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競爭的人口學視角

2018-09-28 09:37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18年6期
關鍵詞:人口素質人口素質

一個時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以城市為主體的人才競爭不斷升溫,引起廣泛關注。對此,可從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等不同視角作出解讀。而人才作為特殊群體是總體人口的一個組成部分,立足人口學視野的闡釋更具本源性質。

一、經濟發展階段人口觀

為何當前人才競爭風生水起,甚至演變成城市“人才爭奪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前的人才競爭有著“成嶺”的歷史淵源,也有著現實“成峰”的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起步、人口轉變推進到“后人口轉變”客觀規律要求使然。

發展離不開資源,是包括社會資源在內資源物質變換的結果??v觀人類發展的歷史,不同發展階段依賴的主要資本不同,對人口變動的要求也截然不同。眾所周知,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依據不是生產什么,而是以怎樣生產、使用什么樣的工具進行生產為標志。如此,可粗略地將人類誕生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分為三個大的時代或階段。第一階段為手工工具時代,時間跨度從原始社會至農業社會結束。雖然這一階段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不斷壯大和發展自我,但是始終未能脫離手工工具性質。發展主要取決于自然資本,彰顯自然控制系統主宰角色,人類控制系統處于依附地位。人口價值取向傾向眾民主義,國家大多實行直接或間接的鼓勵生育的政策。將“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發展到極致,日積月累緩慢增長的人口,鑄造了以農業文明為代表的文明發展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第二階段為機器工具時代,大致涵蓋包括20世紀主要時間段在內的兩個半世紀。機器大工業成為社會經濟運行的主體。機器工具與手工工具比較,動力不再以人、畜為主,轉而依賴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之類,以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等為主要特征。機械已不再是簡單的運轉和傳遞工具,材料更發生革命性變革,強度、硬度、彈性、耐腐蝕、耐高溫等性能不斷增強。機器工具大大增強了改造自然的能力,發展過渡到主要依賴產出(生產)資本。人口變動取向則表現為,前期還離不開人口數量增長,后期發生了由以數量增長為主向以素質提升為主的轉變,素質提升的價值日益受到青睞。

第三階段為智力工具時代,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技術革命的興起。手工工具、機器工具均可視為人手、足等功能的延長、外在化和物質化。智力工具則是人大腦和智能的放大、延伸、物質化和外在化。二戰后以微電子技術為前導的新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當前推進到以生命科學為主導的新階段,信息化、智能工具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交往方式。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既甩開對自然資本的依賴,也擺脫了產出資本的束縛,轉變為以人力資本為主導。人力資本是什么?是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健康具有的價值。人才可視為人力資本的人格化,是有才能、才智、才干的人,抑或有一定專長的人。也就是說,作為群體概念的人才,是人力資本的重要承載群體、精英集合體?,F代化發展重在人力資本積聚,作為集中代表的人才群體是時代的先遣部隊,格外引人關注。

立足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數量、素質關系轉換視角,我國當前出現的“人才爭奪戰”,是改革開放40年由勞動力供給近乎無限增長、勞動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近30%的粗放型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種可喜現象。為什么是“可喜現象”?眾所周知,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伊始,在提出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比1980年翻兩番時,我國即明確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其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常被提起,只是“轉變”不夠顯著,收效不夠大。一旦遇到經濟增速下滑,轉、調往往失靈,經濟重新回到“保增長”上來。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叭瞬艩帄Z戰”的出現,說明社會對經濟發展階段判斷廣泛認同,并用實際行動來落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目標的要求。如此,企盼數十年的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新畫卷,開始展現在我們面前。

二、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是基礎

之所以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長期難以改變,轉變方式、優化結構、轉換動力改革如此艱難,這其中有經濟結構失衡、追求GDP增長速度偏好根深蒂固、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等多種緣由,但其中來自人口方面的原因常被忽視,很少有論著做過這方面的認真研究和論證。事實上,人口因素是不容低估的客觀存在。

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30年,在效率與公平抉擇中,側重打破平均主義、提高效率,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重點放在“做大蛋糕”上面。這一步走得卓有成效,我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作為勞動力源泉的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和絕對數量的持續增長應聲而至,而且功不可沒,約有近30%新增GDP是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創造的。老少被撫養人口之和占比相應走低,社會負擔相對較輕,與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和數量上升一起形成合力,構成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黃金時代”,釋放出不斷增長的人口盈利、人口紅利。改革開放第一個30年后,人口“黃金時代”提供的人口盈利、人口紅利逐步衰減,2030年以后可能步入人口虧損、人口負債期,給經濟增長(增長≠發展)帶來的負能量、負影響,同樣不可低估。改革開放后的兩個30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人口變動的情況和預測參見圖1、圖2。(資料來源:參見田雪原等著《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450—452頁)

圖1 1980—201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變動

圖2 2010—2050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變動預測

如果說改革開放后第一個30年重點是把“蛋糕做大”,那么第二個30年重點則是要把“蛋糕做好”,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第二個30年人口素質提升的態勢表明,人口自身即提供了把“蛋糕做好”的必需條件。這是有別于第一個30年“黃金時代”新出現的“后黃金時代”。第一個30年,人口“黃金時代”表現在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勞動力幾近無限供給上,推動的是粗放型經濟增長。第二個30年,人口“后黃金時代”表現為人口素質的全面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一個30年,勞動年齡人口年平均增加1300多萬,滿足了粗放型增長對勞動力的無限需求;同時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倒逼就業優先政策出臺并經久不衰,反過來又助長了粗放型經濟的持續擴張。而且,每年超過千萬就業大軍受人口素質和專業技能較低的制約和影響。以全國6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例,1982年為4.2年/人,2000年升至6.8年/人,2010年升至8.3年/人。平心而論,這樣的提升速度不可謂不快,提升的幅度不可謂不大,然而總體人口受教育程度還未達到初中畢業水平,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躋身高科技國家行列?就人口和勞動力素質而論,當時還不具備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到了第二個30年則不然,目前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超過9.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8.3%;人口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按常住人口口徑計算的城市化率達到58.52%,總體人口智能科教素質、體能健康素質已躍上中高端新臺階。

(《中國統計年鑒2016》及《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人口新臺階,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人口素質新的基礎。以這樣的認識觀察當前的人才競爭,不但“人才爭奪戰”的出現有其必然性,而且也可從中找出治本之策。

三、深化科教體制改革是治本之道

破解人才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推進對提升人口素質具有根本意義的科教體制改革。改革的重點是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注重智能型人才培養

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在于人口素質的有效提升。因此,深化科教體制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人才質量提高了,人才供給側寬松了,就不需要你爭我奪了。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重點應放在打破“一考定終身”“應試”式教育體制上。一個時期以來,“高考工廠”“高考軍營”不脛而走,考試被視為進入名校、研究生、出國留學的唯一手段。這種以犧牲智能教育為代價,以換取文憑和高考及第為目的的應試教育體制必須改革。一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將諸多關于教育方針的闡釋加以梳理、提煉和歸納,凝聚到立德樹人宗旨上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觀,培養現代文明、德才兼備的勞動者和接班人。二要改革考試招生制度?;謴透呖际菗軄y反正的重大舉措,大方向是正確的,必須肯定。但要避免應試式教育弊病,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荚嚳颇恳黾又悄苄皖}目,考試招生渠道要拓寬,適當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三要改革教學體制。一般性知識教學是必需的,但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適當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學生自主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技體制存在與教育相近的情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應放在提升科技人員自主創新能力上。一個時期以來,以課題組團隊為主的科研體制,迅速發展起來有其必然性,然而古今中外重大發明創造者,大多源自個人或個人主導的研究和試驗。要在總結課題組團隊形式基礎上,探索更能激發專家學者發明創造積極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堅信“寬容出大家”經典論斷,給專心致志的科學家以寬松的研發環境。要厘清和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打破行政主導、部門分割的舊體制,建立資源配置主要由市場決定的新體制。

第二,注重人才培養的全面性

科教體制改革是重點,但是重點不能替代全面。人口素質包含的體能健康素質、智能科教素質、素養文明素質三個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全面提升人才素質,人才發生作用的基礎、保障能力得到增強,從延長勞動時間、提升勞動效率層面擴展人才供給,同樣不失為解決人才供需矛盾的一劑良方。

其一,深化同體能健康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是全面提升人口素質的基礎。重點是醫藥、衛生、體育等部門的改革。醫改進行30多年后,醫療體制改革仍未到位,全面深化醫改重點必須集中到體制改革上來。要在總結我國經驗和吸收國際社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醫藥標準。體制上,要大力發展集體、個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醫藥衛生機構,滿足并方便不同層次群體對醫藥、衛生、服務等的需求。在人、財、物醫藥資源配置上,要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解決醫藥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深化體育體制改革重點要放在打破競技體育獨大、以拿冠軍為核心的體制機制上,重申“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體育運動方針,還提升人口體能健康素質本義于人民。

其二,深化同素養文明素質相關的體制改革。目前對于意識形態意義上的人口素質的概括,仍存有異議。筆者認為可采用素養文明素質概念。人口素養文明素質可定義為一定地域內總體人口平素的文明修養,包括信仰、誠信、人際、代際關系等道德修養;遵紀、守法等法治意識和行為的修養;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人與自然和諧的修養等。這樣的素養文明素質均有相應的衡量指標。如包括環境保護在內的遵紀、守法素養文明素質,可有成年人、青少年犯罪率等指標;尊老愛幼、救死扶傷、克己奉公等道德素養文明素質,可通過專項調查獲得相應的數據,在設定的指標上反映出來。素養文明素質概念涵義寬廣,深化相關體制改革涉及領域廣泛。改革的要義是,一方面要進行正面的宣傳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修養的宣傳教育,以生動的案例樹起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的樣板,發揮榜樣的引領效應;另一方面要納入法治建設軌道,凡是能夠納入法律規范的公共事物,都要制定出盡可能詳盡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改革要采取宣傳與法治雙管齊下辦法,一方面運用法律手段圍、追、堵、截各種違法行為,鏟除人口素質中滋生違法行為的土壤;另一方面以宣傳獎勵正面典型為引領,培育人口素質中先進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要素生長,達到總體素養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的目的。

猜你喜歡
人口素質人口素質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民國時期山西人口素質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青島市就業人口素質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研究
倡導全民閱讀工作研究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好“變”的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