生活兩年后,超常教育席卷全國,頂尖高校涌起少年班辦學潮。1985年1月,教育部批準了北大、清華等12所高校開辦少年班。而后又紛紛停辦,截至目前,除中科大外,僅東南大學、西安交大還保留有少年班。

王永分析,其他高校少年班紛紛停辦,是由于他們的品牌和地位在考生心中不如中科大?!颁浫〉纳促|量不如意,管理上費事,培養效果還不行?!?/p>

然而隨著時代變化,王永認為中科大少年班如今也面臨這一挑戰:當年的少年班是青少年的崇高殿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其生源質量是否還能保持最佳?

目前,傳統少年班人數維持在每屆50人左右,改革班有一百余人,人數最多的是創新班,超過200人。

在中科大少年班開辟新的生源通道的同時,其他高校針對優秀本科生的精英教育計劃相繼啟動,如北大元培學院、浙大竺可楨學院、上海交大致遠學院、南大匡亞明學院等。

陳旸認為少年班的吸引力并未下降,他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報考少年班的人數仍在不斷增長,10年前是兩千余人,近年有六千余人。不過他也承認,現在狀元宣傳得多,考上清華北大宣傳得多,有些地方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能拿到四五十萬元獎金,“狀元可能比少年班更吸引人吧”。

“這不意味著我們在走下坡路,也可能是人們慢慢認識到了教育的規律?!碧m榮覺得,其他的教育創新剛起步,新鮮事物更博眼球,“我們持續了這么久,不能說大家的關注度降低了就是不好”。

從少年班畢業的李震宇則認為,全國高校最早的自主招生試驗是在少年班,最早的精英教育也是在少年班,如今它顯得平常,正是因為這些創新經驗已經得到推廣。

1995年考進少年班時,李震宇只有15歲。他常常在自習室做作業到晚上11點,沒談戀愛、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閑下來會打打游戲——宿舍6個人湊錢組裝了臺電腦,輪流打紅警。

李震宇畢業后在中科大攻讀博士,日后留校任教,2012年他評為教授,因為有少年班的經歷,領導又讓他當上了少年班學院副院長,今年還入選了“杰青”。李震宇自認為,在“最年輕教授”頻現的背景下,自己評上教授時已不算年輕,“讀上少年班對我自己來說,是少在高中浪費一年”。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未成年學生均為化名)

猜你喜歡
少年班神童南方周末
一份來自南方周末的特別邀請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更多評論,請見南方周末APP
神童特工拯救世界
“躍進”,光環以外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惑”
“躍進”,光環以外的少年班
都是神童
劉晏七歲為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