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2018-10-16 02:59熊鑫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8年29期
關鍵詞:財經類院校課程

熊鑫

財經類高校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培養專業化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人才是財經類高校的教學重點??v觀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情況,創新創業教育一直探索中前進,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現行情況出發,從培養合作、教師、課程、保障等多方面分析財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并以此為基A,提出探索系統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培養路徑,建設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師隊伍,加強政校、校企、校際合作,借鑒國際人才培養優秀經驗,搭建高質量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加強財經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核心在于創新創業人才,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責無旁貸?!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發布以來,各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財經類高校作為辦學特色鮮明的高等學府,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與改革對于做好新時代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在國內外創新創業模式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總結原因,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1 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1.1 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動態

西方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早,其認識到創業相較于就業更易激發創新,創業與創新結合能產生更大價值,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代管理研究學術界的代表之一的Peter Drucker認為創業是一門學科,創業者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環境中逐步形成的,可通過學習獲得[1]。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指出, “創新”是改變資源的產出,是通過改變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和滿意度,“創新”是一個經濟或社會術語。教育學家貝沙爾(1998)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用于培養每一個對創業或企業發展有興趣的人。西方以美國為代表的人才培養模式最為典型。美國的創業教育涵蓋了中學、大學和在職教育等,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教育體系[2]。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模式大體分為兩類,一是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商學院模式[3],理論方面在開設一系列創業課程的同時通過創辦基金、研究期刊等方式開展創業教育學術研究。實踐方面學校積極與社會機構合作,加強創業實踐平臺開發。二是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產學研模式[4],即教學科研相互促進,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并行,注重學生科研能力與職業技能培養,將創業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學生的課程培養方案中,設立多門復合型跨學科課程,打造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雖時間不長,卻發展迅速,形成了不少有價值的理論成果。楊吉春(2016)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團隊理念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闞靜(2011)認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除了做好課程、師資、平臺外,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1998年清華大學第一次將以競賽的形式的創業教育引入國內,聯合其他高校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清華創業計劃”大賽[2]。近年來,我國高校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使其逐漸成為包括國內各重點高校學生在內的全面教育活動[5]。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大體可分為四種:素樸模式、商學院模式、廣譜式模式、創業型大學模式[6]。素樸模式即通過舉辦創業競賽來進行培養。商學院模式即通過商學院(管理學院)內部創業學科的發展來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在本科階段設立“創業管理”方向專業,同時與國外多所院校達成合作,開創中外合作培養的模式。廣譜式模式即以全體學生作為對象,全面開展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業思維能力。第四種模式為創業型大學,即為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市場資訊、創業點子、創業指導和創業技能培訓的教育模式。

2.財經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存問題

2.1 課程專業設置未成體系

財經類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并未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真正結合起來,沒有形成系統的培養體系。一是來設置獨立的專業且專業設置相對專一;二是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大部分以選修課為主,結構單一,與專業課結合不緊密,難成體系;三是實踐課程設置較少,無法給予學生全面系統的實踐指導;四是尚未能形成系統的教學計劃與方案。

2.2 師資力量欠缺

目前財經類院校中專注于從事創新創業研究的教師很少,有創業經歷的教師更少,缺乏兼具理論與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師資基礎較為薄弱。師資從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當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2.3 培養模式尚欠聯動

大部分財經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尚未在校政、校企、校際間形成聯動。學生階段形成的創新創業意識多半與其所學專業相關,財經類院校學科比較專一且缺乏技術類學科,同時與外界聯系較少,比較封閉,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的形成不利。

2.4 培養過程缺乏保障

目前,我國財經類高校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仍然缺乏相應保障。一是對教學活動的保障,二是對實踐活動的保障。在教學活動方面,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教學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部分財經類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資金的投入不足。實踐活動方面財經類高校很少有自己的科技園和眾創空間,服務平臺定位不明確,在創業培訓、融資、孵化等方面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2.5 培養氛圍不濃厚

財經類院校學生因就業較好,其本身對于創新創業方面的關注和重視度不夠,大部分院校對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只是關注其對于就業的影響,而未從思維、意識層面做長遠考慮,導致很多活動缺乏針對性,學生參與度與接受度不高。

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財經類院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人數比重小,畢業后真正創業的人更少,這跟當前財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水平不高有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1 對創新創業理解不深刻

本文認為“創新人才”是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并能取得創新成果的人?!皠摌I人才”則是懂一定的專業技術,清楚相關行業,具備較強開拓創新、組織溝通、協調資源能力,善于抓住商機,并通過創造性的市場行為創造收益的人。學校對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應重點關注意識、思維及實踐能力。大多數財經類院校一是未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核心區域,只是淺嘗輒止;二是受學校傳統培養及就業模式的影響,僅把創業教育作為緩解就業壓力的途徑,而未將其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來抓。學生們僅將創新創業理解為創業并非能力素質培養,參與活動并非出于對創新創業的熱情和認同。

3.2 核心技術的缺乏

財經類院校缺乏較強的專業技術學科,專業實踐性較弱,科研轉化程度低,在現如今強調知識成果轉化的高校創新創業大背景下相較于理工科及綜合類院校不占優勢。財經類高校學生創業項目多半集中于文創類和商業服務類,趨向于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相比于綜合類及理工科院校,財經類院校技能儲備不足,資金欠缺,社會認可度不高,無疑弱化學生創業熱情。

3.3 孵化力度不強

相較于理工科院校,財經類院校很難吸引較多資金和技術支持且融資渠道較少。受場地及政策影響,大多數財經類院校場地資金有限,難以打造高質量的孵化平臺,難以給予學生項目充分的支持和指導。

3.4 就業路徑不符

財經類院校學生當下很受市場歡迎,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去一些知名企業或體制內單位就業,很少學生會將創業作為自己的就業選擇,同時財經類學生比較務實,即便是創業也會選擇回報快的項目及領域,這并不利于項目的長遠發展。創新創業一定是個長期和反復試錯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能做出成績的,因此財經類院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能動性不強。

4.深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的建議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對于財經類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而言,應從系統化建設、師資、課程、特色化、合作培養等方面進行強化,突出人才培養的特色,強化人才培養的效果。

4.1 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方面財經類高校需要與政府、企業、科技園、投融資機構、其他高校等密切合作,充分整合市場資源,進行聯合培養,形成一個高校、政府、企業、市場良性互動的培養體系;另一方面需建立一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從課程設置、活動安排、考核評比、師資選拔等方面進行深化,明確各部門職責,密切配合,為學生創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培養平臺。

4.2 分類培養細化課程設置

加強對課程體系的設置,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并強化政策支持力度,課程設置采取必修+選修的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引導教師課案中涵蓋創新創業的內容,并對創新創業課程予以學分支持,鼓勵學生積極選修課程。針對院校學院及專業設置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不同院系及專業的學生培養側重點不同,例如商學院管理學專業側重于商業模式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塑造,培養創新型CEO;金融學院金融專業側重于投融資等相關金融板塊的創新創業知識講解,引導學生依托所學專業開展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活動。

4.3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高水平師資隊伍。采取校內+校外導師的模式,一方面挖掘校內高水平教師,另一方面招募政府、企業、成功創業者等具備優秀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外聘教師走進高校課堂,以“校外導師”的身份開設創業教育課和進行創新創業指導。創新創業教師團隊本著教學,實踐,考核,培養四位一體的原則進行全面教學活動,系統傳授創新創業理論,并且適時選派教師到合作培養單位掛職,全方位了解情況,助其更好地開展教育指導活動。

4.4 鼓勵政校、校企、跨校合作開展創業實踐

在培養過程中,加強政校、校企、跨校間的合作交流,開設聯合培養課程,組織學生、教師交流活動,聯合舉辦創業大賽、創業沙龍、創新創業論壇等實踐活動,充分整合院校社會資源,助力學生突破專業的限制,為其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平臺,助力其成長。

4.5 搭建高質量有特色的創新創業平臺

財經類高校做創新創業平臺一定要做出院校的特色,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例,其平臺的搭建應以培養新時代國際化商業領軍人才為核心,資源集中在國際化、金融、商科方面,有針對性地匯集資源,重點培養職業經理人型的創新創業人才。牢牢把握學校特色一定是財經類高校平臺搭建的首要因素,不求廣而求精。

4.6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充分借鑒國外優秀經驗

西方許多知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經驗豐富,培養模式比較成熟,比如美國的哈佛、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模式,百森商學院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積極走出國門,聯系同質類院校進行深入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取長補短,盡量避免走彎路,早日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國際領先目標。

創新是新時代民族振興,國家昌盛的關鍵,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都離不開創新創業人才。財經類院校要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己任,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大力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解決培養難題,服務國家創新創業戰略,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Drucker,P.F.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M].New York: Harper&Row.1985;

[2]陳勇.基于創新與創業能力培養的財經類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121-123.

[3]房國忠,劉宏妍.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33(12):41-44.

[4]陳雁,符崖,陳嘩,等.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與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l):134-136.

[5]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99-103

[6]余昶,王志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學術論壇,2013, 36(12):231-235.

猜你喜歡
財經類院校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雙平臺嵌入式”的“糧味”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貼近生活的商業財經類期刊
財經類MBA院校案例研發隊伍建設研究
財經類院校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的探索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