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畫竹的表現技法研究

2018-10-09 10:49黃小舟
現代交際 2018年15期
關鍵詞:中國畫

黃小舟

摘要:竹,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也是中國畫中常見的題材,象征著高風亮節。我國自唐宋之后便多見以竹為主題的繪畫,尤其是采取水墨方式表現的中國畫墨竹藝術,更是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得到完善,成為我國文人畫不朽的題材。本文簡單闡述了中國竹文化,分析了中國畫畫竹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并探究了墨竹畫的表現技法。

關鍵詞:中國畫 墨竹 表現技法

中圖分類號:J2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0103-02

竹與我國文化有著不解之緣,我國文人墨客自古以來便愛竹,有些文人甚至與竹朝夕相伴,在眾多畫作、名論、名詩當中,常見竹之身影。[1]竹,與松、梅合譽為“歲寒三友”,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是我國國畫的重要題材之一。我國有著悠久的畫竹歷史,自創作至理論,其體現了我國藝術與美學遺產的重大特色。

一、中國竹文化簡介

我國有著悠久的賞竹、畫竹歷史,自三國開始,至南北朝、隋唐五代,賞竹與畫竹逐步發展。相比于其他林木,竹有節、有虛心,且不畏霜雪、寧折不彎,與人之審美、趣味及道德意識自然契合,從而被人們引入社會,成為君子賢人的喻稱。[2]很多士大夫及名門也偏愛竹,常引竹自況,封建士大夫更是通過種竹、養竹來追求風雅,蘇軾所作《于潛僧綠筠軒》中有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斌w現了人們對于種竹、養竹的熱愛與追求。

最早賦予竹人的品格,將竹引入社會倫理范圍的當屬《禮記》,《禮記·祀器》有言:“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蔽簳x時期有“竹林七賢”,其就是對嵇康、阮籍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氣節的贊譽,以竹的清麗俊逸、挺拔凌云來體現“七賢”的剛正氣節。唐代詩人白居易作有《養竹記》,文中將竹總結為具“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情操,首次賦予竹人格化的品行。自此,竹便成為我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支柱。后來,伴隨竹文化的發展與普及,春聯當中可見“竹報平安”一說,意寓祈迎吉祥,由此,竹便由傳統的文化意象變為了民俗意象。

二、中國畫畫竹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畫竹畫分為兩種:一種是設色竹子,其屬花鳥畫;另一種是墨竹畫,畫面主為墨竹,偶爾點綴些朱竹,屬于文人畫。關于畫竹的起源,一直以來都無定論,其中最主要的說法有三:第一,畫竹始于后漢關羽;第二,畫竹始于唐朝王維;第三,畫竹始于五代十國蜀國的李夫人,其以筆就窗紙畫竹影。[3]唐代時期,畫竹已是一種獨立題材,也有專門畫竹的專家。另,唐朝皇帝唐玄宗也愛畫竹,王維、吳道子等人均偏愛畫竹。五代北宋的文同,被稱為畫竹宗師。后元、明、清,均出現畫竹名家,各類山水畫、花鳥畫畫家,也均有畫竹作品,其中鄭板橋堪稱畫竹一絕。

中國畫畫竹最先僅是表現竹的形態美,形式方面多勾勒著色;兩宋之后,文人畫逐步興起,因其強調借景抒情,以畫表現畫者感受,故在表現形式方面有所改變,形成了工筆、寫意或兩者結合;南宋之后,墨竹藝術飛速發展,其強調以書入畫,以更好地發揮毛筆的書寫特征。

畫竹的理論,最早萌芽于白居易的《畫竹歌》,其中有言:“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瘦節節疏。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奔仁菍κ拹偖嬛窦记傻馁澝?,也提出了畫竹中立意、命筆的根本法則。五代北宋年間,畫竹逐步發展,并形成了各種風格。北宋文同在綜合表現竹、木、石的基礎上特別發展了墨竹,并總結了畫竹的原則即為“成竹于胸”,后蘇軾又豐富了此理論,并將其進行引申,提出畫竹應“執筆熟視,急起從之,振筆直遂”。元代畫竹承前歷史,且畫竹技藝不斷發展,畫竹講究“尚意”,并將竹畫技法分為“畫竹”與“寫竹”兩種。明代墨竹畫以夏昶為代表,其作品有“夏卿一竿竹,西涼一錠金”的美譽。清代以鄭燮為代表,其作品以奇峭為特征,現人們對其作品具較高評價。

三、墨竹畫的表現技法

(1)筆墨。筆墨的運用對于國畫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以筆墨為基礎而作的墨竹畫來說,筆墨的運用直接決定了墨竹畫的最終表現效果。是否靈活運用筆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墨竹畫藝術表現的高低。另,墨竹畫還非常重視利用筆墨來表現畫面的意境以及畫者的感受。明代大家夏昶在畫竹時就非常重視筆墨的運用,其通過靈活運用筆墨體現了處晴、雨、風、雪不同情境當中竹的不同韻味,其弟子曾為親眼看他的畫竹技法而故意請他喝酒,待其醉酒離去之時于其書房畫有幾竿風雨竹,夏昶以為是自身所作之畫,于是取筆于頂部增添幾片葉子,其弟子發覺畫面感瞬間增強。由此可見,筆墨的運用對于畫面整體感染力及生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另,明末大家徐渭作有《花鳥圖卷》,作品以筆墨恣意、濃淡適宜的墨竹貫穿其中,體現了畫者對于筆墨韻味的追求,也讓觀者領悟到了畫者放蕩不羈的個性??梢?,筆墨的運用還會對畫者的個性及情感表現產生一定影響。

(2)構圖。中國畫素來講究構圖,源于南齊謝赫的品畫六法當中就有“經營位置”這一方法。所謂“經營位置”,即作品的構圖,品畫六法當中有此法,表明作品的構圖對于畫作的重要性。中國畫墨竹藝術的構圖方法主要有條幅橫幅、斗方及團扇等。鄭板橋所作《墨竹圖》的構圖方法相對豐富,畫面中的竹、蘭、石既相互結合構成整幅圖作,同時又相互獨立,各具特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其筆墨運用濃淡相宜、下筆粗細、長短適當,另一方面是因其構圖層次分明,從而為觀者塑造了不同的情景,體現了其“胸中之竹”寧折不彎的氣節。另,清代大家孫楷所著《竹圖》,其構圖主為扇形,竹石自右下方所出,題字處左上方沿圓邊而成,整幅畫作的布局緊湊卻不擁擠,主次分明,似有似無的幾筆竹葉讓整個畫面的布局顯得沉穩而又不失空靈之意。此畫作畫幅雖小,但因布局的巧妙,仍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張力。在進行墨竹畫時,畫者要特別注意點、線、面的分布及畫面疏密變化,以展現整幅畫的氣勢和意境。

(3)情景相融。品味歷代畫竹大家的墨竹畫作品均可發現,畫中之竹形神兼備,給人以氣韻生動之感,極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國畫的基本理論為“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潘天壽先生也曾說:“畫之至極,終在心源”,其均表明大家對于繪畫意境的追求。潘天壽先生作有《風竹圖》,此作品看似僅截取了竹之主干而非竹之全貌,畫面相對簡單,但卻通過竹之主干的強大生命力與氣概完美地體現出了竹子寧折不彎的品質,讓人感受到了風竹的清奇俊雅,也體會到了作者的闊達胸襟。另,清代畫竹大家鄭板橋也偏愛畫竹,尤其是蘭竹,著有大量墨竹作品及與竹有關的題畫詩和名論。鄭板橋所著《墨竹圖》,畫中的墨竹已不是傳統竹子的形象,但筆筆包含真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也讓觀者體會到了作者對于民間疾苦的憂心。畫者在作畫時,不能僅僅是“模仿”,而應注重將自身情感融于畫中,使觀者能通過畫作了解畫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結語

墨竹是我國國畫中的常見題材,其畫作技法獨特,形式風格簡潔質樸,既表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竹的品格,同時也體現了人們對于人性化的審美與追求。墨竹藝術是一門技巧要求較高的繪畫,在實施墨竹畫創作的過程當中,畫者不僅要熟練掌握筆墨的運用與構圖的方法,而且還要情景相融,將自身情感融于畫中,以表達畫面的意境與畫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劉振彪.關俊聲先生墨竹畫藝術[J].美與時代(中),2016(5):18-21.

[2]吳若寧.論墨竹畫中的士人精神[J].美術教育研究,2014(1):44.

[3]周午生.論吳鎮墨竹畫的技法表現和筆墨傳承[J].美術學報,2017(5):101-106.

責任編輯:張蕊

猜你喜歡
中國畫
同舟共濟 共克時艱
書畫名人匯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中國畫名家作品適時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