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文化藝術館的責任使命

2018-10-18 18:39趙銀銀
群文天地 2018年5期
關鍵詞:服務體系文化館群眾

趙銀銀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加上“現代”兩字,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時代性、創新性和開放性要求。這是黨中央對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出的新任務。這一任務的提出,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文化館要承擔起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固有的責任使命,必須準確地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爭創獨特優勢,使自己真正成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龍頭”,切實為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作出應有貢獻。

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社會中的所謂公共服務,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基礎上,由政府主導提供的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求的各類服務。如基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基本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服務等。這些服務的水平應大體上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相適應。判斷一種服務是否屬于公共服務,關鍵在于其提供主體及其使用的公共權利和公共資源的性質。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出發點和價值基礎。公民基本文化權利包括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權利、開展文化活動及文化創造的權利和文化創造成果得到法律保障的權利。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屬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向公民和社會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政府的職責和施政的重要目標之一。

提供基本文化服務,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任務。所謂“基本文化服務”,首先不是滿足公民所有的文化需求。在現階段,國家界定的基本文化服務范圍主要包括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方面。公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則主要由市場來滿足。若是將應由市場來提供的服務變成由政府支付的公共服務,就是混淆了服務的性質。其次,“基本文化服務”滿足的不是個別人或少數人的需求,而是社會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如修路、架橋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物品一樣,建公共閱報欄,建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滿足的也是社會的公共文化需求,是社會普遍受益的。再次,“基本文化服務”的服務內容、服務標準、覆蓋面和優先事項安排是隨著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動態發展的。

二、文化(藝術)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責任使命

文化(藝術)館是國辦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工作性質具有主導性和服務性,工作內容有普及性和綜合性,真正體現文化(藝術)館體系存在價值的還是其鮮明的公共文化事業功能。群眾文化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藝術)館的職能就是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普及藝術知識,輔導基層文化骨干,開展社會教育培訓。近年來,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已逐漸上升為文化館的主業之一。為此,目前文化(藝術)館的基本職能實際上已相應地擴展定位為: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普及文化藝術知識,保護傳承非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輔導基層文化骨干,開展社會教育培訓。這使得文化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能得以增加并單列出來。文化館作為政府公共性文化事業單位,所具有的彰顯公共文化服務特征的職能定位,決定其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居于重要地位,負有重大責任使命。公共文化體系所包括的文化理論研究服務、文化精品創作服務、文化知識傳授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文化傳播服務、文化傳承服務、農村文化服務這七個方面,文化館都有作為的空間,特別是在文化傳授、傳播、傳承服務和農村文化服務等方面發揮著更大作用,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使命。

文化(藝術)館服務體系建設要根植在深厚的群眾基礎之中,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文化服務的實惠。服務體系建設要堅持社會化、科學化、系統化、網絡化。文化(藝術)館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鄉鎮文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社區文化服務體系、家庭文化服務體系、社會文化信息共享服務體系、校園文化服務體系、企業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服務體系建設要明確服務范圍、服務方法、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目標、服務措施等。通過服務體系建設,凝聚社會文化人才,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建立社會文化人才庫、節目庫,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營造人人參與社會文化的氛圍,打造公共社會文化發展的大格局。

三、肩負起文化(藝術)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責任使命,使之真正成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龍頭”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文化(藝術)館要肩負起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責任使命,首先必須樹好三種觀念,彰顯三大職能作用。

第一,樹立守土有責觀念,彰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性、主陣地職能作用。教育引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人員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文化館辦成開展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辦成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組織輔導群眾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辦成保護傳承非遺,弘揚優秀物質文化的重要中心,辦成社區、村居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指導中心,使文化場所成為人們文化休閑娛樂、陶冶道德情操的理想去處。

第二,樹立以民為本觀念,彰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公益性、服務性職能作用。結合開展黨的群眾性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文化館工作人員從思想深處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把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為文化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堅持以最大限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無論文化市場發生什么變化,都不靠市場收費,都不以盈利為目的,做到“免減費不減質”,讓老百姓能夠就近、隨時、免費地享受到便捷、優質、高效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努力消除公共文化服務的城鄉差別、貧富差別,努力為不同群體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的實現,讓文化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二是堅持以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為依靠,充分激發和調動基層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創作性,使之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力量。三是堅持以整合優化、有效利用人力、物力、管理資源為抓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多樣化、綜合性功能,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多層次、個性化要求。

第三、樹立勇于創新觀念,彰顯文化(藝術)館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指導性、示范性職能作用。創新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不竭動力,要從各地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項目、方式、手段等方面創新。在文化惠民項目創新上,要以村級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為載體,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文化服務方式創新上,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方式由單向輸送為雙方互動,實現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將深入鄉村送文化為“種”文化,通過對鄉土文化的挖掘運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對農村本土文化人才、文化服務能力的培養提升,健全完善“種”文化的常態長效機制。在文化服務手段的創新上,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使公共文化服務資源通過電腦、手機等百姓日常生活用具,進入尋常百姓家,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便利、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2013(11).

[2]文化部社會文化司.文化館(站)業務培訓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閆平.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理論學刊.第12期,2007(12).

[4]李其惠.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如何發揮文化館的作用[J].四川戲劇.2009(1).

[5]李友仁.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公共文化均等化經驗[J].民族藝術研究.2013(3).

[6]吳廣.談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位置[J].青年文學家.2010(2).

(作者單位:青海省文化館)

猜你喜歡
服務體系文化館群眾
多元協同視角下宿遷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研究
作品賞析(6)
太陽第一家
作品賞析(6)
作品賞析(2)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到“公共心理服務體系”
吃瓜群眾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眾前來省作協吊唁陳忠實先生5
快遞企業在高??爝f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