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博物館春天的爭鳴

2018-09-29 09:00董萍
收藏·拍賣 2018年2期
關鍵詞:民辦藏品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在2017年5月16日答復全國政協提案中提到,目前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現狀:截至2016年底,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已經超過1200家,呈現較快增速。近年來,民辦博物館的比例不斷上升,已經在全部博物館中占比超過10%。與此同時,西方民辦博物館占比高達60%。中國民辦博物館發展空間巨大,但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在2017年珠江流域收藏家論壇上,百位收藏家和博物館掌門人就“民辦博物館的持續發展”各抒己見,《收藏·拍賣》對這個火爆的話題進行了跟蹤采訪。

余乃剛:民辦博物館讓收藏更有意義

《收藏·拍賣》:民辦博物館成立的動力是什么?

余乃剛:隨著對藏品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積累,收藏者有條件和機會就可以創辦一個民辦博物館。設立私立博物館讓文物有了歸屬和展示窗口,也讓藏品有一個跟不同領域的人分享的機會。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我更認為民辦博物館對傳承傳統文化、恢復文化自信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一直以來民間收藏在真假方面存在較多的爭議。收藏者如果按照國家的步驟申請一家民辦博物館,通過專業機構鑒定把關,對收藏生涯也是一次總結。也可以讓私人藏品去偽存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通過國家各方面的政策扶持、資金的幫助,民辦博物館也可以變得更加規范。

《收藏·拍賣》:據說您了解,申請民辦博物館認證的程序和條件是什么?

佘乃剛:任何一個私人場所,變為公眾場所都需要達到一定要求。設立一個民辦博物館,申請的難度不大,最主要的就是藏品的質量。真品是博物館的首要和必要條件。國家并不會對一個充滿贗品的博物館進行認證。除此以外,申辦民辦博物館還有這幾個必要條件:首先展品必須有特點,且至少有500件。其次是場地500平方米以上,消防過關,交通便利。如果是專題性的博物館,要求有專題的陳列,要按照博物館的要求劃分功能區,突出“?!?,就“?!比〔?。例如博物館以某個品種作為主題,則要求在這個品種上比較全面、有針對性地陳列。除此以外,要考慮陳列方式、展覽設備、人員配備等。除了傳統的陳列方式,還可以考慮融入交互性的展示方式,增加年輕人的興趣。一個好的博物館,不應該只是面對專業人士,而是面對大眾的,這樣就需要考慮到趣味性的問題。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旦被納入登記成為私立博物館的藏品,經過國家登記備案,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了。

《收藏·拍賣》:運營一家民辦博物館的難度主要是什么?

余乃剛:運營一個博物館的運營成本是多方面的,固定成本包括:場地費用、電費、人工、租金、接待費用等,這些都是固定支出。一個500平方米的場地,運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場地是租用的,壓力就更大。所以民辦博物館最大的是經營難題,長時間經營就需要不斷投入。其次,博物館還需要不斷投入資金更新藏品,只有不斷地更新藏品,做不同專題的展覽,才能保持觀眾的新鮮感。雖然經營博物館的人一般都有其他企業的收入作為支撐,但長遠來算,也是難以維持的。因此,國家會根據博物館的情況給予相應補貼。

《收藏·拍賣》:國家會給民辦博物館哪些支持?

余乃剛:如果成功申請民辦博物館,國家在旅游方面會有所支持,例如納入旅游局推廣的旅游線路。文化局也有一些支持,如鼓勵出書、推廣講座、推廣文創產品等,且支持力度比較大。

《收藏·拍賣》:國家鼓勵建立民辦博物館的意義在哪里?

余乃剛:民辦博物館是一個展示我們國家、民族的輝煌歷史的窗口,文物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財富。設立民辦博物館,不僅僅可以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了解其背后的傳統文化,還可以讓文物的社會屬性得以發揮,讓更多的人通過私人博物館這個平臺了解、認識各個藏品背后的歷史價值。文物是難能可貴、不可再生的,看書、看電視都不如與文物零距離接觸效果好。讓私人收藏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傳播文化知識的內涵,是非常有意義的。

隨著民辦博物館數量增加,國家應該對私立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一視同仁,希望國家能夠擴大扶持的力度,比如說政府補貼,政策的扶持。目前一個城市的公立博物館數量還很少,對于推廣和弘揚傳統文化還遠遠不夠。建立私人博物館能夠彌補公立博物館數量的不足。而且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非常專業的民辦博物館,其藏品質量比公立博物館還要高。民辦博物館可以讓民間藏家看到什么是正確的收藏,對收藏市場和社會的收藏結構也有很大的示范效應。

《收藏·拍賣》:對于運營好一家民辦博物館,您有何建議?

余乃剛:民辦博物館假如申請成功,可以跟文聯、社科機構、大學院校等多一些溝通交流,提升博物館的公信力。例如可以和大學合作一個研究機構,變成合作共贏。博物館也可以通過開發文創,作為資金來源的補充。

謝偉垣:找到民辦博物館內生增長動力

《收藏·拍賣》:明珠博物館是廣東省內唯——間古陶瓷標本博物館,也是運營得比較成功的一家博物館。能談談博物館的建立過程么?

謝偉垣:我于2002年建立了明珠博覽館,那時廣東省還沒有正式的私立博物館注冊部門,當時只能以公司的名字注冊。時至今日,明珠博覽館發展到現在,已經15年了。10多年來,明珠博覽館的建立,為我們的企業明珠集團公司的發展壯大起到了搖旗納喊的作用。

2016年,我又建立了明珠古陶瓷標本博物館,簡稱明珠博物館,是經廣東省文物局審核備案、在番禺區民政局登記注冊,是廣東省內唯一一間古陶瓷標本博物館,擁有40余萬件古瓷片標本,且全部經廣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派出鑒定專家鑒定為漢代至民國時期瓷片標本,以原生態露天展示、親自上手體驗、現場交流互動、培訓、鑒定為特色。眾所周知,鑒定一件藏品,燈光與自然光下所看到的藏品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一改傳統的玻璃柜陳展形式,將瓷片標本鑲嵌在墻壁上露天展覽,使參觀者可親手觸摸、全方位體驗瓷片所展示的所有信息。

《收藏·拍賣》:民辦博物館普遍面臨著運營的壓力。在私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方面,您有何經驗?

謝偉垣:我館吸引中山大學前來合作,共同建立中山大學人類學與社會學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實踐教學基地,依據這個平臺我們共同開展講座、展覽、鑒定等古陶瓷的公眾教育活動。

其次,我館與光學顯微鏡廠合作,共同研發了款全自動對焦、且在價格上大家又都能接受的光學數碼顯微鑒定儀。與傳統顯微鏡不同的是,將件器物放在鏡頭下,能夠自動對焦,簡便、快捷、直觀地從微觀層面揭示出古陶瓷的本質特征,能夠360度方向將觀察器物在20-150倍下呈現出的微觀現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并與我們建立的“中國古陶瓷數據庫”進行對比,再與“眼鑒”相結合,達到客觀、真實、有效的鑒定效果,從而達到博物館瓷片標本教育的功能。

我們依據我館40萬件古瓷片標本正在建立“中國古陶瓷數據庫”,用科學發展觀引領古陶瓷的研究與鑒定,采用“目鑒”與“科學”相結合的方法,用全自動對焦光學數碼顯微鑒定儀對古陶瓷進行探索和研究。

2017年11月,我們成功舉辦“泥與火的藝術——中國古陶瓷標本研討會”,接待全國11個省市古陶瓷標本博物館館長、知名研究學者、古陶瓷標本界影響力較大的專業人士30多人。學術交流會上,進行討論的標本數十個國內知名窯口的古瓷標本片達幾百件。這次活動進一步為我館對“中國古陶瓷標本數據庫”的建立增加了廣泛的資源。此外,我館還與珠寶首飾廠合作,依據我館豐富的宋、元、明龍泉青瓷、梅子青瓷片及明代、清代青花瓷片共同創作了“古瓷麗人雪拉同”文創產品及多款優雅、精美的文創首飾品。

周勇:公助民辦,推動民辦博物館發展

《收藏·拍賣》:目前民間博物館至今沒有明確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門的說法有“私立”“私人”“民營”“非國有”等。理順身份對于加速民間博物館社會化進程有何意義?

周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辦博物館定性為“文化事業單位”,而民辦博物館被定性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這身份定位,給民辦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諸多尷尬和困難:由于是非企業單位,不允許有經營一項,在年審財務報表上既不能夠出現盈利,也不能夠出現虧損,但在繳納城市各種能源使用費時,卻按照經營性企業標準執行;由于是“民辦”身份,民辦博物館在規劃建設、土地征用、財務補貼方面很難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支持,無法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這樣形成了一個怪圈:民辦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承擔的社會功能一樣,都是文保事業,但國家一般不給民辦博物館財政撥款,民辦博物館自身要生存卻沒有經營權??梢?,身份定位不明確,嚴重阻礙了民辦博物館的生存發展。

因此,可將中國非國有博物館身份從原來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理順為“民辦非盈利公益組織”,與發達國家的辦館理念接軌。然后,從宏觀上的條例、規章、管理方法等在實施細則上都要予以立法。這樣從政府層面上來講,既有法可依,又有可操作性實施細則,如此一來,民間博物館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收藏·拍賣》:政府如何支持和推動民辦博物館,您有何建議?

周勇:推動民辦博物館的發展,做法應該是仿效經濟開發區和科技工業園區的一些做法,而且文博資源是比招商引資更重要的資源,這是由文博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決定的,文博資源落戶到哪里,就會提升哪里的區域文明。公助民辦,由政府出資、拔地、建館并負責宏觀管理。各類收藏家免費試用展館,陳列展品,并負責展館內部管理。這樣,政府能夠有效控制博物館整體布局,也便于對博物館的展示、開放實行有效監管,既解決了民辦博物館館址館舍問題,又解決了博物館的運營維持難的問題。更多藏家的加入,還可以使博物館不斷更新展示內容,提高展館的使用效率,并提高社會收藏的社會效益,一舉多得。

張一兵:民營博物館要突破外部制約因素

《收藏·拍賣》:民辦博物館是個新事物,尚處在探索階段,您認為政府扶持政策對于民辦博物館的意義是什么?

張一兵:自2006年文化部《博物館管理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省市都不同程度地對民辦博物館出臺了優惠政策。一些地方明確提出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民辦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在規劃建設、土地征用、規費減免、從業人員職稱等方面與國辦博物館一視同仁;一些地方給予民辦博物館經費上的補貼,門票收入的稅收減免;不少地方將民辦博物館建成旅游景點、公交聯線等。這些政策的出臺,對民辦博物館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據統計,浙江省政府每年給予民辦博物館扶持撥款數百萬;南京市政府出臺民辦博物館晉級制,對晉升為國家三級以上的非國有博物館,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并每年給予30萬元補貼;湖南省政府每年撥款數百萬元給民辦博物館作為補貼。從2008年全國國辦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免費開放專項經費20億元,2016年上升至30億元,而允許民辦博物館適當收取門票,作為運營經費補充。

實踐證明,政府的扶持,將使民辦博物館具有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

《收藏·拍賣》:民辦博物館的運營需要哪些外部環境?

張一兵: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一樣,是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社會公共機構。

所以,民辦博物館所處的民間收藏環境很重要。自然文化資源豐富,還是人文資源豐富的地方,民間收藏環境是不一樣的;人口稠密與人口稀少的地方,民間收藏環境也是不同的。我協會有名常務理事,在離長沙市區二十余里辦了一座紅色收藏館,政府批了幾百畝地,也撥了???,甚至還配了專業人員,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博物館在他的興建下已初具規模,但由于遠離城市,交通不便,使老百姓難以共賞,只是接待驅車團隊。而協會另一名常務理事,受邀在岳麓書院舉辦博物館,專門展示湖湘木雕,每天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

可見,在人口相對密集、基礎設施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和風景旅游景點興辦博物館更受觀眾歡迎。

《收藏·拍賣》:社會輿論曾一度在民辦博物館的扶持問題上有過爭論,一部分人甚至認為,民辦博物館是私人的,由國家扶持與補助,這是國家將納稅人的錢給私人。對此您怎么看?

張一兵:事實上,民辦博物館注冊成立后,藏品已由原來的私有財產變為法人財產,同時其藏品也退出了流通領域,又因博物館運營、藏品保護需很大一筆費用,加之民辦博物館和國有博物館的文化服務方面性質是相同的,政府不扶持,民辦博物館的興辦和運營將舉步艱難。

當前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同屬“文化類非企業”“非營利性社會機構”,但是國有博物館與行政部門的隸屬關系明確,而民辦博物館則屬“民辦非企業單位”或“民間社團”,只是接受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沒有明確的國家財政資金扶持渠道,加之社會認可度尚低,也是制約民辦博物館發展的因素。

《收藏·拍賣》:經費來源匱乏是制約民辦博物館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有何成功經驗?

張一兵:我協會一名理事在省展覽館內辦了座綜合性博物館,經費來源一部分是門票收入。每年的各項經費達幾百萬元,盡管每天參觀的人數絡繹不絕,但仍然入不敷出,不足部分只能靠自己經營的公司來補充。不少與他熟習的大收藏家因考慮維護費用問題,不得不打消了興辦博物館的念頭,維持原有家庭展室的局面。

所以說,建館容易運轉難,資金匱乏幾乎成了民辦博物館發展后勁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是民間收藏家能否開辦博物館首要考慮的問題。建立民辦博物館專項扶持資金,拓展政府資金扶持民辦博物館的渠道十分必要。

《收藏·拍賣》:許多收藏家在興辦博物館時,是以自己藏品為基礎而建立的。如何轉型為一個多功能集約型博物館?

張一兵:現代博物館的功能包含了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項,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博物館必須緊隨時代潮流,建立多媒體館藏數據庫,將藏品通過多媒體接入公共系統,更好地展示給公眾。而博物館要持續發展,必須與教育、影視、餐飲、旅游、交通等單位合作,形成多功能集約型模式,共享資源,共同發展。觀眾在共賞文物的同時,能接受講座、影視、餐飲等。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大型博物館正在逐步向這方面發展。

《收藏·拍賣》:您對于民營博物館的運營有哪些建議?

張一兵:首先,多媒體數字博物館是當今博物館的發展方向。世界各國大型博物館也正在逐步增設多媒體數字博物館項目。所以,民辦博物館起步要高,已注冊的大型民博應逐步增設多媒體數字博物館項目,完善博物館功能。

其次,要使民辦博物館一經開辦就維持得下去,并能持續發展,就得走多功能集約化之路,引入喜愛收藏文化的企業家參與共建股份制博物館,并引入影視、餐飲等企業家共建博物館集約群,與教育、旅游、交通合作,共同打造博物館集約群。也就是說,把民辦博物館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范疇,借鑒市場經濟管理制度進行抱團管理,讓博物館的資源與社會共享。

第三,民辦博物館要取得政府的支持。要盡快建立民辦博物館協會,把民辦博物館組織起來,制定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在協會的管理和帶領下,加強各地民辦博物館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且搭建民辦博物館與政府管理部門的對話平臺,傾訴民辦博物館的呼聲,取得政府支持。

李果:民辦博物館要從藏品下功夫

《收藏·拍賣》:一個吸引人的民辦博物館應該如何辦,怎樣持續發展生存,辦館人應該從哪些方面下功夫?

李果:以古玉博物館為例,博物館的藏品展示,不是簡單放在展架上,寫上尺寸重量、標注年代就行了,這樣很多人是看不懂的。一般群眾看造型、看真假,看值多少錢,較專業的藏友看材質、看痕跡、看是否稀少,頂級專家看歷史,看文化內涵,看古人留下了什么信息。所以博物館辦展人要做足功課,一是要保證博物館內展出的展品都是真東西,因為民辦博物館的藏品不比國家博物館,對民博藏品的認證問題,國家目前沒有完全建立起權威的鑒定機構或公眾認可的專家團隊,有人也許會問道:“你的藏品經過專家論證嗎?這些專家有資質證書嗎?”而中國的大學沒有鑒定系,自然任何一個所謂的專家其實都沒有法定的鑒定資質,所以民辦博館人要靠自己嚴格把關藏品的真偽和優劣。二是要在藏品上下足功夫,用邏輯推理、比較分析等方法為藏品找到扎實的鑒定證據,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對藏品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也反映了博物館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是要對藏品進行詳細的歷史文化內涵的研究、挖掘,并做好注釋和說明,便于參觀者認識和學習,可以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了解這些藏品的文化屬性、歷史內涵以及藝術價值等。四是博物館要體現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作用的效果。以上四條都做到了,該民辦博物館的成功率已達80%,另外,館藏品珍稀程度、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厚度、工藝藝術造型的精美度等,也是決定博物館品質檔次的重要指標。

《收藏·拍賣》:與西方博物館300多年歷史相比,中國的博物館才有105年歷史,國內民辦博物館如何向西方博物館學習?

李果:我們的博物館成立時間短,還沒有完善的公眾基礎,因此不能提出超越歷史時期的特別要求,但是我們必須有符合世界潮流的期待。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很多中小學的文化藝術教育課程甚至就在博物館開展,博物館的專業人士義務為學生、公民講解文化和歷史,義務進行藏品鑒定并解答問題,他們學風民主、鼓勵創新,沒有大師、也不崇拜什么權威,若要確定一件古代藝術品的年代和價值,就開研討會并找到客觀而又符合邏輯的證據,對一件古代文化藝術藏品,能夠拋棄主觀和經驗的桎梏,不懂的東西不妄下結論,并會推薦給其他專家共同研究,文化學習、研究和傳承的氛圍非常濃厚。而國內民辦博物館這些方面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收藏·拍賣》:我們知道貴州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但是歷史文化資源似乎并不豐厚。貴州的民辦博物館是如何發展的?

李果:貴州有很多景區,但是很多景區一個博物館都沒有,有的只是有一些比較普通的小型的民族民俗文化商品館,見不到規模較大較高端的弘揚華夏歷史和古老文明的博物館。貴州博物館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應該是建立更多上檔次上規模有特色的專業博物館,展現中華五千年文明和當代文化創造的成果,同時促進旅游宣傳貴州,與貴州天然美景相得益彰。我國的民辦博物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提高全民對民辦博物館的認知,只有正確和充分的博物館認知,才能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強大的博物館文化。

(編輯/董萍)

猜你喜歡
民辦藏品博物館
抱樸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國藏品
譚禮藏品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辦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博物館
教育部發布民辦本科教育首份“體檢報告”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