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二外日語課堂中融入日本企業文化

2018-10-09 10:49徐媛媛
現代交際 2018年15期
關鍵詞:日語

徐媛媛

摘要:在中國,日語作為除英語之外學習人數最多的語種,是高職院校開設二外課程時的首選語言。二外課程雖是一門輔助課,但可以在傳授語言的同時讓學生了解日本文化知識,提高溝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日本企業世界知名,其企業文化獨特,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導入日本企業文化,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語言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日本企業乃至社會的文化習俗,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二外 日語 日本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59-03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交往歷史源遠流長。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入2000年后,中日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日本制造在世界上一直以高品質著稱,憑借其優秀的產品性能和可靠的產品質量享譽世界,受到全球各地包括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消費者收入的提高,國民的購買力大大提升,消費者比起價格開始追求品質,尤其高品質的產品受到青睞。前幾年在華日本企業雖有部分撤出,但最近幾年已迎來了轉機,約有40%的日本企業計劃擴大中國業務。受這一因素影響,人才市場對日語從業者的需求將持續增多。因此,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日語人才自然便成為各類院校培養的主要目標。

一、高職二外日語課堂中融入日本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語言學習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體現。日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日語語言知識,也應該是日本文化的教學,不了解日語所體現和承載的文化是學不好這門語言的。因此,融入文化對于教學效果的好壞起著關鍵的作用。日本的制造業以可靠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著稱,其企業文化更代表性地體現了日本文化的核心內容。業界普遍認為,戰后日本的成功源于日本的企業文化??梢哉f日本企業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在動筆之前,首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兩屆學習過二外日語課程的學生,共約120名高職生。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對二外日語課堂希望融入哪些文化類知識,比較傾向于哪些授課方式與內容。將兩屆學生的意見匯總后,發現學生對日本企業文化的興趣很大,給出的理由包括對日本企業文化和商務禮儀有興趣,想了解日本企業文化的優勢,期望有機會進日企從而去日本看看等。

由此可見,二外課程雖然是英語專業的一門輔助課,但是對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本校,二外日語被定為一門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因此在制定培養目標里的素質目標時,明確規定了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日本文化、商務禮儀,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日本企業工作的職業素質,如忠誠、敬業、有責任心,重視團隊協作,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學習能力及服務意識。以上目標中提到的各個方面都能在日本企業里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很有必要進行日本企業文化的學習。

另一方面,現在的二外日語教學基本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即課堂內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之間互動欠缺。從問卷結果來看,學生比較傾向于學習實踐性的知識,教師在講授知識時往往比較重視單詞、語法等方面的講授,而容易忽視文化的學習。從學生方面來看,選課時基本都是日語零基礎。部分同學存在對二外課程不重視、缺乏學習興趣等消極現象,學習較為被動。即使一開始對課程有著很大的熱情的同學,隨著學習的深入,遇到大量需要記憶的單詞和語法時,學習熱情會受到打擊。束定芳提到,任何學科的教學,首要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學習這一學科。外語學習更是如此。因為雖然學生一開始會對外語有一種天然的興趣,但如果老師教學不得法,課堂教學機械,學生的天然興趣就會被逐漸扼殺。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動機也會受到影響。[1]單純地講授語言知識,忽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只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提高并保持學生對日語學習的熱情,作為任課教師就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將日本文化融入日語語言知識的學習中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策略。理解日企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日語情景會話及其表達方式。作為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企業文化如果能被融入二外課堂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日語知識,促進日語教學,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用日語展開交際,實現主動的學習,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也可以此為契機,研究和探索出適用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

二、在高職二外日語課堂中融入日本企業文化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個方面。外資企業中,日資公司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與氛圍寬松、創新活躍的歐美企業文化相比,日本企業文化嚴謹有序、上下有別,深刻體現了日本人的性格特點。

(二)如何在二外日語課堂內融入日本企業文化

語言雖然是交際的基礎,但是僅有語言能力對高職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以下將結合日語知識與日本企業文化相結合的幾個示例進行說明。

(1)注重禮儀。日本人非常注重禮儀,日語中依據說話對象不同會有不同的說法,對上司、前輩等等級比自己高的人講話要用敬語。尤其在日本企業里有很強的等級意識,重視上下級區分所以更講究禮儀。除了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在語言方面更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日語里的寒暄語非常多,比如早上見面打招呼要說早上好,晚上下班要說你辛苦了等等,這些話都是每天在用的。在入門單元學習寒暄語時就可以借助融入日企文化來加深對寒暄語的理解。平時和同學打招呼時可以說:“おはよう”。但對尊長或在職場中和上司、前輩打招呼要說:“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再如,學習下班時的打招呼時“お疲れさまでした”是下級對上級的用語。而上級一般會對下級說:“ご苦労さま”。如果上級先對你說了“ご苦労さま”,千萬不可以回“ご苦労さま”,而要說“お疲れさまでした”。說話時可以輕微地鞠躬15度。在學習寒暄語時,可以模擬日企在各個時間、場合打招呼的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上級和下級或者平級,選擇正確的寒暄語進行對話。

(2)うち和そと。和中國人相比,日本人擁有更強的內外意識。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講話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日企里基本使用敬語。除此之外,日本人都會以內外意識處理好人際關系。這一點可以表現在行為和語言表達方面。以家庭為單位,家里的人就是“內”,家外的人就是“外”。同樣的,以工作的企業來說,企業內的人為“內”,企業外的人為“外”,對外的言行要注意更加尊敬及自謙。例如,在第五課提到在工作單位的人稱時,在公司里稱呼上司時,一般可直接稱呼其職務,如課長,或者在職務前加上姓,如:

(甲是科長,乙是其部下)

甲:遅刻ですね。

乙:すみません、課長。

但如果談及對方單位的人,或者是與別的公司的科長或總經理交談時,也就是“外”面的人,一般要在其職務后再加上“さん”,以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如:

(A社的職員甲在和B社的田中科長乙交談)

甲:課長さん、お宅はどちらですか。

乙:神戸です。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同樣是和科長講話,自己企業的科長和外面企業的科長就有內外之分。對“外”面的科長更為尊敬。

再如,接電話時,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此時接電話的人最好回答 “**は只今席を外しております”。而不是“すみませんが、**さん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此時對外來說**是“內”的人,不需要表示敬意。這也體視了內外意識中的對外意識。

(3)婉轉曖昧。日本人很少直截了當地拒絕別人。在遇到難以啟齒的事情、拒絕別人的請求時,為了避免尷尬,日本人經常采用婉轉的模棱兩可的說話方式,不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在學習到說半句話時的が時,就可以融入此類事例。

例1:書本里的實例。在火車上如果有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日本人會說:あのう、そこはわたしの席ですが……。翻譯過來就是:對不起,那是我的位子。話只說了一半,雖沒有明確叫人站起來讓位子,但是對方一定可以通過這半句話理解你的意圖。

在避免直接拒絕上,也可以以日企為背景舉一例。

例2:在日本公司,中國員工向上司申請休假,得到“考えます”的答復。但過了幾周仍然沒有答復。如果不理解日本人的文化和心理會認為上司敷衍自己,其實這只是日本人經常采用的婉轉拒絕方式。

(4)菠菜精神(報告、聯系、商談)。日常溝通可以通過“菠菜精神”來理解,這是日企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體現了信息共享化的理念。報告(ほうこく)、聯系(れんらく)、商量(そうだん)這三個詞的一部分放在一起是日語中“菠菜”一詞的讀音。報告指的是及時向你的上司報告,及時把工作進展隨時報告給上司,讓上司知道你在做什么。聯系指的是要及時聯系,你要清楚其他同事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也要讓他們知道,使大家清楚彼此的工作內容。商談指的是及時商量,當你有困難的時候要去找公司的其他同事或者上司商量,通過借助他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在學習到這三個詞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一點融入教學,借助企業文化深化語言知識,融會貫通所學知識點,這樣不僅記住了三個詞,更理解了其背后的聯系和文化內涵。

再比如像根回し這個詞代表了日企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其實也是聯系(れんらく)的一種。這個詞在字典里有兩個意思。1、整根,修根。移植植物前,將其根按某一長度切斷,待切斷出生出須根后再移植的方法。(実りをよくしたり、移植に備えたりするために)2、事前疏通。為使交涉或會議等順利進行,事先采取措施,進行疏通。(比喩的に、ある事を実現しやすいように、予め周囲の各方面に話をつけておくこと)。第二個翻譯成中文是“事先溝通”“提前打招呼”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改詞的本意,最初是苗木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的是為了移栽樹木所做的準備工作。后來,人們就把這種“事先做好工作”的意思廣泛用于一般的事情。例如「企畫の件を関係団體に根回ししておく?!?「本會議のおもだった出席者には根回ししてあるから、この件はすんなりと承認されるだろう?!埂蛤Xぎにならないように前もって根回しをしてほしい?!?/p>

(5)5s。日本企業尤其是制造業非常重視環境的整潔干凈有序,工廠內非常強調可視化。每樣東西都有固定的地點放置,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隨時發現是否有異常。日企在入職培訓的時候,一定會提到一個詞,即5s。

5s的標志在大型日本制造企業內隨處可見。具體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對應的英語分別是“Sort”“Set In Order”“Shine”“Standardize”和“Sustain”。整理指的是嚴格區分職場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東西,并且移除不需要的物品。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職場除了要用的東西以外,一切都不放置。整頓指的是要把職場內的物品放在該放的位置,做到明確標示,并且擺放整齊,明確數量,即定位定量放置。清掃指的是清除職場內的臟污,設備如有異常要馬上修理使其恢復正常。并且在此基礎上創設一個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環境。清潔指的是將上面整理整頓清掃的做法規范化,保持現場最佳狀態,根除事故發生根源。素養指的是培養文明禮貌習慣,按規定行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是5s的核心,從業人員的素養高了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在二外日語課堂,學習到這5個詞語里的任何一個時,都可以結合以上日企里的實際要求來解說,這會讓學生體會到日本人的細致和專業以及日企文化。

三、日本企業文化融入高職二外日語課堂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外課程學習時間短,課時量少,得不到重視。為了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職人才,二外日語課程必須將培養目標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通過將日本優秀的企業文化導入到日語課程的教學當中,創設商務情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和交流習慣。提高口語會話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學生觀看商務情景的視頻,在語言知識學習時理解日本人是如何待人接物的。將日本企業文化中的團隊精神、憂患意識、奉獻精神等內容滲透到課內,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日本企業工作的職業素質,如忠誠、敬業、有責任心,重視團隊協作,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學習能力及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開始自主主動地學習。

另一方面,這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更專業的要求。作為教師應適時調整教學課程進程和內容設置。其次,需要閱讀大量的日本文化和日語商務書籍資料,如有機會可以去日企實踐一段時間,以便更好地理解商務貿易活動背后的日本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論外語課堂教學的功能與目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1).

[2]鄭汀.商務日語教學與日本企業文化的關系[J].國際商務研究,2006(4).

責任編輯:趙慧敏

猜你喜歡
日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日媒:中國學校爭奪日語老師
贏在耐心
日語語言工具性的社會經濟價值探討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論日語學習者對商務日語待遇表現的習得
試析大專日語教學的主要障礙及對策
日語能力測試N1與日語專業八級考試的比較研究
游戲教學法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