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放中透出凝重,平淡中顯現奇崛

2018-10-09 11:31
作文周刊·七年級版 2018年32期
關鍵詞:羊腿手把羊頭

【經典掠影】

手把羊肉

到了內蒙,不吃幾回手把羊肉,算是白去了一趟。

到了草原,進蒙古包做客,主人一般總會殺羊。蒙古人非常好客,進了蒙古包,不論識與不識,坐下來就可以吃喝。有人騎馬在草原上漫游,身上只背了一只羊腿。到了一家,主人把這只羊腿解下來??腿顺院纫煌?,第二天上路時,主人給客人換一只新鮮羊腿,背著。有人就這樣走遍幾個盟旗,回家,依然帶著一只羊腿。蒙古人誠實,家里有什么,都端出來??腿俗盹?,主人才高興。你要是虛情假意地客氣一番,他會生氣的。這種風俗的形成,和長期的游牧生活有關。一家子住在大草原上,天蒼蒼,野茫茫,多見牛羊少見人,他們很盼望來一位遠方的客人談談說說。一坐下來,先是喝奶茶,吃奶食。奶茶以磚茶熬成,加奶,加鹽。這種略帶咸味的奶茶,香港人大概是喝不慣的,但為蒙古人所不可或缺。奶食有奶皮子、奶豆腐、奶渣子。這時,外面已經有人動手殺羊了。

蒙古人殺羊極利索。不用什么利刃,就是一把普通的折刀。一會兒的工夫,一只整羊剔剝出來了,羊皮晾在草地上,羊肉已經進了鍋。殺了羊,草地上連一滴血都不沾。羊血和內臟喂狗。蒙古狗極高大兇猛,樣子怕人,跑起來后爪搭至前爪之前,能追吉普車!

手把羊肉就是白煮的帶骨頭的大塊羊肉。一手攥著,一手用蒙古刀切割著吃。沒有什么調料,只有一碗鹽水,可以蘸蘸。這樣的吃法,要有一點技巧。蒙古人能把一塊肉搜剔得非常干凈,吃完,只剩下一塊雪白的骨頭,連一絲肉都留不下。咱們吃了,總要留下一些筋頭巴腦。蒙古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牧民。

吃完手把肉,有時也用羊肉湯煮一點掛面。蒙古人不大吃糧食,他們早午喝奶茶時吃一把炒米——黃米炒熟了,晚飯有時吃掛面。蒙古人買掛面不是論斤,而是一車一車地買。蒙古人搬家——轉移牧場,總有幾輛勒勒車——牛車。牛車上有的裝的是毛毯被褥,有一車裝的是整車的掛面。蒙古人有時也吃烙餅,牛奶和的面,放一點發酵粉,極香軟。

我們在達茂旗吃了一次“羊貝子”,“羊貝子”即全羊。這是招待貴客才設的。整只羊,在水里煮四十五分鐘就上來了。吃“羊貝子”有一套規矩:全羊趴在一個大盤子里,羊蹄剁掉了,羊頭切下來放在羊的頸部,先得由最尊貴的客人用刀子切下兩條一定部位的肉,斜十字搭在羊的脊背上,然后,撤去羊頭,其他客人才能拿起刀來各選自己愛吃的部位切了吃。我們同去的人中有的對“羊貝子”不敢領教。因為整只羊才煮四十五分鐘,有的地方一刀切下去,會沁出血來。本地人則是“照吃不誤”。好吃嗎?好吃極了!鮮嫩無比,人間至味。蒙古人認為羊肉煮老了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帶一點生,沒有關系。

我在新疆吃過哈薩克族的手把肉,肉塊切得較小,和面條同煮,吃時用右手抓了羊肉和面條同時入口,風味與內蒙的不同。

(選自《人間草木》)

讀后漣漪

提起美食,相信大家總會想到“民以食為天”這句至理名言。其實,“食”非但本性使然,更是一門雅俗兼容的藝術。比如這篇《手把羊肉》,就是其中的范例。

汪曾祺先生的這篇作品,色香味俱全,讀完,讓人不禁垂涎欲滴。品讀這篇文章,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大快朵頤的羊肉濃香,更能享受到一場文字的盛宴。比如,“全羊趴在一個大盤子里,羊蹄剁掉了,羊頭切下來放在羊的頸部,先得由最尊貴的客人用刀子切下兩條一定部位的肉,斜十字搭在羊的脊背上,然后,撤去羊頭,其他客人才能拿起刀來各選自己愛吃的部位切了吃”一句,汪老就以真實的生活體驗感染著讀者,運用細膩的語言,寫出了一大家子人圍坐著吃羊肉的細節,于自然、平淡的文風中,呈現出一幅幅真實的民俗畫面,向讀者展示了文學的無窮魅力。

寫作經驗談

汪曾祺先生極擅長用最簡單的語言寫人物,寫美食,寫感情,關鍵是,甚至不加任何形容的語言,卻往往能使人感同身受,這也是汪先生頗為神奇的一點。

一個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一方面要博覽,另一方面要有偏愛,擁有自己所喜愛的作家。

一個作家如果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口味單調可不是好事情。還要學會聽各地的方言,作家要走南闖北,不一定要會說,但一定要會聽,對各地的語言都有興趣。熟悉了較多的方言,容易豐富你自己的語感;熟悉了那個地方的語言,才能了解那個地方的藝術的妙處。

要注意吸收群眾普普通通的語言,如若你留心,一天至少能搜集到三句好的語言。語言為什么美,首先在于能聽懂,而且能記住。

猜你喜歡
羊腿手把羊頭
羊頭木乃伊
基于調諧質量阻尼器的摩托車手把減振研究
狡狐PK計狼
一條羊腿
現代紅木家具鑒賞
農耕溯源 尋根羊頭山
手把件鑒賞購買指南
列那狐的故事(節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