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分析

2018-10-09 10:49楊峰
現代交際 2018年15期
關鍵詞: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動因

楊峰

摘要:“金磚五國”被視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最具活力的五大經濟體,由“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牽頭的一系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逐漸成熟,發展為一個多領域、體系化的合作模型,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盡管出現了“金磚褪色”的聲音,但五個國家間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強勁的合作動因仍讓外界普遍看好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前景,金磚國家也通過這一平臺解決相互之間存在的沖突與矛盾。

關鍵詞:金磚國家 合作機制 動因 前景

中圖分類號:D8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252-02

2008年的金融風暴令西方國家經濟再次陷入長時間的萎靡不振;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卻在這場“災難”中堅挺了下來,并迅速恢復經濟增長;發達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理論遭到了普遍質疑,也無暇維持其全球治理機制,因此G20逐步取代G8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臺。而在二十國集團中,原本只是作為一只“概念股”的金磚國家卻商議出新的合作機制,成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國構建合作網絡并引導國際秩序改革的重要平臺。

一、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框架

從2006年首屆金磚四國外長會議到2017年第九屆金磚國家峰會,金磚國家在短短十年間從一個多邊合作論壇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機制化進程。以領導人峰會為核心的各級別和專業領域的會議每年在五國輪流召開。根據去年金磚峰會制定的《廈門宣言》來看,從縱向上可以將機制分為國家領導人峰會,國會議員和部長會議(如外長會議、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農業部長會議、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經貿部長會議、衛生部長會議等),工作組/高級官員/技術組/專家組會議(如反腐高級官員會議、禁毒工作組會議、反恐工作組會議、海關主管部長會議、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工作組會議等),專題研討會(如金融論壇、智庫理事會會議、國際仲裁機制研討會、技能發展研討會、健康論壇、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等),民間交流與商務往來(如電影節、青年峰會、U-17足球錦標賽、貿易博覽會等)。從橫向來看,金磚五國間的討論議題自最初的金融合作擴展到如今政治、軍事、貿易、農業、衛生、資源、文化等十分廣泛的領域。[1]

二、維持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動因

2009年中、俄、印、巴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舉行了首次會晤,2010年接納了南非的加入組成金磚五國。金磚國家能夠發展壯大并建立可持續的合作機制是其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合力推動的結果。

(1)金磚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相似。金磚五國除了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經濟受創,21世紀的其他年份一直保持著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并遠遠領先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在2007年之后其GDP年度增量就超越了七國集團,極大增加了其在國際經濟體系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各國在近兩年都出現了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盡管具體情況因國而異,但都面臨著升級經濟結構的困境,而各方之間的通力合作能減輕變革的陣痛,并提高金磚國家的國際地位。

(2)金磚國家在資源、能源和產業結構上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其一,金磚國家都是資源大國,但各有所別。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也比較充足;印度和南非礦產資源豐富,前者以云母、煤炭等見長,后者以黃金、鉆石等聞名;巴西是世界主要原料生產大國;俄羅斯油氣資源豐富。其二,中國、印度、巴西是能源進口國,俄羅斯、南非是能源出口國。其三,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較大的加工制造業優勢,但主要集中在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以及勞動密集型裝配環節,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2],第三產業占比較低;俄羅斯航空航天和軍工產業力量強大,但輕工業發展遲滯;巴西的現代農業、生物燃料等產業較為發達,而制造業有衰退的趨勢;南非的能源生產和礦產開采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但高端工業制成品和輕工業落后;印度在軟件和計算機產業上相對發達,但加工制造業發展薄弱。由此可見,五國處于相似的發展周期并且經濟結構的互補成為其雙邊或多邊合作的重要基礎。

(3)金磚國家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改革有共同的理念和需求。長久以來國際金融機制一直由西方國家主導,發展中國家只能選擇融入進去且應對不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議題,盡管發展中世界一直聯合起來發聲要求改革,卻由于實力不濟未能實現。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歐美國家,且恢復疲軟,使其貿易自由化、匯率市場化、開放政府管制等一系列國家間經濟運行模式和指導思想受挫,而金磚國家更加深切地感到發達國家轉嫁危機的后果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巨大壓力[3],作為新興經濟體中的佼佼者,他們在繼續保持經濟穩健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逐漸在某些領域實現了質的突破,擁有與發達國家平等對話的資本。金磚國家主張各國有權自行制定經濟政策,而不受他國的干涉;同時,金磚五國倡導市場化和貿易開放,但與新自由主義不同的是,國家和政府應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一定作用,特別是在宏觀上引導產業結構的優化。這些建議若變為全球普遍運用的機制,將有利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進步,并帶動世界經濟盡快脫離下行的泥淖,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

(4)發達國家的肯定。全球化潮流的推動下,發展中世界的整體發展態勢迅猛,發達國家想要完善其全球治理體制就無法忽略第三世界的力量。2003年G8峰會上東道主法國邀請了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參加,形成了G8+5模式,一直持續到2007年。經濟危機后,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推動下G20升級成為領導人峰會,并取代了“8+5”。西方世界意識到無法單憑自身力量安排世界事務,因此美國等國家贊同G20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臺,這為金磚國家參與國際制度建設給予了很大的信心和積極性,盡管西方世界并不愿意看到金磚國家機制的形成與發展并主導國際秩序改革,但他們卻在這一過程中無意成為促進者的角色。

三、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展望

金磚五國的合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并成為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但近年來“沒有泥漿的磚”“破碎的金磚”[4]等質疑金磚的聲音也開始流行于西方媒體。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確實有許多挑戰無法避免,如都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各國發展戰略存在沖突,合作機制松散等。但作為新興經濟體間誕生不久的治理機制,金磚國家仍有時間和經驗對其進行打理,使之光芒依舊。

首先,金磚國家應堅持自身的經濟理念,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經濟政策,優化產業結構,處理好發展與民生的關系,穩定好國內環境,提升綜合實力,以加大在國際體系中博弈的籌碼。其次,探索各國的發展戰略的相同點,實現戰略對接,緩和金磚國家內部競爭矛盾,最大限度地尋求各自發展戰略的利益契合點,充分挖掘利用經濟的互補性,從而發揮戰略的聚合效應和規模效應。[5]最后,健全金磚合作機制的架構,形成綱領性文件和有約束性的制度,擴充專業領域的合作機構,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身份認同;另外,構建更為開放性的平臺,適當接納新成員國擴大金磚隊伍,并開展“BRICS+N”對話模式,使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更能得到全球的參與和認可。

參考文獻:

[1]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EB/OL].http://www.fmprc.gov.cn/ce/ceka/chn/sgxx/sgdt/t1492182.htm,2017-09-12/2018-07-06.

[2]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金磚國家合作與全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編.全球發展中的金磚伙伴關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3.

[3]韓一元.金磚國家合作發展歷程與展望[J].國際研究參考,2016(11):1-6.

[4]盧靜.后金融危機時期金磚國家合作戰略探析[J].國際展望,2013(6):102-116+153-154.

[5]徐秀軍.金磚國家經濟合作面臨的挑戰與前景[J].當代世界,2016(11):34-37.

責任編輯:景辰

猜你喜歡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動因
課程思政的動因、理路以及堵點治理
班級管理中組建合作小組及運行合作機制的研究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試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與發展
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研究
我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議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機制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的風險度量及防范措施
“金磚國家”已撬動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