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課外開展校園運動APP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及研究

2018-10-10 06:45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8年10期
關鍵詞:學期身體素質跑步

錢 鋒

前言

手機作為智能時代的產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大學生基本人手一臺智能手機,除了電話溝通外,其他時間不是上網聊天就是打游戲,不但影響了作息時間,還影響了視力,眼鏡族越來越多。據河南省高?!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數據反饋(表1),大學生的身體各項身體素質近年來呈遞減的趨勢不斷下滑,如何去遏制這個下滑趨勢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每個學期體育課程要完成144學時,學生除了每周一次的體育課,其他時間就不再進行活動,導致身體素質慢慢的降低。落實體育課外的鍛煉,是延續體育課的最佳方式。運用校園APP運動軟件作為監管學生課外鍛煉的一種方式,通過后臺數據的反饋,可以有效的掌握各班學生活動的情況,實時分析數據,為體育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 研究對象

以河南工業大學414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44人,女生70人,通過運用校園運動APP軟件進行課外鍛煉。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資料查閱互聯網有關運動APP的相關介紹,對學生運用APP軟件進行鍛煉分析。

2.2 問卷調查法

結合學生鍛煉的方式,設置了調查問卷。發放414份,回收407份,有效問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8.28%。

2.3 專家訪談法

對河南省其他高校的領導或相關專家進行課外鍛煉方式的咨詢,聽取先進的實施經驗。

2.4 數理統計法

將統計結果錄入Excel表格進行排列,對比分析,以簡明直觀的方式展示效果。

3 研究結果

3.1 學生使用運動APP的認知度

從表2可以看出,經常使用運動APP并熟練掌握的有287人,占71.75%,偶爾使用的占25.25%,不會操作也不用的占3%。從百分比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大部分學生都會操作運動APP并運用其進行課外鍛煉,通過調查,偶爾使用的學生不是說不出來鍛煉,而是其手機上還裝有其他的鍛煉運動APP軟件,他們是相互替換的使用,不用的同學比較少,這部分學生就是不喜歡參加任何活動,除了每周的體育課外,基本不參與課外的任何鍛煉,身體素質一般。對于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要積極的鼓勵,讓其當好排頭兵,對于不喜歡鍛煉的學生,要讓其明白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改變其原有的懶惰思想,最終引領他們參與到課外鍛煉中去。

3.2 學生獲取運動APP的途徑

從表3可以看出,教師要求學生運用運動APP鍛煉的比例占到了55%,其次是同學推薦21.75%、鍛煉減肥11%、自己搜索7.75%、網絡宣傳4.50%。教師的介紹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每學期體育課程里面包含了運用校園運動APP鍛煉的獎罰政策,學生每個學期必須完成學校規定的目標公里數,沒有達到者將面臨著學期末體育的扣分,相反,完成并超過設定的目標公里數后,還會在體育分上得到相對應的加分,學生在鍛煉的同時,不但可以增強身體素質,還可以得到相應的加分政策。學生自己搜索和網絡宣傳得知消息的占到了后兩位,主要是學生運用手機的目的多是上網聊天和打游戲,很少有時間去琢磨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己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信息化的時代,除了掌握科技的飛速發展,還要保持一個強身健體的思想意識。

表1 2014-2017年河南省高校實施《標準》統計表

表2 學生使用運動APP認知度情況

表3 學生獲取運動APP鍛煉的途徑

3.3 學生每周使用運動APP鍛煉的次數

圖1 學生每周通過運動APP鍛煉的次數

從圖1可以清晰的看到,每周使用運動APP參與課外鍛煉的次數,以2-4次居多,其次是4-6公里和0-2公里。每個學期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目標公里數,男生60公里,女生45公里,從第三周到十六周結束,為了防止學生一天跑很多次,把一周的運動量都跑完了,所以,設定每天有效公里數只能計入一次,男生每次一天可以計入2公里,女生1.5公里,換句話來說,男生必須要用30天才可以完成學期目標,折合下來,學生每周最少要出來3次才可以完成目標公里。從這個數據來看,學生多數也是為了完成最低要求,便不再多出來運動,沒有從思想上真正的轉變自覺鍛煉的意識。

3.4 單次跑步平均里程

圖2 學生單次跑步平均里程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學生每次跑1-2公里的人數占多數,其次是2-4公里,3公里往上的學生人數屈指可數。原因在于每學期體育課要求男生課外鍛煉每次最少跑2公里,女生每次最少1.5公里,只有達到了最低要求,數值方可計入到每天的有效公里數,超過的公里數值可以計入到學期總里程,從這個數值可以反映出,多數學生是完成了學校規定的目標公里數,而不是主動去參與鍛煉,跑完規定目標后,立馬結束運動APP軟件開始上傳數據,很少有學生會再去多跑鍛煉身體。主動鍛煉身體的思想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還需要體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才能使學生從“要我練”轉變為“我要練”的鍛煉境界。

3.5 師生運動APP手機界面對比情況

圖3 師生手機運動APP界面對比情況

從圖3反饋,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者商城里面下載運動世界APP軟件后,實名制注冊自己的信息,從軟件里“我的課程”查找自己的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進行選擇,完成后即可開始自己的隨機跑步鍛煉,手機運動APP開始記錄軌跡;教師同樣下載APP軟件,在設置里面點擊查看“我的學生”,就能夠非常清楚的看到本班學生的課外鍛煉跑步情況,學生只要跑步,手機端系統就會實時更新,教師及時督促沒有完成的學生進行鍛煉。

3.6 運用APP軟件鍛煉前后身體素質變化對比情況

表4 學生使用運動APP鍛煉前后的素質對比分析統計

從表4可以看出學生身體素質四項在使用運動APP前后的變化,整體鍛煉前耐力長跑是248.6秒,使用后提升了79%,50米跑鍛煉前7.7秒,使用后提升63%,立定跳遠鍛煉前2.2米,使用后提升53%,引體/仰臥鍛煉后提升46%,從這些提升的百分比數值來看,使用運動APP帶來的進步效果最直接的還是耐力長跑,每天2公里跑的鍛煉對身體素質提升有一定的幫助,女生各方面的進步空間要大于男生。落實課外活動的開展,是延續體育課的一種手段。

表5 學生跑步前后的數據概況統計分析

從表5可以反映出,使用運動APP跑步前后數據概況的統計,在長跑和短跑上變化提高的最明顯。以長跑為例,男生從原先的248.4秒,提升到了234.9秒,縮短了14秒左右,女生從原先的249.9秒,提升到了225秒,縮短了20多秒,進步顯著。但在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項目上沒有太大的提高,說明運動APP的使用主要是提升速度的一種手段,若要提升彈跳和上肢力量,還需要使用其他器材進行輔助才可以全面提升身體素質。

4 結論

4.1 獲取運動APP實施鍛煉途徑多樣。運動APP的使用,除了教師要求外,來自同學推薦、健身鍛煉等方式日益增多,說明學生有了一定的鍛煉意識,除了每周一次的體育課程外,積極運用APP開展課外鍛煉才是保障身體素質提升的另一種方式。

4.2 單次運動公里數保持穩定。根據學期目標和每天上傳有效公里數的要求,學生多數保持在2公里左右,身體鍛煉基本達到最低要求,起到鍛煉身體素質的作用?;顒恿康脑黾討驖u進,不能猛加猛減,應該根據自身條件設定相對應的運動處方。

4.3 每周鍛煉次數日益增加。學生由最初的每周出來活動兩次,慢慢的上升到了四次,隨著目標公里數的增加,逐步實現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

4.4 使用運動APP前后對身體素質的提升有顯著效果。學生大多數在耐力長跑和短跑上成績提升較快,進步的學生達到了三分之二,教師與其不斷的督促鍛煉,不如通過第三方軟件來落實體育課外鍛煉的監管,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5 建議

5.1 加強手機監控。除了通過步頻、步幅等一些數據分析外,還可以加上面部識別功能,跑完以后,自拍照上傳,多方位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5.2 實施運動APP防作弊系統。在開展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研發。針對代跑、利用交通工具刷圈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警告,不能一味要求學校老師去實施監督,要從軟件的技術研發著手,通過智能化的識別來進行監督,保持一個良好的鍛煉環境。

5.3 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目標。課外活動的開展,不能一味地強制要求學生來完成每天的公里數,要實行獎罰措施,超出學期規定目標的學生,可以在期末體育分數上給予適當的加分,學校排名靠前的學生還可以給予現金的獎勵,從各方面來激勵學生鍛煉身體,實現從“被迫練”到“自覺練”的演變,最終達到終身鍛煉的效果。

5.4 提出合理的鍛煉運動處方。多數軟件只能反饋出跑完的公里數、時間、消耗大卡等一些簡單的數據,如果可以通過跑完步后的數據整合,給出一定的建議或運動處方,將和體質健康達標鍛煉完美的結合起來。

5.5 將運動APP引進到體育教學中?,F在學生使用運動APP多是為了完成學校規定的目標,可以將軟件引進到體育教學中的定向運動課程中,通過隨機給出的路線尋找坐標點,通過截圖形式,由教師給出相應的分數,以此來豐富運動APP的實用性。

猜你喜歡
學期身體素質跑步
做到七點跑步不傷膝
針對性身體素質訓練在標準舞技術中的應用
期末沖刺高二上學期期末模擬卷
熱天跑步防中暑
鍛煉
新發現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題(D)
跑步的時候我們在想些什么
期末綜合復習測試卷
ACT和SAT的幾個區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