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保護杭州曲藝的現實思考
——由“全國非遺曲藝周”說開去

2018-10-18 02:51杭州市非遺中心陳睿睿
中國藝術時空 2018年5期
關鍵詞:曲種駐場代表性

杭州市非遺中心/陳睿睿

【內容提要】曲藝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語境中,正逐漸回歸觀眾的視野。通過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的展演活動,杭州的曲藝保護工作及其參演節目,也受到肯定和好評。但客觀地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乃至誤區。本文試圖從對曲藝保護現實困難的分析出發,探討進一步傳承保護好杭州曲藝的方法與路徑。

曲藝,在中國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著通俗易懂,輕松幽默,又寓教于樂的藝術特性,在民眾中極具影響力,群眾基礎廣泛。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不斷加速,傳統的曲藝也受到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沖擊與侵蝕,呈現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外來詞被政府、學界乃至群眾所接受并采用,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深入人心,曲藝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門類之一,又重新受到外界的重視與關注。

杭州攤簧《青冢記·出塞》,表演者:潘婷婷

一、全國非遺曲藝周概況

2018年6月8日至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藝術司、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主場活動——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曲藝之鄉”天津舉辦。全國127個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匯聚一處,同時展示,同臺競艷。這是全國曲藝工作者的一次大會師,更是繼195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以來,全國曲藝界的又一次規??涨暗娜鏅z閱。此次活動通過舉行一個曲藝專題展覽、兩場專家講座、三場保護座談會、20場駐場演出、110余場社區演出等活動,既全面展示當前的曲藝保護成果,又為今后的曲藝傳承發展造勢,更為各地曲藝的傳承保護工作提供了交流思考和借鑒啟迪的平臺。

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杭州的曲藝資源也很豐富。擁有的國家級、省級及市級以上曲藝類非遺保護項目,共計12項,具體包括杭州評話、杭州評詞、杭州小熱昏、武林調、杭州攤簧、獨腳戲和紹興蓮花落、皮筒鼓、宣卷、蓮花板、坐唱班、小鑼書。其中的杭州評話、杭州評詞、杭州小熱昏、武林調、杭州攤簧和獨腳戲等6項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的曲種,全部參加了此次“全國非遺曲藝周”的展演,包括六場駐場演出和八場進社區演出,以及一場專門介紹杭州及整個浙江曲藝的專題講座,向全國同行集中展示了杭州市對于曲藝類非遺項目的保護情況及成果。

6月8日,杭州攤簧和獨腳戲首先走進天津市塘沽大沽街安陽社區和天津市津南區文化宮,為當地觀眾獻上了杭州攤簧開篇《白蛇傳·斷橋》和獨腳戲《理發》,正式拉開杭州市曲藝項目赴津展演的序幕。據統計,展演期間,杭州攤簧開篇《白蛇傳·斷橋》進社區展演兩場,駐場演出一場;獨腳戲《理發》進社區展演兩場,駐場演出一場;杭州評詞《白蛇傳·斷橋初相會》進社區展演兩場,駐場演出一場;武林調《岳母刺字》進社區展演兩場,駐場演出一場;杭州小熱昏《沒有拆遷的拆遷戶》駐場演出一場;杭州評話《銚期賀壽》駐場演出一場,且參演的節目,均為傳統節目。

杭州市6項國家級曲藝項目參加此次全國展演的演員共計10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代表性傳承人有的帶著徒弟一起同臺演出,有的參與觀摩學習。65歲的獨腳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樹根與其搭檔演出的《理發》、73歲的杭州小熱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志華與其徒弟搭檔演出的《沒有拆遷的拆遷戶》、72歲的杭州攤簧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胡蒙恩帶著她的徒弟潘婷婷搭檔演出的《白蛇傳·斷橋》,不僅展現了自身的曲藝傳承風貌,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而且第一次向津門的觀眾展示了杭州曲藝的風采。更有85歲高齡的杭州評話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自新登臺演出了拿手節目《銚期賀壽》,以他風采不減當年的精氣神,贏得了觀眾格外熱烈的掌聲。

杭州評詞和武林調均是杭州地區的瀕危曲種。杭州評詞僅存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分別于2011年和2013年逝世,現已無代表性傳承人,且并未留下更多的口述資料和演出影像。目前該曲種的年輕傳人朱賀鐳通過各方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近年恢復演出了傳統經典《白蛇傳》的三回書,并舉辦了中篇杭州評詞專場,使這個曲種“起死回生”。此次展演,他演出了《白蛇傳》的第一回《斷橋初相會》,展現了杭州評詞的獨特魅力,并收獲了眾多“粉絲”;武林調目前僅存有一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桂鳳,但已89歲高齡,傳人羅瀚和賀燕在傳承過程中也較為艱辛,此次展演兩人雙檔演出傳統書目《岳母刺字》,雖然是第一次在全國的舞臺上展示努力的成果,但也收獲了觀眾的認可。

此次全國非遺曲藝周展演活動,不僅是全國曲藝的大聯歡、大盛會,更是檢驗自我不足、學習各地成功經驗的大課堂,對于今后曲藝的傳承保護無疑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杭州市的曲藝項目雖在此次展演中受到肯定和好評,但冷靜客觀地看,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折射出保護工作的困難。

杭州評話《真假胡彪》,表演者:李想

二、杭州曲藝保護的困境

(一)生態環境的要素缺失

曲藝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藝術門類之一,它來自人民,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新的文化樣態不斷涌現,曲藝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已經發生很大改變,這也是制約杭州曲藝正常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的生態環境是指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社會、觀念等等的客觀條件,適宜的生態環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幾十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球范圍的逐漸式微,正是社會文化環境失衡造成的影響。目前,全球范圍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正逐步建立和提高,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不但成了政府主導的全民行為,而且藉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頒布實施,上升成為國家意志。而將此次展演定在天津舉辦,也有文化生態方面的考量與道理。天津被稱為“曲藝之鄉”,培養過許多大師級的曲藝人物,如相聲表演藝術家張壽臣、馬三立,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快板書創始人李潤杰等;天津的曲種較之全國各地仍一直興盛不衰,曲藝觀眾尤其愛好者十分踴躍。特別是天津的書場、茶館和小型曲藝演出場所,已成為天津的地域特色和標志,每天這些場所的觀眾上座率爆滿,甚至有些場所一票難求,天津本地人每到周末,便會去“名流茶館”聽相聲,這已成為他們日?;纳盍晳T。

而在杭州,目前極少有地域特色鮮明的專門曲藝演出場館,能正常演出曲藝的場所寥寥無幾;一些公益性的書場以說演評話類曲種為主,且觀眾老化;而那些盈利性書場則主要演出相聲和蘇州彈詞等外來曲種。因此,在這次展演中,杭州的節目結束后,許多觀眾紛紛發問:“我們去杭州,在哪里可以看到這樣的演出?”這讓工作人員有些為難。缺少適宜地域特色的環境條件,對本土曲種的生存與發展十分不利。

(二)缺少學術理論的專業引領

學術理論是曲藝得以持續傳承和健康發展的思想引擎與智力支撐,對于推動曲藝的科學傳承保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仍有部分人對于“什么是曲藝”存在著概念的混淆和誤解,因此,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學術服務藝術,讓學術理論工作更好地解決目前曲藝傳承保護中存在的模糊觀念與思路問題,對于把握曲藝的藝術規律,維護曲藝的本體特征,傳承保護好杭州曲藝,同樣十分重要。目前杭州市的曲藝研究工作也很薄弱,缺乏聚焦本土曲種的專業性文章及著述,較難服務和支撐曲藝保護的工作需要。2009年由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的《中國曲藝志·浙江卷》,是目前浙江包括杭州在非遺保護過程中唯一具有文獻咨詢包括曲種認定等作用的權威性典籍,能夠用來切實指導杭州曲藝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并能面向大眾普及曲藝知識,除此之外,杭州本地曲種知識的專業書籍,便是少之又少。這使杭州曲藝在今后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缺少了堅實厚重的學術指導,亟待設法加以改變。

杭州攤簧《白蛇傳·斷橋》,表演者:胡夢(杭州攤簧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潘婷

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周志華和徐筱安在杭州河坊街表演小熱昏

不光是曲藝的學術理論研究人才,杭州整個的曲藝專業人才都很缺乏。目前杭州的曲藝從業人員,絕大多數為業余或半業余。僅從杭州市目前的6項國家級曲藝保護項目來看,其保護單位均為杭州滑稽藝術劇院,雖有一定的專業依托,但總體上仍存在曲藝理論與學術研究滯后的現象;涉及所有曲種的從業人員,相互之間很不均衡。這也是長期以來全國范圍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及通病。曲藝演員的整體素質偏低,致使藝人的曲藝基礎知識匱乏,嚴重制約了在作品的創作、表演等方面專業水準的提高與發揮。且曲藝學在高等院校中存在學科空白的現象,也造成了各類專業人員的稀少,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約著曲藝的全面發展和水平提升。

(三)曲本創作人才的匱乏

曲藝曲本即曲藝表演腳本的創作,是曲藝發展的基礎。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曲本,是曲藝表演的腳本。如果說,戲劇的劇本是一劇之本的話,則曲藝的曲本也應當說是一曲之本。在曲藝的藝術構成諸要素之中,曲本作為演員據以表演的文學腳本,具有決定一個曲藝節目藝術質量和美學品位的基礎性或者根本性作用?!盵1]由此可見,曲本對于曲藝的繁榮發展十分重要。但目前杭州的曲本創作人員幾近于無,甚至比被重點保護的代表性表演傳承人還要少,成為制約杭州曲藝發展的重要瓶頸。這一問題在當今社會中普遍存在,而“曲本創作人才的嚴重匱乏,使得曲藝節目的內容成色嚴重不足;語言缺少智慧,形象蒼白干癟,思想含量較低,感人程度不夠,欣賞起來不痛不癢,味同嚼蠟”。[2]此次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演出的杭州曲藝節目,均為傳統節目恢復上演的事實也證明了,傳承傳統節目固然是非遺保護的核心內容,但缺乏新節目也是杭州曲藝創演的短板。既有的少量新節目未能登上這個舞臺,即從一個側面表明,杭州的曲藝界還缺乏編創新節目的足夠能力。

同時,從曲藝近年的發展態勢來看,傳統曲藝的“能見度”和接受度不斷下降,特別是以長篇和說表為基本節目形態的曲種,如說講王朝興廢的“大書”和講述才子佳人的“小書”等,都極少受到關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急功近利的短平快式創演。這對于曲藝今后的傳承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曲藝的創作有即興性的特點,因此,曲藝的創作也離不開表演者,曲藝演員不僅是表演者,更是創作者,在舞臺上的表演是其對曲本的二次創作,通過舞臺上的不斷實踐,邊演邊改,逐漸摸索出讓觀眾喜愛的作品,是曲藝演員的基本素質。而能編能演,不僅是新時代的傳人所要具備的能力,更是曲藝保護的題中應有之義。杭州曲藝的傳承人培養,因而應當向著這些方面的綜合素質養成去努力。

三、對進一步傳承保護好杭州曲藝的相關思考

如上所述,杭州曲藝的傳承保護工作,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與曲藝繁榮發展的大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奮斗空間。面對杭州曲藝傳承保護和繁榮發展面臨的諸多實際困難,筆者認為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加注重和發力:

一要通過積極引導,營造適宜本地曲種健康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尤其要建設一些適合杭州曲藝演出的專門場所。比如,政府部門可在民眾居住點較為集中的處所,開辦一些公益性的書場或小型曲藝演出場所,營造出人人都是聽眾的社會氛圍,從而使曲藝成為老百姓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同時,向天津的茶館、書場學習,與旅游部門相結合,推動常年上演杭州地方曲藝,讓游客在欣賞西湖美景的同時,感受杭州的地域文化和氛圍。

二要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加強曲藝尤其是相關曲種基礎知識的學習,使之能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特別是面對近些年來,曲藝創演中普遍存在著的內容與格調的粗鄙化、淺陋化傾向,以及創新過程中存在著的“歌舞化”“戲?。ㄐ∑罚┗焙汀半s?;逼`,加強對曲藝演員的理論武裝,讓他們在理論上自覺一些、藝術上自信一些;加強對曲藝創作人員理論素養的提高,讓他們通過理論豐富作品內涵,提升語言智慧。同時,加強政府文化管理部門的政策理論水平,讓他們更加注重對曲藝傳承和保護工作的學術咨詢,以確保在實施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誤導。

杭州評詞《白蛇傳》,表演者:朱賀鐳

小熱昏《爭財產》,表演者:金一戈

武林調《寶蓮燈》,表演者:羅瀚

三要注重傳統。首先向傳統學習,爭取為世人留下屬于我們時代的新經典。在曲藝創作與表演中,要集中挖掘整理一批傳統的經典節目,并經過不斷整理打磨,使之更適應現代觀眾的需求。全國非遺曲藝周其他地方參演的諸多傳統節目,之所以同樣受到新時代觀眾的歡迎,就是因為他們在傳承表演中,既保留了傳統經典的核心內容,又賦予了新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意蘊,“老樹出新芽,魅力更煥發”。這是杭州曲藝傳承保護應當補上的時代短板,也是整個曲藝當下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全國非遺曲藝周帶給我們的一些思考與啟迪。

總的說來,此次參加“全國非遺曲藝周”展演,既促動了杭州市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項目為主的地方曲藝的傳承保護工作,像杭州評詞、武林調這類瀕危曲種,已有至少十幾年未上過如此專業的全國性舞臺,正是在這次展演推動下才得以恢復;又向全國同行展示了杭州當地曲藝的傳承保護成績及其現狀;同時,通過觀摩交流,使杭州曲藝的參演人員了解了各地曲種的傳承情況,有利于取長補短,借鑒提高。

當然,這次全國性的交流展演,也讓人感受到了曲藝在非遺保護工作推動中的可喜復蘇,見證了一大批曲藝人對曲藝的熱愛和堅守,檢驗了杭州曲藝及其傳承保護工作受到歡迎和喜愛的良好社會效果??梢韵嘈?,只要堅持傳承和保護包括曲藝在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正確方向,清醒認識目前工作中仍然面臨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扎實努力,久久為功,杭州曲藝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一定會迎來更加良好的喜人局面。

猜你喜歡
曲種駐場代表性
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簡介
EPC工程施工監理探討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閩臺地區代表性道地藥材
淺談醫院信息化駐場監理新模式
雙簧
淺談園林駐場設計師在施工過程中的作用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勉沖·羅布斯達
淺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曲藝傳承與保護
少數民族曲藝是各民族精神與文化的藝術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